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分析
——基于镇江市Y地的实地调查

2022-11-14干家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养老院子女养老

干家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48亿,比重达17.17%。江苏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截至2019年末,江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 834.16万,占总人口比达23.32%,南通、镇江、泰州三市占比最高。预计到2025年,比重将超27%。镇江市2018年末常住人口为319.64万,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14.2%。由此可见,镇江市也已经步入了老龄化时代。

一、Y地养老现状调研

镇江市2018年末常住人口为319.64万,城镇人口为227.72万,城镇化率达到了71.2%;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14.2%。农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4 687元,增长了8.6%;人均年消费支出为18 463元,增长了7.8%。年末农村居民的人均建地面积为57.3平方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了710元/月。由此可见,农村的经济在逐年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正在逐年增加,农民的生活正在逐渐奔小康。Y地共有462户人家,共计1 774人,老年人有421人,占比23.73%;其中,中高龄老年人105人,低龄老年人316人。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学历、身体状况等的不方便之处,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入户访问和访谈的形式。共调查了226位老年人,其中男性104人,占比46.02%,女性122人,占比53.98%。

二、Y地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经济负担重

在调查中发现,35.4%的老年人选择了家庭养老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家庭养老功能正逐渐弱化。新时代,农村传统的“大家族”群居理念发生变化,很多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在此期间有33.63%的年轻人会经常回来看望老人,但也有11.5%的年轻人常年不回家。久而久之,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步弱化。

家庭养老中的老人经济生活负担过重。62.39%的老年人月收入2 000~3 000元,而34.51%的老年人月支出1 000~2 000元,42.48%的老年人月支出2 000~3 000元。由此看来,老年人的收入基本上可以满足生存的需要,但是不能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生病。另一方面,虽然有18.58%的老年人与子女间存在矛盾,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过得好,都会尽可能地帮助子女。所以,老人的经济生活负担越来越重。

(二)医疗水平不高,健康缺乏保障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农村的医疗资源根本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最近的卫生所也要10分钟的车程,对于突发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可能导致老年人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期。59.29%的老年人交的是农保,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少。另外,还有6.19%的老年人是没有保险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限,仪器和技术落后,这导致很多医护人员不愿意去卫生所工作。

老年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也没有医护人员上门帮他们做最基本的身体检查,老年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实在抗不过去才会去就医,这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这导致了老年人的健康缺乏保障。

(三)文化程度不高,精神娱乐生活匮乏

新时代应该有着新思想,但是农村老年人年事已高与社会新思想、新潮流已经脱轨,也没有新潮的娱乐生活。调查中发现,35.4%的老年人选择了家庭养老,即使现在家庭养老的功能在逐渐弱化;28.76%的老年人选择农村养老,农村养老方式正在兴起;85.84%的老年人不愿意去住养老院,即使现在养老院的条件在逐渐变好,即使是占比30.09%的不怎么满意农村生活的老年人也不愿去住养老院。这可能与老年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落后思想有关。总的来说,这都与老年人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关,27.43%的老年人没有受过教育,61.06%的老年人只受过小学教育。

在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因为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或子女由于工作原因而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也逐渐失去了这种快乐。调查中发现,10.62%的老人在闲暇时间选择与他人聊天;22.57%的老年人选择晚上看电视、看手机度过黄金时间;29.65%的老人选择搓麻将;还有37.17%的老年人会去做农活,一来可以消磨时间,二来可以增加点收入。可见,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明显不足。

三、农村养老的原则与对策

(一)农村养老的原则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结合农村实际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农村的养老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安全健康原则。农村养老以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原则。只有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安全和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话题。

2.方便就近原则。农村养老是家庭养老的一种变通,老年人遇到问题时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可以找附近的朋友或者邻居帮忙解决。

3.实惠可行原则。农村养老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经济问题,发展落后的农村老年人收入微薄。国家在实行农村养老服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出台“物美价廉”的服务政策,让老年人能够承担养老服务的费用,而且这些方案在农村是切实可行的。

(二)农村养老的对策

为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政府、家庭、村委会、老人和社会公益团队这几个方面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1.以政府为主体,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第一,面对Y地的养老问题,当地政府要为他们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从而缓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宣传亲情的重要性从精神文化层面留住年轻人。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物质经济层面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政府可以利用目前的资源,发展农村经济,颁布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政府还可以为本地年轻人实施鼓励家乡就业或创业的扶持政策,吸引年轻人回乡。第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首先,政府要帮助每户老人都享有基本养老保险,让他们不为基本生活发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政府要重视老年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工作,发挥社会保障的托底作用。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口需要更加完善养的老服务体系。第三,政府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一是加大对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鼓励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主动下基层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二是加大医疗资源的转移支付,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对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实行优惠或减免。第四,完善养老配套人力保障。其一,政府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吸引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扩大志愿者服务团队。其二,养老服务机构要留住有工作经验的护理者,培训工作经验欠缺的护理者,给护理者适当的高薪资待遇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让护理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并且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2.以家庭为基础,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第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是由众多的小家庭组成的,一个个小家庭的幸福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第二,强化家庭养老的情感归属。家庭养老虽然在功能上逐渐弱化,但是在情感归属上是逐渐加强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家庭养老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子女应意识到赡养老人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为人子女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四,子女要提高赡养老人的意识。对老人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多陪伴、照顾老人。

3.以村委会为平台,提供老年人常态化服务。第一,弘扬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百善孝为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村委会应该鼓励老人子女多留在老人身边照顾、陪伴老人;经常举办弘扬“孝”文化的活动,在农村形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第二,建立农村老年活动中心。村委会尽可能地依据老年人的喜好开设各种活动,让老人获得自我认同并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老年活动中心可以设立一个体检中心,定期安排老年人体检,及时掌握老年人身体变化的情况。第三,兴办农村养老院。农村养老院可以采取家庭养老和农村养老相结合的模式。由村委会兴办农村养老院,招募更多有经验的护理人员,采用集中赡养的制度。其中,家庭困难的、无人赡养的老人可以集中到养老院供养,子女常年不在家的老人可以集中到养老院供养,身体部分残疾但子女在身边照顾的老人也可以集中到养老院供养,日常费用由政府、社会、子女、村委会共同分担。第四,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村委会可以定期举办农村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让老年人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活动,增添生活的乐趣,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4.以老人互助为补充,减轻子女的负担。第一,改变老人传统的理念。新时代,要改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要让老年人适应当前社会的养老形式。第二,鼓励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在农村,乡亲们互帮互助本来就是常事。第三,实施老人互助模式。目前,农村大都以低龄老年人为主,村委会可以通过养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来引导低龄老人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树立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积极鼓励低龄老年人主动帮助高龄老年人。第四,减少子女的负担。实现老人互助,既可以解决老人在家养老时出现的各种突发、棘手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在外子女对老人的担心,让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5.以社会公益团队为援助,丰富农村养老文化。第一,组织养老帮扶志愿活动。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关怀,而且还需要精神上的支持。村委会可以联系一些社会公益团队或者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定期到农村进行养老帮扶志愿活动。第二,长期追踪老年人的生活。为了让老年人不失去对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心态,社会公益团队要长期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三,丰富老年人的文艺活动。社会公益团队可以定期到农村老年集中居住或分散居住老人的地方,给老年人带去一些文艺活动。第四,扩大社会公益团队规模。目前,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帮助老年人。社会公益团队可以借助学校招募更多的学生志愿者去帮助老年人,也可以在社会上吸纳更多爱心人士去帮助老年人。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事实,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老龄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农村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地方,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地方,更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方,这就造成了农村养老问题的凸显。

本文通过对Y地养老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即使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医疗资源有限,老年人也不愿离开自己生活已久的地方养老,这可能与老年人的思想观念落后有关。在此期间,还发现老年人的精神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农村老年人不像城市里的老年人舍得花钱出去游玩看看外面的风景,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参加老年大学或者比赛活动,农村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比较狭窄,就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活动,很少与外面的世界接触。

总之,想要解决农村养老的种种困难,单靠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养老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村委会等各方力量相互配合,经过多次摸索才能找到适合农村养老的方式。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养老是重点,每个地区的农村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只有深刻认识到具体某一个村养老的实际困难并对症下药,找到属于该地区农村最合适的养老方法,才能够真正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猜你喜欢

养老院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