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思考

2022-11-15翟婕

经营者 2022年4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人口老龄化纸质

翟婕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一、前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除了物质保障外,还需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科学研究表明,喜欢阅读的老年人思维更加敏捷,记忆力更好。因此,为了确保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思想健康,有必要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阅读服务,而图书馆就是这样一处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老年人拥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因此图书馆老年读者占比较大,老年人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但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如视力模糊、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差等,且难以长时间站立和坐着。一般的图书馆会让老年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受挫,同时阅读效果也不好[1]。

为了给老年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服务,图书馆需要进行服务创新,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问题,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环境以及完善配套服务的方式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解决老年读者的阅读问题,充分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给予老年读者群体充分的关怀。文章从老年读者的特殊性、图书馆数字化给老年读者带来的挑战两方面分析图书馆需要关怀老年读者的原因,并从丰富图书种类、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老年读者管理机制四个方面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建议,希望帮助图书馆完善针对老年读者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为老年读者提供更好的图书借阅服务。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口数量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65周岁以上的人可称为老年人。截至2019年底,我国总人口数为14.03亿,65周岁以上的人口为1.76亿,占总人口的1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的定义,65周岁以上人数占总人数7%以上就是人口老龄化国家,由此可确定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预计20年后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近两成。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增速快、未富先老、女多男少、区域失衡和城乡倒置的特点。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7%上升到14%只用了27年,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供养老年人的社会资金还没有到位。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给我国医疗卫生和养老行业带来巨大压力,并且催生出了医疗养老模式。医疗养老就是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合,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将医疗设备搬进养老院。养老院不仅负责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还提供医疗服务,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确保老年人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余生。医院和养老院负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但老年人也有精神文化需求。很多老年人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图书馆就成为大部分老年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场所[2]。但目前我国可供老年人阅读的图书馆数量少,提供的服务也不尽如人意,难以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阅读需求。

三、图书馆关怀老年读者的原因

(一)老年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

老年读者的特殊性体现在心理、生理和生活方式上。在生理方面,老年人的身体综合素质整体较差,大多存在视力模糊、易疲劳和腿脚不灵活等问题[3]。而部分生理方面的问题会导致老年人的心理脆弱,会感到失落、孤独和抑郁。老年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度下降,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能力下降,导致阅读理解较为缓慢。并且老年人经历了大半生的生活历练,对事物的认知已经成型,形成了固有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加上思维方式跟不上时代节奏,对一些新兴事物比较陌生,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可能固执己见或者孤僻多疑。通过以上对老年读者心理和生理的分析,可以发现老年读者与其他读者群体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图书馆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源头,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难点。

(二)图书馆数字化给老年读者带来挑战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普及与应用,其中也包括图书馆领域。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初步实现了图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但图书馆数字化给老年读者的阅读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老年读者因为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不懂得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计算机,自然无法利用图书馆的计算机检索想看的图书,也无法阅览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文献资料[4]。即便老年读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能够检索和阅览电子书籍,但电子屏幕相比纸质书籍对老年读者的视力有更大影响,影响老年读者的阅读体验。加上老年读者大多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纸质阅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大部分老年读者更喜欢纸质书籍,因为纸质书籍适合深度阅读和随手笔记,这与图书馆电子化的快餐式阅读和浅阅读的阅读理念相悖,因此老年读者难以适应图书馆数字化阅读。

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丰富图书种类

图书馆要想创新服务工作,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首先要丰富图书种类,了解老年读者的读书需求,购置符合老年读者阅读特征的图书,充分体现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人文关怀。图书馆在购置图书时要做好老年读者阅读喜好的调查,根据老年读者阅读喜好及所占比例购置图书。一般情况下,老年读者因为不再从事劳动生产活动,因此对讲述劳动技术、生产方式的书籍需求量不大,而更加注重养生保健,因此图书馆应该购置更多保健养生类的图书。同时老年读者大多有读报习惯,因此图书馆应该多购置一些报纸、杂志,以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此类图书,老年读者不仅可以自我保健,强身健体,保持健康生活状态,还可以增长见闻,了解时事,对丰富老年读者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配套设施

图书馆在朝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与体验。老年读者对新技术、新功能和新设备缺乏认知和了解,难以掌握和应用数字检索功能,也不适应电子化阅读。

首先,图书馆应该做好检索和电子阅读指引工作。例如,在各大电子设备上张贴使用说明,明确各个板块的信息、功能、操作方法,并增加人性化功能,如改变字体大小和提供语音服务等,以便老年读者操作电子设备进行检索和阅读。

其次,要兼顾图书电子化和纸质化的双向发展。老年读者大部分喜欢纸质书籍,一方面是因为根深蒂固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纸质书籍对老年读者的视力更有好处,不易引起眼睛疲劳与酸痛,因此图书馆应该在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同时保留大量的纸质图书,供老年读者和其他喜爱纸质图书的读者阅读。

最后,图书馆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老年读者腿脚不便和视力衰退,为了方便老年读者阅读,提升老年读者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可以常备老花镜、笔和轮椅等,阅览室的采光、座椅舒适性等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生理特征,以便为老年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增强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读者的阅读体验与阅读质量。因此要想创新图书馆服务工作,就要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要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应包容和理解老年读者。因为老年读者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比较老化和死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加上情感比较脆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当图书馆服务工作不到位时,老年人可能发脾气甚至语带脏字,此时工作人员应该尽量体谅老年读者,通过热忱的服务与沟通交流来消除误会和弥补过错,让老年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诚意,其自然而然就会平复心情。

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逐渐增加很多新功能,但老年读者难以掌握和应用这些新功能,这增加了老年读者的阅读难度。因此,工作人员要耐心指导或帮助老年读者检索相关图书,帮助老年读者找到所需的图书。

最后,要加强相关的培训教育。主要培养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用温和的态度服务老年读者,并快速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工作人员要熟练操作图书馆的电子设备,为老年读者解决电子阅览和检索方面的问题。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才能为老年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四)建立健全老年读者管理机制

首先,可以针对老年读者出台借书政策。因为老年读者行动不便,图书馆应该出台人性化的借书政策,即老年读者只需交付押金就可以领取借书证,凭借借书证就可以借1~3本书,时间为1~2个月,这样老年读者就不用天天去图书馆阅读,为老年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次,可以举办老年读书节、老年读书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读者的阅读生活。为了提高老年读者到图书馆阅读的积极性,也为了丰富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老年读书节、老年读书比赛等活动。读书节上,老年读者可以分享优秀图书和阅读感受,并提供书籍互换服务,老年读者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分享出来,与其他读者交换,提高图书的利用率。而老年读书比赛可以设置一定的奖金,通过完成试卷或主持人提问、读者回答的方式进行,激发老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老年读者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以通过这些读书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加入阅读队伍,让更多老年人爱上阅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5]。

(五)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协调发展策略

各地图书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做好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配比,满足图书馆服务群体的需求[6]。一方面,图书馆要做好图书借阅的统计工作,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借阅情况加以统计与分析,明确图书馆服务群体的阅读偏好,有针对性地调整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比例。另一方面,做好图书类别和版本的分类。比如人文科学类的电子图书更受欢迎,可以考虑配置更多这个类别的电子图书。而各个学科的专业性学习书籍,则以纸质版最受欢迎,因此图书馆要有计划地采购。对老年读者群体来说,大开张、字体较大的纸质图书更受青睐,图书馆可以考虑以纸质图书为主,协调电子图书的比例。

图书馆要顺应时代潮流,促进自身数字化的转型发展,但一定要根据情况,把握好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比例,确保藏书数量和质量共同提升。不仅要做到数量众多、门类广泛,更要确保图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围绕老年读者群体,有针对性地采购一批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图书,如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之类的书籍,或者是增广见闻的人物传记、科普书籍等。为了方便老年读者阅读,可以增添有声读物,老年读者只需要听书即可;或者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读者配备轮椅,为视力模糊的老年读者配备老花镜等。

要保管好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纸质图书要保存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纸质图书。对于电子图书,则要做好数据保护和用户借阅资料安全保护,可以建立防火墙,设置杀毒软件,做好数据库备份和更新,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均要进行周期性的维护,避免黑客或者病毒入侵,造成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被毁坏,保障电子图书的安全。

五、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社会问题。除了要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外,还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阅读是能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各地图书馆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因为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与其他读者有异,如生理上腿脚不便、视力衰退,心理上孤僻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图书馆要根据老年读者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完善相应的设施和服务,并根据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丰富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同时制定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方便老年读者的阅读,并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丰富老年读者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人口老龄化纸质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