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广播语言和电视语言的差异
2022-11-15柏书涵
□柏书涵
一、广播主持及其语言特征
1.广播的发展及现状概述
将节目声音传送给特定区域内广大受众的大众传播机构被叫作广播电台,是以导线或无线电波作为通信工具的新闻传播工具。以无线电波或导线对节目进行传送的广播分别被叫作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由美国人奥斯邦于1923年创设的广播电台是我国首座广播电台。1940年12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功试播,后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电台建设工作在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进一步拉近了党和人民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联系。数字广播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噪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播电台收听质量直线上升,广大听众在收听质量方面的需求也得到了有效满足。
在新媒体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下,传统广播必须推陈出新,积极投入到改革浪潮中,尽快实现广播从“广泛”到“狭窄”的转变。广泛和狭窄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广播事业中一般代指传播频道。“狭窄”的传播频道受众群体单一而明确,广播针对性较强。在各个地区都广受人民群众喜爱且相对流行的音乐电台就是所谓的“狭窄”的传播频道。音乐电台播放的内容几乎都是流行音乐,其只会在每天的整点时段插播时间一分钟左右的新闻。传统广播的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听众在收听传统广播的过程中,眼睛、双手等身体部位被解放出来,只依靠耳朵就可以实现对广播信息的有效接收。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手机或者车载播放器等一系列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收听广播节目。网络广播也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听众只要在“上网冲浪”的过程中打开链接,就能同步收听广播内容。新技术与传统广播的有机融合推动了我国广播事业的转型。
2.广播对播音员的要求
声音是语言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信息可以借助语言被传递出去,而语言则可以依托声音实现对情感的有效传播。只有精准把握播音内容的情感要素,才可以提高播音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广播播音员绝对不能用干瘪、嘶哑和生涩的声音来播报,而是要以真实、热情和饱满的情感来传递播音内容,使听众准确接收信息,更深切地感受到电波那端的关心与尊重,激发起共鸣。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一种载体,也是传递内容的方式。播音员在借助广播语言进行播音时,必须确保内容表述过程的流畅性和逻辑性,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生动性,基于对各类修辞手法的应用实现对语言的有效修饰,让语言变得更为生动和丰富,让播音变得更具特色。
3.广播语言表达要求
广播播音员需要保持职业素养,具有对个人情绪进行控制的能力,可以在节目所需情感和个人情绪间进行快速转换,用理性的情感将播音的内容准确并客观地表述出来,用合理的情感表现节目内容。2021年天津交通广播《红绿灯》节目出现严重播出事故。两位主播因“乾隆白菜是不是美食”而争吵起来。女主播王琳认为男主播白羊在抬杠,男主播白羊情绪失控,摔门而出,从而引发热议。
广播播音员的类型是极为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幽默型、智慧型、亲切型和活泼型。优秀的播音员要做到精准把握听众的情感和心态,打造良好的播报氛围,用积极认真的态度表述内容,用真诚的态度与听众展开交流。
《2011北京数独大奖赛电视节目预告》中,播音员重点对“独一无二”的“独”进行了拉长音处理,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由此可知,播音员可以用幽默、亲切或活泼的语言来进一步拉近自己与听众的距离,让自己的形象更亲民。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对播音员主持风格的要求也并不一样,如果播音员的主持风格更契合节目,节目效果就会更好。
二、电视主持及其语言特征
1.电视的发展及现状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电视节目处在探索阶段。1978年央视播出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1981年广东卫视开设了生活服务类专栏《家庭百事通》。1994年央视开设《焦点访谈》,开创了新闻栏目的新类型。1997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掀开了我国综艺娱乐类节目发展的序幕。这些节目的涌现激发了市场需求,电视台开始细分专业频道,如新闻频道、都市频道、文艺频道、少儿频道等。电视栏目的多元化也推进了电视语言工作者的多元化发展。
2.电视节目对语言的要求
时刻保持语言的流畅性是主持人的基础技能之一。面对长篇幅的串场词时,主持人需要对内容进行清晰而流畅的表达,从而强化观众对主持人播报内容的认同感。假设主持人语无伦次、吞吞吐吐,无法实现对内容的清晰表达,观众就无法准确理解播报内容和编导意图,更难以和节目产生情感共鸣。
电视节目除了对语言流畅性有要求,还对语言逻辑性有严格要求。在表述环节中,无论是对编导的思想进行传达,还是对自己的见闻进行讲述,主持人都需要提前在大脑中对内容进行筛选,运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语言逻辑性不强的话,会导致电视节目水平的下降。另外,主持人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控全局的意识,以思路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来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语言特色是凸显语言魅力的主要方式。在录制电视节目时,主持人需要积极展现自己的特色,凸显语言魅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个人动作、手势或目光等与现场观众展开积极交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语言魅力。另外,在录制电视节目的环节中,主持人必须保证节目语言的自然和平实,合理把控重音、节奏,并运用好副语言,帮助观众理解播报内容。
3.电视语言的表达要求
为进一步彰显电视语言的魅力,主持人必须精准把握语言技巧和语言表达分寸,不断向自己发起挑战,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掌控能力,打造与电视节目相匹配的风格和特色,实现自身特长与电视节目的有效融合,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比如在《2011北京数独大奖赛电视节目预告》中,播报人员语言比较平实,情感不如广播员那样充沛,这种表现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加专注电视画面内容,避免喧宾夺主。
播音主持的发音方式对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好的发音方式可以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使电视节目收视率进一步提高,有助于促进电视节目的长期运营。因此,播音主持可以将地域特色与电视节目融合起来,通过对方言的适当运用来迎合当地受众的喜好,进一步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凸显自身的语言魅力。
为使自身的语言魅力进一步得到展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主持人在电视节目录制环节中可以加入一些肢体语言,以准确表达观点和情感,强化电视节目整体的传播效果。
三、广播语言和电视语言的差异表现
1.方式
广播节目传播方式多样,传播角度丰富,广播播音员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播、编、采三合一的工作模式在采访环节中非常实用,无需携带过多工具的广播播音员可以在写、传、送、播整个过程中保持着高度的灵活性。因为广播节目播音员的形象不会呈现给受众,所以其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包装自己的形象,用话筒表述语言时也更加自在和轻松。
电视节目的录制往往需要配置大量装备,但广播节目并不需要,所以广播播音员在节目中更放松,现场发挥状态更自如,因而能更好地表达。尤其在一些需要充沛表达情感的时候,广播播音员常能快速出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将自己的情感与广播内容结合起来。广播播音员可以参与节目制作,对将要播报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进而将其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表述感染力更强。
尽管电视声画并茂、视听兼备,但是在直面镜头的时候,节目主持人未免有些紧张,语言技巧可能难以尽情施展。而且电视节目的审美要求比较高,所以节目主持人者不仅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演播现场嘉宾、观众齐聚等各项因素都会导致节目主持人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像普通广播播音员一样快速进入状态,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必须足够强大,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较大干扰,只有这样,其语言特色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2.状态
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对播音主持对象感和交流感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作为典型的声音艺术,广播需要播音员用耳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用心倾诉情感。播音员的形象一向靠声音来塑造,广播播音员必须保持声音的亲和力,用极强的感染力来叩响听众的心。相较于电视节目而言,广播节目的播音员会显得比较随和,听众也只能听见他(她)的声音,而无法看到他(她)的相貌,这种神秘感会使听众对播音员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关注度。优秀的播音员可以利用这种神秘感,使自己的语言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用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声音来强化自身形象。在语言表达方面,广播播音员进入播音情境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远少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以其可以在演播室内更为精准地捕捉到播音的感觉。而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在多种条件的制约下,为观众呈现出良好的形象,不仅要规范使用语言,还要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神经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避免自己无意识间做出不合适的动作,其在电视节目当中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摄像机记录并呈现给观众。
3.画面
电视画面是展示主持人个人魅力的重要载体。在电视节目中登场的主持人必须在上台之前化妆,结合现场的机位、灯光、舞美等对自己的语感语调进行调整。由于广播播音员没有这么多要求,所以其热场速度要明显快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交流时也会显得更加从容。电视节目现场的气氛很大程度上要靠主持人的语言调动。而广播播音员主要依靠音响素材为听众营造气氛。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进行语言表述的同时,必须保证电视画面的美感。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需要多工种配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电视语言并非是信息传播的唯一载体,它需要与电视画面内容相配合,并且在声画同步中展现出传播优势。
4.思维
如何利用广播语言拉近听众与广播节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听众在广播节目中的参与度,是广播节目制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今直播节目盛行,在新闻直播中,记者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也会对直播间里播音员的发挥造成影响。因此,播音员必须熟悉节目的各个工作环节,具有综合素质。为推动广播事业的蓬勃发展,让传统广播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广播播音员要学会总结经验、多做思考,思考如何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如何扩大广播节目的覆盖面,如何充分满足听众的需求。广播播音员要勇于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要紧扣时代脉搏,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具有互联网思维,为广播事业注入新活力。
电视节目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表达有效提高节目的思想性,丰富节目内涵。主持人要赋予语言以情感,借助现场和线上双向交流的优势为节目赋能。电视节目要不断增强节目的观赏性,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四、结语
不同的服务对象、传播语境和传播载体对播音主持语言有不同的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准确掌握广播语言和电视语言的异同点,采用差异化策略进行播报工作。与广播语言只依赖声音符号相比,视听兼备的电视媒介语言系统更丰富,其遵循图像优先原则,表达手段综合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符号。这一媒介特性决定了受众在通过电视接收信息时,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双通道来进行编码和解码。电视的这一特征,也使电视语境更立体。电视语境中的语言传播,不同于广播媒体只注重文本的严谨性和声音的规范性,它的语言更为复杂,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也更高。
新时期,无论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广播节目播音员,除了遵循最基本的发音要求之外,还要运用丰富的情感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达。基于对专业书籍的阅读,推动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文化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另外,从业者还要定期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解决自身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节目的权威性,按照节目要求打造自己的播音风格,进一步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与此同时,播音主持还要提高对播报稿的加工能力,对稿件认真进行审读和润色,增强语句的美感,确保前后连贯性,让受众得到美的享受,让节目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