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探究

2022-11-14马颖

经营者 2022年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马颖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约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具体实践中,要有序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才能推进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切实强化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增强责任意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客观存在。因此,研究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即针对地方政府、党政机关、军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履职能力、经济责任等进行监督,由审计机关组织人员检查与监督,同时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情况,帮助相关部门、领导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升履职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二)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审计流程设计不科学,资料、证据收集不完整,评价有缺陷等,对审计结果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同时,审计学界认为审计风险能被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调查各个环节,能够防范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要贴合审计对象实际制订审计计划;在评价与判断前,广泛收集资料,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熟悉法律法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有效防范和减少风险,使审计风险维持在可接受水平。

(三)审计风险的特征

基于风险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审计风险的特征。一是客观性。风险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只能有效控制,不能完全消灭。二是普遍性。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可能存在于每一个步骤、环节中。三是潜在性。审计风险可能隐藏在每一个审计流程中,并不显现,若审计人员重视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实际风险发生。四是偶然性。部分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是偶然引发的风险。五是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但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由此,潜在的审计风险客观存在。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必须从风险导向的视角详细分析潜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内容多,时间紧张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全面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各项工作,覆盖面广,不仅包括财政收支,还要检查与监督预算、党建、廉政、民生等领域。审计时间、人员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审计工作环节简化,进而引发风险。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结构复杂、市场活动多变的背景下,更是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若在审计流程设计中,未充分、准确地预估工作量,则可能面临审计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进而无法展开全面调查,产生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界定尺度不易把握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广泛收集审计证据,包括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是否采取民主决策、是否广泛征集意见等,但很多纸质资料能够后期修改、伪造。同时,在界定经济责任时,由于评判标准不统一,甚至可能出现难以界定的情况,出现处罚过重或免于处罚的现象,不利于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

(三)缺乏定量评价

在界定经济责任时,定性评价较多,尤其是审计证据中定量资料较少,审计人员对定量资料的分析相对不足,导致在界定责任时缺乏严谨的数据支撑,也导致审计报告缺乏说服力。因此,可能无法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甚至存在国家资产损失但无法确定责任人的情况。

(四)审计成果运用不合理

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出具了相应的审计报告,部分被审计单位对整改工作的重视度不足,未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配合度不高,不愿意接受相应的处罚。同时,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报告后,往往对后续审计问题整改的跟进不力,导致审计成果运用未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五)审计资源整合带来的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审计计划过程中要充分整合、调配资源,如人力、财力、信息、技术、时间等,但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内部资源整合难度较大,组织经验交流、学习较少,在审计技术推广等方面存在障碍。同时,审计方式相对落后,创新不足,已无法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客观存在,通过实地调研,可详细剖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以此为框架,进一步分析风险防范措施,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效率,强化领导干部履职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高速发展。

(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全面了解干部的责任与权力,结合其工作范围内的重要事项、审批权力等,设计并优化审计程序,将审计资源集中于重点工作项目,如重大工程、资金密集项目等,估计、预测审计工作量及所需人力。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开展审计工作,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审计完成后,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并及时向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反馈,明确是否与事实相符,由此能够减少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相较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活动,经济责任审计出现失误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对领导干部未来职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必须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严谨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深入被审计单位,广泛搜集资料,与相关人员沟通,打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优化配置审计资源,收集证据并形成审计底稿。

(二)准确界定、区分责任类别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未来的人事调整,因此,在责任界定中,必须保证严谨、准确、客观,以发挥国家审计机关对干部履职的监督效用。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经济责任认定中,分为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审计人员要广泛收集证据作为审计底稿,同时熟练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允、客观地分析与梳理领导干部履职期间主持的重大经济项目。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分类,开展有效的风险防范活动。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结合风险成因分析,逐条进行梳理。例如,当某一重大项目发生经济损失后,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包括是否为主要领导责任、是否存在主观上的错误、在出现经济损失后是否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弥补、是否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等,在搜集资料、证据时,要结合风险成因分析,既要防范审计风险,又要客观、公允地界定责任。

(三)设置、选取评价指标

在经济责任审计活动中,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各项评价与界定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规定》明确了审计工作的内容、范围、程度等,但未明确审计工作执行中的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加大,各地审计机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相关案例、审计的重点内容等,着手推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相关性,必须坚持几项原则。一是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要涵盖干部履职期间所主持的全部工作,同时要明确重点项目。二是责任导向。要聚焦于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权利,将其作为审计的重点目标进行评价。三是可操作性。经济责任审计往往任务重、时间短,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要科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四是动态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对象的工作责任、管辖范围、审计环境等具有动态性,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要结合具体的被审计对象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具体的审计工作。五是定性与定量结合。在经济责任界定过程中,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单纯的定性评价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结合定量评价,更具公允性与客观性。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层次分析法理论,将其构建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整体目标。作为准则层,明确审计对象、审计目标。例如,对某市财政厅厅长任期内履职情况的经济责任审计。第二层,指标层。结合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特点、职权、分管内容等,进一步进行分层梳理。例如,分别对财政厅厅长履职中涉及的经济、政策、财政、民生、环保、资源、廉洁等领域开展审计工作。第三层,具体指标层。结合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设计重要的审计指标,如个人廉政评价、重大经济决策评价、财政资金管理评价等。同时,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可以结合被审计对象、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等,适当调整指标。

(四)谨慎使用经济责任的审计成果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具审慎的审计结果,并及时公示、反馈,但这并非审计工作的终点,还要科学利用审计成果,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纠偏职能。借鉴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理论,及时反馈、合理运用审计成果,能够更好地积累经济责任审计经验,不断优化审计程序,完善指标体系建设,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审计结果的利用,提升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非将目光局限于对某一位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的评价,而是以审计工作为契机,发挥被审计单位的职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针对严重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将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或纪检部门,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对履职不力的个人进行问责,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同时,动态跟踪审计结果的反馈,观察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落实,批评、通报整改不力的单位,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另外,在系统内部学习审计结果中出现的典型事件,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引以为戒,防范类似事件频发。

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胜任能力。随着经济责任审计日趋复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尤其是在建立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背景下,审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线上、现场学习培训资源,不断丰富知识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广泛收集案例,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报告的质量不仅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性有关,亦是促进审计结果有效运用的基础所在。

(五)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力度

长期以来,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部分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相对滞后,且人员流失情况严重,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保障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搜集的完整性,促进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尤其是要确保审计工作全覆盖。2020年,党中央提出要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确保全面覆盖,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详细审查工作责任、权力等,涵盖党风、政策、决策、廉洁等维度,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专业性,确保其能够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客观、公允地反映事实,从而有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约束。

四、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涉及面广,且大多具有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亦面临着客观存在的风险源。要有序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才能推进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切实发挥责任意识的效用。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相关概念、成因的深度分析,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准确区分责任类别,设置评价指标,谨慎使用经济责任的审计成果,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力度,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市领导会见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重要领导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