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河道生态治理及修复措施研究
2022-11-15王海生
王海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水务局,河北承德 068450)
0.引言
就目前河道治理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河道治理工作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度和治理观念、管理制度不完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情况,导致河道生态治理水平和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河道生态治理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特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水环境保护、水生物植物保护、行洪安全,还需要关注河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时,需要严格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经济型原则,在综合考察河道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通过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视度、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科学治理河道水域富营养化等措施提高河道生态治理质量,确保河道水生态环境良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1.河道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河道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用水、防洪排水、雨洪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越来越多,这些垃圾被投放在河道中,不仅严重污染了河道水环境,还造成河道淤积堵塞,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至此,人们开始进行河道生态治理,强化河道的生态环境建设,但是从河道生态治理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以下问题[1]:
(1)河道生态治理意识严重匮乏。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治理中,不仅能够提高治理水平,还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河道的生态效益,降低二次污染。但在河道生态治理时,水土保持的治理思想和观念存在很大的分歧,大多数人更看重经济发展,将河道治理的重点放在河道设计改造中,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足,最终导致河道治理与环境污染并存的局面,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比如,在河道治理的同时,人们仍旧把垃圾倒入河道中,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生态治理成效,但是与投入预期相比相差甚远。此外,河道治理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虽然开展了河道治理工作,但是对河流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实施的修复措施往往急于求成,从短期看确实成绩突出,从长期看,很多河道仍旧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下,导致河道生态环境二次破坏、二次污染的情况普遍存在。
(2)缺乏完善健全的河道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将生活垃圾、其他垃圾倾倒进河道两岸和河道内,此种情况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由于缺乏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没有明确划分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导致河道治理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一旦河道治理出现任何问题,各部门人员就相互推诿责任,无法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
(3)存在严重的河道堵塞现象。河道堵塞淤积的原因分为多种,一是自然因素,河道需要运输水资源,在流水的冲击下土壤慢慢发生迁移、沉积,这些土壤沉积在河道的底部,日积月累就抬高了河床。同时夏季是雨水高发期,大量的强降雨将地表的土壤颗粒冲到河流中,慢慢结成淤泥,在淤积作用下逐渐堵塞住河道。二是人为因素,大量垃圾进入河道造成河道淤积,河道清淤工作不彻底,缺乏有效疏通,最终造成河道淤积。此外,在河道施工建设中,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不规范,也会对河道抗流水冲击能力产生严重影响,最终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4)防洪体系缺乏完善性。没有建立完善的河道防洪体系也是河道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河道治理中,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防洪体系,导致防洪工程的实际防洪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很多河道在施工建设中都没有在河道两侧设置堤防,有的河道虽然设置了堤防,但是堤防高程与国家颁布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存在很大差距,无法达到规定高程,严重降低了堤防工程的防洪等级。一旦碰到雨水汛期,就很难防御洪水,洪水漫过堤坝,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恢复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提高河道水源质量,构建健康的河道生态系统,从而有效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为了取得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提高治理水平,进行河道治理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2]。
首先是综合性原则。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时,不能影响河道正常的防洪排涝、交通运输、蓄水输水功能,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手段和有效的生物措施有效治理修复河道,不仅要净化水质,提升水源质量,还需要生态修复河流,构建优美的生态景观,最大化发挥出河道的生态功能。而且需要加强河流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亲水活动需求,确保人们亲水的安全性。
其次是协调性原则。在河道治理前期,工作人员需要实地考察河道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环境,全面了解河道及周边区域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和治理方案,确保治理过后的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协调性,避免河流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产生割裂,让河道成为城市建设中靓丽的风景线。
再次是自然性原则。河道治理中还需要注重修复水体自净能力,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打造多元化的生物群落,有效治理水体污染源,提高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还需要尽可能保持河道原有的自然形态、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避免人工修复程度过大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气息。河道的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各种生物的生存需求,在不破坏还有生物群落和栖息地的基础上打造更多适合生物繁衍生息的活动场所,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也为人们提供一处自然气息浓厚、景观优美的户外场所。
最后是经济性原则。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时,除了要提高治理效果和治理质量,还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遵循经济性原则,确保河道治理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无论是前期统筹规划阶段还是施工建设阶段,抑或后期管理维护阶段,都需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尽可能以较少的建设成本、养护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河道治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同步调进行。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河道生态治理的修复措施
3.1 强化认识,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视度
首先,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相关部门需要深刻认识到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将河道治理工作作为重点管理工作,树立河道生态治理理念,做好前期的规划设计,加强治理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河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执行到位。相关部门也需要为河道治理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多渠道筹集河道治理资金,加强资金管控,确保各类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在河道治理中,避免资金挪用、占用的情况发生。而且政府各部门间需要相互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在高度协助下高效解决河道治理中的各项问题,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其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整治、严管理的工作氛围。可以组织河道周围居民开展知识讲座活动,详细讲解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和河道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河道治理的相关措施,让人们对河道治理有深刻认知。也可以在河道两侧设置标语口号和加强保护的标识性警示牌,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河道保护意识。还可以开展下乡宣传教育活动,动员更多居民加入河道整治工作中,让居民担负起保护家园河流的责任,全面推进水岸同治、居民共治[3]。
3.2 制定科学全面的河道管理制度
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时,需要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不仅能为河道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保驾护航,还能有效规范和约束各部门、各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河道治理规范和标准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河道生态治理效率和治理质量。首先,需要加强组织,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各部门、各人员的管理职责,减少职责交叉情况的出现,各个环节的河道治理工作都由专人负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有效避免责任推诿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其次,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各部门人员需要加强沟通交流,详细讲解自身的河道治理经验和心得,实现各部门管理信息和管理资源的共享性,便于整合资源,快速解决河道治理中的各项文体,提高河道治理效率。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各部门需要详细汇报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针对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最后,建立监督机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可以成立一个河道治理监督小组,由小组人员不定期对河道治理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河道巡查、垃圾整治的相关情况,确保河道生态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如果在督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违纪行为,需要及时制止,并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加大工作问责力度,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督促各责任部门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3.3 科学治理河道水环境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需要从源头上加强治理河道水环境,提高河道水质,确保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性[4]。第一,由环保部门负责企业的排污工作,加大管理力度。所有生产企业产生的污水、废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河流中,所有的生产垃圾需要运送到指定垃圾场所,严禁乱排乱放。环保部门还需要定期监测河道的排放情况,一经查实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处理。第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治理河道水域富营养化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含有一些无机盐、磷、氮等物质,从而增加了河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就是水体溶解氧量下降,加速了藻类植物的繁殖,不仅降低了水质,而且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去失衡性,长此以往,水生态系统会逐步走向灭亡。所以,在治理河道水环境中科学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刻不容缓。
治理和维护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如下。第一种是曝气复氧法,主要是使用人工充氧的方式向处于缺氧或者厌氧状态下的河道补充氧气,增加河道中过量流失的溶解氧,提高河流本身的净化能力,让原本水质较差的水流加快恢复速度,逐步恢复到正常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源质量。曝气复氧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而且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在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中广泛应用。第二种是生物生态法,主要是将先进的生物技术应用在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中,包含生物膜技术、微生物强化技术、植物净化技术等。生物生态法的优势在于造价成本较低,不会对水生态系统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缺点在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气候、水文条件等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后期系统的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这也是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重点。第三种是人工清淤法。进行河道整治时,需要对河道淤积位置、淤积程度等进行详细考察,立足于实际采取科学的河道淤泥清除方法,全面彻底清除河底的泥沙和淤泥,大大减少表层底泥中的营养盐,降低潜在的内部污染物,消除河道中污染底泥带来的不良影响。清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大型挖机挖出淤泥,机械设备的工作面需要密闭处理,挖出的淤泥也需要放在安全位置上,避免出现淤泥二次污染现象。而且还需要加固处理河道水域周边的泥土,避免泥土不稳定再次淤积到河道底部。
4.结语
进行河道生态治理能够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灌溉以及工业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用水。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河道生态治理重视度,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保机制,提高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加快建设出健康、绿色的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