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阅读策略

2022-11-14邱宏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图形利用思维

邱宏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曾作出明确的说明:“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感知能力,并掌握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这一层面看来,不难理解为强调学生对数字、图形等各类数学语言的解读能力。而也只有掌握了这一关键技巧,才能够顺利转化学生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吸收知识养分,并善于利用数学思维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当在明确“数学阅读”本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一、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需要具备的特质

(一)语言转化。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内容包括符号、图形、字母等各种形式的“数学语言”。而之所以强调其为语言,便是由于每一个特殊符号都可以视作信息载体,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为学生介绍这些符号图形的用法,更要让学生明确其携带的信息内容,如此便是所谓的“语言转化”。这一特质不仅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关键所在,更是学生今后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

(二)信息推理。信息推理是指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材料中的关键要素,从而构建完整信息链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要把握已知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创建,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线索。因此,这一能力不仅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同样也是其获取新知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还能够赋予学生条理清晰的思维逻辑。

(三)联想构建。“联想构建”与“信息推理”类似,同样是指学生利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对信息进行加工创造,以此从中解读更加丰富的信息。但区别在于“联想构建”反映的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想象力与创造性。

(四)概括总结。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掌握、抓取、分析、整合能力,便是教师常常所强调的“概括总结”。在面对学习材料或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印象从一开始的杂乱无序,逐渐转变为把握住一点从而进行深入推理、剥离,最终的学习印象。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样也是对文字信息的提炼读取,使是学生阅读能力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图文结合,增强信息转化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强其“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将数字语言有效转化为学生熟悉的语言形式,如此才能够奠定学生良好的阅读基础,使学生更加灵活的进行数学语言转化。而高年级的学生普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在生活经验方面也有了丰富的积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中积极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将之作为情境框架来为学生进行信息转化,从而使得抽象化的知识信息能够以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该如何进行数学语言的解读。

(二)手脑结合,实现学生多维阅读。相比于掌握正确的数量运算方法而言,现代数学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因此,便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利用视觉感官去审视学习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要实现行动与头脑的相互配合,通过动手实践来不断发掘问题的本质,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推理”与“联想构建”的能力,并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启发。

(三)拓展资源,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字、图形信息的敏感性与解读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将目光投放在现实生活当中,并积极借助更加广泛的生活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感悟数学思想,并能够灵活的利用数学思维去解读图形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熟悉的课桌,并利用“面”“点”“线”等不同结合结构,来尝试描述书桌的各种特征。如一些学生的课桌会出现轻微的“摇摆”现象,观察原因发现,并非是书桌四只支脚的长度不同,而是其中一只桌脚的角度不对。如此利用“数学视角”来解读事物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使其更加熟练的进行数学阅读。

综上所述,总结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需要具备的四项特质,并分别从语言转化、手脑结合、资源拓展等几个层面,讨论了教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以此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并在学习過程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图形利用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