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以红色文化“微课堂”为例

2022-11-13贾述道

对外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微课堂红色思政

贾述道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脊梁和重要源泉。诞生于战争时期的革命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是中国革命事业精神力量的遗产和传承。革命文化也可以称为红色文化,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巨变,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记忆,能引人回忆峥嵘岁月,憧憬美好未来。红色文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记录了近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探索,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体智慧和永不服输的精神。红色文化从最初出现就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高校,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成为新的重大命题,破题的关键在于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红色文化是在党的指导思想下展现出的重要精神,将不同时代的历史发展和奠定事件作为主要的内容,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也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的主要形式。比如红色文化中的红色歌曲,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革命文艺应成为革命宣传中有力的武器,革命的文艺必须与政治结合、为群众服务。”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传承红色歌曲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包含了丰沛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形式与内容的双重支持。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红色文化是见证昨天、激励今天、照亮明天的灯塔,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矢志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等鲜明的特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奠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在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弘扬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匡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红色文化的优势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从未经历过烽火连天、浴血奋战的年代,从未经受过艰苦岁月的磨练,从而对那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其次,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与教育者、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息息相关,现如今很多高校的红色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交流,重形式、轻实效。生硬的“满堂灌”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对导致红色教育流于形式。因此,红色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积极探索,强化模式创新,寻求有效途径,借助新形势、新载体提升红色教育的亲和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歌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爱国情怀的积极作用。

三、红色文化“微课堂”在红色教育中的积极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基础性和渠道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授课内容全面、系统、专业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缺乏体验性和时间不灵活等不足。“微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其授课时间短,内容精悍,授课时间地点灵活,讲授方式多样,可以成为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的有益补充。

(一)红色文化“微课堂”的内涵

“微课堂”是在当今融媒体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直观性、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等一系列特点。红色文化“微课堂”将红色文化教育从第一课堂教学扩展到第二课堂,利用线上线下互动形式教学;授课时间不拘泥于45 分钟的课堂教学,而是利用学生早操、晚自习、饭后一刻钟等课余时间见缝插针,逐步渗透;授课地点也从教室内的集中学习转移到学生宿舍、社团活动基地等。红色文化“微课堂”在线下、线上全面铺开,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红色文化“微课堂”的实施路径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好红色微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明确“微课堂”并非是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替换而是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特点而发展出的教学方式的革新,重视“微课堂”教学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要兼收并蓄、相辅相成,即“微课堂”汲取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要以传统课堂的理论为基础和框架,让“微课堂”成为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扩展。

1.“微课堂”平台建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要为“微课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微课堂”资源平台技术的投入,确保网络“微课堂”在线上的顺利运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设立管理员对网络“微课堂”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网络平台传播积极正向的内容,对不合理言论进行清理,并将切实可行的中肯意见和建议记录在案,供“微课堂”信息技术部门进行完善。同时,高校信息网络技术部门、教务部门要协同第三方微课网络平台做好校园“微课堂”资源共享平台的后台管理和维护工作,筑牢校园“微课堂”的安全防护网,防止平台被恶意破坏,从而为“微课堂”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除了网络平台建立外,“微课堂”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文化时间,见缝插针的展开红色文化教育。

2.红色文化“微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特色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课堂内容也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学生的自主体验,教师也因为专业所限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运用红色文化的内容来填充和丰富理论教学。比如,思政专业教师在思政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就可能会忽视红色歌曲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积极作用。红色文化“微课堂”的设立就可以有效填补这方面的欠缺。

红色文化“微课堂”可以以革命时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容为教育开展的载体,讲授内容可以包括红色歌曲讲唱,红色家书解读,红色经典剧目解析,革命英雄故事讲述等等。比如,通过红色歌曲讲唱,让学生不仅会唱红歌,更可以通过红色歌曲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我们熟悉的长征时期的歌曲《过雪山草地》,展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畏风寒,为了实现崇高革命理想而勇毅前行的崇高精神,正所谓“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而红军坚持的动力来源是因为在他们心中“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曲将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艰难困境与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红色文化“微课堂”中可以将此类歌曲与红色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学生在艺术中切身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除了讲唱红色歌曲,红色文化“微课堂”的内容还可以涉及红色家书诵读与讲解,让学生朗读革命时期革命者的家书,在文字间感受革命者对家、对国的深切感情。革命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人物生平故事讲述,通过他们有血有肉的生平事迹让大学生感受到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建设者的坚定信心。

红色文化“微课堂”在建设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同时,鼓励教师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扩展到学生宿舍、社团活动基地等地方。利用大课间、饭后十五分钟、早操、晚自习等碎片化时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3.红色文化“微课堂”教师团队建设

红色文化“微课堂”要建立一支以思政专业教师为核心,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力,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积极补充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思政专业教师要为红色文化“微课堂”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思想政治辅导员由于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要发挥他们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优势,让辅导员老师积极地通过自己讲授或组织学生讲授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与学生共同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精神洗礼。在学生学习和感受红色文化时,辅导员老师要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每个讲授的红色文化内容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最后,除了教师外,要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领导带头作用,让他们成为红色文化宣传的星星之火,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骨干在宿舍内、社团中、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为其他学生解读红色文化,让“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四、红色文化“微课堂”实践探索案例

为了将红色文化“微课堂”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检验,笔者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为依托,在宁夏某高校开展了以“深入学习四史,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微课堂”的试点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落实,学院首先成立了红色文化“微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为该项活动全面深入的推进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障。

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21 年4 月至6 月,工作重点为集中宣讲阶段。第二阶段是2021 年6 月至12 月集中演出和阶段性总结。第三阶段是2022年3 月至12 月工作重点为精品展示及凝练提升,并建立长效机制。第一阶段活动设立了红色家书、革命英雄故事、经典红歌讲唱三个内容板块,并据此成立三个宣讲组,指定组长一名,由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且思想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或者优秀党员和学生干部担任,组长对相关宣讲的内容进行把关和审核,做好与每个板块学生团队对接。活动开展之初,为了更好推进此项工作,学院组织专业授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共同商讨和审定授课内容,针对讲什么?怎么讲?反复研究和讨论,要求宣讲组确保所讲的每一个红色文化故事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人物事迹;确保每一次宣讲都是一堂精品微课;确保每一堂微课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确立红色文化“微课堂”宣讲内容后,各宣讲团充分利用早操、大课间、饭后一刻钟、中午、晚自习等业余时间见缝插针,逐步推进,各宣讲团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宣讲形式和内容。为了提高宣讲质量和效果,学院将“微课堂”宣讲内容纳入到日常课表中,进一步延展了“微课堂”在学生中的讲授时间,将见缝插针式的教授模式与固定课堂相结合,真正做到时间、人员全覆盖。各宣讲团积极“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通过《红色家书》经典内容分享、“英雄故事”宣讲、红歌讲唱,激励广大同学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活动在学生中反映良好,效果突出。宣讲内容也丰富多彩。学生干部讲述了《一双绣草鞋——谢志坚的故事》《长征路上的女英雄——贺子珍》等感人事迹;具有音乐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老师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同学学唱《闪闪的红星》并讲述了的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创作背景;思想政治专业教师走下讲台,在图书馆里和同学们分享了革命英雄裘古怀在牺牲前写给党和妻子的两封家书红色文化“微课堂”活动开始至今已经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了近30 场宣讲,学生覆盖率达到80%,学生反映强烈,效果良好。下一步,学院将打造红色文化“微课堂”精品网络平台,做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全覆盖。

这种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以音乐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为教学团队,以“微课堂”为主要授课形式的实践探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良好的示范。

五、对未来的展望

红色文化包含优秀革命前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一桩桩事件,创作的一首首红色歌曲,书写的一份份红色家书,红色教育,不仅能从精神层面唤醒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寄托,而且能从实践层面激励大学生为理想、为信仰拼搏奋斗。通过探索性的开展,红色文化“微课堂”活动,探索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新的阵地,打开新的局面。通过“微课堂”在师生中有效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小切口,也能有大成效,红色文化“微课堂”的实践探索让思政工作者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临门一脚”。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微课堂”讲授,打破原有的单纯理论说教,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理解红色文化所表达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政治信念和政治认同。

结语

以“微课堂”形式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探索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高校思政工作特色和亮点,不断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体现。通过探索性地开展,红色文化“微课堂”爱国主义宣讲在师生中有效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挑在肩上,放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更需要从小事、从细节抓起,落在实处,使红色文化不断实现创新转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使红色文化的“营养液”真正关注到青年大学生的心中。

猜你喜欢

微课堂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微课堂”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的微课堂研究
优化高中化学 “微课堂” 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