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研究
2022-11-14马卉
马卉
瑜伽与形体训练的融合,可增强学生学习与动作练习的自我效能感,高质量的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高校要精准定位形体训练的实质价值,对形体训练融入瑜伽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理性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提出组建高质量的瑜伽教师队伍、实现形体训练全过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设计多元化的形态训练方法、动态优化瑜伽教学环境、瑜伽教学中合理融入形体训练内容具体策略。
通过科学和规范的形体训练,可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性,由此展现出更具有空间感和韵律感的肢体艺术。将形体训练融入高校瑜伽教学中,可进一步丰富与扩充课程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初学瑜伽的学生,通常很难持续的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不能规范的展现动作,由此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与目的。高校应根据形体训练的功能和作用,将其作为基础性内容融入瑜伽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身体平衡性和控制能力,为高质量和高效率开展瑜伽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而高校要充分了解融入形体训练的实质价值,从而在瑜伽教学创新设计中形成新的策略。
1 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实质价值
1.1 融入形体训练可丰富瑜伽教学内容
大学生处于体型塑形的最佳时期,学校应通过融入形体训练动态扩充瑜伽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身体平衡性与柔韧性进行训练。相较于常规的瑜伽教学,融入形体训练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不再局限于既定的瑜伽动作和文化的学习上,可利用动感的音乐激发学生自觉的进行肢体语言表达。无论是平衡练习和身体波浪練习,还是跳跃练习和柔韧练习,都可科学和有效的融入瑜伽教学中,将相应的动作与瑜伽动作进行组合,由此达到丰富与扩充课程内容的效果,最终可静可动的开展瑜伽教学活动。
1.2 依托形体训练增强瑜伽教学的实效性
形体训练属于基础性训练内容,对增强学生身体柔韧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时,需有效提升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继而为后续学习较难的瑜伽动作做好铺垫。而学生在实际练习与学习瑜伽动作时,需保证身体处于稳定与平衡的状态,由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质量。从这个层面来看,将形体训练融入瑜伽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增强学生身体控制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形体训练中,将相应的动作与动感音乐巧妙结合,在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氛围中,对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能力进行训练,这样不仅为优美学生体型奠定扎实基础,还可促使学生形成愉悦和放松学习心理。学生以更加积极和放松的心态参与瑜伽教学活动后,势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 以形体训练激发大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
学生参与瑜伽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这是一项时尚的健身运动,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能美化自身的体型与身材。在实际开展瑜伽教学活动时,学生学习规范动作时很难达到既定的要求,长期在枯燥的氛围下学习与锻炼,不断弱化学生学习瑜伽的积极性。而在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后,可有效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从而为学习规范的瑜伽动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可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瑜伽知识和相关技术后,可更加积极和深入的参与到瑜伽教学活动中。而在具体融入形体训练后,教师可先训练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他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后,可轻松的学习瑜伽动作,在训练与塑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从这个层面来看,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可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与训练的自主能动性。
2 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2.1 瑜伽与形体训练都注重调整呼吸
教师实际组织瑜伽教学活动时,需科学与合理引进呼吸法,不仅要保证学生学习与掌握规范动作,还要进行科学与正确的呼吸吐纳训练。学生呼吸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决定最终的瑜伽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会要求学生保持呼吸的均匀与正确,由此才能达到良好的身体平衡状态。而瑜伽与形体训练都注重调节呼吸,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尤其,在瑜伽练习中融入优美音乐,可改善学生烦躁的学习心理和心态,使他们心灵获得净化与升华。学生可利用瑜伽练习中的呼吸方式调整呼吸节奏,从而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活动中。
2.2 瑜伽中的冥想可与形体训练有机结合
形体训练的内容较为丰富和灵活,将其融入瑜伽教学中,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不同的形体训练动作后,使学生各个部位都可获得锻炼,从而达到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与柔韧性,并使学生获得更轻松学习瑜伽动作的能力。而瑜伽教学中更注重利用冥想放松心情,在潜意识中进行身体与心灵的沟通。大学生进行冥想时,内心世界可变得更加平和,继而全身心的学习与练习各种动作。教师可利用瑜伽中的冥想提高形体训练实效性,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能力后,易于了解和掌握具有难度的瑜伽动作。尤其,瑜伽中的冥想可与形体训练有机结合,学生在安静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各种动作和知识。从这个维度来看,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是可行的,但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频率与强度,确保学生身体平衡性与柔韧性获得显著提升,继而为后续深化与广化瑜伽教学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
3 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基本要求确认
3.1 教学条件要求
形体训练融入瑜伽教学中,需保证训练场地的宽敞明亮,不能存有尖利器具和物品,为学生创建舒适和安全的学习环境。形体训练的场地,必须要安装镜子与把杆,确保师生可利用镜子了解自身动作的规范性与准确度。而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应的辅助器材,训练场地要配有音箱和急救箱,确保学生规范和安全的学习与练习各种动作。同时,必须要求服饰规范,尽量统一着装,继而形成良好的形体训练氛围,增强学优美体型的内在动力。
3.2 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要求
面向大学生开展形体训练课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身体素质和条件。只有具备一定身体协调性、平衡性、节奏感,学生才能学习更有难度的瑜伽动作。缺乏这种能力和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基础性的训练,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的等。瑜伽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课,必须要保证训练对象符合既定的身体素质要求,否则要改善教学策略。学生个体间身体与心理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继而在学习同一动作时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身体素质,科学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和安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3 教师业务能力要求
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瑜伽教学效果。形体训练融入瑜伽教学中后,会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讲解瑜伽动作和文化的能力,还要拥有美化与优化学生体型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明确瑜伽练习与形体训练中呼吸吐纳的区别,继而引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不仅要掌握瑜伽教学中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对形体训练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建立深刻的认识,由此才能将形体训练科学融入瑜伽教学。
4 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有效策略
4.1 组建高质量的瑜伽教师队伍
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若想真正达到融合的目的和效果,就必须组建高质量的瑜伽教师队伍。高校管理层必须对当前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根据瑜伽教师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而学校要对瑜伽教师进行层次化的职业培训,如针对不了解形体训练内容和方法的教师,要结合这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与能力拓展。而对形体训练有一定了解的教师,高校必须融入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他们为核心进行教师队伍的组建与管理。高校必须保证瑜伽教师具备极强的岗位胜任力,既可系统和规范的讲解瑜伽动作和文化,还能有序和高质量的组织形体训练活动,基于交叉融合型课程,使学生形成优美的身姿与体型,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前提,是组建高质量的瑜伽教师队伍,否则会给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安全隐患,不利于学生健康、安全、全面发展。教师作为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媒介,需要深入了解瑜伽教学和形体训练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由此才能构建高效的瑜伽课堂,并合理与巧妙的融入形体训练。
4.2 实现形体训练全过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相较于瑜伽练习,形体训练的动作幅度更大,涉及跳跃、转体、波浪等动作,且需在地面上进行做、躺、卧等各种动作的高强度练习,将该项课程融入瑜伽教学中,必须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无论讲解理论知识还是规范动作,教师必须全程跟进,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质量把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与演练各种动作时,教师必须对他们提前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有意识的规范自身动作,完全按照教师的规定与要求练习各种动作。将形体训练融入瑜伽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高校需要全程做好质量与安全控制,始终秉承安全与健康第一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转体和跳跃时,需要进行安全防护,不能因意外而对学生身体造成损伤与损害。训练场地必须安装相应的防护栏与防护垫,确保学生在安静与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动作与技巧。
4.3 设计多元化的形体训练方法
常规的形體训练中,主要是以舞蹈基础为核心,因此教师需结合常用舞蹈动作的特点,设计多元化的形体训练方法,将其与瑜伽教学合理对接与融合。教师可围绕把杆训练、地面训练、舞姿组合训练、身体动作组合训练等方法,对学生身体平衡性与柔韧性等进行科学训练,在与音乐元素进行结合时,有效增强学生身体控制能力和节奏感。例如,对学生进行把杆训练时,需要求他们规范站立与擦地,在踢腿与屈伸的过程中,借助把杆练习各种动作。组织学生进行旋转与跳跃练习时,教师需有效规范学生的身体姿态,保证躯干部位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且能在既定动作中展现出相应的力量。采用舞姿组合训练方法对学生身体姿态进行规范时,教师可巧妙的融入芭蕾舞步,在练习基本动作和舞姿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态,并获得柔韧性与平衡性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瑜伽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化与广化。而舞姿组合训练内容,需成为瑜伽教学的重点,将瑜伽动作、舞蹈元素、音乐元素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和深入的学习相应动作和文化。
4.4 动态优化瑜伽教学环境
教学条件要求,是开展瑜伽教学活动和形体训练课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进展,动态优化瑜伽教学环境,为安全和高效开展形体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和环境支持。教师组织形态训练活动时,需将不用的器械和工具移置在指定位置,继而有效把控不安全因素。尤其对学生进行把杆训练和地面训练时,需保证地面干净且无尖利器具,把杆要符合训练的要求与规格,不能出现断裂的现象。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课时的教学条件要求,继而能科学与及时的优化教学环境。而形体训练必须与瑜伽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果,针对性的进行不同课程的衔接与对接。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平衡性和柔韧性后,组织学生学习与练习较高难度的瑜伽动作。此时,教师要根据瑜伽教学的内容和环境要求,将上一课时的形体训练环境进行调整与优化,即需达到瑜伽教学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优化与完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对应的氛围下学习相关知识和动作,不能因形体训练与瑜伽教学场景频繁切换干扰学生学习与练习。教学环境必须与课程内容高度匹配,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5 瑜伽教学中合理融入形体训练内容
教师要根据瑜伽教学特点,合理融入形体训练内容,且能根据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身体潜能的开发与能力拓展。瑜伽动作的练习与学习,对学生身体平衡性与柔韧性等有着一定要求。形体训练可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这些能力,继而需保证学生掌握这些能力后再开展瑜伽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与设计形体训练与瑜伽教学的时间,如保证学生达到对应的身体素质要求后,组织与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若学生缺乏良好的平衡性与柔韧性,教师就讲解具有难度的瑜伽动作,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很有可能给学生身体带来损伤。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与把握学生不同时期与阶段的身体素质情况,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形体训练内容与教学时间,需在恰当的环节和节点融入到瑜伽教学中。常规来讲,学生参与形体训练后,易于安全和快速的学习瑜伽动作。因此教师需系统和规范的开展形体训练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后,再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瑜伽动作。
5 结语
瑜伽教学和形体训练,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将二者进行深层次融合的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学习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将形体训练有层次性的融入瑜伽教学中。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规范学习相关动作,还要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学生有序、积极、安全的参与到瑜伽教学和形体训练活动中。而不同课程内容的融合,最终要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效果和目标、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优美和健康体态。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