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系构建思考
2022-11-14
(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3)
一、引言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财务战略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未来需要站在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梳理,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对财务战略的理解较为空泛。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战略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并不了解如何制定具体的财务战略,也没有结合企业整体战略规划明确财务战略的具体方向,缺乏一套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流程,导致财务战略工作难以有效执行。
第二,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没有针对财务战略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企业内各层级人员不了解自身管理工作与管理要求,也没有通过实施具体的财务战略规划明确各层级人员的管理机制,导致财务战略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第三,人才建设薄弱。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求建立专业的财务团队,内部财务团队建设较为滞后,财务团队不了解财务战略的要求,缺乏资源配置的能力。
第四,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足。当前大部分企业内部的人员不了解财务战略工作的要求,企业内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难以主动配合财务战略管理,均认为财务战略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同时,企业也没有对财务战略进行宣导,导致员工不知道如何落实财务战略。
第五,配套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没有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财务战略配套机制,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收付等各环节管控要求还较为粗糙,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第六,财务战略定位不科学。部分企业将财务战略仅定位于为短期内的财务工作提供支持,没有定位于帮助企业落实总体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的财务战略机制,导致企业的财务战略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脱节,使财务战略的可操作性不强。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
1.资金管理战略
企业的资金管理战略包括投融资战略以及利润分配战略,企业要有效管理投融资与利润分配,确保企业的资金实现高效循环,避免产生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健全企业融资战略建设。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融资目标。企业的融资目标是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并帮助企业能够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同时实现对融资风险的控制。企业要尽可能丰富自身的融资方式,不能局限于从单一渠道获取资金,要通过拓展资金渠道,控制融资成本,避免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其次,改善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金融型、证券型、联合型三种方式,金融型融资指的是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金融机构获得稳定的贷款,如从商业银行、租赁公司等获得款项支持。证券型融资指的是企业通过公开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获取资金,包括用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取资金。联合型融资指的是企业之间通过合并、吸收、投资等方式获得快速发展。对于发展前景良好且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型融资实现快速发展。再次,企业需要合理规划资本结构,避免产生财务风险过高的问题。企业融资结构的规划搭建要结合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考虑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分析企业未来盈利是否能够偿还债务,充分结合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避免因财务杠杆过高导致企业产生违约风险等问题,通过合理的措施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合理规划企业的负债期限,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投资战略。投资战略是为了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以及实现销售额的提升和培养核心竞争力而开展的,企业需要选择合理的资金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通过优化投资管理模式,确保各项资金投资渠道的合理性。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投资方向。企业在投资时,要避免盲目投资,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企业的投资方向,避免企业经营失败等问题,通过有效的投资机制能够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企业开展投资不能简单以扩大企业的规模为切入点,需要在发展中开发独特的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注重对研发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各项资金投入产出比,从而确保产品能够尽快抢占市场,通过有竞争力的产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后,企业需要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企业的投资规模如果过小,则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的投资规模如果过大,将使企业产生较高的投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资金水平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确定投资规模,分析规模经济效益,对投资进行估算,避免盲目投资的问题。
第三,优化利润分配战略。企业的利润分配取决于偿债需求、资金稳定性、资金营运能力、投资能力等,企业需要分析各方面情况的稳定性。例如,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时,企业的任务是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知名度,这一阶段企业主要将资金用于生产、销售等方面,留存收益较少,税后利润也较少,一般采取不分配的方式。当企业迈入成熟期,企业的发展也进入鼎盛时期,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规模较为稳定,企业在利润分配时也可以采取较高的股利分配方式。通常而言,利润分配有固定股利和浮动股利两种方式,若企业采用固定股利的方式,当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问题时可能会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企业应采用浮动股利的方式进行分配,结合企业的盈利情况,适当调整分配机制。同时,若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良好,那么可以通过发放现金股利的方式减少股东权益资本,并适当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过财务杠杆为企业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
2.预算管理战略
企业的预算管理要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基础,实现对企业战略的分解。首先,企业可以通过SWOT分析法判断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以此确定企业的战略规划。在确定战略规划之后,企业可通过战略地图的方式分解战略目标,明确企业预算管理各环节需要达成的具体要求,并将预算分解为月度与季度的管理规划,进一步分解为各层级人员的管理要求,确保企业内部的预算可操作、可达成。其次,预算编制要在明确预算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在全面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各方面成本费用支出的有效管控。再次,企业需要加强对预算的执行与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动态监控预算各环节,确保预算管理的效率更高,针对预算的有效性以及预算的差异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分析差异的成因落实责任。最后,开展预算考核。企业预算考核要将预算目标细分到具体的部门及成员,明确企业内部各层级人员的管理要求,并在分析各层级人员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开展考评,在考评完成之后需要落实奖惩机制,以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
3.风险预警战略
第一,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需要分析影响财务战略达成的各项因素,合理设置预警系统,并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优化预警系统。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系统的数据来源,不断更新风险数据库中的数据,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规范性。在实施财务战略的过程中,通过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收集各项财务数据,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二,选择恰当的预警指标,提高财务预警机制的合理性与灵活性。企业在制定财务预警系统时,需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这不仅需要结合企业的会计资料分析,还需要注重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即在分析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各类非财务因素。一方面,企业需要充分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营利能力等财务指标,从各个维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会影响财务战略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运用侧面指标判断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内部流程管理效果、员工专业素养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分析影响企业财务战略达成的非财务因素,通过综合各类指标的运用促使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更加合理。
第三,提高预警的准确度。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要充分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式,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分析方法,化解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当企业获取各类定量分析数据存在局限性时,就需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让企业内部经验丰富的人员通过管理知识与经验分析各类财务风险,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加完善。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和权力。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管理要求,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业务规划,明确企业内部各板块的管理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全面的管控。同时,企业还需要优化会计制度,在明确会计政策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定期对财务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价。企业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制度合理性,掌握好财务战略管理的尺度,以创新性的思维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结合企业的发展形势,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实现。
第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机制是保证企业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企业需要通过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财务战略实施的效果,防止企业内部产生盲目投资等一系列的问题,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并提高企业的会计控制水平。企业需要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以防内部审计成为财务部门的附庸。要全面审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分析各项管理工作是否严格按照财务管控要求开展。通过内部审计来查错防弊,改善企业的管理效果,保证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此外,还有及时制定优化措施企业中不合规的问题,提高全体成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第三,强化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需要了解财务战略工作的要求,企业也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必须加大对财务战略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向内部人员灌输财务战略意识的力度,并要求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管理知识,对于违反财务战略规定或触犯职业道德规范的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应从重处罚,确保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与爱岗敬业的精神。
第四,完善配套机制。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战略配套机制,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收付等各环节的工作形成全面管控,对于财务战略中的重要工作需要执行相互制衡与相互分离的机制,在企业内部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内部各岗位的权限与责任,确保内部成员充分发挥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落实制度管理要求,切实提升财务战略管理效果。
第五,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团队建设。企业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工作。财务人员的能力对财务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培养一批高素养的管理人才,以便进一步完善财务战略工作。在人员聘用阶段要做好人才选拔工作,结合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求,招聘匹配岗位需求的财务人员。对于在财务战略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应该及时予以奖励,以留住人才,让企业内部的人才更好地完成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要求,促使战略规划有序开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全体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为财务战略的顺利落实奠定基础。
四、结语
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思考,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财务战略规划,并结合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优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同时,企业需要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财务战略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不断修正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战略具有生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