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在政务数据共享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13贾贵佳周桂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务密码区块

贾贵佳,周桂贤

(贵州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

0 引言

国务院在2016 年就将区块链列入到“十三五”国家规划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谈话中提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发展。2019 年10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的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意味着数据现如今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政务数据共享进行跨部门服务和业务协作,不过目前政务数据共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之带来了强有力的技术改革和进步。下面主要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及时出现和应用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了哪些方面的重要支撑。

1 区块链在政务数据共享中的优势

1.1 信息透明化

在区块链技术中应用了非对称加密技术,即需要两个密码共同保护,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公钥加密,私钥签名的形式,降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就是在政务数据共享中,供需双方在区块链中凭借其中各节点的监督以及颁布的证书等加入到网络当中,然后将数据发布到对应的区块链,针对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这样既保证了区块链中的各节点都参与其中,又能使数据共享得到监督。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使用,大幅度地减少了政府部门和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数据割据、数据共享难等问题,增强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1.2 去中心化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基于内部技术视角,可视为分布式记账的结果,指的是区块链条中的每个节点都能够单独地进行数据写入、读取,这个过程是全网可见的,不需要某个节点进行授权,各节点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运用到政务数据共享中,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为解决政府部门以及个人之间的共享难、共享延迟等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区块链的应用在政务数据共享中可以实现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以及个人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1.3 可追溯性

区块链采用了带有时间戳的链式结构以用来储存数据,并且能够将数据进行永久记录,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可以查询区块链上的区块记录,随时获取发生过的每一笔交易信息,并且能够对正在发生的交易进行跟踪,进而有利于进一步的决策。在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每一个被上传的数据都能够被保存,其中包括整个共享过程中的访问数据和访问回复数据等。这为后续的一个数据核验以及数据溯源提供了便利,避免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了参与者之间的信任,使得各个参与者都能安心地使用政务数据,更多地挖掘数据的价值,增强数据的应用性和价值。

1.4 不可篡改性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目前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重要程度可以和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相媲美,而政府作为管理者则是掌握着国家的大量数据,包括政府采集、汇总、管理、运用,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不同的领域,涉及生活、生产各种产业、建设、管理各种事业,反映了城市、社区、乡村、机构、组织、个体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包括所有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因此,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区块链的应用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技术上看,区块链是点对点的分布式网络,这个网络是加密的,可以继续追加内容,但是却无法随意对其中的个体进行更改。从管理上看,不可篡改这一特性,为发现问题时对数据溯源,数据追踪提供了便利。

2 区块链在政务数据共享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问题

政务数据的开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区块链的使用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安全问题至今为止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从隐私保护来看,公有链上的全部交易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人可见的,在公有链上,所有的节点都可以追踪到这些数据,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到其中一项数据交互的信息甚至是态度。这对政务数据共享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其在隐私保护上的难度。从网络上看,在区块链的公有链中,所有的数据都在网络上传播,节点间的无障碍连接带来了身份验证方面的风险,特别是在网络层上,公有链不用身份验证给数据安全带来了隐患。从网络公开和隐私保护中看,区块链确实还有其不足之处,数据安全还存在漏洞。

2.2 法律问题

一项新的技术出现,势必会对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法律制度产生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的同时,还对我们以往的、原有的制度提出了挑战,特别是现在,它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它不断的发展中,因为法律监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区块链本身的特点,也为法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的重要优势之一,它在定义上并没有具体的物理地址,因此它在法律的适用上和司法管辖中就存在了漏洞。区块链的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所以每个节点都有可能碰到相对独立的司法管辖,但是又会出现下列情况——没有单一的机构为分布式账本的运作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不可篡改性也与删除权存在悖论。删除权也被称为遗忘权,是指用户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要求互联网企业删除他们的全部数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对删除权做出了规定:“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更正。”这就与区块链的特征相悖,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要求上传者上传的数据,或者使用者的评论或者回复等一旦写入区块链中,是不允许也是很难进行修改或者删除的。如果遇到不法分子将一些不被法律允许的信息写入,这将对公民行使删除权利和政府的监管带来极大的阻碍,破坏网络空间的治理秩序。

2.3 管理问题

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政府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不论是信息的发布,还是资源配置等方面,都是唯一的核心。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管理模式。尽管区块链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失真、“数据烟囱”、效率低下以及权利滥用等问题,但很多领导干部与政府部门却是害怕失去话语权,失去权威。所以在利用区块链发展促进政务数据共享、增强政务数据的价值、提高本地的经济发展中,他们又害怕区块链带来的权威削弱等问题。这种心理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在区块链工作运行上表现出拖延或者抵触的态度。其实区块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带来影响,但是实际上它的技术特征不会撼动外部治理根基,依然还是需要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和引导。领导干部的认知偏差,让政府在区块链的发展上受到制约。

3 措 施

3.1 加强区块链的安全性评估

区块链的安全靠密码安全的支撑。同样,密码安全也受到区块链的影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规定,以及这类的要求对区块链密码进行安全性评估,保证区块链密码应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首先,从数据共享来看,我们要使用密码技术对登录区块链应用系统的用户、参与共识的各方实现身份鉴别,保证在传输、储存过程中,重要数据的秘密性和整体性,实现实体行为的不可否认性。其次,从网络层来看,我们要使用密码技术对每个登录节点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坚持针对区块链系统架构各层密钥进行测评,包括密钥的产生、储存、发放、导出或导入、应用、更新、备份或恢复、归档等环节,保证他们的安全性。

3.2 依法规范区块链技术

各国博弈的新领域已经逐渐转移到区块链上,所以对于区块链的法律监管这一部分显得格外重要。我国应该正确把握住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思路,明确区块链的监管方向。区块链和网络一样,它不属于法外之地,每个节点之间是有地址的,而承担它这些节点的主题是现实的,或个体或组织。因此传统的属人管辖原则和属地管辖原则一样,可以用于延伸到区块链的法律问题。除此之外,要重点加强对实名制、删除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研究。首先,谨慎使用区块链的技术中立,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合法或者是非法的问题,而国家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创新都是持支持和鼓励态度,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中立的,要警惕不法分子以技术之名行不法之事,将其视为违法犯罪的挡箭牌。其次,明确现有的法律规定是否有直接关于区块链领域的,以及是否有必要针对区块链技术制定相应的特殊法律。

3.3 转变领导干部认知

区块链的管理中,政府一直处于中心位置,而领导干部则是在政府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政府的管理方向和行为效率与领导干部的认知、理念、行为密不可分。所以,领导干部要建立对区块链的科学认知,才能有效促进区块链进一步的科学管理。作为核心部分,领导干部要紧跟中央的步伐,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区块链的政策、文件,主动学习和区块链相关的知识,为有效开展管理活动奠定基础。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继“互联网+”后,“区块链+”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区块链+政务”也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害怕区块链、抵制区块链的做法违背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作为领导干部,作为“少数必要”部分,要树立积极的信念,不要忌惮区块链带来的挑战,要迎难而上,把握时机,勇敢面对挑战。

4 结语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它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先例,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区块链的重要性,运用区块链的优势,让它作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数字政府的建设,尤其在政务数据共享这一块,为区块链的应用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最好的机遇,要围绕政务数据共享等,不断地熟悉、完善区块链和密码技术、产品及方案,为带动其他领域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范例和支撑。

猜你喜欢

政务密码区块
密码里的爱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密码抗倭立奇功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