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PPPS教学模式下《经济法》在线课程教学设计

2022-11-13宋婷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管理学院

财会学习 2022年8期
关键词:经济法思政法律

宋婷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管理学院)

引言

本课程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开展线上教学,融合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等优秀资源,重构线上教学设计,提炼出六个教学环节:导入、学习目标、前测、重难点讲解+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同时整合多元化教学策略,建立多维度任务和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一、BOPPPS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BOPPPS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被全世界超过33个国家引进采用,其应用实践表明BOPPPS是一个“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先进教学模式。BOPPPS模型的核心有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方位参与学习而不只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二是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教师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活动,以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BOPPPS教学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等6个元素,形成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到课后反馈的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中,(B)Bridge-in导入,通常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视频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O)Objective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正式授课前要告诉学生通过这节的学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分别需要掌握到哪种程度;(P)Pre-assessment前测,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后续授课的重难点;(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多方位参与教学从而掌握知识;(P)Post-assessment后测,通过章节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S)Summary小结,可以由授课教师复习串讲,总结每一章的重点难点,也可以通过学生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自主复习。

二、课程设计理念和目标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学习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经济法》科目的教材,根据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划分课程内容为三大教学篇章:基本法律知识篇、民法篇、商法篇,通过线上教学和视频学习资料等方式实现教学目的,同时每个章节安排1~2个学生小组Presentation分析相关经济法律问题,学生可以自行构思法律案件,自编自导自演,分小组制作成法律案例视频,在课堂上分享和提问,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实现师生互动。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形式对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加深了理解,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

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以后考取注册会计师(CPA)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初中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经济法科目的考试,也为学生未来从事注册会计师(CPA)执业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扫清障碍。

三、课程特色

(一)使用国内最权威的CPA教材,突出专业性特色

《经济法》(CPA方向)课程是本校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自创校以来均有开设,开设的时间是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授课对象为会计学专业大二年级的学生,每年的授课人数约600人。该课程自2014年开始,使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的CPA考试教材作为上课教材,专业性强,难度大,突出了专业性特色。

(二)小组Presentation参与式学习,突出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

为了达到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效果,教师发布小组案例,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有名合同,随机抽签,学生自由组队,形式自定,可讲解法律案例、视频、表演场景模拟等。从前期的资料查找、编写案例、角色扮演到后期的视频剪辑,均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增强互动性,以达到课堂知识的深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发挥拓展能力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辐射覆盖面广,突出资源共享面

《经济法》是管理学院的学科基础课程,辐射覆盖面广。该课程主要面向本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同时该课程的教改项目是2020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预计项目结题将会建设成130余个短视频的教学资源库及多元化在线题库,为后续在线课程的开展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融合思政元素,突出崇德向善、德法兼修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本课程以“崇德向善、德法兼修”为课程思政建设理念,适当引入公益广告或法治节目,有机融入诚实守信、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如讲到不安抗辩权时引入《与法同行》法治节目,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法治意识,增强职业素养。

四、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在线课程教学设计

(一)全面融合多种教学资源,重构线上教学设计

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智慧教学工具,有针对性地使用多种线上平台,多环节交叉融合互动交流,设计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并反馈,激发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再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团队任务,同伴互评打分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促进线上教学的有效性。

本课程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依托中华、东奥题库资源,融合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等优秀资源,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如超星学习通,重构线上教学设计,提炼出导入、学习目标、前测、重难点讲解+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等六大教学环节。

以第4章合同法为例,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步骤如下:

1.课前阶段

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任务。课前,一般是上课的前一天,教师要在微信群及时发布各类教学资源、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等,确保每位学生都知道第二天的学习任务,提前进行预习。

2.课堂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B)+学习目标(O)+前测(P),学生观看合同法导入视频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指出合同法的章节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了解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能力及价值目标,学生完成前测题目,教师根据前测结果适度调整教学内容。

第二阶段:重难点讲解+参与式学习(P),学生观看合同法重难点讲解视频。短视频以知识点为单元,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符合碎片化学习规律,学生们可以随查随学,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解决了网络直播由于网速等原因造成学习低效的问题。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具体法律案例中,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塑造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CPA专业人才。

参与式学习主要包括小组Presentation案例任务和主题讨论任务。其中,小组Presentation案例任务,为了减少“搭便车”现象,教师严格要求每小组参与人数必须8人以上,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学生可以跨班级自由组队,可讲法律案例、视频、表演场景模拟等,从前期的查找、编写案例、角色扮演到后期的视频剪辑,均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Presentation案例任务采取教师评价(30%)+组内评价(30%)+组间评价(30%)+自评(10%),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法律素养。小组Presentation案例任务评分既要自评、组内评价,还要进行组间评价,充分体现学生个人对团队分数的贡献以及小组团队合作的优势。讨论任务以学生个人为单位,畅所欲言,大力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间的互动。

另外,教师在录屏讲授课程内容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接受课堂。在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上,应当举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出问题,逐步启发,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解法律关系三要素时,可举例学校从家具城订购学生用桌椅,学校是买方,家具城是卖方,请同学们试分析一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可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区分,例如在介绍合伙事务执行人和合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区别时,把合伙事务执行人比喻成“老板”,把合伙企业经营管理者比喻成“打工仔”,它们的区别一目了然。对于重要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总结小口诀以帮助记忆。例如16~18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个知识点,可总结小口诀:16到18,自己赚钱自己花。

第三阶段:后测(P)+总结(S),学生完成合同法后测题目,教师评价及回顾合同法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学习笔记。

后测题目选用历年CPA考试真题及中华、东奥会计网校的经典题库,支持随机组卷,使学生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就能感受到CPA考试的难度,培养题感。题库里面的题目按考点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学习笔记任务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教师可通过加平时分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课堂答疑、随机提问等环节采取腾讯课堂直播的方式,有利于督促学生按时学习,解决了线上教学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同时,课堂会不定期发布各种调查和投票,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动态调整教学方法。

3.课后阶段

课后,通过学习通的学习进度条,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提供拓展性阅读资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讨论。对于个别学习进度缓慢的学生,通过学习通发邮件督促并鼓励其跟上进度,效果良好。

(二)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30%视频完成情况+15%章节测验+5%章节学习次数+5%主题讨论+15%作业+5%签到+15%课堂互动+10%分组任务”,终结性考核是期末考试,充分融合线上和线下的优势。

章节测验是每章学习完毕后设置的测验题,一般包括10道单选题、10道多选题和一道案例题,该任务限时在一周内完成。主题讨论是由教师精心挑选的与课堂知识点密切相关且贴近实际生活的话题,发言计分、精华置顶可加分。作业即平时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后配套的随堂练习题,一般为客观题。课堂互动包括抢答、选人等课堂活动,答对可加分、答错不扣分的方式可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三)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和职业素养

《经济法》(CPA方向)课程授课人数多,专业覆盖面广泛,将《经济法》(CPA方向)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适当引入公益广告或法治节目,有机融入诚实守信、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比如在第一堂课引入中央电视台法律公益广告宣传片,短短半分钟的宣传片,通过各行各业工作岗位镜头的切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它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们,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在《合同法》的授课中,讲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时融入契约精神的教育,讲到格式条款时强调商业交易应遵循平等、公平、自愿、诚实守信原则,不能倚强凌弱;讲到不安抗辩权时引入中山市小榄镇《与法同行》法治节目的具体法律案例,希望通过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实现“以德树人”的情感目标。

五、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经济法》(CPA方向)共发布任务点212个,两个教学班(182人)章节学习次数达68995次,平均个人学习次数达379.09次,任务点完成率为97%以上。课堂活动中(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共发放签到24次,选人13次,抢答37次,分组任务1次,学生参与度高。

结合BOPPPS元素的线上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肯定与好评,以下抄录部分同行和学生的教学反馈:“线上教学内容比较丰富,课程丰满,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兴趣十足。通过教授理论知识、做题、讨论等,使得同学们学习到了经济法的基础。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们了解到了有关经济法的知识,初步接触到了经济法”“使用多个学习平台进行教学,如QQ群和学习通在线发布通知,解答疑问,后台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进度,适当的时候抽人答题考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老师上传分享的名家名师的视频资源以及自身录制的教学视频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老师讲解很细致用心,举例说明更加生动有趣,温和和蔼,平易近人”。学生课程评价分达4.808分,期末考试平均分达86.75分,同行和学生评价积极正面,教学效果良好。

结语

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线上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能够充分地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探索和实践教学中,学会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并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和探讨,线上教学将在今后的高等教育方式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线上教学和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经济法思政法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