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方法探究

2022-11-14

活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赵 强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6117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各大高校已经意识到强化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路径的重要性,明确党建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高校创新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新时代,大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经验,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出现较大的思想波动,甚至影响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需要把握这一点,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同时,高校思政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发展,通过研究两者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特征、关系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愈发频繁,西方国家不断输出自身文化,直接冲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特征

1.快捷性

互联网本身具有及时性、开放性等特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长远发展,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不断拓展自身影响范围。同时,新媒体也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路径,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学习相关知识,实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范围的目的。

2.可塑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作及学习模式出现较大改变。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文化资源,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框架结构,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限制。这一特点的存在,有助于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实现其长远发展。

3.互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相关人员通过网络交流分析,形成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1.党建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两者有着共同点。首先,两者的教育内容相通,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都是德育层面,旨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使其可以理性判断事物,逐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思政教育推进党建工作开展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集体环境为主,因此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可以了解与掌握这一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思政教育模式,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基层党组织生活中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随着学生党组织人数增加,可以进一步扩大思政教育范围,扩大党组织的规模,推动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3.党建提供思政教育理论支撑

青年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年,但思想与心理层面尚不成熟,实际生活、学习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高校在专业知识传输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促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党建工作则可以给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党建工作可以让学生明白党的先进性,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可行性与现状分析

新常态下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需要分析两者融合的可行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融合措施。同时,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可能会造成实际融合效果不理想,甚至存在纸面融合的情况,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教育主体的一致性

从教育主体层面分析,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两者的教育主体都是辅导员,通常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而且党建工作课程的老师大多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又是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最基层执行者。因此,两者教育主体存在一致性,在两者课程体系开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党建工作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大学生,因此两者的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党建工作则在于让学生认识自己,借助专业党建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两者的育人目标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将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3.教育方法的类似性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存在类似性,都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实际问题分析。思政教育坚持两项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原则。党建工作课程教育通过将具体事例、理论知识及实践锻炼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与渗透,其设置关键点在于提升大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1.两者协同合作深度不足

当前一些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仅关注教学成果,不考虑党建工作的具体内涵,造成党建与思政教育合作深度不足。具体体现为: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创新,主要围绕教材展开工作,没有结合时代特点更新教育内容,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既影响思政教育效果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认同党的先进思想与理念;高校并没有发挥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不能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2.职责划分模式影响效果

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流程为:学院党委—党委组织部—院系基层党组织。但是,院系基层党组织本身没有调动人力或财力的权限,造成党政之间出现矛盾。院校内党组织权责不清,也没有协调好各部门权责,使得实际落实时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表现为事事插手,一旦出现问题立即推诿扯皮。此外,部分高校内党建工作开展时不和学生管理等联系起来,也没有开展思政教育,两者融合效果较差。

3.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有助于高效开展党建工作。但实际上,大部分思政教师只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不参与党建工作,造成高效内部缺少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党务工作者。少数教育工作者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存在政治立场问题,无法准确把握党建工作,造成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

三、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方法

新常态环境下,高校要想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就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新传统工作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内部宣传力度,形成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两者的协同与创新发展。

(一)注重思想政治课程实效化

第一,充分了解教材、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教育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教师既要了解高校学生的特点,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重视教育活动的合理设计。要想顺利实施活动教育法,教师应当重视教育方案的合理设计,明确每节课的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教育方法,比如开展教育辩论、课堂讨论、知识解说等,优化教育模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第三,确定活动主题。每个教育活动主题的确定都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和需求,然后在教育大纲和内容的指引下构建教育任务,分解教育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形象、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教育环境,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

(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红色化

高校在组织师生开展思政教育时,首先要对目前课堂教育的形式引起重视。因为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主要场所,而且高校思政教育者最先想到的是在教育内容中为学生添加、引入一些具有红色文化特征的教育元素。但这些内容在融入课堂教育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因为他们忽视了教育的主观性,只是机械性地将这些内容加入其中,并未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以及学生的接受性,忽视了知识间的逻辑规范性,不能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灵活取用,导致红色文化夹杂其中,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需要对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在授课时一定要将红色文化精神嵌入其中,为学生创新原有思政教育课的教育话语,使各时期的文化精神都能以不同形式在课堂教育中具体且完美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例如:抗战时期所形成的延安精神;古往今来的包容精神;抗震救灾中所展示出的自强不息、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精神;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具有宝贵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三)提升高校宣传载体多样化

长期以来,高校在日常生产中对新闻宣传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具体会通过集中教育、会议宣讲及标语口号等方式开展工作,这在高校生产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新时代的发展,高校面临着新的情况,传统新闻宣传工作方式显得相对局限,难以保证新闻宣传工作有效开展,还会降低青年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传统的纸媒时代已经过去,伴随自媒体时代出现的网络和智能终端,能够为人们及时获取资讯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基于此,新闻宣传工作也需要创新宣传载体。

借助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对宣传内容进行指向性宣传,大大提升宣传工作的有效性。要对宣传内容进行包装,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还能通过互动的方式了解高校的发展规划情况。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应该站在青年大学生的角度思考信息服务提供的内容、方式,以受众为中心,鼓励青年大学生与内容进行互动,助推全媒体平台融合。其中,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门户网站等渠道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传统宣传与新媒体的融合,构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立体媒体形态,推动高校健康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四)保障思政工作环境有序化

在高校中,存在一些依靠经验办事、对新事物反应缓慢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但当前不断出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信息传递速度加快,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完成相应工作。为了进一步促进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高校首先要注重自身内部工作环境的建设,提升管理人员工作认知,意识到社会环境对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当前存在的结构化、老龄化问题,基层党支部需要提升重视程度,积极吸纳企业内部的青年先进分子。

另外,在吸纳年轻党员的同时,应该重视新鲜血液的注入,从内外两个方面改变党员结构,从而促进党组织人员结构的优化,使年轻党员与老党员之间形成互补,充分发挥年轻党员的优势,提升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力。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改变少数党员身上的不正之风。强化政治学习,提升党员政治素养,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党员意识。积极建立工作平台,为高校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提供机会和舞台,从而有效改善党员的形象,提升基层党支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还要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教育和监督,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范党员的言行举止。对于长期不参与组织生活的党员,尤其是违反政治纪律和规矩的党员,需要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及时提醒、惩戒,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结 语

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适的融合方案,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提高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际上,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与对象,日常工作时相辅相成,但在落实时往往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两者协同合作深度不足、职责划分不明、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因此,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校园内部宣传力度,形成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两者的协同创新发展。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发挥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继而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