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审美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2-11-14陈英

当代体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美的小学生体育

陈英

体育审美能力包括体育审美感知、体育审美欣赏和体育审美创造。它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理解和评价美的能力,也是体育审美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是我国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能够给相关教职人员以启示,找到更适合小学体育审美教学的方法,改变教学现状。

美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审视体育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作用,探索体育的审美意义,有利于体育课程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重新定位体育作为小学必修课的价值。目前,对小学生体育美育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大多停留在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上。缺乏对小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实证研究和分析。因此,许多体育审美教学实践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小学生体育审美能力体系,从理论角度系统阐述了体育审美教学,对丰富体育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問题

1.1 教师忽视对学生感受美能力的培养

学生体育美感知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意识到学生需要接受这方面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关注学生的感知,了解学生对体育美的感知水平,在对体育课上开展的活动是否能让学生感到美丽的调查中,学生认为可以获得的占10.62%,不能获得的占53.7%,不清楚的占35.6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无法从体育课上开展的活动中获得美感。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首先,教师忽视学生美感的培养,缺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意识,体育教学不涉及培养学生美感的部分,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活动缺乏美感,这间接导致了学生美感的缺失;最后,学校内部不具备提升学生体育审美的大环境,小学阶段的家长和学校更加重视主科的学习,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本来就有限,更不用说进一步体育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了。

1.2 教师疏忽对学生鉴赏美能力的引导

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是塑造瘦体型,这与体育教学倡导的塑造健康体型不同。强壮的身体可以表现出身体的美丽。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塑造身体美方面的认知偏差,学生对美的定义关系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学生是否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美的问题上,33.1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美的,66.8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美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示范动作不美。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是展示体育美的直接手段。示范动作难以体现体育美,学生对体育美的认知容易产生偏差。从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与教师的要求有关。在体育课上,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着装和姿势提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久而久之,形成了错误的审美观。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必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观的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难以形成。

1.3 教师未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

为了调查学生创造美的情况,我们首先从体育课上开展的体育游戏开始。学生认为体育课上进行的游戏有趣,占21.02%,认为无聊的,占78.98%。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上的游戏无趣。体育游戏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游戏在教学开展中缺乏兴趣,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游戏过程中的思维练习会减少。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课堂的重点是遵守课堂纪律,而教学并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在采访中,大多数教师表示,体育课堂的气氛很差。主要问题集中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低、体育课堂纪律性差、师生缺乏互动等方面。在对学校体育教学设施的调查中,大多数教师认为,体育教学设施的陈旧和缺乏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学校体育教学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首先,教师没有使用合适的审美教学方法,例如,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其次,作为审美创造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不能缺少优美的教学环境,学生创造美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创造性思维也会受到限制。

2 影响小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少不了教师的引导,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受其学生阶段接受教育方式的限制,本身就比较缺乏体育审美的能力,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引导了。为此,学校应该积极的加强教师相关方面的培训,组织在校体育老师多进行交流,只有教师的体育很美能力获得提升,才能进一步作用于学生,获得教学成果方面的提升。

2.1 教师缺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

2.1.1 教师认为体育就是“育体”

体育是指体育锻炼和训练,也称“育体”。许多体育教师普遍以“育体”教学理念为基础,而忽视了美育教学。体育与美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以体育为主体,兼顾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为基础,以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实践活动。以美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二者的结合不仅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访谈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只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身体。诚然,体育教学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但我们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在帮助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体育审美能力作为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和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从体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时间分配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时间有限。老师们认为体育只是一门“辅修课”。只要学生有适当的“感动”,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跑步、体操等体育锻炼活动上,很少把课堂时间用于培养“养心”的审美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只重视“体育”,这只会导致学生缺乏心理训练,背离体育的价值。

2.1.2 教师认为体育就是技能训练

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动作和技术的教学,注重学生对基本运动技术的掌握,强调体育的竞争力。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完成准确、完整的动作,而不注意“美”的主题。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价值观,对美育知之甚少。同时,在教学形式上,体育教师往往将自己视为体育活动的“指挥者”,监督学生以“指挥”的语气完成体育活动,如体操列队、队形编排、篮球、足球、跳绳等。在这种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师始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们甚至容易在紧张的气氛中产生紧张,不能很好地感受到运动的美。在长期以来只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观念下,体育教学不以人为本,不从完善人格、培养体育情操的角度出发,教师和学校层面体育审美都得不到重视,对于认知能力较差的小学学生来说,自然不会主动去进行相关方面的提高。

2.2 教师缺乏体育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

2.2.1 缺少体育审美感受力

体育作为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强身健体的需要,也可以看做是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体现,体育中存在着很多美感,我们可以自由的欣赏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形体之美,也可以感受体育运动健儿为了跟高、更快、更远的目标而拼搏的精神之美,更可以去追溯体育运动由“野蛮”发展到现在规则齐全的文化之美,体育的美又与其他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美不完全相同,体育的美都是以人为核心的,而且是一种动态性的。体育的美体现的是运动员和观赏者共同追求身体美和力量美的一种外在表现以及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强烈的抒发。但是在现实教育活动中,这种能力却是大多数教师不曾具备的,教师在学生时候就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所以对于体育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育体的层次,没有更高方面对体育美的鉴赏和感受,教师缺乏相关方面的素养,缺乏对美的感受能力,自然而然没法教授给学生。

2.2.2 体育教学活动方式单一

教学活动可分为“教学活动、讨论辩论活动、实践活动、游戏活动等”。根据本文的调查,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首先,体育教师很少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生硬的给学生进行动作的传授,然后进行纠正。其实,体育课堂的设计方式完全可以多元化,教师可以以美育为主题,采用趣味竞赛、情景模拟等游戏。还有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活动类型的選择上缺乏有效的互动。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缺乏激发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活动。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包含体育实践活动,更不用说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包含提高审美能力的主题。

2.2.3 体育教学手段单调

除了体育教学活动方式单一外,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明显缺乏创新。尽管网络信息发展迅速,但可视化教学工具种类繁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然而,根据本文的调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些体育教师没有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仍然依靠传统的体育场训练活动和课堂口语教学。有多少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口头和个人指导”来解读“体育美学”这一特定主题,而没有合理的多媒体资源。从美育的角度来看,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感、审美创造等能力,因为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就像人们身体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美感一样,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展现的体育美。这种感觉直观,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美的理解,有效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对体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单调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3 小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观念转变,寓体育审美教育于体育课堂学习之中

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待的时间还要长,所以在小学生体育审美教育方面,也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可以在课堂体育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多穿插一些体育审美的知识,让学生喜欢体育的原因不仅仅是喜欢运动,而是真正喜欢上体育本身,从运动中发现美的感受,从观念上转变对体育课的看法。体育课的讲授一般分为技巧演练和理论方面的讲述,教师在这两部分讲授的时候,都可以将审美教育穿插在其中,比如讲述技巧的时候,给学生做示范,什么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怎样做动作做出来才能富有力量和美感;在理论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运动类的比赛,让学生体会不同运动中富含的美感。

3.2 多样教学,寓体育审美教育于体育教学设计之中

现代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育单一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可以用更加轻松的方式进行课堂知识的讲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来说,其实对于美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如果直接用理论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体育审美的讲解,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了,反而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用多样化教学的方式,比如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体育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形体美,也可以用播放体育电影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电影的观赏,汲取其中的体育精神,或者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提升体育方面的审美素养。教学形式不只有上面说到的这些,只要有利于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培养的,都可以融入体育教学中。

3.3 精神培育,寓体育审美教育于体育品德教育之中

德育同样是小学生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体育审美也不仅仅包括形体美、运动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体育精神方面的培养同样属于体育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们不能放松的。教职人员可以将体育审美教育与德育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解某类运动时,可以为学生讲述该领域内某位运动健儿的事迹,为了国家的荣誉努力拼搏不懈努力,终于为国家取得荣誉的故事,让学生通过爱国情操的提升,增加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团队性的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发现这项运动的魅力。德育与体育并不冲突,而且都是现代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提高。

3.4 文教融合,寓体育审美教育于体育文化渗透之中

体育教学绝对不是仅仅体育技巧和运动规则方面的传授,同时还是对于体育文化的渗透,将体育审美教学融入体育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可以获得二者综合的提升,提升学生体育方面的综合素养。比如现在比较风靡的马拉松运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马拉松的发展史,马拉松的由来,让学生明白马拉松不仅仅是一项跑步运动那么简单,而是为了传承雅典城邦守卫国土,抵御外来侵略者的一种精神,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这项运动的历史文化,更能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承来发现蕴含在其中的运动之美。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由“育体”向兼顾审美能力培养为导向转变,同时加强自身审美素养,提升教学能力,优化体育教学的审美环境,发挥体育课程在审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实现小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美的小学生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