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2-11-14张丽芳太原市林业和草原工程技术中心
张丽芳 太原市林业和草原工程技术中心
事业单位是我国负责处理社会事务的单位,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公共部门的工作满意度,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因此,其高效发展是我国社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运行的有效进行也对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能使行政部门的资金运用到刀刃上,确保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并且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背景,大力推动改革,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向着更有利于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发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构建了规范的体系,还防范了潜在的风险,优化了细节性的工作,满足不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的同时,满足不同部门工作的需要。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2017年,国家开始提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综合性报表体系,并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报表,要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应在2019年初全面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将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库集中改革、新预算法等内容融入准则当中,它的出现适应了我国政府会计向着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它将传统以行业为分类标准的医疗、卫生、学校等会计制度进行了融合,统一了所有类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它首次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了准则体系当中,要求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种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它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新准则文件内容与指导精神,根据新准则对原有会计核算制度、流程及软件模块等内容进行改革,并积极地按照财政部出台的新旧政策衔接办法开展交接工作。其次,新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在处理涉及财政资金收支活动中应坚持收支实现制度,而对于非资金业务应还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再次,新政府会计准则将各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部整合到了一起。统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各个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对比,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数据的可比性,为合并出具事业单位报表提供了基础。目前,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框架为,一个基本统领的准则和若干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的具体准则,例如,《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准则,该准则用于事业单位从固定资产预算申请及政府采购,再到固定资产处置等一系列的会计核算规定及报表披露。同时,为了方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核算要求,财政部又出台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和一些新旧准则衔接方面的规定。新政府会计准则出台后,多数事业单位能够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完成新旧准则衔接任务。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如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事业单位,其要对自身财务管理理念、方式进行必要调整,促进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影响如下:
(一)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发生变化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应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并按照两个核算标准出具决算报表与财务报表。在涉及财政资金收支过程中,应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而对其他不涉及财政资金收支的活动则还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预算会计模式下包括了预算收支及结余3个科目,而在权责发生制下,则包括了与企业会计准则一样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及利润六要素。同时,新准则对事业单位资产与负债进行了详细的定义与阐述,并强调了对预算收入与支出的双重核算模式核算。
(二)将基本建设账簿融入事业单位核算体系
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国有建设单位相关核算制度,对传统事业单位单独核算、建立账簿的基本建设账统一纳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这样的规定既可以简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基本建设活动的核算过程,并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及财务核算体系的完整。
(三)强调了权责发生制应用
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对经济业务既要选择财务会计基础,还要考虑预算会计基础,例如,对长期股权投资应选择权益法核算,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该计提折旧与摊销,并对应收账款等债权科目应计提坏账或减值,正确计提待摊或预提等费用。这些做法都是要求事业单位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对外披露会计报表及进行会计核算。
(四)使政府会计准则更加适用
新的政府会计准则通过附录的形式,对所有会计科目的详细使用说明列举出来,它帮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经济业务选择适合的会计科目。同时,新政府会计准则使事业单位实际环境与准则更加适应,例如,它将固定资产基本建设账簿纳入统一核算,并重新确定了固定资产折旧时间。再如,它考虑到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准则衔接问题,并采用权益法对研发费用资本化进行核算,使会计判断、会计估计更加合理。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有助于强化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它的核算内容较以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了较大的变化,例如,以医疗事业单位为例,在对预算收入进行核算过程中,不仅包括医院的医疗收入,还包括了医院内专家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专利权出售等方面的收入,在支出方面,将医院在管理、教学中的一切支出项目作为事业支出核算,同时,将医院科研项目结余与非财政拨款进行整合,增加了“其他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两个科目。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根据新《预算法》规定,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并通过准则将预算管理目标层层地分解至各个事业单位业务科室,使每个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其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了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采取了双向的记账模式,有利于加强整体财务管理体系的监督管理,同时可以融合管理的最终呈现部分和历史过程中的资金交易往来,发挥预算管理会计的作用,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同时建立在“双基础”之上实行权责发生制,改变以往的收付实现制管理模式,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政府会计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经济业务活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保证经济业务的规范性及健全体系的建立,它不仅需要事业单位内部通过制度进行创新,还需要有强有力的外界监督与评价,才能保证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落实到位。因此,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应在指定网站上公开相关财务信息,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事业单位的信息越透明,单位中出现的问题就很难掩盖,进而倒逼事业单位取得进步以及发展,从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及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因此,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状况的有效改进。
(四)政府会计制度提升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方向、使用效率有了新的要求与规定,督促事业单位不断提升成本监控能力,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在实施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后,为了使自身财务管理模式能够适应改革要求,通过积极地适应市场变化与财政体制改革,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体系及强化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以满足事业单位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后,通过预算管控、成本监控,使事业单位各业务部门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支出预算资金,避免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浪费、随意支出,提升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也要求事业单位进一步将资金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帮助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管理者高效使用财政资金,并强化了成本管控。因此,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强资金利用的效果,就需要重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通过对相关理念的创新、精细化管理等促进其资金的科学有效利用。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真正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新政府会计准则能否在事业单位内部广泛实施及发挥作用,首先,需要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其有深刻的认知及重视。事业单位管理层应了解新政府会计准则对本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要求,特别是在规范业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降低财务风险方面发挥的作用。其次,事业单位应利用此次政府会计准则实施的机会,将业务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应用工作提到日程上,督促财务部门在出具会计报表时应将业务信息予以反映,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业务管理系统与会计管理系统地有效结合,使新政府会计制度核心的“双核算”真正落实下来。同时,通过这些措施,也能使会计制度深入人心,从而起到制度宣传教育的作用,对管理理念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理论与分析能力
首先,财务人员应主动对财政部近期陆续出台的相关政府会计具体准则进行学习,特别是应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的财务核算过程中树立起权责发生制的核算理念与方式。其次,事业单位应积极给财务人员提供政府会计准则培训机会,定期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准则内容相关讲解等培训,内部也应聘请财经院校、会计师事务所等专家为本单位财务人员对财税相关理论进行讲解,一是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新准则的理解能力,二是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分析判断能力。再次,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通过轮岗、调研等方式,到业务科室进行学习,学习业务科室相关管理办法、业务流程,为实施新政府会计准则及参与管理会计提供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也使财务人员编制的预算指标、考核指标更加符合事业单位业务实际情况。同时,通过业务知识的学习,会计人员要分析业务管理相关数据,总结业务发展轨迹,从而分析得到关于业务的各类信息,从而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数据支持,并实现自己由“核算型”会计人才向“决策支持型”会计管理人员转变。
(三)事业单位应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
事业单位应按照新政府会计准则相关要求,与软件公司进行沟通,对原有财务核算系统进行更新、增加相应模块,并根据财政部相关新旧准则衔接办法对新老账套进行无缝衔接,使2019年新系统可以适应准则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定期对财务会计模式与预算会计模式下产生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在系统模块方面,应将业务管理与财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功能相整合。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主管部门应加强单位会计信息工作指导,可以通过招投标形式,引入国内知名的财务软件公司提高财务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目前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没有平行记账的功能。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财务管理要求、组织架构及财务人员设置,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设计、开发会计综合性信息化系统。已经安装使用信息化系统的事业单位可要求软件公司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增加新会计科目、整合两种核算模式,并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报表分析及财务风险防范等管理会计工具与会计核算相结合,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性、准确性的同时,实现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目标,不断为管理者提供更多有用的参考依据,确保事业单位公益事业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一是事业单位应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内部财务管理需要,对会计核算报告体系与会计报表编制流程进行重新梳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的质量。二是事业单位应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及内部管理需要,重新修订、制定会计核算制度与流程,使财务人员及业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流程与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三是事业单位应制定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通过内部监督来强化会计核算工作,帮助事业单位管理者及时发现其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为管理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从而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减少会计核算管理中的风险。同时,事业单位也应该针对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监管,有效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增强会计核算的执行力,进而在单位内部规范、有效地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
(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针对会计人员开展有效的会计核算培训,使会计人员加大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并在单位内部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激发其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其次,改革和风险是共存的,因此,事业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同时,也要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意识。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财务管理需要及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通过报表分析、预算管理来实现财务风险的评估、预测与风险防范,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安全使用。
五、结语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与新制度改革相适应,尽管在改革初期存在很多阻碍和艰难险阻,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加以及对政策理念的进一步理解,所有工作都会越来越顺利。希望所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都能够重视对新制度的学习研究,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