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研究
2022-11-14李燕
李 燕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 610000)
引 言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科技管理领域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优化,这也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其内部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无法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当中涉及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优化调整,就必然会对事业单位后续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找出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通过完善的创新机制与强化措施来稳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程度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的大多数财务经费都来自上级财政部门的拨款。同时,这部分经费也是开展各类工作的基本保障,对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到位,就会产生“入不敷出”的现象,对各类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尽管各行业都提倡奉献,但仍旧有一部分工作的开展需要经费来提供助力。
首先,是各类办公费用。事业单位内部的办公经费开销较大,如果缺乏经费支持,很多工作都会直接“瘫痪”。例如,部分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制作出各种类型的报表,这种工作对于材料的消耗量较大,而各类不同型号的一体机及打印机等,都属于公用性质的办公用品,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事业单位进行维修或是更换,但工作人员却并不需要对办公用品负责,这就导致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办公用品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严重的损坏问题。
其次,事业单位其他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经费提供保障,如精准扶贫工作,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较低,在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自掏腰包”,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扶贫任务的完成效率与完成质量,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为了确保扶贫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事业单位必须提供经费。除此之外,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经济水平,如果没有对单位内部的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就会导致事业单位进入一种发展僵局当中,一些工作也无法更好地开展,这就严重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基本类型与发展现状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基本类型
在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分别为科学型、传统型、放任型、教条型。在这几种经济管理类型的影响下,只有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制度内容加以完善,在多个工作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1.科学型
事业单位通过科学型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创新理念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落实,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经济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来形成一种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预算工作能够具备透明化特征,使得政府部门采购环节中资金的基本流向可以更加明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科学型的经济管理类型,应当更好地应用在事业单位的各类工作内容当中。
2.传统型
在各类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都会将基本章程作为基础内容,以此来保证账本金额与资金收支之间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认为只要保证现金的安全性就可以了。而在大多数事业单位当中,其内部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全面,只会根据上级领导所提供的知识来完成对应的任务,这种缺乏现金财务管理知识的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除此之外,这种过于传统的核算类型与管理方式,也很难有效发挥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实际作用。
3.放任型
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完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无论何种工作内容都会将上级领导的指示作为基础,形成一种“出现问题由领导负责”的工作思想。而在这种具备“放任型特征”的管理模式中,一旦产生了上级领导的知识与管理制度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就会对管理人员的判断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在互相“踢皮球”的过程中就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4.教条型
事业单位内部的教条型管理制度,主要就是在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进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受到了先入为主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使其无法明确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阶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甚至还戴上了“有色眼镜”,将制度当作一种教条主义,认为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其在执行规章制度时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这种过于刻板的现象会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进程中完全忽略了经济管理所具备的其他职能。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缺乏规范性
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并没有形成统一化的规范管理模式,以及风险意识,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体系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控制制度与管理思路,就会引发经济管理过于混乱的问题,而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无法像企业一样构建出明确的管理目标,在问题发生过后才会进行补救,这就代表着事业单位当前的经济管理制度在战略布局方面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并且领导人员与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同样比较低,在后续资金运转过程中容易出现拨款不足等严重问题。
2.体制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作用并没有全面发挥出来,这就代表着事业单位当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很难通过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工作来确保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转。同时,也正是由于传统思想理念所产生的影响,经济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不足之处,在管理方面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限制。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中,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并没有重视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这就导致各类经济管理制度很难得到全面执行。同时,事业单位进度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可能会引发贪污腐败现象,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缺少预警机制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事业单位与企业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并非只将经济盈利作为主要目的,企业大多都会采用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对企业的基本运营状态进行控制。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缺乏先进的经济头脑与市场意识,在这种市场经济动态发展的进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对于经济发展都会呈现出一种“无从下手”的现象,这样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产生资金短缺的问题,再加上事业单位没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预警机制,就对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
1.对经费进行统筹管理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较为紧张,如果没有对经费开展必要的统筹管理,就会导致某些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引发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创造力比较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而财政拨款也都经过了较为严密的计算,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发放,一旦事业单位没有做好经济的统筹管理工作,后续工作的开展就会十分被动。例如,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被安排了扶贫任务,其中就涉及了生活费补贴及车费补贴等多种问题,但这部分经费都是由派出单位所负责,如果不正常发放补贴,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在发放过后也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开展。因此,事业单位当中的经费必须进行严格核算及统筹管理,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避免出现各类财务风险问题。
2.坚持“一把手”签字的基本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一把手”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工作,都有着较为独特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在经济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一把手”更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管理措施。同时,大多数“一把手”都掌握着经济大权,能够保证经济可以为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采用“一把手”签字原则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一把手”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就在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内容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经费提供支持,如果不遵循“一把手”签字原则,事业单位任何一位领导人员都可以签字生效,就会出现经费失控等严重问题,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工作直接瘫痪,这种多人签字生效的状态也会提高经费的不可预算性,这种过于盲目的经济管理工作,也会对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提升对于“一把手”签字原则的重视程度,以此来统一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权,避免出现随意使用资金等不良现象。
3.科学合理地安排经费开支
事业单位当中的所有经费,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的,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经费开支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绝对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首先,应当对最为基础的办公经费开支进行综合考虑,这也是后续各类工作开展的基础内容,如果这一工作环节中的经费产生问题,就会使工作出现被动性,甚至会无法开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将办公经费进行单独划分,避免办公经费被随意挪用。
其次,要站在全局视角上进行经费开支的安排,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任务较为复杂,并且大多数工作内容都具备公益性的特征,对于这些工作,都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不会出现脱节问题,在制订后续的经费开支计划的过程中也要将所有工作内容纳入其中,不能忽略任何一部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创新机制
1.透明化管理
为了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凝聚力,就必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单位资金的主要流向,这也是实行透明化管理的基础所在。
首先,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财政拨款方面的经费,大多数事业单位当中的工作人员并不明确实际办公经费的数额,这也使其在应用各类办公用品时忽略了使用细节,这就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浪费问题。
其次,事业单位在开支费用方面也要进行透明化管理,避免工作人员对经费使用产生错误理解,以此来稳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2.人性化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其并非只由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负责,而是应当进一步拓展至全体工作人员当中,从而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方面开展人性化管理,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如果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部分客观因素,对于资金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事业单位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帮助。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转,也能够大大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的凝聚力。
3.简化原本复杂的管理环节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部分基本开支是必需的,但一些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费用报销时却产生了各类影响因素。部分工作人员用发票进行报销时,往往需要多个领导人员进行签字,其中任何一个流程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整个报销流程,由此可看出,这种过于烦琐的报销程序会严重影响到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适当地对管理环节进行简化,调整原本复杂的审核环节。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经济管理力度,充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来准确寻找出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完善创新机制与强化措施的方式,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