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引领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教工作的优势与路径

2022-11-13

活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文明

徐 玲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秦皇岛 066102)

垃圾分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是基础性、具体性工作。学校作为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生态文明教育、垃圾分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开展垃圾分类的重要阵地。高校作为学校教育序列中最高一级,享受着更多国家资源,拥有更多比较优势,理应引领教育系统垃圾分类。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垃圾分类宣教工作的指导思想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三个共同”全民绿色行动观和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的“三种意识”培育任务。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讲话,为垃圾分类及其宣教工作提供了方向。

2020年,“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被写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增强意识、增加知识是垃圾分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二、学校是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阵地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9亿人,专任教师1792.97万人。学校垃圾分类带动家庭垃圾分类,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呼应。学校垃圾分类教育也是推动源头教育,推动垃圾分类意识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使他们养成习惯,长效坚持。

三、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教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教需要行业内有引领者

垃圾分类是全社会参与的工程,教育系统作为文明的传播地应当成为践行垃圾分类的典范。教育系统从学校等级层面来讲包含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整个系统内部也需要一个领头羊作为示范和引领,找到本行业践行垃圾分类的工作重点和特点,掀起本行业垃圾分类的风尚。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引领者要在使命担当上敢为人先,身先示范,有作为行业先行者的大局意识和模范意识;要在行动上敢开先河,敢于创新,在融入垃圾分类教育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上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参考方案;要有能力对外提供帮助,不仅能做好本校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可以帮助其他各级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

(二)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教需要充足的宣教人员

学校系统人口约3亿,如此庞大群体的垃圾分类宣教工作需要充足的宣教人员。低年龄段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限,仅仅依靠本校教师会增加教师群体的工作负担,因此需要外在力量的帮扶。外在帮扶者既要数量充足,又需要具备相应的宣教知识、时间、能力和权威感。

(三)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教需要建设宣教基地

低年龄段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更简单直观的宣教方式。宣教基地可以集宣教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能够使学生以更快乐的方式获取垃圾分类知识,更直观的感受垃圾分类场景和生态文明成效,可以增强宣教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建设专门性垃圾分类宣教基地需要巨大的财力与物力,而将现有具备一定生态文明基础的场所建设或改造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则既能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又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建成更多数量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

(四)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教需要科研成果支撑

垃圾分类教学内容需要研究,目前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缺少规范化、权威化教材,特别是缺少分级、分龄教材。宣传方式需要研究,不同阶段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侧重不同,需要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偏好,区别路径设计宣传内容。长效机制需要研究,如何将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常态化、习惯化需要改革教学考评体系,推出切实可行的约束激励措施。设备技术需要研究,垃圾分类宣教和垃圾分类技术双向推进,有利于增强垃圾分类宣教的吸引力。

四、高校解决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宣教问题的应对优势

高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高等阶段,与中小幼学校相比在思想引领、人力资源、硬件资源、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更具优势,有能力引领教育系统垃圾分类。高校大学生与中小幼学生相比具有很多比较优势,是垃圾分类宣教的潜力军。

(一)思想优势:高校师生敢为人先,能够引领垃圾分类

高校关注最前沿的科学理论、最热点的社会问题,应用最广泛的传媒途径,更注重承担社会责任,素有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近代以来的百年历史表明,高校关心家国、担当有为,在每一次历史潮流萌发之时都立在潮头,引领风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后,垃圾分类很快席卷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成为高校高频词汇。高校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的践行和推广工作,宿舍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文创作品、垃圾分类创新创意创业项目等活动纷纷涌现,垃圾分类成为高校校园时尚。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高校的垃圾分类观念传播最广,垃圾分类行动践行最快。

(二)人力优势:人力资源充足优质,能够满足宣教需求

大学之大,既有“大师”又有“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幼学校的师资规模、生源数量,大学的办学规模更大,综合实力更强。《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在学总规模达到4183万人,教职工266.87万人,校均规模11 982人,人力资源充足。高校大学生与中小幼学生相比具有以下六方面人力优势:一是虑事成熟的思想优势。青年大学生思想成熟,考虑更深,能够站在高处审视人与环境关系,理解垃圾分类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民生福祉的重大影响。二是储备丰富的知识优势。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检验和选拔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知识储备的广度和厚度都相对占优势。三是课业宽松的时间优势。高校理论学习的课程安排相对宽松,大学生每周都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四是实践锤炼的能力优势。无论是大学生已经积淀的实践能力,还是可迁移的实践经验,都是大学生开展宣教的优势。五是社团较多的组织优势。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生态环保类社团几乎是各高校社团的标配。六是小崇拜大的偶像优势。崇拜比自己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是青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于崇拜者的号召或引导,青少年儿童的响应力和学习力是非常强的。

(三)硬件优势:规模较大设施齐全,能够建成宣教基地

高校校园面积一般较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高等学校在不断加强生态校园建设,依据和谐共生、节能环保的理念,设计、建设、美化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宿舍垃圾分类回收站、绿色快递驿站、生态节能设备、餐厅厨余环保处理设备、水循环处理系统等。高校校园本身就可以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垃圾分类示范基地,再组合学校特色场馆、图书馆、实训基地、文化活动等其他校内资源,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中小幼学生参观学习的生态文明教育场所。

(四)科研优势:高校教师科研力强,能够研究垃圾分类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职责之一,也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业务。垃圾分类宣教工作不仅是生态文明理念和垃圾分类知识的简单宣传,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编写宣教教材,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推出切实可行的约束激励长效机制,开发和推送相关的智慧分类系统、设备、技术等。高校具备开展科研的学术氛围、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等,有利于通过研究创新出垃圾分类宣教的有效路径,设计出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开发出智慧化、便捷化的系统和设备。

五、高校在教育系统开展垃圾分类宣教的路径

(一)走出去:高校走进中小幼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教

1.组建宣教团深入中小幼学校,发挥理论育人作用

高校要积极履行服务社会职责,特别是要担当学校系统垃圾分类领头羊,主动联系中小幼学校进行垃圾分类宣教。组建宣教团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是目前较普遍的形式。采用宣教团形式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宣教方案和内容;需要采取参与式、体验式等互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宣讲形式以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需要开发设计专门的教具道具和活动;需要编印差异化的垃圾分类科普教材或读物。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时可以动员和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既可以扩大科普群体,也利于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实现家长和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成长。

2.制定垃圾分类约束激励办法,发挥制度育人作用

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的宣教完成并不代表垃圾分类宣教工作的结束。为了保障垃圾分类变为常态、形成长效,高校还要思考垃圾分类制度建设问题,提供一些可供中小学借鉴使用的措施机制,使垃圾分类可以不沦为一时风潮,而是在制度调控下持之以恒。可以结合学生荣誉感,设计“光荣榜”“积分赛”“荣誉称号”评选等荣誉性制度和“以工代惩”的处罚制度;结合学生课程,设计劳动课、实践课“积分兑学分”制度等。

3.开发垃圾分类相关文化产品,发挥氛围育人作用

高校可以组织垃圾分类文化产品创作大赛,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强、多才多艺的特点,鼓励大学生创作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如科普视频、漫画、文学作品、文化墙、文艺节目表演等;还可以开发垃圾分类周边产品,如垃圾分类玩偶、徽章、文具、手账等青少年儿童感兴趣的小产品。通过这些具有垃圾分类元素的文化产品和周边产品的开发,使垃圾分类宣教浸润式围绕在青少年儿童身边,潜移默化中以氛围育人。

4.线上宣讲或建设线上平台,发挥网络育人作用

网络是当代教育的重要阵地,垃圾分类宣教同样不能错过网络育人。线上宣讲或建设线上平台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契合当代青少年的“网生代”特点,也便于增加宣教覆盖面和频次,但比之线下宣讲体验性和实践性不足,因此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互补式开展垃圾分类宣教。在建设线上资源时,要选择青少年人群使用倾向强、用户数较多的平台,如哔哩哔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同时还要考虑平台对资源类型的兼容度,确保拟建资源在该平台易于发布或呈现。

(二)请进来:高校邀请中小幼学生来校学习参观垃圾分类

1.将高校打造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垃圾分类示范基地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建设生态校园,将高校打造成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和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在食堂、宿舍、教室、实验室等易产生垃圾的场所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在快递驿站实行资源回收循环,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区;在校园内的图书馆、校史馆辟专区建设生态文明科普展区;加强校园绿化和节能环保设备应用,建设生态示范园区。邀请中小幼学生来校学习参观,通过直观感受和讲解提高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2.邀请中小幼学生参与生态环保社团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高校设立生态文明活动节,在节日里组织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和垃圾分类活动,比如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晚会、拓展游戏、环保公益活动等。在生态文明活动节期间邀请对接的中小幼学校学生来校参加相关活动,同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态文明知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这样既可以发挥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可以反向约束和监督大学生的垃圾分类习惯,实现双向成长,共促习惯养成。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文明
垃圾去哪了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