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

2022-11-13苏运利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财政所

财会学习 2022年13期
关键词:资产财务单位

苏运利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财政所

引言

多年来通过参与市县两级财务巡查、检查,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虚假收支、违规列支等财务问题较为严重,财务人员专业不强,岗位缺乏制约,职责缺失,内控机制不完善,造成政府机关的资金、资源、资产严重流失和浪费。甚至产生腐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了法律制裁,受到了党政纪处理处分。为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引起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对财务问题的重视,通过对检查中发现的财务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对问题进行剖析,研究,找出了发生问题的症结、原因,对改正问题,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更规范、标准,提出了合理意见。

一、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问题

(一)会计基础性工作差

(1)财务制度缺失,制度执行较差。比如根据单位《办公用品采购制度》规定,办公用品采购时要提前申请,待领导签批后,才能安排专人实施采购。但现实是部分单位办公用品采购没有事前审批,直接就报销,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三公经费等有关制度有的单位根本就没制订,使财务人员无章可依。

(2)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是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业务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借贷”是什么。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了新会计制度后,实施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处理账务,由于单位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掌握不透,会计人员掌握不准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平行记账,什么情况下按权责发生制记账。有的单位账务处理五花八门,部分科目记账错误,存有漏记、重记、错记现象。

(3)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明确。有的单位出纳即管货币资金,也管会计稽查,岗位设置严重不合理;没有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安排人员分工;出纳一人即可办理资金的收付业务,货币资金的收付缺乏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会计岗位人员没有实行定期轮岗;严重违反了财政部制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的单位账目设置不规范,现金使用不规范,还存有公款私存,库存超限额现金,存在坐收坐支现象;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二)单位预算执行不严格,存有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

(1)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完整,支出预算不够细化。

(2)预算执行不严格,没有按照专款专用,存有超预算支出。

(3)存有无预算支出。特别是乡镇还有对派出所、国地税等双管理部门的经费支出,他们根本不是乡镇预算单位。

(4)收入未及时上交国库,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存有坐支现象。

(三)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账实不符

(1)国有资产处置、出租收益较低。部分单位租金收取不及时,资产处置、出租收益较低,有的单位国有资产根本未签订租赁合同,就长期被外单位或他人无偿使用,造成国有资产、资源严重流失。

(2)部分资产增加、减少、处置后未及时增减资产,造成单位国有资产账实不符。在一个县直部门检查时,发现该单位2002年建设完工的办公大楼当年就交付使用,在2020年时还未进行办公楼工程结算,还没有增加固定资产。办公楼建设花了多少钱单位领导人都不清楚,造成该单位国有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3)资产核销未按程序报批。有的单位由于资产使用期限到期,或者损坏,直接由财务做资产核销处理,根本未经过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四)债权、债务核算不真实,管理混乱

(1)债权债务不明晰,往来核算混乱,底数不清。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往来核算科目与收入支出科目界定不清,将应计入收入或应该上缴的款项作为暂收暂付款项处理,虚增往来,截留财政收入。有的单位原先有预借的费用,当时已记入“其他应收款”,但在报销时,直接记入“经费支出”,而没有冲减原“其他应收款”,造成债权债务核算不准确。

(2)公职人员借用公款,长期未还。有的机关党员干部借用单位公款高达万余元,时间长达20余年,至今也未收回,将财政资金占为己用。单位对借出款项,没有制订合理的借款手续,没有规定还款期限,后续清欠手段措施不得力,造成国有资源流失。

(3)违规担保举债。单位为了招商引资需要,违规给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甚至有的政府机关给企业提供机关职工融资,政府负担利息,为其担保的企业现在已经人去楼空,造成政府为其还债,增加了不必要的债务。

(4)部位单位债务较大,资不抵债。单位债务较高,有的单位每年财政收入也就1000余万元,仅机关人员和教师的工资每年1200余万元就不够,还要搞基础设施等支出,只有举债经营,造成乡镇的债务不断增加,甚至有的单位债务高达近亿元。

(五)存有虚列收支,变相支出,单位账目有造假现象

(1)部分单位,特别是镇、村两级,为了完成年度考核目标收入任务,采用空转税款、虚列承包租金收入,虚列经营收入等形式,抬高单位收入数,再虚造一项支出费用冲减掉虚列的收入,造假手续,造假账,是严重违反《会计法》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2)存有变相、白条支出,有违规报销电话费、发放过节费、报销招待费等费用。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检查发现有的乡镇机关、村级单位账面零招待,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通过与往年数据对比,单位办公费、零工费,卫生清理费、工程支出相应较多,其实是费用实行了转移嫁接处理;另外就是村级白条支出严重,有的甚至万余元的工程支出,就用一张白条就支出了。特别通过附件查看到一些村支部书记吸的烟、喝的酒都在村账目上报销;有的村到年到节就发过节费,都是与中央八项规定相违背的。

(六)政府采购存有假采购,执行有走过场现象

特别是一些单位在实施工程采购过程中,存有“假”采购。检查中发现有一个项目,单位领导授意由这家公司接手,但是根据相关规定,又必须走政府采购,这样具体的采购手续就需要这家公司具体操作,公司花钱找几家企业参与竞标,其实这些企业都是帮衬,根本不会参与这个项目,纯粹是走形式。

(七)存有截留上级奖补、专项资金的现象

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有截留现象。有的单位账面期末余额显示其他应付款中,有名目的项目款项余额就能占40%~50%,有的项目结束时间都接近10余年了;有的单位给下级争取的项目款,要截留20%~30%的资金供自己单位花费,形成自己的小金库;上级拨付的对村级转移支付补助,有的乡镇甚至全部自己留用,只是给村里走走假手续,以便应付上级的专项检查。

二、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各单位的财务每年都有不少的检查,专项审计,离任审计等,每次检查或审计都会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剥离,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一)人为因素

一是单位一把手财经法规意识淡薄,重发展轻管理。领导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对财务工作关心不够,财务政策、制度规章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二是财务负责人对流程、账务处理缺乏专业性的掌控,制订财务制度,对单位的人员配置、业务分工不合理,没有使岗位制约的功能发挥作用。三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财经纪律观念淡薄,主动学习意识差,对新财经法规变化接收较慢,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与经验办事;财务人员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

(二)制度因素

一是单位财务制度、内控制度、资产管理等制度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制度,造成了经办人员无章可依。二是单位的财务制度修订不完善和不及时,同新财经政策衔接不好,与单位实际情况和制度实际实施情况不适应,不便于操作执行。

(三)监督机制

一是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失灵,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无章可依,有章不循,将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用来应付上级部门审计检查,内部监督效果大打折扣。二是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不相容职务没有分开,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岗位制约失灵。三是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存有走过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上存有死角,不全面,造成了专项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搞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杜绝问题再发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更规范,更高效,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财务意识和技能

抓好“三个培训”。一是关于单位负责人培训,主要培训《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方面有关的领导责任和违法处理,规定单位负责人成为会计责任主体,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让单位领导从意识上引起高度重视,违反财经法规是违法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是要影响其政治前途的,只有认识到位了,在“审批花钱”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这个钱花的是不是合理,应不应该花。二是财务科室负责人培训,培训其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等工作。在组织会计工作、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贯彻国家政策,成为懂业务、会领导的财务管理者。三是财务人员培训,主要培训会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基本规范和流程,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学业务、强本领。开展新准则、新制度为重点的会计人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会计的基本内容,对会计人员进行党性修养教育,建立一支讲政策、懂财会、善管理、讲奉献的会计专业队伍。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流程

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便于执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流程。对现金使用、资产资源、政府采购、权限审批的分配、财务计划制定实施、内部财务制度、预算管理都要有具体的规定要求。利用内控制度约束财务实施行为,避免或减少各类违反财经法律问题的发生。对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特别是一些新制度的执行要及时更新单位制度规定,保持好衔接,从根本杜绝制度形同虚设,杜绝无章可依。

(三)科学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

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单位应建立预算编制、执行、资产、基建、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改变“只重预算编制,忽视预算执行和评价工作”的预算方式,合理、科学地编制部门预算,将单位所有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坚决杜绝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机制。

(四)清理往来款项,化解政府债权债务

针对单位往来款项现实情况,建议相关单位组织专职人员,从纪委、组织、财政等部门抽调,成立清理债务机构,制订清债方案,加大清欠力度,对于党员干部借用公款长期不还的,要采用谈话、问责等形式进行追缴,形成往来款项清理长效机制。要将债权债务作为单位领导人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于在任期内增加债务数额较多的,应制订相应的处理处罚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单位债权债务核算不实,化解政府债务,另外举借债务,必须严格履行报批程序,从源头上消除财务风险。

(五)规范资产管理,做到账实相符

单位资产、资源是国家的,部门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管好用好,制订资产管理办法,采购、使用、处置、核销资产等要明确流程,对资产评估、处置协议、产权归属等环节要严格把关,按规定程序和管理权限履行报批程序,防止资产流失。单位要明确管理资产专员,做到谁用谁负责,定期对单位资产清查,不能走过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资产管理规定的,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要规范合同管理,对租金收入及时要上缴国库,收支两条线,不能坐收坐支。

(六)健全内部监督,提升监管职能

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是提高会计质量的有效前提,它可以有效规范单位行为,保证单位资料的完整性。一是转变“重形式,轻监督”的内控监督思想,重视监督,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提升监督意识。二是建立内部约束机制,要利用内部授权审批、预算控制、归口管理、会计控制、单据控制等控制方法制定可行操作流程,加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监督工作有序开展。三是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特别要加强对重大事项的财务监督,形成全面系统的内控体系。四是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形成职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系。

(七)加大问责力度,起到廉洁警示

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财务审计、监督检查的力度,将定期巡察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专项资金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严格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把专项资金管好、用好。对于发现的财务违法违纪问题,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从严从重处理。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用反面案例来警示他们,让他们不想腐,不敢腐,让他们警钟长鸣,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刻不容缓,提升财务管理职能,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猜你喜欢

资产财务单位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