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淮海城市群为例

2022-11-14李楠蒋随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16期
关键词:淮海徐州城市群

李楠 蒋随

(1.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金融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2.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极快,而城镇化发展则正是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中之重,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将会以城市群的方式来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淮海城市群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核心阵地,更是可以在分析区域协同发展时,明确未来的长期发展方向,进而让淮海城市群的发展布局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有必要对淮海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以此来为淮海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一、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分析

区域协同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具有地缘关系处于特定地理空间位置的各种城市将会在市场、政府的引导下,以核心城市带动其他城市进行联动性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可以让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城市产业在互动化的过程中将会呈现出共同演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区域协同发展进行分析时,要考虑经济、产业分工、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只有将各种因素集中并整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不仅应该注意突出城市群的市场地位以及发展作用,还应该以政府为发展核心,以此来引导、推动各个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不同城市的优势产业各不相同,只有将发展优势相结合,才能让城市群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实行合理的发展联系,进而解决遇到的施工难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区域协同发展时,各个城市还要采取统一的行动发展规划,以此来加强城市群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避免因为生态环境问题而影响到城市群经济体系的长期持续性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区域协同发展将会成为支撑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才能在城市群的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二、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城市群成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地区将会结合地区资源、发展特点来组建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城市群,以此来激发城市群的发展潜力。能影响到城市群长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只要能够找到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可以借助城市群的持续性发展来推动地方产业的不断优化。

城市群这种发展概念所强调的是城市发展系统性,若将整个城市群看作一张网络,则各个城市就是组成网络的子系统,合理划分子系统功能以及各种资源的投入程度,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群的发展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城市群其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性,只有结合发展需求来合理调整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区域协同发展的价值。从全国视角出发,政府可以在宏观调控中寻求城市群的发展驱动力,并为城市群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但无论政府如何调整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都应该正视城市群原有的市场已经各种资源,只有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转化,才能让区域协同发展的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从城市群的长期发展角度出发,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市场情况、政府规划、城市网络需求等。这些影响因素是以定性分析为核心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后得出的结果,若无法通过定量分析掌握更加全面的相关数据,则区域协同发展将会受到制约。

三、淮海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分析

若要以淮海城市群为例来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从淮海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出发,综合短期、长期的发展思路来重新分析区域协调发展趋势,进而让淮海城市群的长期发展变得更加稳定。

(一)第一阶段

1986年~1999年是淮海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初期。86年由学者于光远正式提出了淮海经济区的相关发展概念,而且于光远还在提出概念的同时圈定了淮海城市群的大致范围,淮海城市群包括江苏徐州、河南开封等几十个城市,城市群内的人口数量过亿。在淮海城市群的构建完成后,便以政府为发展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活动。截止于1999年,淮海城市群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5000亿元,相较于1985年,生产总值提高了9倍左右,这样表明了淮海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第二阶段

2000年~2009年是淮海城市群的第二发展阶段,经过第一发展阶段的初步尝试,第二发展阶段获得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只要能够沿着已有的发展经验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就可以让淮海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在淮海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中,2000年正式确立了三圈五轴的发展布局,徐州成了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领导者。淮海城市群通过对城市圈进行合理规划,各个城市的协同联动效果得到了大幅提高,在交通网络的建设中,各个城市的主要产业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不同的城市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互相扶持,截止于2009年,以徐州为核心的城市圈,生产总值达到了9500万,徐州城市圈的经济生产总值占据了淮海城市群的43%,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第三阶段

2010年至今,是淮海城市群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三阶段,2010年的淮海经济区市长会议是进入第三发展阶段的核心标志,国家政府为打造淮海城市群多次提出了相关发展概念。国家政府在发展中明确了淮海经济区域内徐州的核心地位,徐州为了抓住发展机遇。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活动,而且在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一体化建设战略中,徐州还获得了连云港、商丘等城市的响应。在徐州的主导发展下,城市圈开展了决策、协调、执行三个层次的协调联动发展,通过每年开展几个项目的经济活动,可以打造出集交通、金融、旅游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城市发展体系,该体系已经取到了部分成效。需要注意的是,以徐州为核心的城市圈虽然是整个城市群的经济核心,但是淮海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同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在建立淮海城市群时,需要强调各个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徐州为核心来科学规划城市群,进而推动淮海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质量。

四、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与实践路径分析

(一)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

结合城市群发展因素,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来评价区域协同发展情况。在众多评价指标中,经济指标是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核心。经济指标包括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等,社会指标包括教育医疗、居民收入等,不同指标所关注的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在分析指标数据时,应该适当结合实际需求来调整评价模式。在此期间,应该对各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定量分析的方式来判断淮海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情况,分析不同系统指标的发展权重。为了保证不同指标相互之间的占比足够科学,就必须借助不同城市的优势产业来进行产业调整,只有让淮海城市群各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权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才能避免淮海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失衡的情况。

从发展评价角度出发,淮海城市群的经济、社会等各个子系统的发展趋势良好,但是整体发展水平却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经济系统的发展程度,更是要重视地域社会、环境发展。这种情况意味着淮海城市群的不同产业发展并不平衡,长期发展将会因为经济发展的滞后而受到影响,因此只有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对淮海城市群的各个系统进行发展协调,才能让淮海城市群的发展体系变得更加合理。

(二)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分析

淮海城市群属于省际边缘合作型城市群,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以下四个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只有在发展中克服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对协同发展的合理优化。

1.发展“中心”实力弱

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徐州,相较于城市群的兄弟城市而言,徐州的各项经济指标具有极为明显的发展优势。但是如果要与周围的南京以及其他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徐州的经济不仅不具备优势,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劣势,因为无论是单纯的经济能力还是经济辐射能力,徐州的整体能力都相对比较薄弱。若淮海城市群想要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让核心城市具有足够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否则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必然会有所受限。

2.产业同构化严重

淮海城市群在发展经济时,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接近,这种情况的出现影响到了产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因为产业同构化意味着主导产业不具备发展优势,地方资源也将产生重复建设的问题,所以在面对淮海城市群未来的产业变革时,淮海城市群必须舍弃大量重复资源,转型难度将会有所上升。在此期间,相邻城市的产业发展同质化还会导致竞争问题的出现,邻近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产业的制约,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内耗将会影响到整体发展利益。

3.交通不畅

淮海城市群存在明显的行政壁垒,各个城市在发展中受限于交通,很多产业都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这种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不同城市的经济联系。若淮海城市群想要发挥出良好的经济集聚辐射能力,就必须打破各个城市相互之间的交通运输体系,避免因为交通联系受阻而影响到淮海城市群的长期经济发展。

4.行政阻隔

淮海城市群中的行政划分混乱,四个不同的行政省份形成了一道行政壁垒,行政壁垒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淮海城市群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行政壁垒的存在让城市群在发展中必须面对如行政规划等各种因素带来的制约,因此淮海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效率将会受限,经济发展质量无法获得应有的保障。所以为了给淮海城市群更多的发展空间,就应该在协同发展中强调对淮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优化,以行政共识为基础来开展经济合作,优化现有的协同发展体系。

(三)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实践途径

为了推动淮海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就必须解决协同发展所面对的难题,只有打造淮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系,重新梳理发展思路,才能让淮海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变得更加光明。

1.强化徐州引导作用

从城市群角度出发,淮海城市群属于单核心城市群,中心城市可以借助优势条件来促使生产能力的优化,中心城市能够在发展中大幅强化发展优势。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徐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的经济节点城市,因此徐州必须成为淮海城市群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排头兵,以城市经济发展辐射整个城市群。就目前而言,徐州的经济体量无法支撑淮海城市群的全面经济发展,所以为了满足发展需求,就应该进一步加快徐州的发展价值,并在发展中重新梳理徐州城市圈的产业结构,避免因为产业冲突而影响到徐州的长期发展。在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其集聚辐射能力越强,则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就能为淮海城市群创造更多的价值。

2.产业集聚发展与产业优化

产业集聚是淮海城市群开展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是保证淮海城市群产业合理性的关键。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出城市集群、产业集群的现代化产业链。通过加强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发挥出淮海城市群经济体系应有的价值。在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期间,经济、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将会成为促进地方长期发展的关键。对于淮海城市群而言,现有的产业结构无法知识淮海城市群的未来长期发展,因此必须在发展期间重新规划现有的产业发展模式,然后通过重新梳理发展战略来为行业长期发展提供支持。产业转型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调整产业的同时要避免出现资源内耗的问题发生,否则地方经济的长期持续性发展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3.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淮海城市群的未来发展目标极其远大,为了让淮海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健康,可以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体系进行革新与优化,以此来加强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交通运输可以看作淮海城市群实现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若能够打破淮海城市群的交通阻碍,就可以构建出现代立体化交通体系,在增强城市物流效率的同时优化经济发展条件。在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中,若将各种理念性内容看作发展中的“软件”,则交通体系就是发展中的“硬件”基础。

4.突破行政壁垒

淮海城市群中的行政划分树立起了经济发展中的行政壁垒,为了能够实现淮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就要从行政角度达成发展共识,建立起一套跨区域行政协调机制,以此来获得四省的发展支持。行政管理需要在确保各省利益不受影响的同时找出发展中的平衡点,因此必要时还可以为淮海城市群的城市单独划分独立行政区,以此来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区域协同发展强调的是城市群内城市在发展中的互利互惠,通过对城市群的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影响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壁垒。相信随着更多人意识到区域协同发展的价值,区域协同发展未来一定成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猜你喜欢

淮海徐州城市群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