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篮球专项课程学生体能训练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2-11-14李泽宁
李泽宁
1 引言
在实现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项课作为改革新时期促进青年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篮球专项课作为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上课学生的体能水平是衡量上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对体能训练进行全面阐述,并以肺活量测试为例,利用累进积分法,制定篮球专项课体能水平评分标准。致力于我国大学生体能水平和身体健康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体能训练不仅是篮球运动的保证,更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能训练的观点来看,体能是竞技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和保持竞技能力的保证,是提高运动员良好心理状态、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的手段和提高运动竞赛时的强度和数量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校体育与体能训练的目的不谋而合,二者都着重强调在对外部环境适应的基础上,身心的健康的发展。
而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大量的学者侧重于对篮球运动员制定体能测试标准的研究,而却缺乏对普通高等学校篮球专项课学生制定体能测试标准的文件,教学大纲中的评分标准缺乏对普通高校学生的适应性和篮球专项课的针对性。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高校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理论,并以立定跳远项目为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条例》和高校篮球专项课的课程需求初步构建专项体能评价体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21-2022年南京大学秋季学期篮球专项课200名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运用CNKI数据库,掌握有关体能训练研究和高校篮球专项课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动态。
2.2.2 实地调查法
根据评价目的、评价要求、评价对象及训练水平,本文采用《国家学生体质测定条例》和《南京大学篮球教学大纲》以及《东南大学篮球教学大纲》选取相应测试指标进行实地调研。在划分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二级指标(见表1)。基于此,本文以身体机能指标中的肺活量测试为例,利用累进积分法,制定籃球专项课体能水平评分标准。
2.2.3 逻辑分析法
对体能、体能训练以及体能和传统身体素质训练之间的词义辨析。并结合篮球专项进行项目的体能训练特征分析。
2.2.4 数理统计法
依据测试数据,结合统计学原理,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的制定篮球专项课体质测定标准。具体而言,利用逐步积分法确定各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以平均数为基准,以标准差为单位计算制表。
3 体能训练的概念
3.1 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健康等因素。是指以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为指导,以提升整体运动表现、挖掘运动潜能、预防伤病为目的,对身体能力体系进行的系统改造、整合过程。主要内容为: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柔韧性训练和灵敏性训练,其中力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是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来进行的。此外,力量素质与技术的掌握和技术的特点密切相关。
3.2 身体训练与体能训练区别
身体素质训练是提高运动素质的直接过程,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协调性等,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运动水平。然而,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滞后,长期的身体素质训练取代了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敏捷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体能与身体素质之间是一种包含关系,体能包含身体素质。二者本质区别为身体素质训练更为单一、片面,往往重视某项运动素质的提高,对身体形态、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重视不够,造成不平衡,使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就体能而言,更加综合和全面。体能训练结合专项整体考虑,综合性强,包含了人体器官、机能系统在结构和机能系统.上以及心理意志品质的适应性再塑造工作,对整体运动能力、对抗能力、适应大负荷和高强度的抗疲劳能力等都有涉及。
4 篮球项目体能特征
4.1 篮球运动项目本质特征
从篮球项目的供能方式来看,篮球运动比赛净时间40分钟,总时长接近80分钟,跑动距离在10000米左右,由多种供能方式结合供给能量,其中,以5米内的快速移动居多,快速跑占到了其中的30%,冲刺跑占到其中的15%-25%,球场上50%心率维持180次/分钟以上,因此可以看出对速度耐力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训练中需要保证三种供能方式为基础的,加强对血乳酸保持在4mmol/L的耐乳酸训练。
从篮球运动的角度来看,它主要由七条规律组成:进攻与防守的对立统一规律、规则促进技战术发展的改进规律、高度与速度、内外攻防结合的规律、综合攻防对抗的规律、集体对抗的规律、多层次的节奏变化。在此基础上,以空间控制为重点,对球的主动控制,以时间和速度的主动控制为保证,三维空间攻防对抗,利用等各种特殊技术手段的体育竞技运动。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的目标是:进球为目的,变化速度快,力量大,有较强的对抗和防守的能力。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技能,而且是一项需要大量体能的运动。
4.2 体能水平构成因素
以往多数学者和教练员对于篮球项目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目,而忽视了其体能水平的特点,这种定位不利于理解篮球项目本质,也不利于篮球项目的发展。要基于篮球是高强度对抗性技能-体能类项目进行选择和设计体能训练计划,从而服务于竞技能力的提升。立足于文献,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由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运动耐力和心理技能构成。
4.2.1 专项速度
速度是篮球项目的灵魂,由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兴奋-抑制活动所决定,篮球项目中的速度包括进攻速度,防守速度,防守反击速度,启动速度,制动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等等。强调速度的多变性,应变性,多向性,节奏性等特点。由于篮球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的强对抗,高速度,全攻全守的比赛要求,需要针对性专项速度的训练才能保证满足竞赛负荷的要求,因此专项速度训练是篮球体能的重要评定指标。
4.2.2 整体力量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的根本保证。篮球场上对篮板球的卡位,争抢,禁区内内线的要位,外线运动员防守时面对挡拆的挤过等专项技术都建立在强大的力量素质基础上。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篮球运动应突出爆发力为主的快速力量训练,爆发力P=FV,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大的功,才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下抢占机会。不仅如此,从整体力量观的角度来看,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要求在不同的阶段是动态变化的,力量训练应体现篮球专项特点,但各种力量种类又是紧密联系的,加上各种训练方法又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之分,因此不能忽视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的关系,要求身体上的各个部位,特别是上下肢,腰腹,各个滑车结构稳定性关节和球窝结构的灵活性关节以及四肢末端肌肉都要重视力量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全面发展主动用力性伸肌肌群和被动缓冲退让性屈肌肌群,促使最终形成最佳化的篮球专项力量,并在比赛中得到发挥。
4.2.3 运动耐力
体能训练中,对于专项能力的定义为专项技术与专项运动素质(包括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密切结合,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反复表现出的高强度的运动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运动耐力对维持运动表现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有重要作用。篮球运动净比赛时间40分钟,跑动距离在10000米左右,平均每分钟240步。其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打通能量链和能量桥,把握不同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能量供应系统的比例。此外,处理好有氧能力和专项耐力的关系,项目耐力训练除了心肺机能训练外,要有明显的专项特征,需要使用与专项接近的动作模式。合理的抗阻训练可以有效预防伤病,提高爆发力和耐力水平,改善比赛最后阶段的冲刺能力,对耐力项目有利。
4.2.4 心理技能
充分采用心理训练工具,提高心理技能,在赛前确保处于充分唤醒状态产生合理的内部动机,管理压力,集中注意力。在赛中节间休息回到场上,要迅速的恢复状态,在平时训练就应该模拟比赛的情况,以便正式比赛时运用。从智能的角度来看,要学会分配体能,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针对对手选择战术,管理好心理稳定性。
5 篮球体能训练原则
5.1 系统性与计划性原则
系统性与计划性原则是当代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趋势,表明对体能发展的重视和控制。不同阶段,准备期、长时间的竞赛期都要安排不同性质的体能训练。其具有长期性和控制性的特点。即通常通过起始目标诊断、建立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实施、进行检查评定、实现训练目标以及发出修正指令来划分运动训练的基本结构,其表现为训练阶段性推进,体能体系按规律提高。
5.2 适应专项和个人需要原则
体能训练要以篮球专项特点和个人需要为依据,提高训练效益,弥补个人不足,形成个人特色。把握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既要根据篮球运动制胜规律安排篮球运动员必须具有的基本体能要求,如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以力量训练为基础和保证,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也要根据位置和个人特点的不同发展特长身体素质。以及根据比赛的需要,做到体能训练与篮球专项高度结合发展,一般体能和基本运动能力向专项体能良性转移,将训练负荷良性转移为竞赛负荷。
5.3 体能提高的刺激-适应原则
负荷刺激和适应性训练是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机制。所谓适应性训练,是指运动员的身体器官和系统功能在训练和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比赛环境)的长期刺激下的适应性塑造主要经历五个阶段:刺激、应答反应、暂时适应、长期适应和消退。而考虑到负荷刺激,负荷过大易造成过度负荷,造成伤害和疲劳,过小则刺激不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要求教练员把握好临界负荷,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竞技能力,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前提下,运动员既能接受,又能适时恢复的负荷水平。同时处理好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任何一次训练负荷都会产生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两者并存且相互影响;生理负荷加大,心理负荷相应加大,反之亦然。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恢复包括每组练习间的恢复、课次间的恢复、周期间的恢复(大、中、小的结合)、特别是赛前的调整与恢复等。在系统的体能训练中还要注意负荷的累积效应,承受负荷能力的提高,是累积负荷的结果,适当增加负荷,使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变化逐步累积。
5.4 训练量与强度统一原则
首先,负荷强度是指运动员身体刺激的深度,是负荷的重要方面。与负荷量相比,强度的刺激会导致身体反应更强,训练适应更深入,功能改善更快,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负荷强度产生的机体刺激稳定性较差,效果迅速减弱。负荷量是指负荷对身体的刺激量度的大小,是负荷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强度相比,建立的训练效果更加稳定,恢复过程更长,然而,身体对负荷量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不大。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是现代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负荷量与强度互相影响,彼此依存,量是提高负荷强度的基础,是稳固提高强度和承受负荷能力的前提。负荷安排的节奏性是将大、中、小负荷有机衔接,促进竞技能力提高和最佳成绩出现的量与强度合理配置,训练与恢复良好的组合,波浪式的大、中、小负荷节奏变化是现代负荷安排的一个重要特征,还包括了阶梯式、直线式和跳跃式等负荷节奏方式。
6 高校篮球专项课体能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6.1 二级指标数据的随机检验
从表2可知,以抽取的200名学生的各项二级指标成绩的中位数为割点,进行的游程分析表。结合Z检验量和渐进双尾检验概率可以看出,显著性均大于0.05,说明抽取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具有随机性。
6.2 二级指标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表3二级指标正态分布检验
从表3可知,针对数据进行Jarque-Bera检验结果显示:引体向上成绩,运球上篮,投篮共5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身高、体重、引体向上成绩、运球上篮、投篮不具有正态性特质。此外,外肺活量成绩、50m跑成绩、立定跳远成绩、坐位体前屈成绩、1000米成绩和2400米跑共7项没有呈现显著性(p>0.05),意味着体重指数、肺活量成绩、50m跑成績、立定跳远成绩、坐位体前屈成绩、1000米成绩和2400米跑具有正态性特质。
6.3 各测试指标评分标准的建立方法
该研究的各测试指标都是计量类项目,评分标准的建立方法是以2021-2022年南京大学秋季学期篮球专项课200名学生为测试对象,用测试成绩作为样本,用累进计分法计算出各测试项目分值,用该表可以直接查出测试运动员测试项目的分值。
6.4 用累进计分法制定评分表的依据
在篮球比赛中,许多项目得分的提高与得分的提高并不成正比。难度越高,分数的提高就越大。累进登记的优点是范围大、时间长。原则上,指数函数Y=Xa的曲线在1.5到2.5之间。α值反映了累进的增长速度,主要用于评价体能水平。要求评价标准能够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同一水平之间的差异不能太大。
当采用逐步积分法确定各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时,该表以平均数为基準,以标准差为单位计算制表。用SPSS将两个数据求出,分别定义为μ和S,平均数反映整体运动水平的高低,标准差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
本文以身体机能测试中二级指标的肺活量为例,制定肺活量要设计满分点和计分基点,以避免出现超满分和负分,事先对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了解。通过SPSS计算得出,肺活量指数的μ为4332,S为603,最大值为5604,最小值为2680。
根据正态分布和实际情况,试讲-3S作为0分点(成绩低于平均数3个标准差),+3S作为百分点(成绩高于平均数3个标准差)计算得知,0分点为2523,百分为6141,避免了超出百分和低于负分的情况。
列出D值量表(见表4):
可以得出-3S的D值为2,+3S的D值为8,得到以下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k=1.67,Z=6.67,将k和Z带回公式即
,得到相应累计积分方程为:
然后根据 ,将所有学生肺活量的成绩xi转化为相应D值,再将D值带入公式 中得到相应评分,设计分间距为100,计算出100相当于多少标准差 ,然后计算出每个成绩的D值,确定满分为6141,0分为2523(见表5)。
7 结论
本文总结了对体能、体能训练以及体能和传统身体素质训练之间的词义辨析。其中,体能是人体在神经肌肉系统的支配下,利用能量功能系统和身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赛,运动,休闲,生活,发挥潜能的能力。由各器官系统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精神因素组成。体能训练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健康等因素。体能训练是指以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为指导,以提升整体运动表现、挖掘运动潜能、预防伤病为目的,对身体能力体系进行的系统改造、整合过程。体能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二者本质区别是身体素质训练更为单一、片面,往往重视某项运动素质的提高,对身体形态、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重视不够,造成不平衡,使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就体能而言,更加综合和全面。
进行了篮球项目的本质特征分析,主要从篮球运动的制胜因素,供能方式和运动规律进行剖析。分析了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主要有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运动耐力和心理技能构成。以及现代篮球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主要由系统性与计划性原则,适应专项和个人需要原则,体能提高的刺激-适应原则和训练量与强度统一原则组成。
根据评价目的,评价要求,评价对象及训练水平,选取相应测试指标,首先确定一级指标,然后确定二级指标。例如,确定的一级指标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腿部爆发力,上肢力量,一般耐力,柔韧性,和专项能力7类指标。在进行数据分析前进行样本正态性检验和随机性检验,随后以身体机能指标中的二级指标肺活量为例,运用累进积分法,制定普通高校篮球专项课的体能成绩标准。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