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永山三首笛曲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2022-11-14高纯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沙湖笛子竹笛

●高纯华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宁夏地域风格的音乐以花儿最具代表性,花儿优美流畅的旋律非常适合用竹笛来演奏。作曲家马永山三首宁夏风格的笛曲《沙湖的春天》《丝路情怀》《夏风》,正好填补了此类风格笛子作品的空缺。在演奏技巧上,综合了吐音、滑音、气震音、颤音等手法,以气息变化支撑起音乐的张力,不仅发挥了笛子歌唱性的演奏技法,展现出宁夏花儿①的地域特色,而且也充实了笛曲的教学内容。笔者在首演与录制的过程中,与作曲家马永山多次深入交流,认为这三首笛曲对宁夏地域风格的表演,突出笛子独特的演奏技巧方面均具有值得研究的学术价值。

一、三首笛曲的创作缘由

初识马永山是受西安音乐学院唢呐演奏家高晓鹏教授②之邀,为马永山的竹笛独奏曲《沙湖的春天》录音。在陕西省歌舞剧院的录音棚,笔者第一次邂逅了马永山。小个子、善言谈、有活力是笔者对马永山的第一印象。深入了解后得知,马永山,籍贯宁夏,回族,朔方边塞作曲家、高级二胡教师。曾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宁夏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他是宁夏音乐风格的推广者,青年时期就深入民间,对宁夏民歌特别是宁夏“花儿”音乐艺术痴迷,整理挖掘了上百首宁夏民歌,为其之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同时他又是一位痴迷于二胡的“琴痴”,不惑之年,他还自费奔波于西安、北京、上海等地的学琴途中,师从鲁日融、安如砺等大家,他的琴声是发自内心的流露,尤其是跟名家手把手学下的名曲更是传承有佳、意蕴流畅。他热爱民族音乐的创作,师从关铭、曹文工先生学习作曲,先后创作了数十首二胡、板胡曲,其中二胡独奏《幽兰随想》曾获陕西省第二届民族器乐作品政府奖二等奖;板胡独奏曲《欢乐的宁夏川》获第二届“金胡琴”奖小型作品铜奖和网络最佳人气奖。我们不禁会问,一位热衷于二胡音乐的艺术家,怎么会关注到竹笛,并积极创作竹笛作品呢?

经与马永山深聊后,笔者得知马先生常年从事民族音乐的推广工作,并在宁夏歌舞团民族乐团、石嘴山市广播民族乐团等民族乐团中得到熏陶,对民族乐器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乐团笛子首席彭一山③与马永山是多年挚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演奏技艺,就这样,马永山对笛子演奏技法也有了深入地了解。彭先生知晓马永山在创作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便委约其创作一首笛子独奏曲,马永山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宁夏回族音乐特色和“花儿”音乐元素,最终完成了笛曲《回乡情》,后改名为《丝路情怀》。这也是马永山先生笛子作品的处女作。2013年,他应沙湖旅游景区邀约,为沙湖风景区创作一首描写沙湖风光的作品,沙湖中最为生动的就是各种鸟类的形象,他反复斟酌,唯有竹笛才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鸟类的动态,结合着“一湖一沙”的美景,融入了宁夏“花儿”的元素,《沙湖的春天》便应运而生。此后,激起了马永山对笛子作品的创作欲望,有了前两首笛曲作为积淀,2020年,耄耋之年的他将人生的阅历以及对宁夏无限热爱的激情充分交融,创作了《夏风》。

二、三首笛曲的创作概况与演奏技巧分析

(一)《沙湖的春天》

1.创作概况

竹笛独奏曲《沙湖的春天》[1](P382)创作于2 0 1 3年。作者以写实的手法,运用鸟类的自然繁衍和沙湖湿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向人们充分展示沙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乐曲以民族器乐竹笛“吐”“垛”“历”“滑”等演奏技法,惟妙惟肖地模仿春天的鸟鸣和沙湖的美景,用优美动人的旋律,抒发游客在沙湖旅游的愉悦心情,以宁夏羽调式音乐特点和歌唱性的“花儿”元素,充分刻画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游览沙湖的亲身感受,竹笛以热烈欢快的曲调,渲染沙湖的美丽色彩,给人以竹笛演奏的独特魅力和无限的音乐艺术享受。

自《沙湖的春天》问世后,社会反响强烈,全国的专业和业余的习笛者争相演奏。沙湖旅游集团石志刚董事长先后三次约请曲作者马永山和笔者到沙湖景区实地采风,并委托石嘴山市奥源影视公司张军彪经理参于该曲的MV拍摄,由沙湖旅游集团推介,参加宁夏自治区文化厅“2015欢乐宁夏行”展演,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选派优秀大四竹笛专业学生汪政参加展演,荣获二等奖。

2.演奏技巧分析

《沙湖的春天》开始就进入快板,吐音和颤音的交替进行(见谱例1)描绘出沙湖春意盎然的景象,2/4的节拍轻快、明朗。

此段的难点在于气、指、舌要求完全同步契合,在演奏上要时刻把握好丹田支撑与吐奏之间的关联,用强大的气息来推动舌尖快速的发出颗粒性强、富有弹性的吐音,在演奏吐音的同时,在谱面标记颤音处,快速颤动手指,以此来表现鸟儿在沙湖上自由自在飞翔的场景,形象化地描绘出生动活泼的画面感。中段慢板引出“花儿”主题(见谱例2),4/4的节拍旋律舒展优美,仿佛置身于沙湖的碧波之中,使人感受到塞上江南的风韵,回味无穷。在演奏上运用了小波音、上滑音和下滑音等技巧,通过气息的辅助,根据音乐旋律线条的起伏,奏出柔美的音色,梆笛奏出曲笛的韵味,也是演奏中的一大难点和亮点。

华彩段自由模仿多种鸟类的啼声,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各种鸟鸣的声响状态,演奏时,丰富地运用了吐音、滑音、垛音、抹音、花舌等各种组合技巧并结合气息强弱的控制,用竹笛演奏技法表现出鸟类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并与抒情的“花儿”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沙湖的春天》既有北派笛子的演奏技巧,同时中段又有抒情优美的旋律,可谓“南北结合”,体现了梆笛演奏的多面性。展现出一幅沙湖鸟类天堂的画卷;再现部分简化主题的再现并加速,将全曲推向高潮,使人意犹未尽。

(二)《丝路情怀》

1.创作概况

竹笛独奏曲《丝路情怀》,原名《回乡情》,创作于2012年[1](P386)。乐曲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一大批回族知识青年,带着对事业的热爱,在昔日丝绸之路上开始了人生创业的艰辛与追求。该曲运用了西域、波斯音乐的韵律和独特艺术风格,结合宁夏固原“花儿”、海原“花儿”的音乐元素,融入宁夏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充分体现和表达了多元化民族音乐艺术风格的独特魅力。作者通过竹笛演奏的独特风格,充分调动音乐节奏的变化和采用离调式手法,深刻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反映了创业者思念家乡、热爱故土的一种思乡情结,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对创业的坚定信念与追求。此曲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艺术内涵。

笛曲《丝路情怀》一经传播,在全国笛子界又一次刮起“宁夏风”。多次在全国各地展演,浙江演艺集团笛子独奏演员曲睿向曲作者申请演艺专利演播权,多次在国际交流中演出;重庆演艺集团汪政、宁夏演艺集团姚蕾都作为保留曲目在不同的省份和地区展演。宁夏演艺集团笛子独奏演员姚蕾曾代表银川市文旅局参加了由宁夏文旅厅举办的“2015欢乐宁夏行”展演活动,笛曲《丝路情怀》荣获创作二等奖。

2.演奏技巧分析

《丝路情怀》引子模仿歌者吟诵的旋律(见谱例3),令人神情向往回族风土民情。演奏上运用了竹笛半孔技术,同时在半音上加上小波音与气息相结合,模仿吟诵的音调。变化音和气息之间的融合连贯以及异域风情的表现是演奏中的难点,可以通过先模唱慢练的方法,将变化音吹准,在吹准、吹清的基础上提到原速。

乐曲的主题部分是6/8拍的舞曲风,使人联想到回乡人民翩翩起舞的场景,随后紧接2/4拍吐奏(见谱例4),在节奏的律动上瞬时发生变化,从原本优美流动的舞曲转变成催人奋进的号角式律动,频繁的节拍交替和吐奏,增加了音乐的气氛,提升了演奏的难度。

演奏上从大线条的韵律转变成吐音、颤音交织的动感,节拍的转变和演奏技法的缓急交替是这部分的难点,演奏时需要提前预示,在演奏2/4拍八拍mi长音时,就要将后面节奏转换的律动和演奏技法提前在心中酝酿,待到转换的瞬间可以达到无缝过渡对接。

中段慢板又是“花儿”风,连绵的旋律分成两个层次,思乡眷恋之情交织,从柔情推向激情,值得注意的是中段慢板出现了三处超高音l a(见谱例5),以模仿“花儿”中的甩腔之韵。这个音在竹笛演奏中非常难奏,几乎已经达到演奏的极限,而且同时出现了三次,难上加难。

谱例5:

演奏此音时,丹田聚力,口风集中,气息支撑,气速快而集中,瞬间爆发出力量,在演奏前一个升fa的基础上,瞬时将力缓冲到超高音la,这样在出音的同时保证音的集中度和准度,要做到高而不燥,音韵连贯。再现部分舞蹈奋进场面叠加,体现出回乡人民的豪情壮志,在丝绸之路上留下浓墨重彩。

(三)《夏风》

1.创作概况

竹笛独奏曲《夏风》创作于2020年11月。顾名思义是用宁夏地方音乐语言来诉说和表达宁夏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全曲属三段体曲式结构。A段以热烈欢快的小快板来描写宁夏秀美的山川和回汉民族人民的和谐生活,音乐语汇大多来源于地方民歌小调,以徵调来叙述和素描,曲调纯朴。B段慢板部分为稍慢的行板,借助于宁夏的秀美山川借景抒情,以歌唱性的音乐语言,借助地方小调的诙谐,达到行腔婉转圆润的效果,描写和诉说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变化,是对家乡的赞美和歌颂。A1段以激情流畅的旋律性小快板加深刻画主题,通过层次上的延伸和离调性的语汇处理,增加旋律的律动感和推动性,从而使全曲达到高潮。

2.演奏技巧分析

《夏风》延续了前两首笛曲的欢快朴实,同时呈现“花儿”音韵的曲风。值得一提的是此曲选用E调中音笛筒音作re指法演奏,在音色上介于梆笛和曲笛之间,既保持了梆笛高亢嘹亮的特点,又不失曲笛柔美委婉的细腻,这个调性和指法是最适合竹笛歌唱性风格的表现,以竹笛吹情的方式来歌颂宁夏的美。在演奏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通过双吐十六分音符的演奏(见谱例6),来衔接慢板和再现部分,使全曲推向高潮。

此处的十六分音符需要用快速双吐技巧来演奏,并且需要反复一遍,这对演奏者要求非常高,演奏时可采取两种方法尝试:第一种方法是吸饱气,在保证吐音清晰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用气,用较小的音量连奏两遍;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循环双吐换气法①演奏,保持吐奏的颗粒性和力度。二是乐曲再现部分同样运用了超高音超吹技法,通过乐句的反复,两次出现超高音mi,演奏方法与《丝路情怀》中的超高音如出一辙,超高音在高潮部分,尤其是在一大段双吐之后出现,对演奏者力量和爆发力是一个挑战。

三、三首笛曲音乐风格的异同

(一)从主题内容看

从主题内容看,三首笛曲民族风格强烈,“花儿”特色凸显并各具特色。

作为一名回族的民族音乐艺术家,马永山深受民族音乐土壤特别是宁夏回族地域音乐风格的滋养,浓厚的地域乐韵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中,同时宁夏“花儿”韵味时常在耳边萦绕,形成了朔方②边塞音乐风格。因此,他在笛曲的创作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丝路情怀》《沙湖的春天》《夏风》的中段抒情部分则选用了宁夏“花儿”的素材。《丝路情怀》的慢板主要采用海原花儿中兴比赋和漫歌形式,以抒情为主线来调动旋律的扩张与转换。[2](P19)《沙湖的春天》的花儿慢板主要采用花儿散板大令③,使之优扬,[3](P7)乐句的旋律线条大起大伏,充分发挥其歌唱性,柔美细腻地展示沙湖得天独厚的美景。《夏风》慢板的主基调多用宁夏银川平原流行传唱的地方民歌,如宁夏民歌《鸭子过河,鹅过河》,民歌语汇多以扩张、发展和变化为主,使起、承、转、合自然顺畅。三首乐曲的慢板在创作中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使乐曲紧紧围绕主题,乐段之间遥相呼应,在对比中发展,在衬托中展现。三首笛曲“花儿”元素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线,也是这三首竹笛作品的最大亮点。

三首笛曲均运用了民族调式,[4](P28)但在调式上各不相同。《丝路情怀》商调式,《沙湖的春天》羽调式,《夏风》徵调式。商调式音乐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起伏委婉;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柔润,有如高山流水,富于清澈与光彩;徵调式音乐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如火焰跃动。在花儿元素的贯穿中,呈现出丰富的音乐色彩,充分表现了宁夏的地域风情。

(二)从演奏风格看

从演奏风格看,竹笛歌唱性风格演奏成为亮点,竹笛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演奏手法不尽相同。

谈起竹笛歌唱性的风格,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旋律本身的歌唱性。这种歌唱性是由作曲家通过音符、音程、和声连接等创作出来,演奏家通过试奏,根据音符的排列和演奏家自身的音乐素养,自然地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和张力。其次就是竹笛演奏风格中的刘森④风格。从技术层面来说,刘森风格中运用了笛子演奏中的复合型技巧⑤,如气滑音、舌点音、气震音(不同幅度的)、气冲音等,这些特色技巧在演奏中灵活运用,[5](P42)呈现出灵动、流畅、连绵、飘逸的歌唱效果,好似用笛子在吟唱,给人以清醒悦耳、意犹未尽之美感,也是众多习笛者追求的风格。从音乐层面来说,刘森风格已经超越了技术的范畴,它是音乐修养和自身文化素质的高度融合,在这种具有强烈歌唱性的演奏方式中已经找不到演奏技术的痕迹,它将有形化为无形,真正驾驭了音乐,以气韵生动之理念,盘活整个音乐的动态。《沙湖的春天》《丝路情怀》《夏风》在演奏时充分在演奏技巧、音乐特性上均体现了竹笛歌唱性的风格,同时亦达到了“指与孔合、孔与音合、音与意合、意在音外”⑥的音乐至高境界。

三首乐曲分别选用了G调梆笛、D调曲笛和E调中音笛不同调性的笛子来演奏,呈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同时结合了竹笛的各种常用技巧,但在实际运用中侧重点不同。梆笛在演奏《沙湖的春天》时既要奏出高亢嘹亮的效果,用滑音、顿音等技巧模仿鸟鸣,同时兼顾优美华丽的音色来表现中段的“花儿”;用D调曲笛演绎的《丝路情怀》则必须在保留圆润悠远音色的同时,利用气息和手指的配合,奏出如歌的回风异韵;E调中音笛演绎的《夏风》大气流畅,将舌点音、气震音、气滑音综合运用,极富歌唱性。三首作品通过竹笛不同的调性、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宁夏的民族音乐风格,既有“北曲南吹”⑦之美,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从教学程度看

从教学程度看,三首笛曲填补了宁夏笛曲风格作品的空白,集中体现竹笛教学回归“重视旋律”的音乐本源。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轴心。很多作曲家的作品是“作”出来的,是作曲技法堆积的产物,有些并不十分了解乐器的演奏法。马永山的三首笛曲注重旋律的可听性,同时结合当地特有的音乐元素,广接地气,以丰富的节奏音型变化穿插在乐段之间,乐曲自然从心底流出。无论是旋律,还是曲风,这三首曲目直接沁入人心,人与曲产生共鸣,这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当今的竹笛教学已经渐渐疏远传统作品,离旋律越来越远,“快”“怪”“乱”,强调炫技,似乎已成为竹笛教学发展的主流。经过实践证明,追求高难度技巧的作品只会昙花一现,听罢只有窒息的快速吐音,并没有音乐的记忆。而经典的笛曲之所以经久不衰,最重要的就是其令人回味的旋律。因此,这三首笛曲主打富有地域特色的“旋律牌”,用民族经典乐器竹笛演奏民族的旋律,这才是竹笛艺术发展的根本。

不仅如此,三首笛曲目前也是竹笛作品中唯一运用宁夏“花儿”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作品,填补了竹笛作品宁夏风格乐曲的空白。

结 语

马永山创作的三首笛曲在演奏上体现出南北技法的结合,既有“吐”“垛”“历”“滑”展现出来的高亢,也有“塞上江南”委婉柔美的诗情画意。在竹笛教学中,这三首笛曲凸显出竹笛作品旋律的重要性,体验了别具一格的宁夏花儿音乐特色和演奏手法,拓展了竹笛演奏风格,充实了竹笛的教学曲目。笔者将这三首笛曲收入《高校竹笛教程》中,供竹笛专业学生与演奏者学习,做好不同民族风格笛曲的演奏与传承,履行高等音乐院校竹笛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注释:

①双吐循环换气法是竹笛演奏中较为高级的技法,是指在演奏快速双吐时,依靠丹田冲气,在吐奏中找到口腔体内瞬间变换的间隙点,在保持吐音不断的同时抢气成功,并能循环运用。

②朔方,唐方镇名,现宁夏灵武地区。以边塞诗人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描绘了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朔方边塞音乐风格主要体现宁夏的风土人情,用音乐再现边塞文化的豪迈和苍劲。

③“花儿”曲调多称“令”,有大令、小令之分。大令旋律悠长、结构清晰,大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刘森,生于1937年,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音乐史学家。曾任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员、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合唱团指挥、总政歌剧团指挥、总政交响乐团指挥、中国电视爱乐乐团指挥。

⑤所谓笛子技巧中的复合型技巧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同时运用。

⑥原句“指与弦合、弦与音合、音与意合”出自古琴谱《五知斋琴谱》,笔者将其意图运用到竹笛演奏中,总结出切合竹笛演奏的理论。

⑦在传统竹笛中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风格主要以圆润秀美的音色著称,北派风格主要以高亢激昂的音色为主。将南北风格有机结合是笛子演奏中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沙湖笛子竹笛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My Mother
夏夜的沙湖,有着岁月的静美
我的坚守
竹笛
笛子演奏家
美丽的宁夏沙湖
笛子演奏家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