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阈下报纸新闻记者素质能力建设探析

2022-11-15岳伍东

记者摇篮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报纸文字

□岳伍东

技术进步带来媒介形态的丰富、迭代,引发信息生产、分发流程和模式的变革。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门户网站等媒介的昔日荣光,早被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哔哩哔哩等社交平台、信息平台所承接、分流。面对技术突飞猛进、受众需求变迁,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或自发或被迫,全力向新媒体、全媒体直至融媒体进化。

于是,相较于成长于融媒体传播环境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或是从业以来就在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环境下工作的新闻记者,有较长传统媒体工作经验的报纸新闻记者面临困境:虽能够熟练用文字传播报道,但在制作短视频等新媒体、融媒体报道上心存畏惧、有心无力。

对于报纸新闻记者来说,必须全面掌握融媒体环境下多种采编技能,完成由“一专”到“多专”的转变。

一、深刻理解融媒体

尽管融媒体传播实践如火如荼,但要给融媒体一个权威定义,却并非易事。“这个术语几乎出现在每一篇关于未来新闻和传播业的论文里,但人们对它却知之甚少。”这种众说纷纭不应被视作幼稚或缺陷,而是这一术语与生俱来的特点,纷繁、复杂、开放、多元。

虽未有公认的权威概念,但并不妨碍深刻理解融媒体。恰恰相反,可能正是因为这种莫衷一是,才促进人们对融媒体的认知和理解保持开放、理性和多元。这种讨论只要保持一定时间,加上实践的同步推进,那么深刻理解融媒体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幸事。

从学界看,早在2006年,中国香港学者宋昭勋就对Convergence进行溯源研究,发现包含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等六种涵义。

从实践看,媒体融合则出现更早。学者陆群注意到,在1997年,国内互联网络应用到电台直播间,并与电视台直播合作;1998年3月,在北京,网络广播开播;以上均可视为媒体融合。

梳理学界研究和业界实践,融媒体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融合介质。介质融合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传播介质由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推动边界进一步弱化,呈现出多介质共存互融、互利共生的态势。在实践中,省级及重点地市报业集团向多媒体传媒平台演变的趋势如火如荼,往往形成拥有报纸、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第三方发布号等多介质的传播平台;而2018年以来方兴未艾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则有效推动地方报纸、广播、电视、门户网站等多产权媒介的融合,形成全媒体、融媒体传播格局。这里的融合介质对应的是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

融合生产。“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全媒分发”已成为融媒体传播的内在逻辑和突出特征。相较于以往报纸、电视台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编导、主持人等角色分工的明确、细化,融媒体生产特点之一是岗位边界模糊,一专多能、多能多专成为新要求、新特点。实践中,全媒体记者、融媒体记者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是技能上的复合、融合和升华。面对一条新闻线索,报社、受众已不满足于记者单依靠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某一种形式进行信息传播,而是希望看到多媒体、全媒体新闻传播形式,即融合了文字、照片、声音、图像、动画、图表等多种形态的新闻产品。

这种融合生产,不仅需要新闻记者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也需要媒介在管理方式、生产流程、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重塑、再造和变革,以期推动融媒体运作顺畅、持续完善。这里的融合生产对应的是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

融合平台。随着技术发展,不仅媒介边界被打破,行业边界、平台边界也日益模糊。就融媒体而言,它不仅是新闻信息传播介质,也是能多维度延伸、多向度渗透的开放性平台。以抖音为例,其是分享日常生活、搞笑段子、美食美景的社交平台,是有传统媒体、融媒体入驻的信息传播平台,是能够开展直播带货的电商平台,是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发声渠道的平台。由此,融媒体平台要获得旺盛生命力和持续竞争力,不断加强、巩固“护城河”,就要积极拓展触角,根据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向服务平台、数据平台、知识平台等方向演进。作为融媒体发展的高级阶段,融合平台需要信息技术、数字传播技术人才等资源和雄厚资金支撑,这既要大刀阔斧、加大投入,也需要锚定目标、久久为功。

厘清融媒体内涵,既能看到报纸新闻记者素质能力建设所在的逻辑坐标,其属于融合生产;也能准确把握其实践方向,推动新闻记者采访技能融合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以期传播“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二、融媒体新闻记者素质能力建设要点

不论是具备以多种形式进行写作和传播能力的“融合记者”,还是所有设备都放到背包里,能从事文字、摄影、摄像等各种新闻业务的“背包记者”,尽管定义侧重点或有差异,但其昭示的新闻采编发展趋势和融媒体技能需求却并无二致。新闻记者,特别是报纸新闻记者,需要顺应时代呼唤,全面提升复合传播能力,加快成长为合格的融媒体记者。

强专题策划能力,让源头更活。除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突发新闻、事件新闻,新闻记者采写的多数新闻报道,如工作通讯、人物通讯、概貌通讯都属于“软新闻”。软新闻的媒介选择、呈现方式、报道角度、推送时间等都有“策划”的空间和必要。就融媒体产品而言,要想在激烈信息竞争中脱颖而出,策划更是不可或缺。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审议通过前夕,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等单位联合策划推出3D动画短视频《当哪吒遇上民法典》,生动形象宣传民法典草案,通俗易懂阐述其中亮点,推出后成为爆款,观众直言“很好的法治教育,爱了爱了”。2021年7月,内蒙古日报社策划推出融媒体产品《第一缕阳光洒向祖国正北方》。他们选取各盟市红色地标及代表性地点,记录下这一天的第一缕阳光,并于7月1日当晚在报社微信公众号推出,以唯美画面、悠扬音频、简洁文字展现祖国正北方的安定繁荣、党百年奋斗创造的伟大光荣。

可见,不论是传统媒介环境还是融媒体传播环境,策划能力是媒体保持新闻产品创新活力的源头活水。唯有新闻记者、编辑通过持续的理论学习、交流借鉴、实践总结,不断提升策划能力,才能把稳融媒体传播的思想之舵,开拓创新之源,澎湃作品之流。

强化文稿采写能力,让笔头更硬。文字表达能力是报纸新闻记者的看家本领。融媒体生产过程中,文字地位是不是削弱了,文字是不是不重要了?答案是否定的。融媒体产品,当然更注重直观形象、简洁明了,所以短视频、3D动画等表现形式大受青睐,但文字在融媒体传播语境中仍然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5分钟时间讲述一件文物,剖析国宝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让观众走近并读懂中华文化。一件文物不论怎么拍,都不可能占据5分钟画面,必然要求文本和画面具备发散性、开放性、人文性。

试看——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这些富有哲理和文学气息的文字,是纪录片里的珠玉之言、点睛之笔,也是再精美的画面都无法替代的硬核存在。可见,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强化文字表达能力水平,让笔头更硬,并不过时,仍当其时。向经典文字报道学习,揣摩已有的融媒体精品文字,持续学习吸收内化为自身写作功力,是新闻记者增强文字表达能力的根本途径。

强视频制作能力,让镜头更美。对于多数报纸新闻记者来说,制作短视频可谓既爱又恨,爱的是短视频具有很强的传播穿透力,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恨的是短视频制作工序复杂,自身脚本撰写、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包装等技能较为薄弱,可望而不可即,心有余而力不足。提升短视频制作能力,没有捷径可走,报纸新闻记者只能迎难而上,通过模仿学习、持续实践,才能逐步积累策划、拍摄、剪辑经验,真正掌握这一融媒体传播核心技能。

当然,能够全面掌握视频制作的全流程,做好文案、导演、摄影师、灯光师、剪辑师等各个角色固然最好;退而求其次,能够成为其中一个环节的行家里手,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和务实的选择。事实上,短视频制作虽然具有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可能性,但在融媒体传播实践中,它往往是集体劳作结果和智慧结晶。

比如,2021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推出主题宣传片《我要的人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片采用快节奏与混剪式风格,通过共产党员作出抉择的“高光时刻”,体现出近现代青年和共产党员“不白过这一生”的理想情怀和价值追求,引发青年观众广泛共鸣。虽然短视频时长仅3分钟,但参与制作人员达4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短视频、大制作”。

报纸新闻记者提升视频制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画面构图、拍摄角度、镜头运动、灯光使用、音乐挑选、音效处理等各个环节耐心学习、躬身实操、潜心积累,逐步成长为遇到选题能编导、举起镜头能拍摄、操作软件能剪辑的短视频制作“尖兵”。

强创意创新能力,让看头更足。这里的创新创意是指报纸新闻记者要保持技术敏感性,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学习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不断丰富融媒体产品,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技术讲好富有行业、地域特色的新故事,让融媒体作品更有看头。

2021年两会期间,新华网试水了“5G即拍即传”照片采集回传解决方案。“5G即拍即传”使记者拍摄的照片自动通过手机5G网络快速回传至采编系统进入编辑流程,使记者告别了选片、导出、上传等烦琐操作,大幅提高了记者单兵作战能力和会议报道时效,也优化了受众信息获取体验。

融媒体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报纸新闻记者需要保持空杯心态,把握信息、数字技术脉搏,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主动应用到自身工作场景,以新技术、新创意为融媒体产品传播插上翅膀、增添魅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融媒体传播素质能力提升的外部保障

尽管融媒体传播素质能力构建,主要依靠报纸新闻记者自身努力,但外部的支持保障也不容忽视、不可或缺。

加快组织结构变革。以往报纸新闻记者,因为主要采写文字、图片,所以常是单兵作战。而制作短视频、开展直播不是一个人能够胜任的,一般需要组成3到4人的小组,开展集体作业。作业方式变迁,需要组织结构随之调整,比如在报社内部成立多个融媒体小组,鼓励创新协作,使每名记者在融媒体小组里得到成长和锻炼。同时,考虑到短视频制作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多、文字稿较大的现实,报纸常见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优化调整,以适应融媒体小组作业方式和融媒体产品生产传播特点。

加大设备器材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纸新闻记者向融媒体记者转型,无疑需要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支撑。短视频、动画等融媒体产品是较传统报纸文稿更为复杂、精细的视觉产品,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专业设备。以短视频制作为例,需要运用专业摄像机、灯光、录音、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拍摄;后期制作需要剪辑、调色、包装,不仅需要购买性能良好的电脑硬件,还需要购买相关软件。

加强知识技能培训。隔行如隔山。报纸新闻记者要提升融媒体产品制作能力,离不开加强融媒体知识技能培训。这些培训既包括摄影、直播、主持、视频制作等业务技能培训,也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培训,还包括融媒体小组运作等管理知识培训。总之,报纸新闻记者受到的融媒体技能培训越充分,其转型升级之路、提升复合素质能力之路就会越顺畅,报纸的融媒体转型进程也会越高效。

四、结语

走向融媒体,是报业的必由之路;成为融媒体记者,是报纸新闻记者的必然归宿。融媒体传播环境下,紧紧围绕内容为王,报纸新闻记者需要在深刻理解融媒体内涵基础上,让专题策划源头更活、文稿采写笔头更硬,视频制作镜头更美、创意产品看头更足,以此支撑融媒体传播能力的提升和跃迁,实现个人职业成长进步和所在报纸媒体兴旺发达的双赢,为讲好身边故事,传递社会好声音、正能量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报纸文字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热爱与坚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