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及问题研究
2022-11-14叶利娅成都轨道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叶利娅 成都轨道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不可否认,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国有企业需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完成转型升级,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抓住市场机会,做大做强。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分析的必要性,然后研究国有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助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一、国有企业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报表及业务基础数据为基础,运用专业化的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投资、筹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旨在为已经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对计划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充分的预测,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企业财务分析备受关注,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分析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抓手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及了解公司资产管理情况、营收情况、盈利情况、偿债能力、投后管理情况等,各业务板块是否在按照预期发展,有利于及时了解差距,发现异常,掌握公司生产经营的结果。
(二)财务分析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推手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需要深入分析自身业务的情况,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自身发展潜力,集中整合经营问题,寻求合适的发展通道,提升整体效能,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三)财务分析是做好企业决策的重要支撑
借力财务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存在人力成本过高、产能过剩、浪费严重等情况。通过深入地分析业务实质,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财务分析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风险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重大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合理有效及时的财务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风险,并提醒企业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降低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特别是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张、生产经营不断多元、产业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风险也呈现多种多样的态势。及时发现风险点,可以较大程度控制风险,确保经营决策顺利执行。
二、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财务分析工作可以总结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可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但现实中部分国有企业不够重视财务分析分析工作,财务分析工作形式化严重,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财务分析流于形式,决策支撑力度不够
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不受重视的问题。财务分析被界定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能,仅财务人员参与并提供分析报告,财务工作流于形式。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国有企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母公司到各分子公司均提交财务分析成果,但得出的财务分析成果质量差强人意,财务分析未与具体的业务、具体的项目对接起来,无法指出存在的问题,也未提出解决路径,无法为业务部门所用,决策支撑力度不够。实际上,财务分析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集合不同部门人员共同参与,深入业务实质,找出业务痛点,分析存在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财务分析质量,进而推动财务分析的发展。
(二)财务分析方法老旧,无法呈现高质量分析报告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方法老旧,财务分析仅仅通过比较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形式罗列过去的发生的数据,分析维度有限,未真正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思路和指标,语言也都是财务专业术语,导致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者理解困难,无法实现财务分析的意义。实质上,财务分析工作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工作。财务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地利用时代发展的优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拓宽收集数据的维度和跨度,同时应用先进的财务分析理念、工具,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财务分析,不仅梳理总结企业过去的情况,还要结合现在、公司规划、标杆分析、行业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未来,提供高质量财务分析报告,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财务分析工作的作用。
(三)财务分析过于片面,未结合特定环境开展分析
另外,国企财务分析工作缺乏系统性思考,仅注重定量指标分析,不注重定性分析;仅分析自身的情况,未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情况、上下游供应商等情况进行分析工作未进行整体性思考。这样得出的财务分析结论,可能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的指导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不适合公司发展的,不仅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可能还会阻碍公司的发展。财务分析工作,应充分结合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进行通盘考虑,特别是行业现状、市场竞争情况、企业拥有的资源和优势等等,即财务分析应该是在特定的环境因素中进行深入分析,将各要素进行系统性整合,提出适合公司发展的解决方案,才能发挥战略规划作用。
(四)财务分析相对独立,未结合具体商业模式
新的经济形势及商业环境,孕育了新的消费业态及商业模式,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价值创造过程就会有差异,收入结构、成本结构、资本结构、营销渠道等等都会有差异。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也会存在不同的商业模式。脱离商业模式,简单的进行比率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可能会偏离经济实质,不利于财务分析结果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财务分析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基于不同的商业模式,对收入、成本、利润进行分类和整合,并判断出不同商业模式的盈利项目和亏损项目,帮助公司决策者分析和评估未来的盈利模式和财务状况,提高财务分析的可理解性和价值。
(五)财务分析体系缺失,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整合各项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在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重塑流程,优化管理,通过完善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多方面呈现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目前诸多企业财务分析指标普遍存在指标适用性的问题,指标多而杂,但与企业的未来规划脱节,与企业的需要脱节,与企业所在的行业脱节,仅满足于呈现一个结果,而未考虑分析的详实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六)财务分析注重结果,未关注价值创造过程
财务分析主要对于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未考虑价值创造过程,笼统的分析结果。比如,实际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销售量及销售单价,还有销售折扣率,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还包括售后服务水平、人文社会因素、目前的市场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等。如果仅仅局限于对于销售部门数据的分析,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可能无法真正地提高利润点。而关注价值创造过程,结合环境因素,可充分地了解各环节价值驱动的具体因素。
三、国有企业财务分析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一是全面转变思想,由上而下,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对于决策的重要支撑作用,营造良好的财务分析环境。只有加强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财务分析工作才可能获得足够的资源。也只有公司高层将财务分析工作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积极协调财务分析人员需要的公司战略、财务报告、业务动态、公司制度等信息,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财务分析工作,高度重视财务分析结果,才能更好地组织财务分析工作,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二是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素质,财务分析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财务分析人员应该是全面型人才,除具体财务专业知识外,也要熟悉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业务特点和性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出具财务分析报告。三是完善财务分析相关制度,从管理高度、制度层面进行规范,明确财务分析工作开展的人员、质量、时限性等要求。
(二)全面革新财务分析方法
一是结合企业自身战略、内部文化、业务构成、管理架构等构建全面的财务分析体系,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资金平衡能力、创新评价能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二是加强业财融合,财务分析应多从业务层面出发,突破传统财务分析的单一模式,依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不断改进,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升。三是做好财务分析预判,财务分析不仅要总结过去,更要展望未来,结合历史情况及目前公司资源、外部环境、政策支持等因素,分析业务发展趋势、发展机会和威胁,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指引。四是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架构,调整财务部门定位,由“成本中心”逐渐转变为“利润中心”,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逐步建立统一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系统地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一是要全面地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不仅要重视公司财务数据,更要重视业务数据、自身情况。分析时要认识到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公司战略、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产品生命周期、市场竞争情况、上下游供应商等因素全面、系统的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在适当的时机出具满足需求的财务分析报告,推动国有企业的建康发展。二是要动态、持续性地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财务分析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分析目的、受众、环境、业务、周期的变化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及时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三是要充分地结合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不仅要追求效益,更要承担社会责任,与私有企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应充分结合国有企业定位,考虑其社会属性。
(四)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
一是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充分地简化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让他们从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到战略决策分析的工作中来。二是运营信息化技术平台,充分地运用信息化系统及模型,运营大数据手段,更细化、更精准地进行业务剖析,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整合、提炼,实现更高效的、更长时间跨度的海量数据统计分析,扩宽数据分析的维度、广度、深度,这样才能基于海量数据出具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在商业模式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的情况下,通过数据建模,逐渐优化并固化财务分析工作,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五)深入结合商业模式
一是分析商业实质。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决定了财务行为,同时财务行为也会影响商业模式,两者互相影响。财务分析工作应充分地结合商业模式,厘清业务运行逻辑,分析价值创造过程及环节、盈利驱动因素,解构企业的赚钱逻辑。二是分析不同板块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经营情况,从资本结构、资金流向、盈利能力等多个方向和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自身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地域、销售渠道等情况提出优化建议,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公司持续价值创造指明方向。三是充分考虑业务的定位,对于战略性亏损项目,尽量从成本端分析,降低成本或者维持成本不增加;对于稳定增长类的业务,重心在维持核心竞争力上,及时了解竞争对手及上下游价值链上的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对于主攻市场地位的业务,主要聚焦的是在合理成本范围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并深入分析原因。
(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水平
财务分析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是财务人员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通盘了解财务、税务、经济法、合同法、战略等等专业知识,确保其出具的财务分析报告或者数据逻辑清晰、计算精准、全面合理,以提供决策支持。二是财务分析人员需切实的了解业务,深入业务模式,科学地应用财务分析,不断优化各项指标,确保能从实际出发,出谋划策,改善经营结果。三是财务分析工作是一个不断规划和重新规划的过程,需要及时地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开展有效合作,加强财务分析的实用性。四是应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培训,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多面开花的局面,业务类型日趋复杂,商业逻辑瞬息万变,财务分析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可以知识讲座、案例分享、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人员的交流,了解业务流程,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及市场敏感度,从而更好地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七)充分地考虑价值创造过程
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依赖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利益相关者整体价值最大化。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时候,需要关注价值创造过程,是否以缩减研发投入或者经理人报酬为手段,是否压缩了未来的利润空间,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侵害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价值增值过程与企业战略一致,与双循环、产业升级、低碳环保、科创技术等经济主题相关,顺应国家的发展规划,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八)财务分析充分结合非财务指标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单一的财务报表分析已无法满足经营管理者的需求。财务分析应充分地认识到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结合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进行战略分析、数据分析以及财务分析、前景分析,打破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紧跟市场步伐,深入学习和了解市场动向,顺应国家双循环战略,准确寻找企业的市场定位,并深度挖潜,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剖析亏损原因,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撑。
(九)加强风险预警和控制能力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财务监督的角度、合约合约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把脉,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并与上级人员沟通,避免问题扩大化。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掌握业务部门的重点和痛点,逐步地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立项、采购、销售等各环节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加强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
四、结语
综上,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工作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公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有待改进,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分析方法老旧、分析维度片面、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财务分析工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建议国有企业加强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全面革新财务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商业模式系统性的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注重创新,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分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