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赋能“双减”

2022-11-14蔡汉棠

师道·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亲子双减习惯

蔡汉棠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实施“双减”首先要赋能,教育赋能是指赋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权力与能力,使各自具备相应的胜任力,从而形成整体效应,提升整体效能。

“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是教师、家长、学生赋能成为政策实施成败的关键。

一、为教师赋能

教师是“双减”政策实施的关键。

1.扎实推进“师徒帮带”制度。以老带新,成立“双导师制”,即让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主任工作的实效性,既带业务又带师德,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减”提质增效保底。

2.开展全民练兵。全面开展“磨课”比赛,广泛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多构等教研形式,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升老、中、青的课堂教学能力,落实提质增效,以应对“双减”的教学挑战。

3.加强校研管理。以科组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校本研究。例如结合“双减”政策,进一步优化原有的质量管理措施,使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去糟粕留精华,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

4.充分开发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如粤教翔云数字平台的应用、番禺区文化德育电子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的使用,为教师备课提供支撑,提高备课效能,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与资源。

5.切實为教师减负。例如:加强家校共育,减轻教师思想负担;精减会议;提升学校服务保障,减轻教师负担;优化“双减”实操指引,清晰教改动作,等等。

为教师赋能,关键在于促进教师深层次的学习。

二、为家长赋能

家长是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人,具有法律责任。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孩子的胜任力。学校通过“家长学堂”,及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等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家长对“双减”政策下的教育胜任力,减少焦虑,避免“躺平”。《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家庭教育有自己的本质和特征,它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实践教育孩子做人的教育,而不是以追逐考试分数和升入名校为目标的功利化的教育。家长只有明晰了责任,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才能正确为“双减”保驾护航。

2.树立“占位思维”,家长主动作为。孩子学业负担“减”了,家庭作业“减”了,校外学科培训“减”了,孩子的时间、空间、精力应怎么好好利用?孩子的教育成败,往往取决于课外的功夫。家长的教育责任明确了,如何行动?加强亲子教育是重要措施,如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终身学习习惯;亲子锻炼,让孩子节假日每天体育锻炼1.5小时,避免5+2等于0;亲子共游(学),培养孩子社会实践综合素养。家庭教育到位,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三、为孩子赋能

孩子才是“双减”的主体,更是检验“双减”效能的唯一标准。

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扎实的学习力。引导孩子开展阅读、体锻、社会实践活动、家庭劳动教育等等,更精准地引导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培养个性发展,丰润美好心灵。在孩子的童年,教会孩子“多弯下腰捡些石子放兜里”,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发现,这些“石子”都是“宝石”。孩子把宽余的时间精力放在自己有兴趣的事上,多发展,多培育。例如从小学习一项艺术爱好,涵养思想情操,成为一个有品位、有健康情趣的人。

3.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拥有强健的身心。“强健其体魄,野蛮其精神”。作为中国复兴新一代,强健的身心,是肩负起中国崛起的时代要求,是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技能、习惯,是实施“双减”的过程中为学生赋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亲子双减习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