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2022-11-14徐静

经营者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农民农村

徐静

(聊城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800)

一、前言

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乡村振兴强调以农村、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在保证农民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推动城乡共同发展。而作为以社区管理现状为依据建立的约束制度,会计管理体制的主要任务是核算经济活动产生的财务收支,其与乡村振兴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换言之,要想高效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关键是要优化与改革管理体制,确保现行体制和实际情况相符。

二、农村会计的作用与工作内容

(一)农村会计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为提高乡村经济水平,各地政府纷纷向下属农村投放大量涉农资金。要想使政府所投财政资金得到科学利用,关键是要明确农村会计不仅是资金管理者,还是财政执行者,并将管理工作全权交由村级会计负责,通过科学管理农村财务的方式,为农村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农村会计工作内容

会计管理体制强调以《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为落脚点,在全面核算村集体资产、负债、权益及日常收支的基础上,组织村集体有序开展各项经济工作,同时确保会计核算流程规范合理[1]。由此可见,财务公开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还是实现监督核算的主要手段。要想彻底解决农村地区存在的财务不透明等问题,关键是要制定兼具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特点的公开制度,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要及时准确地公开财务信息,一方面需要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应赋予民主理财小组及村监会相应的权力,通过结合财务汇报、内部监管的方式,确保财务公开时机的科学性。此外,还应当监督组内成员,一旦发现态度不端正的成员,则要尽快替换,保证组织始终具有极强的活跃性。

三、新形势对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提出的要求

(一)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有目共睹[2]。由此可见,优化农村地区现有基础设施很有必要,简单来说,就是将绿色理念融入会计制度,打造与农村情况相符的全新的制度。

(二)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强调的重点即产业兴旺。现阶段,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农村、城镇发展步调不一致,农业发展不充分。若不尽快解决该问题,不仅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质量,还会导致其前进的脚步放缓。产业升级可显著增强农村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使产业融合的设想成为现实。随着养殖业、畜牧业与种植业间的壁垒被打破,农村地区将具有“互联网+”的特征,日后结合产业、市场的速度也会有所加快。

(三)乡村文明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大力建设乡村文明,以当地文化背景为依据,因地制宜地制定并实施各项政策。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在开展文化建设相关工作时,应做到与时俱进,将会计个人和会计教育充分结合,大力宣传实证有效的制度,同时调整或剔除与当今形势不符的制度,在优化现有制度的前提下,推动文化事业在农村地区持续发展。

(四)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想真正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增长、保障农民的富裕,需要农村会计的有效管理和计量,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可以帮助那些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盘活农村经济组织资产,拓展就业和增产渠道,实现三产融合,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新形势下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控能力有待增强

有学者指出,现阶段仍有少数农村地区未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经济活动管理效果不理想。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地区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管控机制;二是农村地区缺少专业的会计人才,若不尽快解决该问题,监督机制将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违规甚至违法行为自然难以得到遏制。与此同时,少数会计人员出于为自身谋求利益或其他考虑,会选择隐瞒应当披露的信息,使利益相关方难以通过公正、合理的途径获取自身所需信息,随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改革会计制度的切入点有两个:一是从财务层面出发调整会计制度;二是从管理层面出发调整内控制度。通过走访调查可知,现阶段,多地仍沿用原有会计制度,造成总账科目、二级科目不适用等问题。若不尽快修订现有制度,将导致有关人员无法利用财务指标细致且深入地分析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步。另外,农村地区所开展的经济活动在内控方面同样存在不足,混乱的内控制度导致违规账户数量较多、一人兼任多个岗位等问题始终未得到彻底解决,久而久之,活动开展效率及取得的效果均会受到影响[3]。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地区的会计人员多为兼职、临时工、合同工,工作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其薪资待遇和事业编制存在一定差距,造成诸多问题。农村地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前往当地从事会计工作。在此背景下,多数地区均选择将会计工作交由本地群众负责,而本地人员在知识储备等方面的表现通常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工作效率和整体质量均会受到影响。农村地区的会计人员较为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

1.道德修养方面

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息息相关,在配置会计人员时,村组织往往难以根据岗位需求配置人员,导致开展财务管理等工作受阻。会计人员、村干部未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将目光集中在薪酬上,相关人员极易由于待遇水平等不理想丧失工作热情。

2.专业能力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日常工作成为大势所趋。而在农村地区任职的会计人员无论是在工作经验方面,还是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方面,均与城镇会计人员存在较大差距,核算、分析会计的电算化及海量数据时,极易出现生疏、人为失误,即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仍难以保证工作效果达到预期。加上有关部门尚未意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会计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不足,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员能力的提升,导致开展日常工作受阻。

3.法律意识方面

农村多数会计人员均由民众选举产生,任职前通常没有接受过系统且深入的培训,对会计制度了解较少,难以以准则、法律变化为依据调整工作方式或手段。同时存在无法准确把握法律尺度等问题,工作不够严谨,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四)财务信息未公开

目前,仍有少数农村地区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的情况,没有按照要求公开信息,导致所公开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均无法得到保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现有公开制度存在漏洞,农村地区公开程序的规范性有待增强,公开信息时有关人员过于看重形式,而没有对实质性的内容引起重视[4];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及村监会未意识到公开财务信息的必要性;三是公开平台和渠道相对固定,多为公告栏,导致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信息公开效率、信息价值均会受到影响。

五、推进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开展的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较多不足,间接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推进,要想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管控及考核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及时全面地公开财务信息,为日后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落实上述工作时,有三方面内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增进领导层对会计职能、会计管理的认识,由领导层带头,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引入民主小组,推动农村财务朝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的方向推进;二是乡村委员会重视民主工作组织情况,定期召开汇报例会和表彰大会,以严格、透明的原则为导向,带动各村落协同发展;三是农村会计定期公开重大的财务变动,增强村民对财务工作的参与感,确保其能够对会计制度形成更加系统且准确的认识,为日后开展改革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另外,乡村会计单位还应及时公布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并加大检查集体资产的力度,联合专业机构共同开展审查工作,由此达到增强会计工作严谨性的目的。

(二)健全村级会计制度

要想保证会计管理体制在新形势下仍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要以现有制度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相关规则,同时以经济水平为依据,细化其内容。农村地区制定并实施会计管理体制,主要是完善会计内部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有关人员以所开展经济活动为切入点,按照现有制度规范管理活动流程,保证任一账目均具备可追溯性,同时强化账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另外,还应当细化账目流程和职责,彻查一人多岗等问题,真正将职责落实到个人,从源头解决各岗位人员推诿扯皮等问题。分别针对经济活动支出成本和所创造收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确保农村地区所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均能够按照预期计划推进并取得应有的成果。

(三)加强农村会计人员选拔及培训,打造职业能力强的工作队伍

在强调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人才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改革现有人才管理结构期间,当地政府应加大农村会计人员选拔力度,更新当前的工作队伍,根据农村特色产业需求和管理会计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入专业人才,并且重视选拔与培训会计专业人员,致力于打造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队伍。在具体培训环节,需要挖掘人才潜力,增加优秀人才占比,确保所组建的专业团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拥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于在职人员难以获得事业编制的情况,有关部门可选择合并代理机构与政府下属机构,尽快将在职人员编制转变为事业编制,确保人才队伍规范化。另外,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引进难度大的问题,鉴于此,应加大力度培养本土人才;根据工作难度、学历和职称发放薪资,对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并参加相关考试的会计人员加以鼓励;定期开展以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健全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以改革工作实施进度及效果为依据,调整培训、宣传活动的内容,充分激发人员热情,确保有关人员充分重视农村会计。在建设工作队伍的过程中,还可以与附近村落合作交流,通过轮岗,为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强化农民法制观念

农村要实现发展、振兴,需要依靠农民。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应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其切实承担起村集体组织的振兴任务,因此农民对法律和村级财务的了解和知晓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只有尽快帮助农民树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农民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由此可见,对农民开展普法教育同样很有必要。

有关部门应定期面向农民开展民主教育、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监督意识和参政意识,使其能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现阶段,多数地区均已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邀请当地农村经管部门和法律部门专业人员在村内举办讲座的方式,或邀请农民代表共同参与村级经济组织管理工作的方式,切实增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和荣誉感。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

六、结语

作为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会计管理和农民利益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要想加快经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关键是要以实际情况为落脚点,结合现有体制的不足加以优化或改革。研究表明,制约农村会计管理相关工作开展的因素主要涉及制度、人员等方面,未来应加大改革力度,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会计管理的价值,助力农村地区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