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与对策

2022-11-14孔子晏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孔子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5)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义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大量人才的支撑。首先,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思维活跃,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可以快速地理解并且接受;青年人又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回乡创业应以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一方面可以让个人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创业项目的健康、稳定发展,开辟出一条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创业致富路。其次,大学生无论选择哪方面项目的创业,都会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运用到乡村建设中,这不仅有助于当地的农业技术有一个质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最后,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可以改善乡村的人口年龄结构,而且更能够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自身价值与社会利益相统一

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是自身价值与社会利益的统一。首先,选择适合自身的创业项目,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其斗志和热情,使其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进一步在创业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学到一些校园里学不到的技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次,对于社会方面可以在乡村通过大学生的创业、投资商的加入,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乡村创业中。最后,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利于提升乡村的经济水平,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能够使更多的青年群体回归家乡,从而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为乡村注入新的理念,进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科技创新。一方面,现阶段,虽然乡村建设的发展需要有思想、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支撑,但是乡村的常驻群体仍然是以农民为主,而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可以对农民进行科学的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以自身创业为案例,为当地农民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促进农民传统思想的转变,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进而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技术过硬知识储备较丰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能够推进农村科技的创新和生产体制的转变,促进乡村生产力的创新,增强造血功能。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强,创业能力不足

国家曾多次出台文件,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并未得到较好的提升。首先,缺乏创业意愿。许多学生出生在城市,从小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基本都不具备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此外,由于这些学生从未体验过乡村生活,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农村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差,即使有创业的意愿,也不愿意选择乡村。其次,缺乏创业能力。大学生返乡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经营与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公关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多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相关的实践操作和对乡村的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创业的成功率较低。最后,缺乏创业资金。虽然政府和银行为创业者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与大学生创业实际需要相比,仍然是不够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创业贷款额度较低、手续繁杂,导致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社会认可度不高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认可度不高,导致大学生返乡创业出现许多问题。部分大学生有返乡创业的想法,但是由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创业体系不完善,具体表现在道路建设、电力设备、互联网普及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导致他们担心无法适应乡村环境而最终放弃创业的念头。其次,还有部分大学生对返乡创业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也不担心乡村环境等问题,但是无法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大多数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并不希望他们回到农村,怕受到周围人的嘲笑。在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不务正业和浪费时间,这样的社会氛围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三)政府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缺乏法律保障

国家的返乡创业政策和政府支持力度,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关键。政策越完善,扶持力度越大,大学生更愿意加入创业队伍当中。现阶段,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尤其重要,国家虽然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比如创业补贴、创业贷款、税收减免等,但是由于补贴少、贷款额度小、缺乏可操作性,并不能较好地与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际相结合,所以未能起到很好的扶持作用。其次,一些已出台的政策缺乏细节性的表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涉及了多个部门的沟通协调,创业手续审核复杂,挫伤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最后,目前我国政府未将大学生返乡创业纳入法律援助体系范围中,并且在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当大学生创业涉及法律纠纷时,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导致大学生创业之路难上加难。

(四)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资金不足

随着“双创”的提出,虽然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教学改革,不少学校还增加了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但是在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方面仍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缺乏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大多数高校教师的研究方向都定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少去研究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实践,导致教师创业经验严重不足。另外,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对创业实践和政策不够了解,无法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其次,缺乏创业培训内容。现阶段,部分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集中于创业理论方面,并没有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课程教材。此外,创新创业的课程大多是选修课形式,没有与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并且期末无须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所以导致面对创业方面的课程,大多数学生不够重视,难以完成高校创业培训目标。最后,缺乏创业教育资金。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意识到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放在同等位置,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远低于专业课程的投入。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

(一)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趋势,乡村振兴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一方面,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在教师和具有创业经验的人引导下,综合分析当前创业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尽早制定职业规划,围绕着创业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愿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要积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坚定创业信心,而且还要关注国家对于乡村创业所做出的政策动态。其次,大学生要重视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学校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或者比赛,大学生应积极地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沟通和组织能力,而且还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到更多的创业经验。此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到企业实习,或者分析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最后,大学生要具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潜意识。在创业初期,大学生不仅要深入分析乡村环境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且还应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保证自身能力可以在乡村环境中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二)改善乡村创业环境,改变传统思想观念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基础设施的完善、大众的认可和媒体的宣传,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因此,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来改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其一,“硬环境”主要指乡村的基础建设和创业经济条件。乡村应该通过争取政府资金和企业投资,改善乡村的道路质量、互联网普及率、电力设施、交通运输,健全医疗卫生等服务体系;优化村内创业经济环境要通过建设商务交易中心、提升生活服务能力、规范农村交易市场等方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为大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其二,“软环境”主要指大学生创业的传统思想观念。社会媒体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以其自身优势,通过讲座等方式,宣传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的案例,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消除大众所持的偏见,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让大学生认识到这是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途径。其三,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提升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创业思想也逐步进入乡村地区,部分家庭改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鼓励和支持孩子返乡创业,家长和亲戚为返乡创业的子女提供与家乡发展相适应的创业建议,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从而提升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信心。

(三)政府完善相关创业政策,构建创业服务平台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其一,政府作为创业政策实施的主体,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具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政策,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系,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独立化、细节化的服务机制,以此满足大学生创业中的实际需求。其二,政府要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将当地优势和市场潜力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加大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帮扶力度,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专项资金,放宽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贷款条件、提供免息贷款等方式解决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问题。其三,政府要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专项服务平台,简化创业手续的办理程序,为大学生创业相关业务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并根据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的变化对自身的服务体系进行调整。其四,政府要加强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法律保障方面政策的制定,通过构建返乡创业法律体系提升创业市场的公平性,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高校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加大创业教育资金力度

为了培养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高校必须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对于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其一,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校应顺应“双创”潮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锻炼,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并用在企业中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收到连贯性、完整性的创业知识。其二,改进创业培育课程设计。高校需要将创业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将其作为主修课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推动教材的专业化、系统化,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创业课程过程中的知识碎片化、教材混乱等问题,建设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其三,加大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对已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高校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可以通过为其提供创业场所以及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等方式,解决创业学生的经济困难。其中,创业基金的来源可以是高校经费支持或者是创业成功校友的捐助。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给予成绩优秀的学生创业实践资金奖励。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且也能够为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领域新技术发展迅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乡村经济可挖掘的潜力和空间巨大,许多未知的创新创业板块需要新一代的人才来发掘。因此,大学生返乡创业应得到社会、家庭、高校等方面的支持,以自身创业能力为前提,以国家政策、高校教育、社会支持为坚强后盾,实现大学生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共赢。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