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15魏志辉
魏志辉
(湘能卓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南 长沙 410000)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4%。随着科研经费支出的大幅增长,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监管愈发严格,同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与实际不符,难以执行
科研经费预算存在盲目性和夸大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容易造成预算与实际不符。对科研项目来说,合理、科学、可行的项目经费预算更容易执行和监督,能达到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效率的目的。但在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实践中,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在主导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时,主要关注点在于科研项目能否成功立项,很少关注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导致项目预算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科研管理部门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安排给科研人员编制,科研人员对预算的重视度不够,普遍缺乏财务预算知识,不熟悉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主要从技术可行的角度考虑项目能否立项成功,同时为申请到更多的科研项目,容易夸大科研经费预算支出。财务部门在审核科研预算的时候,实质性的审核把关不严,主要从形式要件角度审核,导致科研项目预算与实际相差甚远[1]。
此外,国拨经费与自筹经费的比例不匹配,使预算难以执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国拨经费与自筹经费配比的要求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全部是国拨经费,到目前的国拨经费与自筹经费配比1∶3,甚至更高。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为了更容易申报科研项目,往往夸大自筹经费支出,导致科研项目单位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目前的国家政策导向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加强科技创新,多投入科研经费,国家再适当补充配套国拨资金,起到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以达到国拨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经费配比的大幅提升,使科研项目单位的科研预算更难以执行[2]。
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对自筹经费的完成比例有一定要求,项目执行前的科研经费支出一般不能包括在实际科研经费支出中,预算时考虑不周全,影响预算的精确度。科研项目自筹经费的支出比例一般在80%及以上会比较好,自筹经费完成比例太低不利于项目的验收。同时,科研项目从申请到完成立项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做预算的时候还应考虑超范围列支科研经费这个因素,不能对项目开展前的经费进行摊销。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对发生的科研经费支出是以和科技主管部门签订的项目任务书的项目周期为准,在项目周期以前发生的设备费支出,尤其是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设备费支出一般不能包括在设备费这个科目中。科研单位在预算中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预算不够精确。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到位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未进行独立核算,管理不到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通常应做到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在实际科研项目管理中,科研项目单位对如何准确开展科研经费独立核算工作未深入理解和执行到位,通常存在未对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分别进行独立核算、以内部课题号或部门编码的形式进行单独核算、采用Excel表备查簿登记科研经费台账进行核算等问题,导致科研项目验收时需要对此进行整改,进而影响到项目的及时验收。 此外,科研项目单位对合作单位的资金拨付和监管不到位。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自行增减预算外,并向其转拨专项经费,以测试化验加工费、试制设备费、企业业务咨询费等名义将部分研究任务外包,未按照科技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预算,及时、足额地向项目合作单位拨付专项经费等情况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反映出科研项目单位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不到位,会影响今后的项目结题验收和新科研项目的顺利申请。
(三)科研项目经费科目设置不合理,核算不合规
科研项目经费的科目设置不同于企业常规的会计科目设置,一般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科研项目应根据项目任务书上的课题编号或项目名称设置辅助核算,一般是设置三级以上的辅助核算。实际的执行情况是科研项目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设置科目,而是依据传统的会计核算规则设置科目,导致项目单位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需要按规定进行整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同时,科研项目单位在开展项目科研经费归集的过程中,对相关政策的掌握不到位,将一些不符合科研经费支出要求的费用归集到研发费用中,导致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需要将这些费用剔除,容易出现经费支出的比例达不到要求的情况。科研项目超范围、超预算列支设备费,在材料费中列支实验室常规通用的大量办公用品,超范围列支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超标准列支会议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情况屡见不鲜。
(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管不到位
科研项目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责任不明确、流程不清晰、制度不完善、监管过程缺失等问题,没有专门制定与科研项目内控相关的制度,导致科研经费的监管流于形式。科研经费的支出需要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财务人员在审核科研经费报销单的时候往往采用传统报销的方式。科研项目业务部门在报销差旅费的时候将非科研项目组人员的出差费用一起报销,财务人员在审核报销的时候由于不熟悉科研项目,没有将非科研项目人员费用剔除。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要求设备费不能在项目到期前突击花费,科研人员不熟悉相关财务制度,在设备采购后由于没有及时取得发票,没有按时进行报销,加上财务人员对其监管不足,容易造成设备费集中在项目到期前入账,导致项目结题验收时需要对此事项进行调整。
此外,如果科研项目存在子项目或别的项目参与单位,项目牵头单位没有严格对合作单位的资质及项目履约能力进行把关,未做好对合作单位的监督工作,容易产生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比例低或不合理的情况。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针对总课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子课题的经费支出情况不合规、经费支出比例太低将直接影响整个课题的验收。
(五)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难以实现多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涉及预算、执行、核算、监督等各个环节,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高效的沟通机制,未及时分享信息,没有及时、全面、有效地监督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容易发生项目经费的使用与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不一致的情况。
此外,在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财务部门很少参与,直到科研部门、业务部门报销科研经费的时候才知道单位在开展某个科研项目,科研部门、业务部门没有在科研经费支出后及时进行报账处理,而完成财务报销的审批流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科研经费支出与实际工作进度不匹配。
二、如何做好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促进项目单位合理、科学、规范地使用项目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应对策略。
(一)重视科研项目预算工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为了做好科研项目预算工作,财务部门可以会同科研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一起制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目的、流程和方法,并用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实践。在编制项目预算和审核的过程中遵循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等原则,严格把关项目预算。
在科研项目立项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全程参与,依据科研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的科研项目目标、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业务执行部门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同时要考虑专项经费与自筹经费的合理配比,不能为了拿到科研项目而夸大项目的经费支出。对项目单位来说,可以考虑将已经内部立项的项目申请科研项目,争取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对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来说,建议优先考虑单位内部同期有立项的项目,对这些符合要求的项目批准立项,并给予一定的国拨经费支持,这样能避免或减少国拨经费和自筹经费不匹配的问题。在编制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后,组织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人员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会审,会审通过后再上报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为了做到分项目独立核算,科研项目单位按项目任务书上的项目编号或项目名称设置辅助核算,归集研发费用。如果科研项目包括别的承担或参与单位,项目牵头单位应及时将科研经费按比例进度拨付到位,并做好合作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工作,确保不再将科研经费往外拨付。
此外,财务部门应提高对科研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科研经费报销的要求,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费用支出坚决不予报销。例如,材料费报销需要提供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审批的材料请购申请单、材料采购合同、材料出入库单,并核对项目任务书,确定是否为预算内材料、材料费支出是否与项目相关,全部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费用的报销和支付。
(三)合理设置科研项目科目,合规核算科研项目经费
科研项目单位通常按照科研项目科目的规定设置科目,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合理地设置科目。
财务部门应加强对科研项目费用支出相关制度的学习,做到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超范围、超预算列支的设备费,超范围列支的生产性材料等材料费支出,不属于项目研发人员和与本科技项目无关的差旅费,不能提供合理分摊依据的燃料动力费,不能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同时超标准的专家咨询费,项目单位非项目组人员发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超预算、重复列支的间接费用等科研经费的支出也不应包括在相关科目中。
(四)完善科研内控相关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项目单位在科研相关内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可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并依据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要求,建立健全与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相关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经费的支出和内部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的制度应具体明确可落地执行,包括项目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方法、使用范围、经费审批权限、经费支出的监控细则等内容。
此外,财务部门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支付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制度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报销凭证坚决进行整改,直到符合规定要求再予以报销。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可以每隔半年对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科研经费支出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做好对子项目或科研项目参与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规定合作单位应严格遵守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规定,并开展每年一次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事项限时整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五)统筹协同,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
要实现多部门之间的联动,科研经费相关管理部门应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专员的职责和权限。财务部专员应加强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的业务培训,让科研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明确如何合理、合规地支出科研经费。同时依据国家相关的科研经费制度、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重点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超范围、超标准、超预算及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审核。业务部门可设置科研经费管理专员岗位,主要开展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监管等工作,按照财务和技术的双重要求管理。此外,业务部门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培训工作,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水平。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准确把握科研项目的目的和需求,对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核。通过这些方法提升科研经费管理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水平,提高项目经费的管理效率[3]。
三、结语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在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目设置、内控监督、部门间的协作等方面存在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能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科研创新。因此,财务人员应充分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预算,合理设置科研项目科目,规范科研项目财务核算,加大科技经费支出监管力度;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要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的预算工作,提升科研预算编制水平,合理规范地支出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要精准把握科研项目的目标和方向,各部门共同协作,提升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能力,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