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2022-11-14胡依凡何正全
胡依凡,何正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44)
一、数字人民币概述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主持发行的法定货币,体现为数字形式,简称是DC/EP。商业银行被指定为给社会大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及流通等服务。数字人民币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同时具有价值和法偿性的特征,发行的主要目的是替代流通中的纸币。
数字人民币同时拥有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不仅拥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征,还拥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高效、不容易伪造等特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法定数字货币的运作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单层经营,即中国人民银行向全社会大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和维护的服务。第二种方式是双层运营,即中国人民银行向指定的运营单位发放法定的数字货币,并指定运营单位进行兑换和流通。数字货币实行双层运营。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由“10+1”格局进入了测试阶段,即10个试点城市加1个北京冬奥会的场景,截至2021年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建设已经达到808 510 000个,计算累计一共开立个人客户数字人民币钱包261 000 000个,交易总金额超过87 565 000 000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场景建设方面,数字人民币覆盖了社会大众衣食住行的多种APP,高度融合了多个应用的特点。特别是在北京冬奥会相关场景中,支付方式不仅仅有现金、VISA,还开通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在冬奥会的纪念品商店里,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均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工具,快速完成支付,既便捷又安全。数字人民币在冬奥会的使用,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向全世界展示了数字人民币在金融领域的创造性成果,具有改变世界货币当前形势的可能。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方面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高度增强了社会大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在技术逐渐成熟和应用场景持续增加的一同推进下,数字人民币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将在实体经济服务和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等方面施展更多的效用。
二、推行数字人民币的意义
为了提高货币流通效率,伴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开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在2014年,我国成立了对数字人民币研究的专门团队,正式开始了数字人民币的研究任务。数字人民币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上的进程。同时,通过利用专门研究团队的技术弥补了现有货币市场中的缺陷,保证了支付结算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对金融稳定作出了贡献。
(一)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中国以“一带一路”合作为中心,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22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达到了3.2%,居于全球第四位。推出数字人民币,能够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去美元化。加快推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改变跨境支付目前复杂的机制,应开放合理科学的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兑换、发行、流通等功能。通过建立与其他国家双赢和多赢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系统,可以使我国摆脱跨境结算对其他国家金融科技的依赖,有效提高国际结算的效率,从而有利于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与主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抢占国际货币市场,在不久的未来,数字人民币也许将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流通货币。
(二)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
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是“十四五”规划的重大课题之一,加大对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的力度,能够提高社会公众在数字经济的环境下对法定货币需求的满意度,安全、便捷、普惠的新型支付方式也同时是目前社会公众的需求,这一点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满足。当前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正在进一步扩大,除了央行和商业银行,如京东、美团等运营机构也上线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促进了数字经济的不断变革,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
(三)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合法性、便捷性
目前的支付方式主要以纸币和第三方电子支付为主,纸币支付存在一定的不便捷性,而第三方电子支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通过加密技术,实现匿名支付,记录现金流向,保障安全和提高透明度。同时在一些如偏远地区、地下室等无网络区域也可以实现双离线交易,很大一部分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数字人民还具备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等功能,进一步加速了市场上资金的流转。在安全性、合法性、便捷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进行统一发行和管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四)打开广阔的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是交易两方约定对于数字人民币交易的规则,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设置支付条件,既满足监管又可以自动支付,这是一个颠覆的创新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在未来可能实现很多新的货币应用场景,拓展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发放与收回、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商业保理智能合约方面的应用等场景都印证了数字人民币在应用场景上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运营模式
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以物理网点和ATM等机具为主,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则会降低物理网点和ATM等机具的使用率,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原来的线下运营模式有较为繁杂的工作流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数字人民币迫使银行减少不必要的线下网点,相关工作人员锐减,转型为智能网点,结余的人力资源可以投入客户个性化投入当中。同时对银行网点人员也提出更高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才能在银行业立足,这样倒逼商业银行加快线下运营模式转型的速度。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殊性,击破了当前商业银行互相独立的商业营业模式的壁垒,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结算速度。同时,数字人民币也具有账户松耦合功能,对商业银行来说也会减少很多烦琐的流程,例如记账、对账等。数字人民币也不再需要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绑定,这个优势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大众,必然也导致银行卡不再是必要的金融流通工具。数字人民币这个新启的支付渠道,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使得以账户为基础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做出改变,而现在各个商业银行需思考如何在新的赛道上取得最大优势。
(二)对公对私存款的流失风险
由于数字人民币具有无手续费、实时结算以及双离线支付等优势,这将会吸引社会大众选择将银行的存款流入数字人民币的钱包,以方便支付使用。企业也会考量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将对公存款流向数字人民币钱包。同时实时结算、脱离银行账户和无手续费等特性,使得商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对银行来说在议价权方面会处于劣势,商户系统前期的升级改造、后期的维护以及推广宣传的成本压力增加。商户存款的流入、收单业务手续费的收益都很难提高银行效益,收单业务的发展也会随之受限。
(三)促进银行数字生态体系建设
数字人民币是以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支持系统为基础的,随着数字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支付场景的底层数据库,资金流动的大数据环境建立将成为现实,资金的数据及时搜集和统计,并能够被商业银行应用到业务中或许将极大地增加业务分析的准确度。商业银行是作为央行数字人民币指定的运营机构,具有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运作和发展的先行优势,可以借助这一点建设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数字生态系统,同时也可以缓解普惠金融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个性化分析所面临的巨大成本压力。这一系统的建立也对未来商业银行更精准把握客户的交易信息和偏好有巨大帮助,极大地提升了贷款产品和零售业务的准确度。
四、相应的对策
(一)加快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的指定运营机构,且央行在各个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应用发展上并未设限。商业银行在参与过程中,需不断扩大对自身系统和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前沿技术例如大数据等,更高程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体验,提升行内在数字人民币方面应用潜在竞争力。一是积极研究数字人民币钱包,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软硬件升级。同时数字人民币会带来新的活跃客户,在形成使用惯性后,通过创新产品和营销渠道,吸引更多潜在金融客户。二是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在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的各种场景都搭建独有的系统。在技术研发方面也与研发部门加强沟通,在业务适配度和市场可行性上得到验证。三是抢占数字人民币市场先机,在央行启动数字人民币推广业务开始,就发挥自己作为运营机构的先发优势,启动相关功能。
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要加快速度,一是要减少线下网点,增加线上业务。线下网点的运营成本对银行来说是很大的成本支出,线下网点的减少可以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并缩减经费。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蓬勃发展,为了抵御这种冲击,银行对线上业务的投入是无可避免的,更高效的线上金融服务才能更贴合目前大部分客户的使用需求。二是打造数字银行。将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数据和银行搜集统计的各项数据进行高度整合,以此获得宝贵且有效的客户数据画像。对于目前的银行来说,客户数据都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只有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研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和偏好的产品,为客户带来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数字人民币现在就提供了这样的数据来源,银行要对其做出高效的响应。
(二)加快支付生态场景建设
生态场景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主要的竞争方式之一。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推广带来了一场金融革命,银行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其设计思维,深度挖掘银行应用平台的功能设计,在提供数字人民币可兑换和可流通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数字人民币更具特色的支付场景,建立数字人民币与银行深度融合的更具特色的新生态。中国工商银行自数字人民币推广以来,已经构建了多种应用场景,比如联系学校开启了智慧校园的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还有智慧旅游生态场景,通过刷脸支付,展现了非接触、更方便、更高效的支付新方式。就目前来说,场景建设效率高,且得到市场认可的银行,更有可能在数字人民币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1.在零售市场方面。数字人民币具有多种优势特性,具有开展多种类型优惠推广活动的能力,同时可以满足商户的业务需求。银行多采取数字人民币的钱包与自身生态场景合作开发的方式,能够拓展支付场景边界、研发衍生产品,如商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扫码等方式完成交易。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特性,构建支付条件,在各种商业活动中搭建更多元化的场景。
2.政务平台的场景建设。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场景已经在扶病资金和租赁资金上得到了运用,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扶贫和对租赁市场监管,说明这是具有可行性的。因此,银行也可以以此类推,与政务平台进行战略性合作。商业银行要多与财政平台进行沟通,对其支付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利用银行遍布的线下网点和基于庞大的线下网点和成熟的线上APP、网页为政府平台提供便民政务服务,或选择为政务平台提供线上的统一支付业务,比如公务开支、财政发放等支付场景及水电费、宽带费、党团费、税费等正常的缴费场景,在拓宽政务服务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其他商业生态场景。例如支付宝、美团钱包、京东白条等商业生态,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均构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场景,同时以数字人民币推广作为突破口,加强支付结算、账户管理等基本业务的服务,通过提高对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水平,增加银行客户对数字人民币的使用率,并培养银行客户的使用习惯。如果成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商业银行在商业生态方面将越来越便捷和高效,如此一来客户将会有大量的资金转移进银行,银行也会获得低成本的存款沉淀。
(三)提高反洗钱精准度
有些时候,流通的纸币钞票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假钞,扰乱金融市场。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会降低纸币的使用率,而数字货币的可控性和匿名性,可以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同时也能有效地遏制洗钱、非法融资等非法行为,为金融系统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银行的反洗钱工作虽有大数据分析,但多以人工辨别为主,反洗钱模型也较弱,系统识别能力不强,同时资金流动数据不充足,也无法准确预测洗钱风险。面对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强化风险意识。数字人民币还在起步阶段,或许会有不法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实施诈骗,这就需要银行针对数字人民币的数据统计和运营构建多元的、智能化的风险管理系统以及丰富的预警模型,加大培养科技开发、数据分析等人才的力度,从源头上切断欺诈交易道路。另一方面,借助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大数据分析对反洗钱工作的管理,开发更完善的反洗钱筛查规则和预警模型,提高反洗钱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