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2022-11-14王静
王静
(南充市身心医院,四川 南充 637700)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给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经营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公立医院若想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实现稳定健康发展,须提升经营管理质量,强化成本管控,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推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切实保障公立医院内部资产安全,推动公立医院实现长足发展。
二、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新医改后,公立医院经营形势更为严峻,加强内部控制是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稳健发展的关键。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借助财务内部控制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控是医院常用的手段。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而言,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改革进程中极为关键的工作内容,能够实现对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全面调控,保证医院内部资源的安全性。财务内部控制是对收支活动、资金流和资产的管理,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完善审批流程、落实岗位责任制等方式,实现对医院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违规操作行为,避免成本损耗。同时,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公立医院由传统被动风险抵御转变为主动防控风险,依托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财务内部控制涉及会计信息的整合,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输出等,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共享效率,还能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影响,提高各项信息的质量。
三、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困境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薄弱环节
1.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匮乏
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的落地与执行离不开员工的积极配合。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员工将关注重点放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上,未主动参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执行等工作,甚至部分领导认为这些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由相关领导负责即可,因而并未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部分医院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仅根据管理层指示实现推进,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导致执行工作流于表面,并未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公立医院未将财务内部控制落实效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中,对内部人员约束力不强,造成财务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2.医疗行业环境变化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公立医院迎来了新的经营挑战。医疗收费成为公立医院主要经济来源,加之医改政策的落地,药品加成、卫材加成取消,公立医院收入也受到较大影响。政策环境的变化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仍沿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事后核算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如何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引入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强化财务控制,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并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质量,是公立医院经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合理性不足
1.预算管理不足
合理的预算可以协助公立医院做好资源的计划、使用以及考核管理,通过预算控制达到提高医院资金利用效率、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目的。但就目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状况来看,依旧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由于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以及业财融合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缓慢等因素,预算管理人员收集的数据不够全面、真实,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难以保障预算资金安全。与此同时,医院并未根据战略目标指引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导致其缺乏应有的科学性,预算计划难以有效落实。
2.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估作为财务内部控制活动落实的关键因素,对公立医院的稳定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部分公立医院并未将风险防控融入日常管理活动中,风险评估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及时发掘经营管理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因此应优化公立医院管理模式,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关键活动控制不严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现代化管理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2020年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结合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出了更详细的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应当全面覆盖各项经济活动,突出财务控制的关键性地位。但实际上,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对关键领域和关键节点的控制作用,对于资产、收支等经济活动监管不严,无计划采购、无审批支出等现象依旧存在,使得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率不高,甚至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三)监督管理机制尚待完善
财务内部监督关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落实成效,而当前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权责不够明晰,甚至部分医院还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足,无法有效地评估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另外,多数公立医院不主动引入外部监督,因而也无法形成内外监督双重监管,监督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
(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信息化手段的充分利用对提升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引进信息化设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未根据内部管理工作的落实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难以满足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需求,各职能部门无法借助信息化设备实现部分数据资源共享。
四、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落实环境
首先,应当引导全员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明确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公立医院发展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全体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其次,公立医院领导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推进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引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并立足于实际健全财务内控管理规章制度。例如,针对临床科室,基于收支、诊断以及治疗等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规范,有效约束员工行为。最后,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建议公立医院以管理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为主要单位,建立上下联动、权责清晰的财务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其中,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最高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由公立医院领导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运行、完善和评价等工作;执行层方面,突出财务部门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由财务部门作为日常工作的牵头部门,编制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草案,提交至管理层进行审批,并主持编制年度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计划,将财务内部控制细化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中,促进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逐步融合;监督层方面,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为监督主体,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会计信息质量、支出审批流程、会计处理行为、预算执行结果、不相容岗位分离等,从成本和效益角度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果,并编制相应的监督评价报告,及时反馈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建立闭环管理体系。合理设置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岗位,有效提升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度,提升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确保其落实到位,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优化财务内部控制活动
公立医院在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不仅应当提升重视度,还应当不断优化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确保其科学性。
首先,公立医院需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控制作用。实践中,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科学编制预算,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力,严格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对相关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强化预算控制效果。具体而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管理人员应当全面掌控公立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对各科室预算需求进行统计,各科室也应当积极配合预算管理落实工作,及时反馈真实、全面的来年费用支出数据以及相关业务信息,不虚报、不谎报,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预算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状况,根据战略发展目标指引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将其细化分解到具体项目中,作为预算控制的主要依据。
其次,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明确风险评估对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对各项经济活动落实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觉潜在风险,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因人工操作失误引发的内部控制风险。
最后,加强对公立医院资金与资产的监管,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一方面,公立医院的收支业务一般围绕医疗服务活动发生,在收入方面包括财政收入、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等;另一方面,医院的支出包括医用耗材费用、药品支出、卫生材料费用、医务人员工资等。在加强收支活动控制的过程中,对于收入管理,公立医院应当将管理重点落在制度建设方面,即制定收入管理制度、退费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在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的基础上,对医院一切收入进行归口管理,并将一切收入纳入核算范畴,保证收入信息的完整性;在支出管理方面则要突出对用款计划的核准,针对医院不同的列支项目制定差异化的支出定额标准,要求支出归口管理部门优化项目支出审批流程,明确支出责任,定期编制成本核算报告,反馈用款计划执行进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立医院资金浪费和项目挤占等问题,保证各项资金实现体内循环。
另外,公立医院的资产控制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控制、存货控制和无形资产控制等方面。其中,固定资产控制一般以价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器械设备为主要对象,控制节点在于对固定资产采购实行可行性论证分析、对资产投资收益进行年终评估分析、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严格执行报废审批流程等;存货控制是对医用耗材和药品的控制,以公立医院临床需求为依据,结合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变动规律,确定存货收益与成本支出之间的平衡点,在维护医院利益的情况下,确保存货处于满足供需关系的稳定状态;无形资产控制涉及医院的医疗技术、技术成果、品牌形象等,公立医院应当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医院重要的无形资产开展价值评估工作,掌握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化,提高无形资产的有效收益。
(三)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落实提供指引,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保驾护航。首先,公立医院应当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意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工作的全程监督管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避免权责交叉给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带来财务风险。其次,积极转变传统思维理念,明确审计工作落实的重要意义,对现有审计机构及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优化。公立医院管理层应当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加大内部审计监督管控力度,促进其监督、控制及评估职能的充分发挥,发现财务内部控制活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公立医院的业务活动开展专项审计,履行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原则。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公立医院应当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财务内部控制活动落实需求,对相关系统功能及模块予以优化调整,切实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借助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构建符合公立医院经营特点的信息共享中心,切实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为财务内部控制活动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财务数据、病人信息等都属于涉密信息,依托信息化设备进行传输时易出现信息泄露或被篡改的风险。因此,公立医院应当落实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工作,通过设置防火墙、信息加密渠道、人脸识别登录等方式,提升各项信息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五、结语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还需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医院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管理思维,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及时优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约束作用,并借助信息化系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全流程管控,减轻员工负担,助力公立医院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