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
2022-11-14李燕
李燕
(伊宁县合力彩钢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伊宁 835107)
一、引言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大部分企业受制于自身规模与资金等,仅对内部控制进行碎片化管理,而没有进行系统管理,不利于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方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企业的机构设置较为简单,没有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和企业规模的壮大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内部制衡机制存在缺陷。
第二,企业文化缺失。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足,没有打造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员工没有归属感,不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这不利于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和了解可能涉及的风险。
第三,人力资源机制存在问题。尽管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各岗位员工风险的管理,仅注重销售业绩等方面的管理,不利于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二)风险评估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流程不够规范,各成员认为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企业也没有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制定分析机制,仅依靠企业管理层的经验对风险展开分析,不利于对风险进行管控。企业各部门没有明确自身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风险管控处于真空状态。
(三)控制活动方面的问题
很多企业的控制活动存在一定问题,没有从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授权审批管理、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等方面明确管控要求,容易导致控制活动产生风险。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的问题
信息沟通包括内部信息获取和外部信息获取两方面。在内部信息获取方面,部分企业的内部信息沟通效率较低,信息难以在员工之间实现及时传递,再加上对企业内部信息的分析不及时、不科学,且未对各类信息进行充分应用,容易导致风险产生。在外部信息获取方面,部分企业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不利于加强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五)内部监督方面的问题
部分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人员,没有对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给企业内部成员实施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企业虽然安排了内部审计人员,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
(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风险管理较为薄弱。企业要完善培训机制与绩效考核制度,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部门,将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个人。在风险评估方面,企业要提升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在控制活动方面,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授权审批控制等活动。在信息沟通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收集。在内部监督方面,企业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并要求全体成员参与到内部监督过程中。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1.企业内部环境的改进措施
第一,明确组织机构的权责分配。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壮大,企业的管理层要转变管理思路,结合业务发展的需求合理配备岗位,要求各岗位之间相互制衡。综合考虑公司的规模、成本设置必要的岗位。若企业规模较小,可不设置监事会,但需要设置1~2名监事人员或内部审计人员,以收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企业要定期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梳理岗位职责,明确权责分配。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定岗定编,及时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确保员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第二,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的力量,企业领导层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缓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加强平级之间的沟通。在企业内部可以设置员工之间的交流时间,活跃企业工作氛围。同时企业领导层需要定期召开会议,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的员工身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三,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首先,要健全培训机制。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从培训入手,要求全体成员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学习。可以邀请专家到公司内部开展培训,做到培训重点的有的放矢,避免培训内容空洞的问题。其次,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过于简单,甚至存在“一刀切”的问题。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明确考核指标,不仅要对员工工作完成度进行考核,还要对员工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2.企业风险评估的改进措施
企业要对风险评估工作加以改进,在经营过程中正确认识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以提前做好准备。首先,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按照风险等级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其次,企业管理层需要学习风险识别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能力,并了解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培养对不同事件的把控能力。同时,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定期召开风险研讨会,商量风险管理的对策。最后,风险管理不是某个部门或某几个员工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其中。企业要深化全体成员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可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方面的培训。例如,要求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学习最新的税法和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在税务方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工作内容制定风险预案,并通过演练的方式判断预案的合理性,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3.企业控制活动的改进措施
第一,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企业的全体成员需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并非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全体成员参与其中,落实各成员的职责,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管控,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目标要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衔接,通过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是为了确保预算工作更具严肃性与权威性,企业要在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工作,并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预算进行汇总、分析、考评。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办公室需要明确相关责任,按照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要求指导各部门执行预算。还需要明确各部门分工,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结合各部门工作情况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类工作的合理安排,要求各成员严格按照预算目标执行预算。
二是在预算编制环节,企业要以战略目标为基础,开展预算的编制、执行、考评工作,但战略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落到实处,就可能存在“假大空”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充分运用SWOT分析方式判断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分析企业的机会,弥补不足,以优势应对外部挑战,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企业在明确战略目标之后,需要将战略目标细化为年度预算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月度预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企业内部各成员的预算管理工作责任。同时,预算编制方法应以上下结合为主,并结合不同预算的类型,充分采用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对变动不大的租赁费、物业费、水电费等费用,可以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进行编制;而对变动较大的人力资源费等费用,应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进行编制。企业全体员工都应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不断优化预算编制方案,确保预算的公平性、合理性。
三是预算目标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按照目标要求执行,避免预算流于形式,确保预算发挥应有的效果。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预算进行监督,确保预算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并防范潜在的风险。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预算,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否则不得对预算进行更改。针对预算工作中的投融资、担保等环节,需要重点监督,并建立跟踪监督机制。若预算执行中出现偏差,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使预算执行流程科学合理。
第二,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资金管理除了要求出纳人员开展资金盘点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对出纳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查验。同时,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加强资信授信及账款催收工作,及时回收应收账款,防范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一是企业内部需要明确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的要求,避免出现一权独大的问题。企业应保证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加强对资金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资金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能在工作中有效应对各类挑战。要提高培训质量,巩固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二是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优化企业的应收账款管控机制。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赊销的方式提高了企业的销售额,但是赊销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现金流入,应收账款若没有及时收回,将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企业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赊销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前就需要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判断客户违约的可能,对没有及时回款的客户需要加强应收账款催收。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需要充分参与到与客户的沟通中,并动态收集客户的各类资料,避免资金链断裂。
三是要优化企业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企业需要加强货币资金的现金与存款管控,企业内的各类资金收支应尽可能通过银行存款开展,避免现金收支过程中产生资金被挪用等一系列风险。库存现金应设置一定的上限,超限的库存现金需要及时存入银行。针对银行账户的开立、日常管理、销户等工作,需要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避免随意开户等问题。
四是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监督管理。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需要对资金使用的各环节进行监督,防范资金管理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分析是否落实资金内部控制要求,并重点审查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避免产生资金舞弊风险。
第三,加强授权审批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管理。首先,企业要严格落实授权审批制度,使制度形成书面文件,各项工作审批要出具纸质或电子文件,杜绝口头审批,要求员工明确自身的权限职责。其次,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要求。为了避免企业内部管理存在漏洞,企业要设置必要的岗位,即便受到成本和规模的限制难以完全实现岗位分离,重要的岗位也必须做到分离。
4.企业信息与沟通的改进措施
大部分企业存在信息沟通不足的问题,员工被动接受领导指示。因此企业可以引导内部员工广开言路,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例如,可以设置企业邮箱,让员工匿名将意见或建议投入邮箱,向领导表达真实的想法。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及时收集整理客户与供应商的信息,划分好客户、供应商的信用等级,了解客户、供应商的风格,加强与重要客户、供应商的沟通,做好关系维护工作。
5.企业内部监督的改进措施
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督工作,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确保其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审计,并对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漏洞进行判断。为了避免重要岗位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企业可以对重要岗位执行轮岗制度。例如采购人员可以实行轮岗,轮流对接不同供应商,从而减少员工与供应商串通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此外,企业还要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监督工作,设置匿名举报信箱,鼓励员工举报,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员奖励。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增加了就业机会。但是部分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失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风险意识不强,企业文化缺失,对信息的沟通不及时,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导致自身在经营过程中面临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实现对经营风险的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