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出版工作创新研究与新媒体编辑职业素养分析

2022-11-14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纸书数字融合

崔 岩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 130118)

0 引言

2022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出版单位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努力变革,认真履行新闻出版单位的重要职责,不断出版精品产品。特别是经历2020 年新冠疫情之后,社会人群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图书产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传统出版工作者必须迅速适应当下新媒体发展趋势,提升编辑能力。

1 传统出版融合发展趋势

在2020 年中国出版创新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秘书长敖然提到目前的出版创新与出版融合时指出:在这个阶段,170 多家出版社基本上完成了优质内容的聚合,盘活了出版资源,再造数字出版流程,提升了技术应用水平,开发了数字出版产品,丰富了产品表现形式,探索建立了网络新型服务模式,推动了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

2019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总局关于创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有关事宜的通知》;2020 年,中央深改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启动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该工程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旨在引导出版业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系统性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2016—2020 年,从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的逐年增长可以看出,“新形式阅读、新渠道营销、新对手产品”新媒体大潮来势汹汹,尤其在2020 年,数字阅读行业市场整体规模达351.6 亿元,增长率达21.8%。很明显,融合出版代表了出版发展的方向,要求出版人必须转变思考方式,快速提升自己的预判能力和长远计划能力。纵观目前国家各项关于出版融合发展改革指导意见,传统出版工作融合发展与新媒体创新势在必行,出版从业人员要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以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全媒体人才培养为抓手,努力创新编辑出版工作机制。

2 新媒体发展需求与编辑能力提升

2.1 编辑能力提升

编辑能力提升,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发展。想发展,就必须走出办公室,尽快形成互联网思维,以市场为基础、以用户为导向、以服务为重点,从以编辑为主导的内容出版转变为由用户需求驱动的内容服务。二是突破。想突破,编辑就要像营销人员一样去跑市场,而营销人员也要跟编辑坐下来一起思考,形成组织内部的角色转换,统一思考方向,共同挖掘市场数据,这样才能完善产品供给渠道,更好地适应平台售书模式,从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组织内部编辑能力提升的表现。

2.2 思考力优化

产品融合发展是客观要求,但编辑会觉得“烧脑”。因为融合需要思考和实践,要面对科技融合、市场融合、渠道融合,要适应这些新技术必须绞尽脑汁。

传统图书生产模式下,图书选题论证主要靠编辑和发行人员的经验判断,这样确定的选题与市场的真实需求往往契合度不高,甚至相差甚远,这也是现在各出版社图书库存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数字和网络媒体技术之下,运用好各种社交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读者对话题的关注热度和读者阅读行为方面的数据,就可以大大提高选题命中率和精准度。要融入发展浪潮中,编辑就要考虑自身产品是否能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图书内容能否在智能终端得到普及,编辑思考的数字转化是否能在移动终端实现多样化。显然,思考力是编辑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3 践行分析力

要提升数字产品质量,编辑就必须贴近用户和市场,要根据用户选择数字阅读产品的影响因素去分析,用户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容体验、产品体验、产品规模。整体来看,用户在选择数字阅读产品时,对产品内容体验最为看重,尤其是在内容的更新速度、内容的质量方面,这为数字阅读产品坚守内容本位的逻辑提供了有力支撑。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设计产品,这种分析、判断、策划能力,就是编辑能力提升的关键。

2.4 学习常态化

2021 年4 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连续3 年的数据显示,有声图书的受众主力依然是18~49 周岁的中青年群体,同时越来越多的纸书读者加入数字化阅读大军。成年听众的有声阅读规模持续扩大,听书介质日趋多元化。由此可以看出,当下出版融合发展日日更新。数字阅读的趋势促使传统出版单位要积极推进转型升级,编辑工作人员要打破固态思维束缚,勇于面对市场,接受挑战。所以,积极探索转型增效的新路径、新思维,是编辑力提升的常态化标志。

3 “立体式出版”思维转变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 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传统出版社经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内容资源的优势有目共睹,但是这些资源握在手里不去挖掘,抓不住融合发展的机遇,那么只能等待、观望,如果到下一次变革来临之前出版从业者还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能连观望的资格都没有了。

媒体融合是一个过程,指多种媒体在多种层面、领域、意义上的相互连接、融通、整合等过程;而融媒体,是前者的阶段性成果,是技术、内容、渠道、平台等相互融合的多媒体形态,但这个成果是阶段性的。融媒体强调阶段性融合过程,而全媒体才是融合的结果。以人类大脑为例,人类学习时先一点点尝试、试错,左脑负责的就是逐渐理解记忆,而右脑是高速脑,是整体性认知,负责长久性记忆。先有过程、后生成果,是一切新事物的发展规律。

融媒体环境下的出版产品及产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充分了解并理解融媒体环境下的出版人才需求,是提升出版学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新媒体编辑人才培养应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3.1 新媒体编辑的意识培养

融合发展要求出版人能快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开阔思路,学习各种新知识、新理念,关注新技术、新设备在出版业的应用,将岗位实践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吸收前沿信息。就算是手里掌握着大量的纸书内容资源,也要思考如何把内容优势通过用户能够接受的形式发挥出来,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这种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出版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真正增强文化凝聚力和行业引领力。

3.2 信息采集能力培养

出版行业数据分析并非单一的数学统计,而是常说的大数据分析。首先,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市场调查、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分析等方式收集信息;其次,有计划地将采集到的非结构化信息结构化,聚合内容,建立各类以内容管理为核心、以知识节点为关联的数据库;最后,通过图表、报表、热点图等形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充分把握市场风向和用户口味,及时调整出版策略。

4 新媒体编辑职业素养分析

新媒体编辑是内容传播的“把关人”,在信息传播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提升新媒体编辑专业素养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4.1 “杂家”与“跨越者”

“不揆庸虚,久思编辑”。编辑工作自古以来就是不可或缺的。在融合出版时代,编辑除了要掌握文学、历史、哲学、时政等不同种类的知识,更要接触了解一些边缘学科,而且还要增加视觉传达、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图书编辑就是这样,他们可能不是作家、画家,不是文学家、设计师,不是科学家、理论家,不是主持人、演讲者,不是育儿专家、医学权威,更不是印刷车间师傅,但是,编辑需要有这样不同的角色属性,特别是新媒体条件下要实现更多的工作价值。编辑不仅是“杂家”,更需要变成可以驾驭这些知识的“跨越者”。

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塑了出版机构的经济模式和运营结构,对出版机构的线下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压力,出版机构需要依托新媒体矩阵,积极构建私域流量池,在获取流量、留存流量的同时,将流量转化为组织优势和市场优势。新时代融合出版在赋予新产品新功能的同时,对编辑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2011 年以前,纸书编辑似乎不需要锻炼那些不属于自己学科范围内的能力,需要完成的也许只是阅读、汇总、校对、沟通等。可是现在,编辑还要学会这些本领——瞬时正确的反应、逻辑清晰的陈述、有品位的审美、有针对的记录、流利的演讲、熟练的直播、推文撰写、数字营销、文学创作等。

4.2 认清科技发展对编辑的影响

“互联网+”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展开联想一下:纸书+数字化+网络+手机+iPad+点读笔+App+电脑+WIFI+投屏+机器人+语音+AR+VR+扫码……,未来还有更多超乎想象的可能,“跨越者” 的元素将越来越多。例如,5G 来了,意味着手机要换代,应用系统、软件、硬件等都要换一代装备。这样快节奏的科技更新,纸书传统工艺很难追上电子设备,但是编辑的脚步还不能慢下来,怎么办?只能赶上眼前这班列车,赶上了就是潮流,赶不上就是落伍,所以科技的潮流无法追赶,潮流到你的站台时只管上车就行了,别问上一班何时开走的,也别管下一班什么时候来,上了眼前这趟车才是当务之急。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环境下,社交化成为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数字出版作为文化属性突出的产业,在游戏化过程中更需要融入人性与情感的温度,提供分享与交流的社交空间,满足用户信息传递、关系拓展、情感分享与内容展示的需求。编辑的产品能与哪种社交化技术结合在一起?怎样能更好地去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注重为用户服务、增强用户体验效果?这种竞争就是当下新媒体发展的核心需求。

纸书内容要适应融合出版的技术发展,传统出版编辑在探索、在适应。近几年,大家在这条路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摸不清方向,搞不准定位。而现在的问题是不能把出版者的产品内容放错位置,出版社是内容资源的原始出处,一个融合编辑要主导为你服务的技术平台。有的编辑会说:“我都把内容给技术平台了,还需要我做什么,剩下的都是你们技术部门的事情了。”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同时又很不负责。出版融合,是需要编辑在创作之初就拿出你的创意、你的想法、你的设计、你预想的效果。也就是说,要意识到纸书是灵魂,科技是工具,创意是结合两者的关键。纸书的内容是原创的,一切技术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匹配内容、表现内容,可以用逆向思维来发展前期的融合工作,再吸纳各种内容资源,让纸书产品更充实。内容的拥有者应该有意识地吸纳技术,让内容表现形式更多样化。

4.3 “纸书+数字+走出去”

融媒体发展不仅仅是对编辑转型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更需要全媒体出版产品能够“走出去”。如果编辑在出版物选题策划初期(如产品策划、数字脚本设计),提前就与国外出版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这不仅能在21 世纪数字阅读环境下满足中外读者需求,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创新出版模式,更是对传统出版单位起到示范作用。也就是说,将“纸书+数字”两种版权输出模式结合起来,并在产品完成后形成“走出去→更加走进去→融进去”高质量输出流程,如此,融媒体产品将快速提升我国出版产品在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在推动“走出去”效果方面远远好于单一输出,进一步增进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这也是行业发展需要,无形中编辑又增加了一个“版权经理人”的角色。

因此,出版者根据自身的选题定位、内容优势、融媒体蓄力,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和海外读者需要,推出定制化产品,创新合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纸书+数字+走出去”的意义就在于此。

猜你喜欢

纸书数字融合
纸书已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共享图书Web平台系统设计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美国青少年比成年人更爱纸书
贵州民族大学彝族古籍整理及夜郎史料与纸书文献研究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