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研究

2022-11-14倪剑仁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资金

倪剑仁

(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50)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企业等类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积极活跃,为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繁荣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众多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根据国际金融公司于2000年进行的调查,到1998年,中国国有经济活动总量已降至GDP的38%。如果扣除国家控股的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则国有经济部门、集体和农业部门、私营经济部门等三大块经济活动,将分别占同期GDP的37%、30%、33%,基本上是“三分天下”。),甚至从个体数量上远远超过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控股企业数量,成为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绝对主力军。一定程度上民营经济的好坏决定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质量。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市场经济发展中大浪淘沙,很多民营企业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有的甚至无法生存下去,究其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链条紧张或者断了,也就是资金管理出了问题。

一、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活动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活动

我们不夸张地讲,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流动就是企业运营和生存中吸收营养和输送营养,几乎所有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都是围绕资金管理的活动。企业从设立需要投入注册资本金,运营中资金收支,直到企业注销的清算工作,都与资金活动息息相关,可以说资金活动贯穿始终,资金管理工作也存在于企业从创立到注销的各个环节。

(二)企业管理中重大决策和重要决定以资金管理为基础

企业运营管理中,重大的投资需要根据项目的资金收支测算净现金流量,只有净现金流量为正才具备财务可行性;重大融资项目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资本结构,计算融资的最终确定金额和实际利率,确定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权益融资还是债权融资;企业并购或者合并活动,要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未来的合并净收益,测算并购需要的资金量和资金来源,在可接受的财务风险范围内有并购收益才具备可行性。因此,我们说企业管理中几乎所有重大决策和决定,都是基于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做出的,后续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资金管理来保障决策和决定的顺利实施。

(三)企业业务活动考核和评价指标也以资金管理的结果为依据

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与否,要看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按计划完成,各项经济流动对应到资金收支管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评价战略目标的完成与否,落实到基础是看资金管理是否按当初的预算管理来完成的,只有基础的资金管理工作按预算完成好了,企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四)资金管理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风险管理是否发挥作用,主要看资金管理是否按内部控制流程执行审批,资金收付活动是否在风险管理可控和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如果资金管理按正常的内控流程进行,又在风险管理范围内,我们认为企业内控有效,风险管理有效。

二、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一)民营企业自身问题、内控不完善带来的资金管理风险和问题

1.资金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参差不齐,资金管理意识不明确

很多民营企业主常常注重人才的适用性,而忽略管理人员的专业责任和能力,比如任用自己的非财务专业亲属做财务管理工作和出纳工作。管理层给财务人员的职能定位就是核算和监督,并没有管理的职能,财务部门是服务业务部门的,可能从上到下都没有明确的资金管理的意识。企业主的初心可能就是把资金收付不出错,不丢钱就是完成财务任务了。现实中曾经一个身价10亿的企业主一次给财务部门开会,第一句话就是说财务部门几年来没有丢钱,核算工作做得好,因此给予表扬。可见在最高管理人员心目中,财务部的职能定位就没有管理职能。

2.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造成资金管理漏洞

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注重效率,而潜意识中忽略内控流程和风险管理,管理者非常喜欢“一言堂”式管理,不愿意被内控流程限制,好大喜功,很难听进不同意见,怎么调拨资金全由企业主一人说了算,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内控失效,资金收支没有预算,资金管理更无从谈起,给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3.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自身定位不高造成的资金管理风险和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民营企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有很多民营企业市场经济中面对国有企业时,仍处于劣势地位,给资金管理带来风险。比如,国有企业在付款时要求民营企业开出收据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核对资料齐备后45-60天付款;支付合同预付款的时候还要求民营企业开出预付款保函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民营企业没有银行保函额度只能找担保公司开出分离式保函,承担比银行收费高出10倍的保函费用。除了承担保函的费用,还要承担开具预付款发票对应的税费以及60天的资金成本,另外,在资金管理中还要承担不能及时收款的风险。

(二)民营企业融资管理不善引起的风险和问题

1.短债长投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必然用到融资,金融机构的短期借款品种灵活多样,审批快捷,而长期贷款审批较为严格,因此很多民营企业拿到短期融资后变着法用到长期投资或者购买固定资产中,无法匹配到合适的还款来源,给资金管理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某家民营企业,主营大宗散货贸易,在2009-2010年市场资金充裕时期,利用各种融资方法取得银行大量短期借款,账面留存大额现金,于是到上游斥巨资并购煤矿,下游投资建设干散货码头,两年后大宗散货交易市场急速下跌,2015-2016年间陷入经营困境,2016年中企业资金链断裂,信用体系崩塌,布局多年的码头只能以成本价转售当地国企。终于为多年前的短债长投吞下苦果。

2.企业内部融资管理不到位,引起财务风险

企业资金管理中经常的内部融资做法是合理合法范围延迟支付应付账款和提前收回应收账款,延迟付款主动权在企业,但是提前收回应收账款就需要付诸更多的管理手段。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主要现金流来源要加强管控,相关的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要掌握每笔应收账款的合同期限,及时与客户确认并催收,确保应收账款按期正常收回,保障资金管理安全。实务中,很多民营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造成客户占用大量资金,企业自身资金链紧张,特别是对大型国企的应收账款督促催收不及时,总觉得国企不会欠民营企业的货款,迟早要还,督促太紧不好,但是殊不知,很多大型国企在低价中标后,就是通过挤压供应商的利润,各种理由拖延付款,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例如某民营企业,下游客户主要是大型国企和央企,2018年参与中海油海南岛的管网建设项目,发货后形成6,000万元的应收账款,合同约定收到发票后45天内付款,可是应收账款账期过半年后中海油仍未付款,反倒撮合企业与中海油集团内的信托公司就这笔应收账款做了3个月的信托保理融资,再次延长3个月的账期,在保理融资到期最后一天,经多次催促中海油才付清这笔货款,企业在收款后归还了保理融资,这单交易不仅给企业增加了利息费用和资金成本,还引起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盲目融资带来的风险

资金管理中经常会用到债权融资,由于财务杠杆效应,融资越多企业息税前利润越高,但是并不是债权融资越多越好,很多民营企业用习惯了银行融资,只要具备银行融资的条件,也不作融资决策分析,直接上马融资,造成企业承担过多的财务费用,也引起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民营企业没有预算或者预算不健全造成的资金管理风险和问题

全面预算是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内控流程的有效方法,但是预算管理是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实务中民营企业很少有预算管理,有的预算基本就是相当于一个财务部门做的短期收支计划,就是这些收支计划也常常不能按计划执行下来。有些企业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都是配合提供数据,管理者的预算意识也不强,使得很多预算虎头蛇尾,名存实亡,应该收的款收不回来,应该付的款无款可付。

(四)民营企业快速扩张引起的管理断层造成的资金管理风险和问题

企业过了初创期,就进入成长期间。民营企业注重效率,因此在成长期间会面临快速扩张的态势,在一些特殊时期可能与行业发展同向快速发展,但是快速发展可能会掩盖一些问题,比如快速扩张中会有管理断层和管控不力的问题,资金管理的问题和企业文化整合问题,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冷静思考这些问题。一旦发展速度降下来,这些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可能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后继现金流量不足,资金管理问题不断,这些都会给企业持续发展造成困扰。

(五)不注重信用维护,给资金管理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同样宝贵,市场交易中建立信任很难,维护信用成本很高,但是毁掉信用只用一件小事就能办到。民营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尤其宝贵,只要有一家银行的融资哪怕是被列入“关注类”(关注类是银行不良分类中最低一档),与企业合作的其他所有银行的风险管理立马警觉起来,不断要求企业做出各种解释,并要求企业尽快把关注转回正常,否则银行可能压降融资额度或者提高融资利率,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巨大不利。

企业经营管理中,上下游的收付款也需要维护信用,假如一次付款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下次供应商就不再给信用账期,甚至要求付全款后发货。因此,重视信用管理,维护较高的信用等级,可以保障融资授信的顺利延续,供应商信用账期的顺利延续,进而保障资金管理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三、加强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管理层基本素质和管理能力,避免资金管理的风险

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地位,在与国企的交易中保证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如果国企滥用市场主体地位优势,在联合其他民营企业抵制同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及时纠正对方的错误行为。如果国企业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应收货款,经多次督促无效时,为了维护企业自身权益建议尝试使用法律手段催款。企业也要逐步提升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资金管理意识,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二)加强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力度,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杜绝“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

民营企业也有相应的业务流程、收付款流程和重大事项决策流程,每个流程节点也会发挥相应的审核作用,加强和完善这些内部控制流程,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相应风险能够合理识别,并加以控制。

民营企业管理者也要统一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定期召开例会,倾听不同的声音,重大事项要召开集体会议,做出集体决策,避免“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降低资金管理的风险。

(三)充分重视和运用预算管理,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

预算管理制度是实现资金管理的重要途径,预算与资金管理相辅相成。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把预算管理作为“一把手”工作来抓,做不到3年以上的预算,也要努力做到未来1年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预算流程评价和考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部门,只有把预算制度执行彻底了,资金管理制度才能算是执行到位了。

(四)合理规划融资,平衡短期和长期借款,规避财务风险,稳健经营,避免盲目快速扩张

资金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安排好到期贷款顺利归还,或者续贷,短期借款必须要有对应的货款来源,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必须安排好合适的还款来源。短期周转使用短期借款,长期投资使用匹配期限的长期借款,严禁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杜绝“短债长投”的重大财务风险。

(五)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设立风险保证金,应对突发情况

资金管理中可能有临时突发情况,打乱原来的资金安排,建议民营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根据公司预算的资金敞口一定比例金额,测算设立预警点,可用资金低于预警点后立即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启动应急机制。

建议企业在日常资金管理中按适当比例提取一定金额的应急资金,设立风险保证金,建立风险保证金使用制度,一旦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使用应急资金,可以启用应急资金应对和解决企业的突发情况。

四、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民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活动,资金管理执行到位,内部控制有效,风险管理适度,有利于公司稳健发展,行稳致远;相反资金管理没做好,内控流程失效,风险就可能在某个时间点集中暴露出来,企业可能就会因此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甚至造成信用体系崩塌的惨重后果。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经常保持警惕不断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到可接受范围;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识,完善内控流程,努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避免企业陷入困境。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融资资金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