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晓星论治慢性肾炎血尿经验

2022-11-15卢璇王晓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瘀血血尿

卢璇,王晓星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8 2 六安市中医院 安徽六安 237006

慢性肾炎是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相关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肌酐升高,多数患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1]。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显示可能与血液中高凝高脂、高炎症等相关[2]。目前西医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症状及防治并发症为主,主要运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3],其可缓解患者部分症状,但药物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病情易反复。研究显示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发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多数医家将减少患者的蛋白尿作为治疗重点,对于血尿的临床重视程度不高。王晓星主任认为积极治疗血尿对于慢性肾炎也有重要意义,临床不可忽视。王主任是六安市中医院肾病一科科主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皖西名医,长期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在皖西地区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经验丰富。现将王晓星主任论治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血尿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篇》,“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善行数变,外感风热或风邪入里化热,既可上袭于肺,表现为咳嗽、咽痛,又可下扰于肾,热灼伤络,致血不循经。《医方考》中提及“下焦之病,责之于湿热”,湿热蕴结于下焦亦可热灼伤络,出现血尿。湿邪黏滞重着,侵犯下焦时病情易反复,日久可致局部血液不畅,脾肾气血阴阳俱虚。《医学衷中参西录·理血论篇》有“中气虚弱,不能摄血,又秉命门相火衰弱,乏吸摄之力,以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出也。”王主任指出临床慢性肾炎血尿的发生常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热、湿热为标,本虚标实是其根本。脾虚固摄减退,血无所藏之主,溢于脉外;肾阴亏虚、肾阳不足,肾封藏失职,血亦失于脉外。且肾为肝母,肾虚不能滋养肝木,易致水不涵木,虚火内扰,灼伤肾与膀胱血络。瘀血内阻可导致气血失调,脏腑阴阳失衡,离经之血必有瘀,瘀血在慢性肾炎血尿发展的全过程中皆可出现,既是病因又是其重要的病理产物。临床慢性肾炎血尿的发生与先天禀赋、外感六淫、情志失调等相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临床经验

1 标本兼顾

慢性肾炎血尿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临床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与尿路感染后加重,多因夹杂瘀血、痰湿、浊毒等。“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对于分类不一的血尿需强调病因治疗[4]。王主任指出,对于急性加重者,需稳定病情,及时辨证施治。以邪实为主者,常用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之法;善用防风、荆芥、黄芩、黄连、六月雪等药。以正虚为主者,常选益气健脾、补肝滋肾、活血化瘀之法调理脏腑气血;善用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白术、黄芪、大黄、丹参等药。山茱萸入肝经、肾经,能补益肝肾。熟地黄为调理肝肾之要药,可滋阴、益精、填髓,为肾科常用药,研究显示其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5]。黄芪可升举阳气,来达到补气固表以解血尿的作用,为临床医治血尿之要药,研究发现其可保护血管内皮,从而抑制肾脏纤维化,延缓肾小球硬化[6]。六月雪疏风解表、淡渗利湿,药性平和,常与熟地黄、山药配伍使用。若患者出现严重水肿不退,可加猪苓、茯苓利水消肿,若病情进一步进展,可加大黄、虎杖等药物泻下逐瘀。研究显示大黄酸能够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拮抗肾脏纤维化[7]。虎杖苷可保护肾脏组织,能够改善肾小管损伤[8]。

2 重视活血化瘀

《金匮要略》中有“血不利则为水”,肾主水,肾虚则化气利水受限,血液不行,出现瘀血。瘀血既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又是其病理产物,在疾病全过程中皆可出现,故临床要重视活血化瘀。研究显示活血化瘀药物可抗体内变态反应,能够减少血液黏稠,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9]。王主任指出,慢性肾炎血尿早期多因瘀致虚,后期多因虚致瘀,不管患者有无瘀血表现,皆应尽早化瘀且需防止留瘀。临床善用泽兰叶、丹皮、益母草、鬼箭羽、丹参、三七、茜草、当归等药。泽兰叶有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作用,《本草纲目》称其“养营气,破宿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兰能够缓解肾脏炎症,从而达到延缓肾脏纤维化的作用[10]。益母草清热解毒、活血利水,能加强纤溶作用,阻止血液凝集。鬼箭羽与雷公藤同属卫矛科,可破血通络,缓解血尿症状,且对于肝脏等毒副作用较小。研究显示鬼箭羽可抗氧化、抗炎,能改善肾脏局部的血液流动[11]。“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丹参活血不留瘀,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效果,研究显示其可有效改善肾脏高凝状态[12]。三七化瘀止血不留瘀血,研究表明三七皂苷可调节机体血流状态,从而防止肾脏纤维化[13]。当归有“补血圣药”之称,可补血活血,研究显示其可改善肾小管损伤,缓解肾脏炎症[14]。若患者局部瘀血症状较重,可加用土鳖虫等虫类药通络散结,剂量不宜大,一般使用3 ~6g。

3 善顾脾胃之气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人的先天之本是肾,其藏精、主水、主纳气;脾为后天之本,主升清、运化、统血,若脾虚则统血不能,血溢脉外,发为血尿。《灵·刺节真邪论》中有“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中蕴藏之精必依赖于后天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王主任指出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常以正虚为本,而脾胃可运化水谷以充养先天,治疗过程中补肾须与健脾同行。要谨察胃气盛衰,脾旺则不受邪,脾胃气机顺畅则阴阳平顺,正气得复。临床善配伍党参、白术、白豆蔻、茯苓、芡实等药来达到补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党参可益肺健脾,对倦怠乏力、气虚食少者效佳。研究显示党参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延缓肾纤维化[15]。白术归脾胃二经,味甘温,性苦,可益气健脾护胃,临床需注意脾喜燥而胃喜润,燥湿利水宜生用,健脾补气宜炒用。研究表明白术能够调节水液代谢,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达到抗炎的作用[16]。补益脾胃同时要慎用寒凉之品,防止伤正,同时需防食伤脾胃,注意药后调养。

4 分型辨证

标本兼顾、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优势,车树强[17]指出血尿的关键是肾虚血瘀,以补肾活血为其基本治疗大法。牟林茂[18]认为瘀血为导致血尿进展的重要原因,治疗需要重视活血化瘀。张大宁[19]指出血尿可概括为热、瘀、虚三方面,总属肾络受损,血溢脉外。张琪[20]指出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血尿根本,邪热瘀毒是其标。王主任临床主张以风热、湿热为标,以脾肾气虚、阴虚为本,将慢性肾炎血尿其分为风热外侵、湿热蕴结、脾肾气虚、阴虚内热及瘀血阻络五种证型。

风热外侵型多因感受风热或风邪入里化热,表现为恶风发热、咽痛、咳嗽等外感症状,随后出现血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肺通调水道且为肾母,风热侵肺可下累及肾,致肾络受损,治当清热宣肺,予银翘散加减,配伍丹皮、赤芍、白茅根等凉血止血。

湿热蕴结型多因湿热聚于下焦,损伤肾络,症见身热疲乏、肢重困倦、小便灼热伴有血尿,舌红,苔黄腻,脉数。湿邪黏滞重着,病情易缠绵,治当清热利湿,予小蓟饮子加减,多用瞿麦、萹蓄、白花蛇舌草、滑石、大黄等。

脾肾气虚型多为病久脾肾气阴耗损,症见气短神疲、口舌干燥、腰酸、舌淡、苔薄、脉细。脾肾气虚则统摄无力,血失脉外,当补气滋阴、益肾健脾,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多配伍炒蒲黄、茜草、白茅根、仙鹤草等。

阴虚内热型多为水不涵木,虚火内扰,表现为血尿伴有耳鸣眩晕、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肝为肾子,肾虚不能滋养肝木,致阴液损伤,内生虚火。治应滋阴降火,予知柏地黄丸加减,多用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等滋阴退热。

瘀血阻络型多虚实夹杂,反复出现血尿甚至尿中夹杂血块,伴有腰腹部刺痛,舌黯,苔薄,脉涩。久病伤络,血行不畅,致气血凝结。治疗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多选丹参、泽兰叶、鬼箭羽、益母草、三七、茜草等化瘀止血且防留瘀。

病案举隅

王某,女,38 岁,患者5年前于我市某医院体检,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隐血(+++),考虑慢性肾炎,后行肾脏穿刺提示IgA 肾病,予口服激素及中成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

2021年8月9日初诊。患者自诉腰酸偶有刺痛,乏力,纳差,小便灼痛伴肉眼血尿,大便微溏,口干,夜寐欠安,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查体:BP117/81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查尿常规示白细胞(+-),隐血(+++),尿蛋白(++),URBC102.66/μl,24hPro0.85g,化验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1.IgA 肾病2.泌尿系感染;中医诊断:慢肾风(脾肾气虚、湿热蕴结证)。治以益肾健脾、清热利湿。处方:生黄芪15g,炒白术10g,山药15g,山萸肉10g,小蓟20g,炒蒲黄10g,生地黄15g,车前草15g,六月雪10g,丹皮10g,茜草10g。共14 剂,1 剂/d,水煎,分2 次早晚温服。

2021年8月25日二诊。患者服药后无不适,诉一周前感冒,无尿痛及肉眼血尿,现仍乏力,咽痛,偶有咳嗽,腰酸较前改善,纳尚可,夜寐渐佳,大便调,舌红,苔黄稍腻,脉浮数。查体:咽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水肿。查尿常规白细胞(-),隐血(++),尿 蛋 白(++),血 肌 酐52.6umol/L,URBC43.82/u1,24hPro0.57g。处方:原方加荆芥10g,菊花15g,芦根10g,党参10g,共14 剂,用法同前。

2021年9月11日三诊。患者腰酸症状不显,无咳嗽咽痛,无水肿,食纳佳,夜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数。复查尿常规隐血(+)、尿蛋白(+),URBC6.82/ul,24hPro0.23g。患者坚持口服中药,后继予二诊方随症加减治疗2月余,多次尿检尿隐血(+-)或(-),尿蛋白(+),病情平稳。

按:本案患者以腰酸偶有刺痛,乏力,纳差,小便灼痛伴肉眼血尿,大便微溏,口干,夜寐欠安为主苦,辨为慢肾风(脾肾气虚、湿热蕴结证)。患者素体脾肾亏虚,正气不足,不能摄血,固摄精微乏力,加之喜食肥甘,湿热蕴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并发泌尿系感染,进一步损伤肾络,迫血妄行。方用生黄芪、炒白术、山药、山萸肉补气健脾、益肾涩精,小蓟、炒蒲黄、生地黄、车前草、六月雪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丹皮、茜草活血化瘀且防留瘀。二诊患者因外感仍乏力咽痛,偶有咳嗽,予荆芥、菊花、芦根疏风清热,党参益气健脾。诸药共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结语

血尿作为慢性肾炎的主要表现,临床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肌酐升高,若临床失治误治则可进一步加重肾功能的减退。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肾炎血尿的治疗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要,临床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王主任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对慢性肾炎血尿治疗经验丰富,指出其病程较长,多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热、湿热为标,瘀血可贯穿其始终。在辨证的基础上通过清热、利湿、益肾、健脾、滋阴、化瘀、止血等法治疗血尿,从整体观念出发,调和患者气血阴阳平衡,临床疗效明显。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瘀血血尿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血尿:断断续续要当心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盆腔瘀血综合征辨治探讨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
血尿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