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2022-11-14刘振良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所以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大学在开展体育课程时,都是非常偏向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并没有对实训训练予以重视,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观。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高校能够开展好武术课程,就应当对武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1 高校武术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武术频频出现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这使得我国武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一致的称赞,而这也就直接的提高了中国武术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以此为基础,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武术的地位和作用。对待武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被大幅度的提升,主要起源于民间,例如很多地方创办了武术学校,最为常见的就是少林武校,不仅如此,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应了武术课程,并将新开设的武术课程归入到体育公共课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课在国内高校中的发展进程。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因为武术运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直接导致武术运动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加之我国目前只在传统武馆的教学模式上具备一定的经验,并不具备高校武术课教学经验,所以在开展武术课程教学时并没有能够借鉴和参考的依据。不仅如此,由于武术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取得成效的科目,高校开设的武术课程时的授课时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就会非常僵硬,这样就会导致当代大学生只是对武术感兴趣,而对武术课程始终缺少兴趣,高校以及高校的武术教师正因充分的认识到武术作为高校课程对学生实施教学时所存在的局限性,现已开始对武术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例如,有些武术教师会利用建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该方式去提高广大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使武术课程能够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但最终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因此,创新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兴趣,使武术能够成为全体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项目,这些都是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模式在创新时的主要目的和需要遵循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武术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不脱离武术课程的基础上去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2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武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以下这种模式,即武术理论教学+武术实训教学,在上述的教学模式中,武术课程的教学的主要侧重点更偏向于武术实训,但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对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视
在高校武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武术课教师普遍将自己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大学生在武术理论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习结果上,往往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由于我国很多大学生从中学阶段就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灌注在学习中,所以几乎忽略了自己身体方面的锻炼,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根本无法很好的适应武术学习。另外,大部分人的普遍观念是让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去学习武术,总会给人一种空架子的感觉,而这也就间接的说明尽管学生经过系统的武术学习,也很难发挥武术教学所具有的效果,所以高校的武术教师认为,武术课程的开设必须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这样才能发挥武术教学所具有的效力。对于所有的高校而言,若开设的武术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体质这一因素,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仅仅采取一刀切的手段,那么就导致武术教学缺乏了其存在的意义。
2.2 因时间限制导致武术实训课效率低下
高校在开设武术课程时,应本着武术实训为主,武术理论为辅进行武术教学。然而,尽管高校将所有的武术课程时间都设置为巫术师训,仍然无法充分满足武术实训对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最终造成武术实训课在开展时很难取得较为可观的实训效果。例如,在太极拳这样的武术必修课中,学校所制定的教学安排通常只设置了4个小时的课时安排,然而武术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知识时就要耗费2个课时,那么学生就只具有2个课时的实训训练,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全面的掌握太极拳所具有的精髓以及太极拳力量展示时的要领,只是单纯的将整套的太极拳尽可能连贯流畅的做下来,大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和难从此次的学习当中领导到太极拳的精髓,从而将武术自身所具有的效力最大程度的發挥出来。另外,学生们经过中考和高考之后,由于多年的努力让步入大学的他们在精神方面能够有所放松,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武术学习时,即便自身对武术有浓郁的兴趣,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武术实训课程。但正因为武术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训的课程,所以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武术实训,课余时间也没有接受武术实训,那么就很难真正的发挥出武术自身所具有的效力。
2.3 大学生缺乏终身锻炼的理念
对于全体学生而言,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虚无的、但是身体健康却是自己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日常生活方面,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强健的体魄,那么其他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是空谈,从这个角度出发足以说明大学生必须具备坚持终身锻炼的观念和理念,从而养成一个较为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从我国社会目前人们需要面对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压力来看,由于人们在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的压力越来越重,导致我国现在过劳死的群体越来越年轻,而这就充分的说明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树立坚持终身锻炼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具备非常强健的体魄去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然而,因为现代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还很年轻,锻炼身体这件事还距离自己非常遥远,学校要求学生坚持锻炼身体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杞人忧天的想法,所以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坚持锻炼身体,以此为背景,尽管存在部分学生喜欢武术,但也仅仅作为自己的一个临时兴趣而存在,所以并没有把喜欢武术这件事真正的放在心上。通过对各个高校进行简单的调查后发现,尽管大部分学生到毕业的时候能够非常熟悉太极拳的一套动作,但是在毕业之后很少会有学生坚持打太极拳,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将整套的太极拳遗忘,能记住整套太极拳中部分连贯的动作就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3 高校武术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在深入了解高校武术课教学模式中的主要问题之后,就能针对具体问题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改进和完善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武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具体如下。
3.1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
高校在推行新的武术教学模式时,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观念,在帮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学生宣讲过劳死的案例,使学生都能够提高对自己身体健康情况的重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发自内心的去接受锻炼身体这个理念,至少每一天都能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够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当前的学习时间和作息时间,帮助其制定专门的身体锻炼计划,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养成规范、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样也能帮助大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强化自己的武术实训,从而意识到武术动作的精髓。
3.2 推行新的武术课教学模式
大学目前现有的武术课教学模式是武术理论教学+武术实训教学,当对现有的武术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就将原有的教学模式变更成素质拓展训练+实训教学模式,在这种创新的武术课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在自身素质方面的锻炼。在强化学生自身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时,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较高强度的素质训练和身体机能训练的方式得到强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身的身体素质,并自愿的接受在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从而具备学好武术课程的身体素质。大学生身体素质拓展训练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与武术课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将武术课程功底方面的训练与学生身体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相结合,这样才能为大学今后的武术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学生在武术自身素质拓展方面可以选择的主要功课就是扎马步、打沙包等,而且武术教师在开展武术实训课时,必须将自身解放出来,并且用专业、正规的武术套路开展武术教学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领悟武术的精髓,同时教师也能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武术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学生也能更好的把握武术的套路,自行分解武术动作,对武术动作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记住每一个武术动作。
3.3 促进课外的武术实训训练
单单就武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言,若只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学生很难将武术学好。因为只有大学生将武术作为自身的一种兴趣或者爱好,并加以运用的坚持锻炼,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武术具有作用和效果。在对武术训练进行描述時主要有这样一句话,即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句话不仅充分的说明了武术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付出的辛苦,更说明了对于武术而言,只有付出辛苦才能收获成果,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的去参与课外武术训练,并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去熟悉武术的套路,加强在武术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武术所具有的威力最大的程度的发挥出来。
3.4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任何时期的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高校为了保证武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我们就必须提高武术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的速度较快,高校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的教育培养要求。武术文化能够顺利传承的重要因素就是武术教师,武术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武术理论知识,更要对武术这门学科有着深层次、系统化的认识。从我国当前的师资构成来看,武术教师在全国教师中占据的比例是最小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校长期以来对武术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所导致的,由于武术课程涉及的训练内容较为复杂,大部分的武术训练者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普遍较为薄弱,所以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候非常吃亏,因而很难顺利的从事武术教育工作,这也是我国武术教师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加强武术教师在师资力量方面的建设,那么就必须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使教师自身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4 高校开展武术课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4.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武术教学课程
高校在今后开展武术教育课程时,必须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其中最应注意的就是教学方面的问题,在安排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在精神到的方面的建设。但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经过武术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学生对于武术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的有限。因此,在武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武术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设置不合理的教学安排,而且不能盲目的追求教学过程中的训练量。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成分考虑学生目前的身体结构和承受能力,对于武术中那些具有高难度或对基础要求过高的动作,就不适合添加到高效的武术教学内容中。另外,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考核时,也应当对考核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针对高校武术课程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在考核过后,对于那些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武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的成长规律调整武术课程的教学速度,使武术课程在高校中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身体素质。
4.2 注意高校武术教学和竞技武术的区别
高校武术教学课程和竞技武术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武术经济而言,培养出的是专业武术人员,而且无论是从教学、人员自身的基础、动作标准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武术竞技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突破学院的自身实力,获得竞技的最终胜利,而高校武术教学课程却与之截然不同,高校武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在安全的范围内,学生能够具有更加吃苦耐劳的品质、持之以恒的毅力,更多的武术的传承,因此高校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武术内容编写成较为简单的套路,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意外的伤害。
4.3 要注意摒弃武术文化中的糟粕
在新时代的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区分武术教学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武术教学中所存在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内容,都应当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改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一种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高校的武术教学。例如在传统的文化当中我们推崇义字,但是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们就要让学生清楚什么才是义,哪些是大义,哪些又是假义,所以在武术文化教学过程中也是同样的原理。学习武术文化就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避免在与同学乃至未来工作的社交过程中会头脑发热的行事,从而造成非常严重恶劣的后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在任何时期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撑,高校就是我国目前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学生在人才竞争当中想要脱颖而出,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武术课程的开展力度,对现有的武术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以适应高校当前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作者简介:刘振良(1970.04-),男,汉族,河南睢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文化。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