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
2022-11-14周淑琼
周淑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船舶检验中心,广西 桂林 541300)
“十三五”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改革有序推进,为单位会计风险防控营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变升级,特别是更加精细、更加科学的政府管理理念,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政府运营绩效的日益关注,对政府履行职能关注的日益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会计风险有更清晰的认知,必须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才能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避免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所反映的资金运动,属于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宏观调控、配置社会资源、制定经济政策都需要依托单位的会计信息。单位会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会计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特点,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运行成本。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助于规范单位行为,降低会计风险;有助于提升单位经济活动的管控效率和社会效率;有助于考核单位领导人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二)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家权力和国家财政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并对整个国家的各项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体现国家意识,承担国有资产和国家资源管理的职责,代表党和政府履行各项职能。强化会计风险防控,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账务处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
(三)有效预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大部分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密不可分。以资金为核心,加强单位会计风险管控与防范,堵塞单位各业务流程环节中的漏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活动由依赖财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判断转变为依靠标准规范的流程,可以从源头上遏制违纪违规、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情况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风险的原因
(一)会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良好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是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重要保证,许多单位领导缺乏对会计风险的基本了解,对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某些管理者缺乏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错误地认为财务人员仅仅是记账员、付款员,可有可无,甚至出现单位会计出纳由同一人担任;也没有意识到银行预留印鉴管理的重要性,资金管控不严,由一人保管所有的单位印鉴。
(二)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部分单位由于难以得到科学的指导,所以不同程度地出现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二是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三是有些单位预算编制仍然比较粗糙,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预测,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四是有的单位预算刚性不强,预算约束力弱,支出缺乏计划性,在年度内频繁调整追加预算。五是有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单位仅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而忽视对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忽视对债权债务的清理,出现一些应收余额大,账龄长,甚至形成不良资产和呆账、坏账。六是许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在使用效率低下问题,资产长期闲置;在资产处置时,不按规定程序评估、论证和报批。七是有的单位擅自处理资产,甚至隐匿、私自截留,挪用资产处置收益,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依旧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不合规合法;二是会计核算不符合制度的要求,不规范,自行设置,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混用会计科目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单位存在会计人员一人多岗,岗位之间没有起到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左右;三是未按相关要求向社会公开单位财务信息,或者信息公开不及时,遭受社会质疑,影响单位形象。
(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当高,责任非常重大的工作。因此,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符合岗位任职条件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复杂的会计人员结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身兼数职,老龄化严重,非科班出身,专业技能参差不齐,职业素养千差万别,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熟练程度不够等影响会计风险偏高的因素。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相对比较稳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工作及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事业上升空间非常有限,使得会计人员主动学习,主动提高的意愿不强。
(五)监督机制待完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容上存在片面性,会计监督检查仍局限于会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监督,对会计核算的运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留有空白。从重点来看,只是针对收支情况进行资金监控,而对会计科目是否设置不当,会计核算是否规范,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这些程序性监管却很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的时候,会计监督方式上呈现单一性,以事后监督检查为主。通常为在一个会计年度终了后,对预算单位以前年度会计核算情况进行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已成事实。同时,监管体制不健全,各部门间信息不够畅通,缺乏有效交流学习,各不相谋,形成不了合力,监督出现“缺位”“越位”情况。而对单位内部的纪检监察人员大部分非财务科班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无法运用职业判断,在会计风险防范上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另外,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愿意制定,不愿意执行限制自身权利,约束自身行为的监督政策和制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负主要责任,必须积极参加会计政策理论知识培训学习,真正确立起其是财务工作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重视单位财务工作及会计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会计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堵塞漏洞,完善各项防范措施,为风险防控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出纳、会计岗位分设”的要求,配备至少2名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定期轮岗,形成制约机制。做到单位预留印鉴、网银U盾不由一人保管和使用。
(二)建立健全单位内控制度
一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得到贯彻落实的可靠保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政府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内控制度,铺设制度防线,落实岗位责任,规范业务流程,严格部署内控要素。
二是任何经济活动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能否实施以及实施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环境尤为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始终要围绕资金、资产的流向制定的,资金、资产流向哪里,就要对那里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漏洞进行管控。单位人员要列出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清单,再分析每项经济业务的关键风险点,最后根据存在的关键风险点制定内控措施进行漏洞堵塞。
三是内控制度建立完善以后,敦促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让政策和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同时,通过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对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面、系统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保证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最后,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工作的不断变化,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持续完善和改进,筑劳防线,使得各项权利得到约束、制衡、监督,会计工作得到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
四是单位各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内控制度,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和资产安全方面提供合理保障。严格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强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系统分析单位相关经济活动的关键风险点,以便在具体财务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的管理要求,有利于促进单位进行正确的财务会计核算。
(三)扎实会计基础核算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开展的第一个环节,原始凭证是否客观真实合理合法,直接关系到单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也关系到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影响正确计量和分析业务状况。按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各项规范进行会计处理,要求报账人员正确填报原始凭证。会计人员需对所有会计业务进行科学的记录、归集、分类、编报,完善单位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等基础工作,为提供真实完整的高质量财务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扎实会计基础核算工作长效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系统的控制职能;有利于有效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作用。
(四)深化会计人员培养
1.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会计人员必须随着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会计人员应积极参加会计后续教育及本单位的各项培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主动参与学习会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明纪”,会计人员能够举一反三,正确理解和运用现行法规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2.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作风素质
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应有正确的世界观,能发展的、全面地看待与分析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遵纪守法,严守职业道德,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养成爱岗敬业、正直无私、克己奉公的道德素养。
3.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能力
会计核算和部分财务管理业务已实现电算化、信息化、自动化。会计人员应系统地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分析财会信息,提高会计电算化、无纸化办公的水平。同时,财务人员要高度重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升识骗能力,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支付习惯,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坚决守住单位的“钱袋子”,保障单位财产安全。除此,还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定期轮岗,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水平。
4.不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协调、服务能力
财务工作涉及面广,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的人群,所以需不断提高自我沟通协调能力,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面关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树立大局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防止形成“部门堡垒”对财务工作的开展形成阻力,进而降低财务质量和效率。
(五)强化监管
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约机制,灵活选择监督的方式、方法、范围和频率,使会计工作相关的全过程都置于广泛、直接的监督之下,会计监督不能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必须常抓不懈,始终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过程监督。实践表明“事后监督不如事中监督,事中监督不如事前监督”。在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嵌入监督,加强对各项资金来源去向的监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会计风险。监督时避免重复监督和监督缺位,日常监督检查不能走过场,纪检监督要把是否执行会计制度作为防范违纪违规行为的重要工作。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重点检查内部监督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会计核算和制度进行评价一定要认真细致,对于存在重大风险和缺陷的,应及时向单位领导班子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整改。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情况和会计风险防范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有效防范违法违纪、舞弊欺诈等事件的发生,才有利于规避和降低会计风险。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重视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开辟社会监督渠道,主动设立意见箱、在网站设置投诉区,公布投诉受理电话、问卷调查、监督座谈会等形式与公众进行交流,对本单位的会计业务活动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调查和处理相关的投诉内容,对公众的投诉和质疑进行及时回复和处理。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