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2-11-14屈小亮
屈小亮
本文首先明确了提高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意义,然后从家庭、学校、家校联合培养和社会诸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因素,并且,从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设置系统、规范的体育教育内容、转变思想观念、实施体育成绩纳入升学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加快提高学生健康体质和国民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引言
今天,人才身体素质状况是否良好,已经成为工作岗位要求的必要条件。在此背景下,实施学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是如火如荼。为快速改变应试教育驱使下青少年体质呈下滑趋势的现状,有必要对提高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2 提高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意义
2.1 強身健体,健全人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能够加快血液流速,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心血管功能。长期运动能够提高机体免体力,降低患病机率。另外,有研究者发现,运动可以使多巴胺、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增加,产生愉快、欣快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能降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使不良心绪状态得到改善,从而产生积极情绪。养成锻炼习惯的人,能够体验到在克服困难后一种自定效能感、成就感的提高,这种感受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有较大帮助。因此,养成运动习惯对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新课改提出“在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置好课程内容,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好“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全面把握“学、练、赛”的一体化教学”。这种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既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化的发展,又关注课后的延续,让学生在不断的运动参与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必备的品格,不断提高体育能力。这正是体育教学这门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
2.3 积极参加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付志华在研究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的积极效应中,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划分为四个维度,包括身体、心理、精神、社会,他认为这几个方面在生活中都处于完好状态才能算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无疑是受益的。但现实普遍现象是,孩子长期缺失父母陪伴,沉迷电子游戏。如果他们能够放下手中的游戏,形成运动意识,养成锻炼习惯,积极参与运动,长期以来将逐渐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对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生活、交往的能力都是有利的。
2.4 促进青少年健康体质的提高
根据国家几次对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数据看,有些指标有所提高,但整体趋势下滑,不容乐观。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国家未来的栋梁,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关乎国家整体国民素质。因此,必须从娃娃抓起,高度重视。对此,国家先后出台了《足球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纳入中考等方案,以此提高对体育的重视度,树立体育运动意识,逐渐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
3 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学校因素
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有着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具体的培养方案、规范系统的教学指导体系、满足需求的器材设备,这是育人的必备条件。因此,学校对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占据优势,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若缺乏具体工作管理制度、系统规范的教学指导体系、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便是影响学生形成运动意识的关键因素。
3.1.1 学校的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教师的相关权益不得无故受到侵害,这是对教师工作基本的权利保护。但在很多学校中,体育教师的课被其他科老师霸占、职称评审其他科目教师优先。这样的做法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了倦怠情绪。
3.1.2 系统规范的教学指导体系
系统规范的教学指导体系是实际教学的导向。缺乏这一指导体系,教学内容零散、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不衔接,使得某项内容在各阶段出现重复。学生学习的知识、受到的教育就会缺失很多,对体育锻炼的动机意识自然也不会很强烈。
3.1.3 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系统规范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为教学任务的完成进行了细化的设置。如果课堂上,教学内容若有若无,课堂教学活动轻松自由,就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培养核心素养在体育课上难以实现。
3.2 家庭因素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变化。同样,有较好运动环境氛围的家庭,对小孩体育锻炼会产生积极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他们的任何言谈举止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如果家长对体育锻炼态度较好,有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并且还能以身作则,对孩子体育运动给予积极影响,长期坚持,孩子的锻炼习惯就会逐渐养成。相反,父母若有偏见,“重智育,轻体育”,怕体育消费高、运动受伤,给予不支持的态度,对孩子锻炼就会产生负面影响,运动热情就会逐渐减退。因此,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家长的文化程度、对体育的运动态度对孩子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较大。
3.3 家校联合培养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栖息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栖息地。无论孩子处在那个栖息地,学校和家庭似乎都做着同样的事——服务,只是彼此角色不同,服务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为了孩子成人成才,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联合起来一起培养。若是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任务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学校拒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家长不与孩子共同参与校办活动,就会缺失这种合作关系,就会失去家庭对孩子课后延续的监督和参与作用。
3.4 社会因素
学校接收学生来源,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家庭。对市区学生,虽然,有许多家俱乐部,野外运动场所,但是,很多家庭因经济条件不允许无法进入俱乐部,很多场地被广场舞爱好者占用也无法使用。对城乡学生,校外运动场所严重受限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孩子锻炼的积极性。
4 对提高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议
4.1 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既包括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又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活技能的方面。五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信息,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仅靠学校体育教育显然是满足不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因此,结合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學校体育教育为主,传递技能知识,培养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为辅,使学校体育形成课后、校外延续,把体育与生活、社会结合起来,为满足学生兴趣、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校内校外服务。
学校除了为学生提供专业体育教育服务,还可以面向家长提供体育相关知识的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彼此工作支持的力度。地方政府承担建设公共运动场并为学生提供免费进入当地俱乐部锻炼的条件。地方政府支持相关单位举办运动竞赛邀请成人和学生参加,学校可为单位提供运动竞赛场地,邀请学生担任相关的工作者。真正落实三位一体不分家,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衔接,同时,为终身体育的衔接奠定基础。
4.2 设置系统、规范的体育教育内容
罗玲红学者对终身体育教育内容进行了设置,包括体育知识、技能、保健、兴趣,道德五个方面。整体比较系统,设计面较广。义务教育体育新课标(2022年版)对课程的内容也做了详细的安排。这些内容设置为体育健身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但要养成学生的习惯,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落实“教会、勤练、长赛”,除了基本条件还必须依据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大纲要求,划分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编辑教材。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校体育与健康大纲要求,备好每一章节教材内容的教案。把大纲、新课标、教材结合起来实施体育教育,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整体呈现系统性、连续性。脱离系统教材的体育内容是零散的、不够系统的教学,就会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形成有偏见的看法。因此,教学的改革也在向这一趋势发展。
4.3 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体验或影响下的态度和看法。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健康的体魄也纳入了其中的范畴。因此,转变传统体育思想观念势在必行。首先,转变人们对体育价值观的错误认识。认为体育是一项高消费的行当、会影响学生的成绩、练体育就业优势欠佳。体育运动本质是可以锻炼身体,形成做事、做人的必备品格、能力。长期锻炼有促进身心健康、增强抵抗能力、降低压力、抑制不良心绪的效益。有学者认为,体育锻炼能够使学习疲劳的大脑放松,提高下次学习的效率。其次,转变接受体育教育只局限于学校的错误观念,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开展素质教育的想法;转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只抓参加“竞技体育比赛”工作,忽视“培养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工作的观念。
4.4 实施体育成绩纳入升学制度
今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体育将成为第三主科,总占比1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实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为25%以上的目标。这些政策的发布,虽然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但也是压力很大。压力就是动力。为了克服压力,达到目标,就需要制定明确目标的计划。李秉德认为“目标具有指向、激励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在人们眼里颇有偏见,不被重视。为了转变人们错误观念的认识,改变青少年体质下滑趋势,实施体育成绩纳入升学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身体力行的意识。时间久了,就会逐渐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4.5 加强政策、目标的对接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提高人们锻炼意识,就得提供一定条件,建设公共体育场馆,根据情况除了专用的一些场地设施外,鼓励人们积极参加,提高场馆设施的使用率。国外很多国家,体育锻炼氛围较浓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在体育的各个方面有着威严的法律作保障。俄罗斯联邦体育立法指出:“规定体育与运动设施必须要用于体育锻炼,如果不执行就需要定期纳税向地方财政。”其次,对建筑体育设施在《体育法》中有明确规定。最后,就是对体育场馆使用的政策有着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些政策也是我们国家在场馆政策发展中需要改进的。另外,依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条例》《教师法》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维护教师的相关权益不受侵害,绝不因在正常工作中出现的意外事故,给予教师不公平的处罚,必要时学校为体育教师承担相应责任,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
4.6 加大体育工作的宣传
体育宣传工作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体育宣传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有关产业通过媒体、新闻、广告进入人们的生活。重大体育竞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观赏体育比赛,不仅满足生活需求,而且也在追求精神需求。通过观赏体育比赛能够排解不良心绪。同时,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树立榜样。竞技场上表现出来的力与美的结合,勇与智的对抗,高超的技术,完美的艺术表现,都能成为青少年光辉的榜样,心中的偶像,吸引更多的儿童少年积极参与,去模仿、去练习。因此,做好体育宣传工作为青少年树立锻炼意识有很大促进作用。大中小学安装电子屏幕,饭后播放运动赛时或体育运动视频,供学生观赏。每年春季、秋季的运动必须开展。每天的课间操认真组织。每周体育课上,教师安排几名同学本周的体育心得,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
校外宣传工作主要体现在,公共娱乐场所也安装电子大屏幕,可供人们欣赏、模仿的资源。寒暑假市区、城镇由地方政府组织要求体育明星与青少年互动,同时也可借此机会为国家队选拔人才提供建议。此项活动必须由国家鼎力支持。
(作者单位:四川铁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