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项目工程造价控制要点探析
2022-11-14姚大全
姚大全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
一、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风险
(一)在合同工程量中存在风险
由于EPC项目模式在工程造价期间需要依据合同工程量进行计算,如果合同工程量的实际准确性不足,将会在工程测算失误的情况下产生较大偏差,导致最终工程造价及结算金额与实际情况产生差距。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极为不利,甚至会在工作开展期间形成潜在风险威胁。因此,如果合同工程量无法保证计算精准,将会严重影响到后续各项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
(二)在工程变更中存在风险
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出现合同内容及施工内容不符的问题,极有可能在工程变更方面产生严重风险,尤其是在变更内容增加的情况下,会导致工程造价成本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在合同内容中并未针对工程变更进行详细规定,一旦工程变更,数量超出可控范围,将会在工程质量和工程结算方面产生难以控制的风险隐患。
(三)在竣工材料不同步中存在风险
这种工程总承包模式在造价控制中需要重视材料提交审核工作,尤其是在工程建设期间,如果工程变更材料较多并在验收环节存在提交问题,将可能因变更材料和工料出入较大而产生不良影响。在工程结算期间,必须以合同造价为主,施工企业工程变更部门不予承认将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一旦出现不同步风险,将会失去工程造价实际控制能力,无法保证最终工程结算金额。
二、目前EPC总承包项目中的造价管理问题
(一)控制体制陈旧
现阶段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在工程价格指导方面虽然制定了相应管控措施,但在实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计价体制等方面并未真正开放管理,尤其是在市场价格水平与施工生产水平无法对照反映的情况下,并不能够真正体现工程价格管控效果。在投标环节开展期间,施工单位如果使用清单进行造价上报,将会在清单中套用工程相关定额作为计算依据,这种统一规定的方式并不代表实际消耗量,很可能会在中标后因实际价格与编制清单价格存在差距而出现成本控制问题,产生经济损失。工程定额虽然在定制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专业进行分类,但在投标报价期间的替补和补项情况频繁出现,或需单独注明进行补充。目前,部分小项目依然在使用定额报价的方式进行投标,原有定额的计价形式已经在长时间延续的情况下形成定式观念,想要改变也需经历较长时间,需要在市场经济形态监管放宽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具有改善空间。
(二)未意识到造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所具有的独特性难以被复制,尤其是在大量工程项目不会重复建设的情况下,所有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周期内都存在明显差异,实际所需要的成本开销各不相同。但现阶段部分工程项目并未重视资料收集工作,导致后续工程开展期间容易出现重复作业等情况,一旦出现材料浪费或工序错误等问题,所造成的成本浪费量也会影响到造价结果。造价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环节,应在开展期间提升规划严谨程度,还可确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造价信息的管理方案应在工程初始阶段进行定制管控,由专人负责跟进此项工作,才能够在后续开展信息收集工作时,真正提升工作全面性和系统性。企业应在造价信息收集期间结合不同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够在结合实际造价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确保企业自身的定额库和费用库等编制准确。
三、EPC模式下的造价控制要点
(一)重视投标和施工经济
工程造价管控作为工程建设期间的重要工作内容,应在开展工作时结合EPC项目实际情况及模式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够在工程效益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整体投标过程的公正性和工程投标方案报价的有效性应作为重点管控内容,才能够在后续工作开展期间及时规避各种风险因素,降低企业损失。
(二)在阶段性与计划进行测算方面
在这一承包模式下开展工程造价工作时,需要重视标准核算方式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对成本预算工作控制方面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在造价管控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干预工程造价管控工作的同时提升成本额度测算准确性,阶段性测算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针对高造价环节进行梳理记录。
(三)在不可控损失与异常损失方面
不可控造价和异常造价现象作为造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需要在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开展期间提高管控意识,并保证估算额度与概率的准确性,才能够在成本管控工作开展期间作为主要控制要素,在预留造价额度的情况下为造价管控质量提供保障。
四、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一)在投资决策阶段进行管控
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作为造价控制的重要初始环节,极有可能影响后续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应注意项目总投资额与质量等级、规格等方面的重要关系。在工作开展期间重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确认投资机会、可行性的研究项目评估、决策环节的实际开展情况,并在建筑项目的拟建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才可确保后续工作方案在一系列分析与经济指标定制的过程中,提高各项工作环节的设计水平,为后续工程造价和费用控制准确程度提供重要基础。在决策期间应深入研究项目的实际使用功能等要求,并在投资规模和施工标准等情况详细制定后作为造价依据。应在造价预算过程中将投资费用估算作为工作开展基础,在各项目投资并进行梳理的情况下确认投资成本预估合理性,尽量控制其中出现的误差。在编制投资估算书时必须设计投资限额,可在后续设计环节中起到约束管理作用。
(二)在设计阶段进行管控
项目设计工作在开展期间应提高造价控制管理力度,避免对后续造价工作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在优化控制措施的定制过程中,应将造价限额设计作为首要任务,在工程造价限额体系中,所出现的投资估算超过初步设计概算、初步设计概算超过施工图预算的情况比较普遍。总承包商在开展管控工作时,应严格按照决策环节初步设计预算环节,将工程设计预算约束及工程功能性要求等作为工作依据,在实际计算价格的合理性方面严格管控。同时,应在工作开展期间严格管控工程变更情况,严格审核确认其与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处于可控范围内。在多种施工方案中进行合理计算,结合其中所定制的项目规模及使用功能、工艺流程等内容进行审核筛选,确定最佳技术方案,有效减少成本造价错误,从而在满足工程建设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降低造价成本。
(三)在施工环节进行管控
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所涉及的材料消耗及施工工序等干扰因素较多,可能会在后续施工期间提升工程成本投入。为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环节的影响,应在工程总建设成本控制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并规范开展设计变更签证程序,要求在变更内容及工程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才能够在造价工程师现场确认并审核造价后开展相关工作。工程施工进度和验收信息等均可影响到项目结算情况,应在工程施工阶段收集大量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如果业主提出变更要求,总承包商可收集相关信息并向业主要求赔偿。
(四)在结算环节进行管控
在项目结算环节应依照合同条款进行竣工结算审核工作,应在造价管控工作开展阶段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评价,可在确认项目竣工结算精准程度的同时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结合工程角度进行分析时,应重点分析造价咨询相关内容,并作为后续参考资料。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收集所有文件资料并归档保存,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并在结算费用审核过程中详细核查数据准确性,同时在材料供应和领料量等方面进行详细核对,如果发现供需偏差应进行深入调查,严禁随意浪费,增加成本造价额度偏差。
(五)在审计环节进行管控
审计作为重要环节之一,应以国家法律标准作为工作开展原则,在全面审查建设项目的过程中觉得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应要求所有参建方共同开展审核工作,结合相关数据资料作为审计依据,确认其中是否存在工程量或成本费用变化问题,为审计工作的正确开展及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五、提升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能力
总承包项目在开展期间,应重视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控能力,由于这一阶段在开展工作时容易出现漏洞,既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还要重视不同建设方案之间的对比情况。不同设计方案在规划中可能会在不同环节存在较大规划差异,需要在反复对比并审核的过程中结合资料收集工作,可对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收益进行合理分析,并结合市场需求判断建筑规模和设计标准的设定合理性。
(二)提升工程设计阶段的合理性
在总承包模式下,需要重视设计需要的实际开展质量,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将决定整体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在造价控制工作开展阶段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提升设计理念,除了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进行优化提升,还要结合市场经济变化及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提升设计方案合理程度。设计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在得到优化提升后,可在设计阶段开展过程中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可以在总体方案的设计期间尽量精简多余设计,在保证工程设计质量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满足工程项目的性能使用要求。总承包单位应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不但能够提升设计人员的方案优化能力,还可在方案预算工作和初步设计概算工作开展期间提高计算合理性。同时,设计人员应在开展工作时严格遵守相关工作制度,并结合工程质量及性能使用要求完成设计方案,严禁出现图纸外漏的情况,产生不良影响。造价管理人员也应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配合,在参与图纸设计工作时进行审查确认,在有效规避各类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合理计算成本投入,防止后续出现设计失误和偏差等影响造价结果准确性。
(三)在工程招投标阶段进行合理管控
在总承包项目下开展招投标工作时应注意提升管控能力,注意招标文件内容的规范性和完善程度,并在确认项目清单及施工工艺、技术标准等方面清晰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合理计算,防止在工程后续阶段出现工程变更或责任纠纷等问题,可根据合同内容相关责任划分条款进行处理。招标文件在撰写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范围的明确性,施工阶段需要在合理分割的情况下才可提升施工效率管控能力,防止在后续施工期间出现工作效率和成本管理失控等情况,可有效提升成本资金的实际管控效果。总承包单位在开展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时应详细确认招标文件内容,并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将相关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作为主要条件,可在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得到保障。
(四)重视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必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主要将合同内容条款作为职责履行基础,因此应在合同管理工作开展期间提高企业重视程度,总承包单位应定制相关规定作为工作开展依据,并依照相应法律法规确认合同内容的签订合理性,合同内各项条款也应与现实情况达成一致。尤其是在双方责任划分以及付款约定、违约责任等方面,应根据工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才可在后续工程开展期间将合同内容作为重要依据,防止出现责任纠纷等情况,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五)在施工阶段提高管控能力
施工阶段作为工程的重要环节,需要在资金投入控制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尤其是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工作开展期间,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造价控制目标,在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期间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确认各项工作可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顺利开展,防止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各项施工环节也应在成本使用消耗方面进行合理管控,防止出现原材料采购或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资金使用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环节与实际成本支出保持平衡。
(六)提高竣工阶段的管控能力
工程竣工阶段应重点落实各个部门责任并审核材料费用,要求所有部门在开展相应工作时具有相关依据,并在审核工作开展期间详细核查材料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应按照规定要求不予通过。在对工程量和签证等进行核查时,应确保相关数据资料全部妥善保管、随时可查,如果发现问题则依照合同进行追责。
结 语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对整体工程项目的资金成本控制极为重要,尤其是在EPC总承包项目开展期间,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效果,应在各项工作环节开展期间提高管控力度,并针对合同内容及造价工作控制要点采取相应措施,才可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符合预期计划要求,并在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