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产业驱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以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操场河村为例

2022-11-14崔浩琛

天津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河村操场集体经济

◎文/崔浩琛

一、调研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而产业振兴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就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天津而言,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超过3600个,农村人口达200余万,集体资产近万亿元,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契合天津“大城市,小农村”的市情农情,天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及一系列相关政策,赋能集体资产资源,释放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随着农村田园综合体等农村发展模式趋于成熟,农村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文化品牌等农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它们与天津传统的农村种植、养殖业互相补充,成为新时期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创新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于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助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五个现代化天津”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操场河村被正式列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此次调研主要目的是,立足当下操场河村正在着手实施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结合小站稻振兴、休闲旅游发展、文化资源整合等特色产业规划,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并针对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同时以点及面,也为今后探索天津农业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二、调研村庄的基本情况

(一)区位特点

操场河村,由“袁世凯操场练兵”历史典故而得名,地处津南区小站镇域西南2公里,东接津岐省道,北邻马厂减河,全村整体呈“卅”字构型,属于典型的城郊村。操场河村距离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约20公里,位于会展经济辐射带。2020年,津南区制定《天津市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操场河村与周边会馆、东风、黄台三村全域被列于二级管控区内。

(二)集体经济

截至2021年11月底,村内总人口为481户、1234人,外来人口457人,低保户5户,边缘户11户,村内人均耕地1.1亩。操场河村集体于2018年完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操场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为全部村民办理股权登记。根据《2021年操场河村集体清产核资审核报告》,清查核实资产173.4万元,耕地面积1017亩,建设用地面积130亩,宅基地面积370亩。村内集体经济收入以厂房、仓库等集体资源向外租赁为主。全村耕地现已流转至丰谷嘉禾村属合作社集中管理,耕种作物主要为小站稻。

(三)基础设施

全村房屋基本延续了民国时期的构建风格,房型主要由一层平房与少部分二层洋楼构成。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内排水、电力、气路、暖通、消防等基础设施已布设齐全,村内厕改完成率达100%,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提升。操场河村于2014年、2019年和2021年分别获得“天津市美丽乡村”“天津市人居环境示范村”和“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称号。

(四)历史文化

作为津南区31座规划保留村之一,操场河村按照“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的规划原则,保留了自然稻作、农耕的原始风貌。2019年天津市出台《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作为小站稻的重要种植村,操场河村拥有悠久的小站稻种植史。同时,该村紧邻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周公祠,久负“盛传育稻”与“小站练兵”文化盛名,已将“兵稻精神”与小站文化融为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特色产业驱动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操场河村产业项目位于小站镇兵米文化旅游组团内,是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南部的重要旅游节点。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带动下,操场河村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依托小站稻的金字招牌和优美双城生态,借势绿屏建设和会展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开始全力打造津郊新田园生活体验区。

(一)依托田园综合项目,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2021年3月,在津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农业农村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小站镇政府牵头操场河村与东方农稻、天津易景设计公司,联合制定并推动实施《操场河村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是四村联合编制村庄规划。从3月份开始,将紧邻操场河村的会馆村、黄台村、东风村三个拆迁撤并村的7451亩农林用地和424亩零散建设用地一并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并行开展周公祠历史文化修缮工作,为试点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二是实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借助小站镇纳入国家全域土地整治试点的契机,对区域内95亩低效工业用地进行复垦,复垦结余指标在全市范围内有偿统筹使用,换取村庄发展建设资金,并优先用于本区域内项目建设。同时,实施水系连通、农用地整治和农田生态修复等工程,修复生态资源160余亩,为稻田观光和农事体验提供配套支撑。三是构建新型农村产业经营体系。方案计划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成立村投公司,与农交所合作帮助村民实现入股联营,对商业服务设施进行量化管理,完善“村农业公司+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破千万大关。当下,操场河村正推动构建“小站稻品牌订单+科研攻关+示范基地+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接市场化需求,加快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

(二)打造休闲旅游名村,促进产业融合升级

近年来,随着村内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操场河村因地制宜发展建设现代旅游村,推动产业融合升级。一是以振兴小站稻为目标,做优做强产业品牌。2020年初,操场河村依托会馆稻田种植基地,打造稻田种植、加工科创、田园生活三项板块,构建起集小站稻研发、加工、仓储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园。村内通过引入立体种养技术提高稻田产量,建立“合作社+农家乐+农产品”的生产模式,提升改造4座农家乐,推出稻田虾、米粉蒸肉、米粉丸子等一系列深加工食品,带动20余户家庭实现本地就业、技能增收。二是以兵稻文化为主题,塑造特色旅游景观。2020年8月起,通过政府注资支持,操场河村相继搭建饮马栈道、文化长廊、石碑立面等产业设施,通过联合会馆观光景区,在宏观上营造与生态绿屏相生共融的田园风貌。同时,村内又以打造“美丽庭院”为契机,构建3处“微田园、微菜园”生态景点,推进“乡村游”和“农业观光游”融合发展。三是以民宿改造为方向,丰富田园生活体验。按照方案规划,操场河村于2021年6月至2024年9月开始实施三期民宿改造。此次改造以村民“自筹自建”为原则,首先选择经济实力较好、改造意愿强烈的33户家庭,通过引入小、中、高三种京徽风格民宿,盘活建设用地存量,并将民宿规划与当下正建设中的“米食街”“稻工坊”“田园酒吧”等旅游载体结合,发挥集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于一体的休闲功效。

(三)依托文明实践服务,推动文化引领振兴

2020年1月,操场河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载体,实践站通过整合大讲堂等平台,推动乡村振兴在基层落地生根。一是发挥党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实践站先后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旅游村建设调研、民宿规划研讨、振兴政策宣传等工作,积极开展农田复垦、灌溉水利等教学培训20余次,推动构建“文化+产业”服务模式。二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特色活动品牌。通过建立云管理平台,实行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运营模式,结合“丰收节”“科普日”等时间节点,推出“小乡村实现大振兴”“小讲台发挥大作用”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相继邀请区、镇领导、乡贤绅士、党课教授等来村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宣讲30余次,累计接待村民、游客达2000余人次。三是成立重点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凝神聚力。通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突击队,从产业推广、政策普及、设计宣传三条路线入手,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宣传引导,注重“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产业驱动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队伍不完备

人才队伍的壮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纵观操场河村的干部队伍情况,发现存在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对于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总体接受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也激化了村内产业发展的矛盾,即一方面随着村内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开始实施,全域土地整治、文旅融合、民宿经济等先进的乡村发展概念知识被相继引入,另一方面村内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依旧差距较大,缺少与乡村振兴政策要求相适应的电商、营销、金融等人才。除此以外,在经济管理的实践中,村内工作人员也并没有重视乡村振兴各项产业发展政策的学习,缺乏对宏观层面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量有限。

(二)金融支持渠道不畅通

金融支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高效组合,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由于操场河村前期产业经营主要依赖厂房、土地租赁等瓦片经济,其市场主体能力和开发运营经验不足,集体经济组织在内控机制、财务管理等方面规范性较差,很难吸引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从集体资产的活性来看,虽然“三块地”改革不断深入,集体土地的融资权能得到一定实现,但是在价值评估、抵押登记、处置流转等配套机制尚不完善。同时,许多金融机构未真正意识到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意义,过于追求商业化利润,使得现有金融产品与服务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时不仅收益不高,也承担着较高的风险,挫伤了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加上农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特殊性,在农村金融大环境影响下,农村集体经济无法享受到完整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也难以把握工作着力点,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组织能力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更是存在政策空白。

(三)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随着操场河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村内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委会实行功能分离与分账管理,但由于前期合作社与村委会并行时间较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依旧存在,村委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业务划分不清晰,财务汇总时容易出现重叠,影响资金审批效率。并且,在村内发展特色产业期间,虽然宏观上提出成立投资公司的计划,但由于并未对新成立公司资金管理办法等进行细化,使得银行在为其提供信贷服务时,容易对财务申报、注册资本等问题产生困惑,加上村内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破产清算方式尚不清楚,金融机构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四)村民参与情绪不高

乡村规划编制中村民参与程度比较高的环节是调研过程中的入户座谈与问卷调查,虽然前期民调显示百姓参与乡村振兴意愿积极,但在后期规划实施过程中村民会涉及的宅基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核心问题上,部分村民由于自身对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导致其实际参与度并不高。同时,村内存在一定“空心化”的现象,留守老人和妇女对于编制的规划和实施项目达不到参与的层次。老百姓除了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建设项目格外关注外,在其他方面更多的是看热闹的心态。例如村内稻米街公共产业项目规划时,政府鼓励村民拿出自己的资金、土地、房屋或相关产业,但大家基本上会先观望别人参与后的收益成效,等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获得了红利,其他人才会一窝蜂地涌过来。

五、操场河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一)发挥党建引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其战斗堡垒作用。操场河村集体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从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才待遇、完善帮扶机制三方面发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1.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干部整体素质

基层党组织要鼓励村干部积极完成学历提升工作,把握进修的学习机会,补齐乡村产业振兴理论短板。同时,积极组织村老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党务工作者等乡村干部群体,分类分级学习三农、经济与管理等课程,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进而增强对集体经济的市场经营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要积极组织村内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团队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在公开乡村振兴项目进度的同时,也为基层干部科普产业振兴新理论、新知识。

2.提高整体待遇,拓宽人才吸引渠道

基层党组织要深化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流动等制度改革,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加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基层干部有资源、有能力、有意愿为乡村振兴服务。积极开展“乡村之星”“致富练兵手”等评优活动,加大对优秀农业农村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提高“致富带头人” “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对党务工作者、选调生村官等青年干部的一线培养机制,加大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轮岗交流力度。对于服务期满且有志向留在基层发展的选调生村官,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积极做好跟踪考察,及时向上级单位推荐申请,做到精准分配,优先培养。

3.完善扶助机制,创建良好人才环境

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基础调研,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村内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特色项目,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帮助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倾斜,保证扶持资金向优秀产业输出。要广泛宣传村内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对村内技术素质较高的年轻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加强指导,引领他们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

(二)优化金融支持条件,拓宽金融增信渠道

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支农、兴农的责任使命,是支持“三农”工作的主力军。操场河村要壮大集体经济必须要多措并举,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

1.建立健全诚信评价机制

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制度,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村内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因为操场河村集体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与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难以吻合,所以不能采用常规的贷款风险评估机制,可以与金融机构协商分别建立针对村集体或个人的信用档案,将诚信评价指数与集体、个人账户金融数据绑定,用以提高贷款诚信透明度,进而降低村内因发展特色产业获得贷款等金融资源的难度。

2.拓宽抵押担保选择范围

可以依托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采取股权约束的方式,提高村民信贷合约的违约成本,同时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开发项目收益权质押、农产品仓单质押等方式,建立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等质押贷款试点,利用产业融合政策以及大数据技术对担保方式进行创新。结合乡村各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实行“合作社+村集体”“龙头企业+村集体”“农业园区+村集体”等链式融资模式,探索“信贷+保险”的担保贷款方式,支持设立村级信用担保资金,让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增信,信贷风险得到控制。

3.高效发挥金融政策的作用

乡村振兴发展期间,政府作为主体部门为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正常运作,会提供与之配套的资金支持,村内要以此为机会,鼓励个人出资、引导社会团体参与,通过结合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和政策性担保基金等,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保证增信渠道的多元化,全方位地筹集社会资金。

(三)创新三资管理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治理属于国家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能不能够完成。在特色产业驱动下,操场河村想要促进集体经济持续、高效和健康地发展,首先要在集体经济治理模式方面进行创新。

1.推动实行“政经分离”二元管理模式

通过将合作社与村党组织、村委会管理职能进行分离,使不同部门各司其职。村合作社的社长由股东选举产生,总揽村经济全面工作,“一肩挑”书记不再直接参与和处理集体经济组织具体事务,只在涉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和重要会议上列席并参与表决,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集体资金的高效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2.严格落实“村合分账”管理制度

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别设立村委会行政账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账户后,各自配备会计人员,实行资产、账务和核算分开,通过明晰权责分工,分类管理各类项目资金,提高经济治理能力。同时,在特色产业政策利用方面,要根据拨款单位、部门的具体要求,统筹制定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要以村内乡村振兴投资公司成立为契机,加强对财务人员选用标准制定、考核制度建设、财务流程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把财务管理者培养为既懂政策又懂业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3.着力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在村内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下设监督管理组,协同村经济组织理财小组与监事会成员,落实好日常财务审计和专项财务审计等监督职责,共同对村集体负责。加快推进村“互联网+三资”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村合同条约、资产资金、流程报表等各类账目情况纳入平台,通过资金流转大数据来模拟分析特色产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集体资金实现有效化管理。

(四)落实政策保障,推动振兴工作有序进行

社会治理导向下,政府、企业、村集体应共同参与乡村规划制定和持续协同合作,建立政府引导、规划驱动、资本助力、村民自治的多元实施模式,保障乡村振兴工作有序进行。

1.建立多元协商决策制度

政府各部门应加强与乡村集体协同参与资源整合,减少资源和信息的重复与浪费,加快乡村规划的实施进度。定期组织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设计团队、社会资本召开乡村振兴座谈会,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明确下阶段规划实施任务,及时将会议成果实时送呈上级农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完善乡村规划实施中资源分配的公开、透明,保障村民对实施项目资金下拨、分发、使用的知情权及监督权。

2.建立村民自检自查制度

乡村振兴全面启动后,村合作社要依托“积分制”管理制度,围绕人居环境、垃圾分类、产业升级、民宿改造等方面,每月组织村代表开展自查活动,强化区与区、户与户、民与民之间的交流与监督,调动百姓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合作社依照检查结果对检查对象进行记分排名,并将排名进行公示。通过设置“振兴之家”“先锋户”等精神奖励与发放生活用品等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对乡村振兴有积极贡献的村民,对影响乡村建设和不遵守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逾期整改者,村合作社可按照计分标准,扣除其入股的部分股金。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强化人才培养、优化金融支持条件、创新管理制度、落实政策保障为当下农村发展开疆拓土,让特色产业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不断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天津农村集体经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快速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河村操场集体经济
操场的一天
学校操场
下课了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
名古屋市长再就大屠杀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