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11-14李莹莹
李莹莹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精神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努力使然。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传统,更是我们党和国家最闪亮的精神标识。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运用和弘扬奋斗精神,对于教育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一、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崇尚朴素的勤俭精神
追求简朴的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一个优秀传统,自《尚书》指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诸葛亮提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再到《朱子家训》叮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优秀文化和传统的古训格言均体现了崇俭抑奢的中华优良传统勤俭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传统精神,我们党努力承继并发扬光大,造就了艰辛斗争、勤俭立业的伟大中国传统。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建党初期,有一句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哎嗨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一日烧不能一日烧。”当时,中国人民大多将勤俭节约当成个人处事与事业发展的基本行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奋斗的精神却不能少,应该继续以俭修身,以俭兴业,继续严格执行节约、勤俭的风格来办事。百年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发挥了勤奋俭朴的精神,以砥砺奋进的毅力,领导我国人民共同书写我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
(二)勇挑重任的担当精神
担当是在面临大事和问题时的使命感,是一种战胜障碍的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铁肩、道义、正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是一种魄力与胆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的最主要因素是其对于民族、国家、人民有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已经证明,担当精神是共产党员的灵魂,更是共产党员的脊梁。在大革命时期,担当精神是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与全国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精神,是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价的胆量。今天,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对党和人民负责就是担当精神。
(三)敢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造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都孕育出了新的奋斗精神。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由此带领大家踏上了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征途,形成了全新的工业体系,并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使中国以全新的形象矗立于全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毅然做出了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做出了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由此,我国波涛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拉开了帷幕。这种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什么?当然是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党的十八大至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祖国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获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推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也明显提高。在当下,尽管仍然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新挑战,但我们坚信,只要保持勇敢进取的拼搏精神,中国完全有条件、有实力、有勇气对抗各类风险挑战,对抗各类障碍,披荆斩棘,完成一个个发展目标。
(四)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
实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每一项事业,无论大小,都是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干起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人在处事时,最怕的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人类在千百年文明史中总结归纳得出的国家理政的经验教训,更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唯有实干,只有实干。
(五)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还包括自主创造精神、严格科学管理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时期是技术竞争的时期,越是技术发展,越是困难重重。我们要实现伟大理想,就必须走一条追赶与突破之路,在关键时刻必须创新,在向前探索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今天,我们已经史无前例地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由于社会上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的斗争策略、斗争方式也在不断改变,而奋斗精神的内容也在丰富与发展。我们深知,破解社会矛盾、防范重大风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地发展必须弘扬变革创新精神,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毅力做好党的现代化建设,勇于求变创新,在守正创新中完成自我超越。
二、奋斗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局限
1.缺乏节约意识
新时期的大学生主要是“95后”“00后”,他们从出生起就一直处在生活物资比较丰富的年代,在他们的认知里,许多日常生活用具、工业生产用具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奢侈和铺张浪费的观念逐渐盛行,这些都在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观念,甚至会使他们养成浪费的坏习惯,难以做到勤俭节约。
2.缺少承担意识
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处在和平年代,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家庭和谐,他们的成长顺风顺水,缺少承担责任的机会,缺少内在动力,很难树立承担意识。
其次,家庭的教育理念对于大学生承担意识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溺爱儿女,导致儿女逐渐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好的习惯,部分大学生对于父母有极大的依赖性,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对家庭只是一味地索取,却不知奉献与承担。
最后,高校在培育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工作上也有所不足。在传统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少院校都忽视了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大学生对担当意识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概念上,大学生很少能在实践中深入体会和形成承担意识。
3.缺乏进取意识
新时代的大学生一般以班级、宿舍为集体,在小集体的学习环境中,其思想、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当集体中存在一些不思进取的学生时,其他学生就可能会受其影响,最终导致整个集体都缺乏进取意识。现在,网络游戏兴起,不少大学生也都沉迷于此,不仅将休息时间都用在玩游戏上,更有甚者连上课时间也在玩游戏。长此以往,他们的进取意识也就随之减弱。另外,受网络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做主播”是很轻松的事,在短时间内就能赚取大量钱财,这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无用”,很难再做到积极向上,努力进步。
4.缺少实践能力
一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的照顾无微不至,孩子没有实践的机会。例如,很多家长会帮助孩子完成实践作业,更不用说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在家长亲力亲为的影响下,许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愿望和能力。
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的教育大多只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教学,从小学至中学,乃至大学都是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大学生普遍缺少实践能力。
5.缺少创新意识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是尊师重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不敢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担心受到老师的责备。而且,唯书本论的观念根深蒂固,新时代的大学生并没有冲破这一观念的桎梏,在思想上不敢创新。同时,在家庭、学校教育中也很少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传统的家庭关系中都是父母占主导地位,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高校教育也很少开设相关课程,介绍相关理论,很少引导学生创新。由于大学生早已习惯了机械地解决问题,不愿或根本无法动脑思考,所以大学生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二)奋斗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价值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节约意识
学习奋斗精神能使新时期的大学生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使大学生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靠奋斗获得的,而未来的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奋斗。从忆苦思甜的过程中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进而逐渐养成节俭意识,并逐渐将其外化为社会实践,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都能注重节俭,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进取意识
大学生在学习奋斗精神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不断争取才得来的,是我国不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由此来看,大学生应该明白无论是个人学习、家庭生活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增强进取意识,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学习奋斗精神能够让他们知道“幸福是干出来的”,提升他们的动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唯有实干才能成功”,进而明白实干兴邦的真正含义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让大学生明白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破旧立新、防范时代风险就要增强创新意识。只有创新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稳脚跟,才能向更远的未来发展。
三、奋斗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课堂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要让大学生深刻领会奋斗精神,必须抢占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首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图文并茂的优点,开发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并按照学生的接受习惯进行奋斗精神的教学。其次,课堂教学是学习奋斗精神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依托“第一课堂”,让奋斗精神走进大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课堂上,以讲解建党时期相关人物的具体事例、观看相关视频、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将奋斗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大学生了解奋斗精神。同时,通过列举时代楷模,以及在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使奋斗精神生动地走进课堂,依托真实人物,为奋斗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生命力,帮助大学生克服在大学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另外,还要把奋斗精神和其他课程相结合,并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把奋斗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奋斗精神和中国梦相结合,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以传播渠道为依托
随着网络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由移动网络所塑造的社交生活方式也更加完善,青年大学生开始变成“网络常驻者”。网络社交、购物、教学、娱乐等便捷功能,使得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网络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抢占互联网阵地,并主动运用网络知识进行奋斗精神的教学。
首先,依托现代科技,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积极弘扬奋斗精神。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将线上宣传与线下学习紧密结合,扩大奋斗精神的教育影响力。
其次,在学校门户网站上设置奋斗精神的专栏模块,并建设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其他新媒体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校园公告栏,介绍奋斗精神相关事例和人物,提高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识。
最后,积极引导学生制作与奋斗精神有关的微电影、微视频,创新传播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奋斗精神,引导高校大学生在新时代学习奋斗精神。
(三)以实践活动为重点
实践是人们理解和认识现实社会世界的所有社会活动的总和。大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活动,可以认知社会,熟悉国情,磨炼个人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奋斗精神的培养,更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际教育的结合。奋斗精神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奋斗精神教育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使奋斗精神的重要教育价值得以最大化地挖掘。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学活动,宣传奋斗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集体意识与认同感。例如,可以开展一系列与奋斗精神相关的征文比赛、讲座、演讲、党组活动和班会,营造学习奋斗精神的整体氛围,巧妙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定期组织师生参观中国共产党的成果。
最后,可适当引导青年大学生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创业创新比赛、自强明星大赛、“三下乡”、教学活动、志愿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奋斗精神,加深对奋斗精神的体悟,从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