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汤剂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2022-11-15李曼曼王新兰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汤剂灌肠盆腔炎

李曼曼,王新兰

(淳安县妇幼保健院·浙江 淳安 311700)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多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病程迁延所致[1]。若未及时干预,甚至会造成疾病反复急性发作,导致慢性盆腔痛、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容易出现菌群紊乱或耐药菌株,整体效果欠佳[2]。中医将该病归属于“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等范畴,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势[3-4]。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中药汤剂口服与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就诊的80例慢性盆腔炎证属湿热瘀结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24~54岁,平均(38.58±6.6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2.96±0.64)年;观察组40例,年龄24~55岁,平均(39.10±6.7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5年,平均(3.05±0.66)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慢性盆腔炎诊断参照《妇产科学》[5]相关标准;2)湿热瘀结型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排标准 1)入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20~55岁;3)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对该临床观察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者;2) 急性盆腔炎、结核性盆腔炎患者;3)伴心、脑、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或功能障碍者;4)伴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5)伴视力、听力、意识等障碍,无法配合临床观察者;6)妊娠、近期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女性;7)过敏体质者;8)依从性差者;9)近2个月内曾采用同类治疗药物,难以判断疗效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嘱两组患者饮食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腻、高脂等食物,规律作息,注意外阴清洁卫生,不可性生活。对照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方药组成:红藤、败酱草、土茯苓、丹参、延胡索各15 g,蒲黄、五灵脂、枳壳、香附各10 g,日1剂,中药煎药室统一煎煮成400 mL,200 mL/袋,早晚口服,经期停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中药汤剂口服基础上加以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汤方组成为:红藤30 g,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5 g,两面针、鱼腥草各15 g,日1剂,水煮至100 mL,置入一次性灌肠袋,先清洁灌肠,然后中药保留灌肠后,导管插入直肠15 cm,缓慢注入中药汤剂100 mL,尽量延长药液留滞时间,1次/d。月经期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2.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参照参考文献[6]对两组患者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低热乏力,按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进行评分;2)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空腹经脉采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

3 结果

3.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6例(15.0%)、显效18例(45.0%)、有效8例(20.0%)、无效8例(20.0%),总有效率80.0%;观察组痊愈18例(45.0%)、显效13例(32.5%)、有效8例(20.0%)、无效1例(2.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4 讨论

有调查研究显示,慢性盆腔炎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证型,湿热瘀结证最为常见[7]。湿热瘀邪是“癥瘕”“带下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妇人经期或产后余血未净,加之六淫、饮食、房劳等因素所伤,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与败血相互搏结胞宫,致冲任气血受损、胞宫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缠绵日久不愈,致下腹坠胀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增多等症。《景岳全书》言:“瘀血留滞作瘾,惟妇人有之……余血未净……而渐以称癥矣”。针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血瘀阻络的病机特点,在治疗时宜活血化瘀、清热除湿。口服中药汤方中红藤有解毒消痈、活血通络、除湿止痛之功效;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土茯苓有清热解毒除湿之功;蒲黄、五灵脂有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丹参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延胡索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枳壳、香附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红藤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常见菌,并有抗炎、镇痛作用,可减轻炎症渗出,减少炎性组织增生[8]。但慢性盆腔炎病情迁延难愈,根治难度高,此时仅内服中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故笔者给予观察组在中药内服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主要外治疗法之一,肠黏膜可充分吸收药物;同时直肠周围有密集血管,血流丰富,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盆腔,以此加快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少炎症渗出和盆腔粘连[9]。且灌肠疗法可避免胃肠的刺激和肝的代谢。灌肠中药方中红藤、益母草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没药有活血消肿、止痛生肌之功;两面针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之功;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有清热解毒除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10];紫花地丁含有黄铜甙类、有机酸等成分,可抑制多种细菌,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1]。

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中药内服加中药保留灌肠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单纯采用中药内服的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及WBC、CRP水平较治疗前减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缓解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低热乏力等症状,更显著降低WBC、CRP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口服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汤剂灌肠盆腔炎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中药加糖不科学
服用汤剂有讲究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