“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11-15黄丽红江妙玲林晓阳林建葵
黄丽红,江妙玲,林晓阳,林建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510370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患病人数约为2 090万例,该病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1-2]。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3]。但由于病情反复,病人自知能力差,精神分裂症病人普遍呈现服药依从性差,超过半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因为治疗中断导致疾病复发[4]。不依从治疗使该病的复发率和残疾率大大增高,极大增加了社会医疗保健支出。美国老年病协会最早提出延续性护理理念,延续性护理强调对病人护理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即对病人的照护要从医院延伸到病人居家环境中,包括制定出院计划、提供家庭护理及社区随访[5]。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能够为广大病人提供更加便捷、全面、专业的护理教育,更有利于开展护患沟通及护理延续性服务[6]。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进行科学干预,力求改善服药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质量,旨在为建立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外延续护理方案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入住我院的178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0~60岁;②病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7];③病人经专科积极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处于疾病康复期;④文化程度为初中学历及以上,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尚可;⑤愿意配合延续性护理相关工作。排除标准:①颅内肿瘤等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病人;②伴发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③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观察组中,男54例,女35例;年龄(45.85±4.25)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40例,本科29例;婚姻状况:未婚15例,已婚74例;有吸烟史45,无吸烟史43例;有长期饮酒史40例,无长期饮酒史49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34例;年龄(46.83±5.15)岁;文化程度:小学23例,初中38例,本科28例;婚姻状况:未婚14例,已婚75例;有吸烟史42例,无吸烟史47例;有长期饮酒史43例,无长期饮酒史4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社会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前瞻性研究方案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专家审核通过,所有病人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并全部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措施:在病人康复即将出院时,干预人员与病人沟通后获取电话号码、微信号码、家庭住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互联网+”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人员建立微信群,在病人即将康复出院时邀请其加入群聊,病人出院后通过微信群聊进行沟通。此外,需要强调微信网络联系平台要让家属积极参与。干预人员要与家属沟通,使家属了解提升病人健康意识与健康认识水平的重要性。干预人员、家属、病人共同参与健康管理,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确定本研究干预周期为6个月[8]。具体思路如下:
1.2.1 干预内容的制定
以延续性护理模型(4C)为框架[9],制定具体干预细则时要体现护理服务的全面性,包括疾病管理服务及健康促进服务。强调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多方参与服务,不断激发病人及近亲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资源的多样化。要强调院外护理的延续性,包括病人出院前和出院后的整体个性化护理。
1.2.2 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生理指标、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注重增加干预者与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出现任何问题时可在微信网络平台上与干预者交流。
1.2.3 心理护理
聘请精神心理科专业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入群,使其及时处理病人现有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建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延续护理个性化健康管理档案。
1.2.4 干预细则
干预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主要包涵音频、文本和视频等诸多形式。音频:①病人康复出院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0周,对病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规律排泄、遵医嘱服药、适量运动、安全防护、心理疏导、预防病情复发知识等; ②指导病人开展音乐疗法,聆听舒缓音乐,每日0.5 h。文本:①在微信群聊中,定时推送精神分裂症相关文章;②制定并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及近亲家属发放个性化健康教育手册,并积极跟进指导;③制定病人用药记录手册,并指导病人按时记录服用药物与心情。视频:①干预者采取线上的方式开展健康讲座,在病人出院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时开讲,讲座主题分别是精神分裂症疾病特点、精神分裂症预防复发措施、人际关系处理等;②通过互联网平台(如微信群)与病人及家属及时沟通,听取病人对健康讲座内容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改进。健康教育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具体内容
1.3 评价指标
1.3.1 依从性
在干预结束后采用由刘海娇[10]翻译修订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调查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该量表包括8个问题,由病人作答,1~7题答案为是和否,回答“是”者每题计0分,答“否”者计1分;第8题答案为“从来不”“偶尔”“有时”“经常”和“所有时间”,分别计1.00分、0.75分、0.50分、0.25分和0分。总分为8分,得分<6分为依从性差,得分6~8分为依从性一般,得分>8分为依从性好。该量表的信度为0.822。依从率=依从性好病例数/总例数×100%。
1.3.2 生活质量
在干预结束后采用由王青等[11]修订的生活质量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Form 36,SF-36)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躯体感觉、健康感觉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3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见表2)
表2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2.2 生活质量(见表3)
3 讨论
3.1 “互联网+”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常见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遗传易感性较明显[12]。社会心理因素往往是诱发因素,病人常常在青壮年时期发病,临床表现为情感、认知、行为异常[13]。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以药物为主,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精神分裂症难以治愈且病情易反复,所以要求病人要有较高的服药依从性[4]。精神分裂症病人对自身疾病康复及转归认知水平不足,常出现自行停药现象;其次精神类药物副作用较多,比如:头晕、恶心、嗜睡等,病人容易产生服药抗拒心理,因而服药依从性较差[14]。本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能够让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在院外获得良好的医疗照护和健康指导,进而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最终起到帮助病人减少疾病症状,避免疾病复发的目的。
3.2 “互联网+”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躯体感觉、健康感觉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精神分裂症疾病周期漫长,病情反复,病人及其家庭长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因而病人生活质量较低[15]。本研究在干预方案中通过建立微信群,以微信群为平台进行病人的疾病与健康指导。在微信群中通过文本或视频为病人在居家环境中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干预人员每周定期发送疾病与健康知识,不断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缓解了病人焦虑情绪,增强了病人康复信心。此外,干预过程中与病人及时沟通病情治疗情况,提供疾病康复建议,增进病人治疗依从性,帮助病人树立生活信心,最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6]。
4 小结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该病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给社会和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医疗保健支出。本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服药依从性,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