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症状与防控方法探究
2022-11-15索明艳
索明艳
(华池县城壕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华池 745600)
新时期,人们的饮食需求飞速增长,推动了猪肉市场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养殖户开始从事生猪养殖这项活动,有效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相关制品的强烈需求。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病害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非洲猪瘟等,若不能做好防治工作,极易造成大范围爆发的情况,对生猪养殖活动的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猪只的大量死亡,后果不敢设想。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还需要相关领域针对非洲猪瘟及其防治措施加强研究与应用。
1 非洲猪瘟概述
1.1 相关概念及特点
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科、病毒属的DNA虫媒病毒,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以同心同圆形为例,它是常见的表现之一,直径大约在176~220nm。非洲猪瘟的病原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基因组十分庞大,一般以双股线性为主,是由大量的核苷酸来构成。第二,基因多变性。其涵盖24种基因型,而在病毒传播这一期间,基因型Ⅰ、Ⅱ是发挥作用的关键。结合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非洲猪瘟在我国的爆发与传播,通常是以基因型Ⅱ为主的。第三,较强的抵抗力。在酸碱性方面,非洲猪瘟适应能力十分强大,即便没有血清也能够在pH4~13.3实现存活,如果是腌肉或者是冷藏肉的话,那么,其存活的时间将会更加的长久,尤其是在冻肉当中,其存活的时间可以长达十年。即便在温度达到50~60℃的情况下,也需要持续20min以上才能将其彻底性地杀死,与此同时,还需要应用各种消毒剂进行有效处理。例如可以应用苯基苯酚以及碘制剂等。第四,具有较多的血清型。一共包括9种血清型,其中,非洲就累计包括8种血清型,欧洲则存在一种。
1.2 流行病学
1.2.1 传染源
已经受到猪瘟感染的野猪或者家猪是非洲猪瘟最为主要的传染源,具体如隐性感染猪、康复猪以及病猪等等,病猪的泔水、排泄物、分泌物、猪肉制品以及蕴含病猪血的饲料等等众多的元素都会直接造成猪瘟传染的情况。
1.2.2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气溶胶传播。由于非洲猪瘟在病毒颗粒方面具有较大的粒径,所以其并不能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但是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却会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如果猪舍隔断以铁栅栏或者是空心砖为主,一旦有猪只感染非洲猪瘟,就非常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猪舍被感染。第二,昆虫传播。主要包括苍蝇和蚊虫,在此类昆虫接触或者是叮咬病猪以后,再对其他猪只进行接触,就会造成猪瘟感染的情况。尤其是软蜱,其是非洲猪瘟病毒的重要宿主。第三,食物传播,如果猪只的饮用水或者是饲料原料被病毒所污染,那么这种情况也非常容易造成猪只感染的情况,特别是饭店的肉屑、剩菜、潲水在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情况下,都会传染给猪只。第四,伤口传播。体液血液是大多数细菌病毒实现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猪只存在老死皮过多或者是皮肤皲裂造成较多出血点的情况,在与其他被污染的物体接触以后就会造成感染的情况。第五,流动性传播,一般在车流、物流或者是人流从疫区经过后,就容易出现病毒寄附的情况,在接触生猪养殖时,就会有很大概率导致疫情传播。第六,如果从外部引入的种猪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并且处在潜伏期没有任何发病现象,在与母猪配种之后,就会非常容易感染给母猪。
1.2.3 易感动物
不管猪只处在怎样的年龄阶段,或者是什么类型的品种,其都是非洲猪瘟极易感染的动物,而除了猪只以外的其他动物以及人类均不在容易感染的范围之内。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只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其潜伏期通常维持在5~20d,当然,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也通常容易在2d左右就会造成猪只死亡的情况。依据临床症状的差异性来分析,非洲猪瘟一般情况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慢性。猪只在患上猪瘟的病情以后非常容易出现身体虚弱、发育缓慢、自主呼吸困难、波状热以及毛发粗糙暗淡等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而且在关节部位也非常容易会发生肿胀等状况,与此同时,还会伴有皮肤坏死或者是溃疡的现象。对于慢性非洲猪瘟来说,其病程通常情况下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严重情况下,还会持续几个月,但是这种病症的病死率相对来说往往比较低,然而,这种病却存在着治疗以及康复困难的负面情况。
第二,亚急性。亚急性的非洲猪瘟在感染以后通常都会表现出较长的发病周期,持续时间一般情况下是在10~30d,而且发病的症状基本都是以轻症为主。在发病以后,猪只往往会表现出发热症状,体温会通常都会达到40℃以上,而且波动也没有规律性可循。与此同时,猪只在感染之后,其关节也会出现肿胀的状况,疼痛感也会体现得较为强烈,病死率十分高,甚至可以达到30%~70%的比例。
第三,急性。在猪只被急性非洲猪瘟感染以后,首先,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会达到42℃左右,导致其精神抑郁,出现食欲消减的情况。其次,会出血点的状况,这种状况也会在局部区域出现,紫绀会出现可视黏膜。与此同时,还会有一定量的分泌物从猪只的眼部、鼻等部位流出,分泌物主要表现为脓性黏液。再次,病猪还会表现出呕吐等症状,同时还会伴随着腹泻的情况。如果猪只发生便秘的现象,那么,在其粪便的表面往往还会出现血液或者黏液。如果猪只发生腹泻的症状时,那么,在猪只的粪便中还通常会带有少量的血汁。不仅如此,感染瘟疫的猪只的身体还会出现僵硬,自主呼吸困难等恶性状况,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还会造成一些神经性的症状。最后,妊娠期母猪在感染以后,无论处在何种阶段,都会出现流产的症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患有急性非洲猪瘟以后,猪只的病死率能够达到95%以上。
第四,超急性。如果猪只感染非洲猪瘟为超急性的症状,则通常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就会出现死亡的情况。这种猪瘟可以将猪完全置于死亡境地,病死率能够达到100%。
2 非洲猪瘟的防控方法
2.1 加强部署,做好联动机制建设工作
一方面,要对所在区域的各项管理责任进行有效的落实,由部门一把手对辖区防控工作进行全权负责,其他工作人员要针对此项工作做好相应的内外协调工作,从而确保猪瘟防控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另一方面,要做好防疫制度的建设工作,确保防疫主体责任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相关经营主体能够得到严格的监管,包括生猪以及相关产品运输销售单位、屠宰场以及养殖户等等。
除此之外,由于非洲猪瘟本身在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散乱性,在没有特效疫苗支持的情况之下,面对具有较强动态性的疫情传播过程,想要借助传统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在此情况之下,相关部门就应该对自身的疫情处理能力进行不断地提升,可以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对疫情防控联动平台进行完善化建设,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全员参与、全员联动。在具体落实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关注养殖户的养殖活动,另一方面,还要从工作人员方面入手,以点到面,逐渐向生猪运输、防疫屠宰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过渡,不断提高非洲猪瘟管控工作的全面性与实效性,利用这种举措来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
2.2 对宣传指导工作进行强化
想要对非洲猪瘟进行有效的防治,除了要做到上述几点之外,还要对其加强宣传科普工作,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措施,主要是由于很多养殖户对于非洲猪瘟的了解相对比较肤浅,对于非洲猪瘟的危害缺乏高度认识,而且也无法进行准确地辨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非洲猪瘟,就非常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的情况。对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针对非洲猪瘟进行大力地宣传和科普。要以村为单位对非洲猪瘟加强宣传和指导,使养殖户能够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非洲猪瘟这种疫情,从而提高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养殖户参与养殖培训或者是防疫讲座等活动,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对各种防疫图文资料进行上传,供养殖户进行学习与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各村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例如,可以选择在比较显眼的区域,对防疫宣传标语、海报等进行张贴,形成良好的防疫氛围,从而对养殖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强化其防疫观念的同时,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防治知识,为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提供强效支持与便利条件[2]。
2.3 做好疫情排查工作
相关部门应该对非洲猪瘟进行大力地排查,由相关部门牵头,各级防疫人员参与,建立疫情排查小组,对区域内的养殖户、屠宰单位等展开细致、全面的排查工作,以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区域内的生猪养殖的详细情况。尤其是对养殖户以及生猪交易市场应该加强巡查力度。并且还要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生猪屠宰的时候,应该做好待宰生猪的监管工作,一旦在巡查监管期间发现有猪只死因不明或者是脾脏肿大等情况,不得随意进行移动,应该在落实必要隔离和监控措施的同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由专业人员进行采样化验,及时落实应急处理措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建立日常报告制度,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内向上级部门进行排查工作的汇报[3]。
2.4 对生猪及相关产品加强监管
针对生猪及相关产品加工企业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管,要求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在管理部门登记,同时要与相关主体签订承诺书,如未能及时登记,应禁止其参与相关交易活动。对于生猪产品经营,可对索证索票制度进行建立。对于来自省外的猪肉,既要保证“两证一章”齐全,还同时还要对其指定通道专用章进行查看。另外,对于区域内的餐饮单位也要倡导其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无论是生猪,还是相关产品,都要妥善做好进货查验工作,一方面要确保票证齐全,另一方面,对于餐厨剩余物的具体去向、具体数量等,也要做好记录和跟踪,避免将其喂给生猪。与此同时,相关执法人员要定期对区域内的餐饮单位、超市、批发市场中的生猪产品进行检查,避免在此类环境出现疫情传播的情况。
2.5 提高饲养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治而言,由于没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其防治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于“防”,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非洲猪瘟,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养殖户的饲养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地强化。首先,要提高其饮食管理水平,要求养殖户应该结合生猪的品种、体质情况以及年龄对各种饲料进行合理的配备,确保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营养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提高生猪对于非洲猪瘟的抵抗能力。与此同时,要做好饮用水的净化工作,严禁采用餐饮垃圾或者是泔水进行喂食,避免饮食不当造成非洲猪瘟。其次,要对封闭式管理加以落实,要求进出养殖区域的车辆或者是人员必须要做好消毒工作,且无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养殖区,而即便是养殖人员进入,也应该进行认真的消毒,避免病毒被带入猪舍。此外,要做好隔离防控工作,避免软蜱、蚊子、苍蝇以及野猪对生猪进行接触,造成感染问题。最后,要对引种工作的科学性进行提升,要根据国家规定对全进全出以及自养自繁原则加以落实,尽可能地避免从外省进行引种,如果外部引种不可避免,则应该将产地检疫以及引种检疫等工作做好,对已经隔离检疫、具有较高健康水平的种猪进行引入。并且在引入以后还要对其进行隔离的观察,确认无误以后,才能与其他生猪进行分栏饲养。并在确定其没有感染非洲猪瘟以后进行配种。
2.6 非洲猪瘟防控药物的科学应用
第一,关于非洲猪瘟的治疗推荐非瘟清,拌料预防量0.2%~0.3%,采用非瘟清2~3kg/t,每月使用非瘟清7~14d。治疗量应增加至0.4%~0.5%,采用非瘟清4~5kg/t,连续用药7d。以上治疗方法适应各种日龄段的养殖动物。可用于非洲猪瘟、链球菌、弓形体、流感、圆环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疾病预防和治疗。
第二,可注射抗猪瘟血清,每头注射用量为5~10ml,每日一次,持续用药3d,同时搭配地塞米松磷酸钠、安乃近注射液、青霉素钠等等,持续用药3~5d。
第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同时搭配维生素B12、B1、维生素C以及黄芪多糖、甘草合剂。
第四,接种猪瘟细胞苗,同时搭配维生素药品,以免出现继发感染。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非洲猪瘟加强防治,能够有效避免非洲猪瘟出现大范围蔓延的情况,这对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养殖户经济收益的保证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防治措施进行合理的应用,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将非洲猪瘟的不利影响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