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涉税筹划刍议
2022-11-13邓国梁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邓国梁 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迭代趋势明朗,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建筑施工企业也由此获得长足进步,截至2020年增加值已经达到72 996亿元,占到国内增加值总量的7.2%左右,各种新建材、新技术层出不穷。这种状况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重大发展契机,但也导致了竞争格局变更、生存压力增大等问题,如何增强涉税筹划能力、降低企业涉税成本成为了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建筑施工企业涉税筹划现状及问题
(一)涉税筹划能力不足
建筑施工企业涉税业务较为多样,从设备租赁采购到外包施工、安装服务等环节,均会直接、间接产生税费缴纳行为,在税法允许范围内开展筹划工作,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税负压力,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营利空间。但从建筑施工企业运行现状来看,涉税筹划能力不足的情况还比比皆是,以技术合同的签订为例,如果施工环节涉及到技术开发、转让,或者专利特许使用等情况时,可以按照现行规定所述到相关部门备案登记,从而享受增值税的减免优惠,帮助建筑施工企业省去技术服务购买的相关税务费用。
部分企业对税费政策了解较少,直接忽略该项政策后蕴藏的巨大筹划空间,直接以6%增值税率缴纳,造成多缴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资金占用率,使企业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外出经营业务上,跨地区施工是需要预缴一定额度的增值税的,预征率在2%至3%之间,按规定企业受到预付工程款后,就需要缴纳该项费用。但由于管理体系疏漏,很多情况下分包款项已经支付,相应的发票却未能送达,后期无法进行抵扣操作,直接造成了金额的提前流出。
(二)缺乏风险管控意识
“营改增”政策推行落实以来,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负压力有所下降,可用于经营流转的资金更加充裕,重复收缴的情况基本消失,企业发展成长动力更加强劲。但建筑施工企业固有的经营特征还是给涉税筹划问题带来一定难度,一方面企业面对的税种类型较为多样,缴税流程复杂且涉税事项繁多,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管控体系也有待完善,项目管理粗放、会计凭证管理混乱等状况时有发生,企业面临的涉税筹划风险也更加多元。首先是法律风险问题,部分管理者对筹划的界限把控不当,为压减支出违规摊销,甚至出现虚增研发费用的情况,反而会产生税收罚款、滞纳金等额外处罚款项。其次是信用风险问题,纳税信用是社会普遍公认的信用评估指标,自《涉税专业服务信息用评价管理办法》颁发以来,国家对于纳税信用的管控愈发严格,涉税信用以“诚信资产”的角色出现在了众多行业领域之中,信用风险控制不当不仅会影响市场信任度,干扰正常交易行为,还会受到各种权威机构的联合惩戒。
(三)合同条款不够明晰
在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合同签订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步骤,现行合同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甲供材、清包工以及包工包料,不同业务适用的合同方案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从涉税筹划角度来看,结合工程量清单、工程图纸等订立差异化合同是最为经济的做法,可以有效避免税负超支的情况。但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税法政策的理解较为片面,合同签订时更倾向于使用利益空间更大的包工包料模式,看似能够赚取更多的包工费用,但对于“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企业来说,适用税率是相对较高的,可以达到9%,虽然该身份下支持进项税抵扣,但建筑施工企业庞大的劳务支出又很难进行抵扣,由此造成的税负压力非常大。此外,在具体条款的编制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做法也是欠妥的,业务人员对价内、价外税理解不到位,合同编制时标准模糊,很容易影响比议价科学性,导致采购成本上升等状况。
(四)会计管理体系模糊
会计核算成果是建筑施工企业涉税筹划的重要依据,通过核算结果的分析,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资金链流转情况,明确涉税筹划着手点和落脚点,保障筹划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由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以及正式施工过程中包含的人员物料要素较为多样,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存在很大灵活性的,部分企业管理体系较为滞后,统一采用混列科目的方式进行梳理。比如,工艺研发环节,各项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用不单独罗列,而是直接计入“施工费用”一项中,由交接交底流程产生的会议费用,也直接计入“招待费用”科目。而现行税法中,对该类科目的征缴税额是有上限的,一旦混列并造成超支情况,将会造成扣除不足、剩余过多的情况,给企业税负带来较大压力。此外,建筑施工企业物料购置、存储,以及后期的设备折旧计提费用同样需要优化管理,核算方法不当或者纳税不及时,均会造成筹划效率下降、税负压力倍增甚至信用评级受损的情况。
(五)信息交互渠道闭塞
在市场经济繁荣、科技事业兴盛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式崛起和成长起来,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劲助力,“互联网+”模式更是被普及到教育、医疗等诸多行业领域中。“智能财税一体”概念就是在该种背景下诞生的,主要以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依托,对建筑企业涉税业务进行远程管理和信息收集,各种会计信息被实时同步和传送到系统平台之中,有效消除了业务部门、采购部门、财会部门等相互孤立、相互割裂的现状,保障了税务信息交互流通时效性。虽然“智能财税一体”的推行裨益良多,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碍于技术、资金等因素制约,现阶段仍旧未能实现网上平台交互,税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有发生,开票业务限额、限行难度大,后期的增值税发票认证流程也较为繁琐,跟踪把控不当极容易出现延迟、漏缴等状况,直接导致企业信用评级受损等后果。
二、建筑施工企业涉税筹划对策及建议
(一)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增强税务筹划能力
税收政策是建筑施工企业涉税筹划环节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依据,所有行为均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推进,只有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内涵、了解税收政策动态,才能真正实现高效、高质的涉税筹划。作为经营者和纳税义务主体,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强化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多方收集税务政策变动信息,指定专门财务人员跟踪变动情况,制作相关的税务解读和宣传培训课程,保障企业筹划能力的提升。具体运作环节,首先要精准定位纳税人身份,现阶段可用的身份角色共两种,其中“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更高,可以达到9%,但实际经营环节支持进项税抵扣;“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仅有3%,但后期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经营规模、业务种类等科学决定身份申报问题,在合法情况下缓和税负压力。技术合同签订过程中,要及时登录省、市技术合同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或者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将相关信息填报提交,然后准备好技术合同原件,以及认定通过后的资料内容,到当地税务部门备案,促成技术业务的增值税减免工作,帮助企业降低相关税务负担。对于外出经营预缴税额来说,企业要提前办理外出经营证明,并按期预缴增值税,把握好进项税抵减相关政策,按时收取分包发票凭证,并按照规定申报抵扣、抵减。异地工程竣工之后也要及时注销外出经营证明,防止注销不及时造成的税收评级受损问题。
(二)强化内部管控力度,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涉税筹划是以合法性、科学性为原则开展的系列统筹安排工作,筹划目的主要是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税负支出,增强企业长远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为达到目标筹划环节务必要筑牢风险管控意识,防止筹划过度、不当筹划造成企业信用形象受损等情况。要着手完善企业内控架构与组织体系,创设专门的税务管理中心,广泛吸纳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人员担任中心成员,结合实际需求制定轮岗服务制度,所有轮岗人员提前进行培训演练,依托《税务征收管理法》相关内容细化培训体系,从税收计算、税收准备等方面强化培训力度,通过切身实地的了解和操作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树立起税务筹划意识,加深各部门人员对税务筹划的认知程度。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制定税务筹划培训考核指标,使得税收风险管理成为公司日常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引进税务筹划风险评估人才,对企业各项涉税筹划决策进行合理评估,结合税务政策的研读了解明确方案合法性以及可调整方向等,对纳税行为也要加强监督管控,以动态化思维监督内部纳税行为,妥善处理税务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税务政策信息,评估企业税务支出趋势和走向,及时发现其中蕴藏的风险问题,将法律、信用层面的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中,保障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重视合同条款签订,减轻综合税务负担
涉税筹划是一种典型的事前控制行为,需要从合同签订、业务执行开始就做好预测和分析,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不同合同类型和细节条款的差异,为后期的筹划工作做好铺垫。针对合同类型选取问题,要积极明确工程成本费用问题,对于“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企业来说,当采购物资价成本价税较低,小于总计价税的30%时,更推荐使用甲供材模式,以防抵扣额度较小造成税负压力上升。企业可以多准备几种合同方案,必要时也可采用“部分甲供”形式,最大限度兼顾企业、业主双方经济利益,借助简易计税方法缓和税收负担,实现经济层面的合作共赢。在合同条款的编制核校上,也要明确税价金额、发票类型等,考虑到近年来国内高度关注“减税降费”政策推行实效,很多行业的税率都出现了减并调整趋势。因此,采购合同中,更推荐使用“不含税金额”,增强对税率调整的适应能力,防止采购成本出现大规模浮动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书立合同金额,减少印花税支出费用。财务部门可以根据需求参与到合同审定过程中来,对供应商类型、价款税率项目等进行系统化评估,减少后期涉税筹划失败风险。在具体的支付条款上,也要结合施工进度进行分析考虑,必要时统一要求凭票支付,防止进项发票延后取得造成的当期抵扣减少问题,将企业资金水平维持在相对健康的状态。
(四)规范会计核算操作,明确基础工作流程
涉税业务多元、缴纳流程繁琐是建筑施工企业涉税筹划环节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面对该种情况要积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通过科学、系统的要素梳理完善原始凭证的管控流程和财务款项的科目统计流程。要着重关注业务的真实性问题,规避非现金支付下出现的各种诚信风险,以《会计核算准则》为依据,不断完善会计科目体系,为成本核算和增值税核算提供基础指引。管理会计、财会人员也要加强学习,不断积累专项筹划经验,积极把握税法优惠条目,着手处理好每一笔经济业务,编制更加完善、明确的财税报表,为涉税筹划提供决策参考。面对会议费等特殊款项时要做好资料收集,后期凭借真实凭证进行抵扣,工艺研发款项则可以计入“技术开发”科目,执行相关的税务抵扣政策。对于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管理也要适当优化,在营收额固定的情况下,通常折旧费用越高,建筑施工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税款就会越少。因此,实践管理环节可以适当缩短年限指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计提折旧,减少当期应缴纳税款金额。由于资金本身是存在时间价值的。因此,该种计提实际上提前了款项使用节点,相当于获取了零息贷款,有助于延后纳税时间、提高企业资金留存量。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发票种类重新划分业务类别,使用分开核算策略,单独进行供货单位、劳务单位等的对接筹划工作,提高筹划策略的针对性。
(五)加快信息共享速率,搭建一体ERP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涉税筹划内容较为繁琐,实践中要积极利用信息化优势,加快一体化ERP平台的搭建,通过信息的高速交互消除不对称风险,保障涉税筹划可靠性。对内要着重完善模块管理功能,结合业务需求开发发票管理平台,向下细分收票开票板块、在线认证板块等,支持电子发票的调取、查看工作,配套完善纳税申报模块,直接对接系统台账、底稿,涉税筹划人员通过关键词搜索、时间段设定等,即可规定数据规则,方便涉税数据的使用和分析。向外则要对接各种劳务公司、甲供方等,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合同中,人工劳务成本的占比可以达到25%—30%,且大多是3%的进项专票或普票,因此实践中要积极强化与劳务公司的沟通,采用劳务分包形式开具9%进项发票,保障抵扣操作的顺利推进。物资采购环节也要以ERP平台为依托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在含税报价相同,且提供发票类型一致的情况下,要优先选取经营规模较大、行业口碑较好的商户。含税报价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则要重点考察供应商发票提供类型,优先选择增值税专用发票供应商户。在机械设备的购置过程中,要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商家,由商家提供13%税率进项发票,方便后期进行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涉税筹划工作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科学性特征,能够在现行税法规制下,对企业涉税事务进行统筹优化,在确保合法合理的同时降低企业税负压力,保障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实践中务必要正视其关键价值,积极把握税收政策内涵,通过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明确政策导向,科学选择纳税人身份,同时强化内部管控、重视合同条款签订问题,不断规范会计核算流程和操作细节,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效能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