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内部控制实施探讨

2022-11-13田忠飞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财会学习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财务

田忠飞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引言

财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财务内控现已成为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力度薄弱、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阻碍着事业单位全面高效地实施财务内控。因此,事业单位应立足于单位实际现状,并根据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不断优化和调整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内外部监督建立协同机制、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共同推动事业单位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以及推动事业单位长久运营夯实基础。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健全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需求

改革后的事业单位,组织架构更加科学合理,尤其是由若干个小事业单位整合设立的事业单位,因有较大的规模,势必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由此产生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具备了建立内部控制的内部条件。

(二)提升信息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促进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暴露出财务信息突出的问题,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仍然沿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部门财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挪用公款私自持有资产,同时,由于财务部门独立性较低,受到其他部门或管理层的制约。

(三)健全内部控制有利于适应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

为优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服务效率,财政部门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财政管理制度,财政管理由事后算账、管理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为适应财政管理模式的转变,事业单位必须在内部管理上同步转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四)提高财务水平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找出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这样的模式下,直接的结果是领导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认识不高,使得单位财务管理建设不完善,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使得大量固定资产持续流失,固定资产监管也不到位,单位内部存在各种腐败问题。同时,由于财务部门独立性不高,受到其他部门或管理层的制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各种腐败问题,明确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机制,降低各种财务风险。

(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廉政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可以对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作风等进行监督和控制,有效规避各类违规现象,推进事业单位廉政建设,提升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

(六)防范各种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应对各种考核,就必须切实加强风险防控,会计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中能够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发生的重要环节。对行政事业单位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控制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将各种潜在或尚未发生的风险及时制止。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及相关管理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长期以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如,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职责分工不明,权责不清,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一人多岗情况突出,各岗位之间没有形成相互监督、互为独立的关系,导致财务管理约束职能的不断弱化,削弱了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监督职能。

(二)审计监督力度较为薄弱

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主要由内审部门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在财务部门下设内部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工作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内部审计的频度低、覆盖面窄,监督严重缺位,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外部监督主要由政府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第三方执行,基本都是事后检查,无法实施经常性动态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落实力度不够

会计部门缺乏一套针对自身问题的措施,并且会计内部制度得不到良好的执行,就会导致其作用不能完全发挥。现阶段,正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缺乏一定的实施措施,使得单位内部发生各种冲突,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变得极低。权责不清也会使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落实,虽然很多单位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或措施,希望以此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质量,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主要原因是在制定这些办法或制度时,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不详细,导致本单位内部有些混乱,与此同时,它也与制度执行者的基本素质不高有关。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足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个人素养高低对制度的执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原因是单位财务管理及内控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财务人员。但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财务人员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日常财务问题模式化解决,缺乏对新出台的财政政策以及单位有关规章制度的深入全面理解,无法高效解决会计业务核心问题。同时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怕得罪人,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致使财务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

(五)缺乏科学的内控架构

事业单位在设置内控架构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单位内部的内控制度体系,对于其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内部控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要求单位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因此需要设置内控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来组织协调日常内控工作。

(3)奉新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规划中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奉新县可以以此打造现代交通体系,发展物流运输产业。打造以高速公路为基础,以铁路运输为重点、以航线网络为驱动的内外交通体系,形成奉新与南昌、九江等区域的城际运输网络。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控小组,缺乏重点监控内容,风险评估机制体系并不完善。事业单位所涉及的财政资金使用等岗位,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方案,就会形成风险隐患。除了财务部门,其他业务科室基本不了解内部控制与自身的关系。基于此,应提高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使得单位资产更加安全。

(六)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是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功能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单位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信息传递交流的滞后性进一步阻碍着单位开展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二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活动开展不及时,且覆盖率有待提升,阻碍着财务内控监管职能的履行,甚至是弱化了单位管理成本管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内部控制实施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日常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层人员在其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内部控制的实施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并且还能够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因此,为了能够在事业单位中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就需要提高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增强预防风险的意识,明确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事业单位管理层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发起人员,为了能够使事业单位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进步,就需要管理层人员自身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真正将内部控制作为单位管理的工具,而非仅仅用于应付检查。

同时,加强同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单位内部的所有员工都能够增强内控意识,让员工认识到他们不是内部控制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更加完善与规范。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内控架构

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高度重视,并全面负责。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应当单独设置内控部门或者牵头部门,同时真正将内部控制制度在全单位进行普及学习,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分工和责任,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奖惩,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案例,促使内部控制建设更加具有规范性以及完善性,采用法律的方式,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具有良好的约束力,为事业单位开展内控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改进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

在预算编制环节,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各职能部门按照本部门工作计划编制预算草案,草案应包含该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面完整地反映该部门各项收支情况,并且编制科学、合理、清晰、量化的项目绩效目标。预算草案上报分管院领导审核后提交财务部门汇总,提交预算管理小组审核其合理性,预算管理小组应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成本,并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支出。经批复的预算应及时分解成细分预算指标并传达给相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遵照执行。在预算执行监督环节,明确每一项预算分解指标的经办人和责任人,财务部门和内部监督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和分析,发现执行差异后应及时督促预算的执行。同时,预算管理小组应定期根据项目绩效目标考核预算执行效果,对于没有达到目标的项目应仔细分析原因,并考虑收回预算指标或者在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中慎重考虑。预算执行效果评价应该与年终考核、下一年预算指标分配相关联,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率。

(四)强化内部审计,结合外部监督建立协管机制

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首先,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其独立性,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并作出基础性评价,及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实施审计监督时,将单位资金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配置和使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支出等作为审计监测的重点,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推动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其次,要突破传统,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改变以往只单纯注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向重点审计与评价经济效益转变。同时,将审计端口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前移,将财务管理的漏洞扼杀在摇篮中,规避不合理支出,保证资金合理、合法、有效使用。

(五)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决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尤其是财务人员,他们是财务管理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结合单位实际财务管理现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对财务人员专业化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二是学习国家出台的最新的相关法规政策及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使财务人员不断增强政策、法律意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为财务工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事业单位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财务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自我意识和求知欲。此外,还需要注重新型财务人员的引进工作,通过公开招聘途径引进学习能力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单位财务工作开展夯实人才基础。

(六)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全面翔实的财务信息是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现阶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深化,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效率提升的必然要求。财务管理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一是可以代替财务人员进行基础性的财务工作,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使得财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二是可以打破信息孤岛,消除各个岗位之间的信息藩篱,从而实现各方面信息的实时共享,及时分析、汇总整合信息资源,为高效开展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信息支撑,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性的内部监督。

结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就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加稳定地发展。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增强内控意识,并且重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与管理,重视培养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规范与合理,为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