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分析

2022-11-13刘恩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

财会学习 2022年13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单位

刘恩泽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

引言

对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极为重要且关键的管理活动。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能夯实治理基础,并对权力运行形成制约监督,还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实现对财经秩序的有效规范,对于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对之不断完善,实现对内控管理的有效加强。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意义

首先,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对之进行完善,能有效落实廉政建设,并良好践行群众路线,有助于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助于对单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强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推动单位实现长远的良好发展。再次,还能规范内部控制管理相关工作,提升单位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对廉政风险加强防控,能保障单位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最后,事业单位对内控管理体系进行建设完善,有助于对各项经济业务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业务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能保障财政资金实现高效安全的使用。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体系中,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是重要内容,合理构建业务流程图,能对办事流程和具体路径进行明确,便于各部门各岗位实施配合联动,能促进单位办事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能避免各部门各岗位相互推诿扯皮。事业单位建设完善内控管理体系,能增强各部门和各岗位职责布局的合理性,能促进决策岗位、执行岗位与监督岗位实现相互分离,并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和有效约束,能实现对廉政风险的有效规避。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现状

(一)对内控管理缺乏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必须秉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并强化授权审批制度,这会冲击单位原有的工作习惯和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事业单位将内控管理片面地视为对管理层权力的制约,未能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内控管理。部分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内控管理制度,但在单位运营管理实践中,并未能严格落实执行相关制度。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管理建设,通常由财政部门实施统筹安排并组织管理考核,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事业单位仅安排财务部门对内控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落实,未能组织引导其他部门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

(二)缺乏专业的内控管理人才

内控管理涵盖预算、收支、合同、基建、采购、资产等多项经济活动,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内控管理人才,难以有效执行落实内控管理各项措施。部分事业单位未能构建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通过由财务部门负责内控管理各项工作。多数财务人员未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内控管理,不熟悉各项业务的具体规定,难以及时准确地识别各类风险点,无法有效履行内控管理的各项职责。

(三)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部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对信息化软件的高效良好使用,在此情况下,单位利用财务软件实施收支核算,极易形成信息孤岛,难以高效整合相关信息,无法为单位决策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路径

(一)加深对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

事业单位要深入理解内部控制的核心,高度重视对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统筹规划内部控制架构,并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高效良好地开展实质性工作,将各项制度有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单位应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内控管理相关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并对各岗位职能作出明确定位,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单位领导要重视事前防范,并加强事中控制,有效增强内控管理效果。事业单位要增强自主意识,创设良好的内控环境,科学制定内控管理各项制度,清晰梳理相关工作流程,从整体上提升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深入了解内控管理各项标准和具体方法,为内控管理工作的高效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

事业单位要构建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具体可从如下四方面着手:一,从整体上增强单位的内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大力推进内控管理体系建设涉及的各项工作,综合运用分工、授权以及追责等工作方式,有效落实执行内控管理工作。单位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加强风险防控理念对单位职工的渗透,在单位内部构建高度重视内控管理的良好氛围。二,严格控制关键职位人员选拔任用,并加强业务培训。事业单位在对关键职位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拔时,要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对于选拔任用的人员,要加强相关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三,构建专业高水平的内控管理团队。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具备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特点,专门设立内控管理工作小组,并构建专业高水平的内控管理团队,保障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高效良好开展。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并增强其研究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事业单位可从业务部门、审计部门和财会部门中抽调精明强干的人员加强内控管理培训,引导其熟练掌握内控管理知识和相关技能,确保其胜任内控管理各项工作。单位要鼓励引导内控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印证,遵循内控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开展高效良好的内控管理。四,单位要实施公正公平的奖惩制度,形成对人才的有效激励,调动内控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的积极性。

(三)对内控工作机制进行完善

事业单位要对内控工作机制进行完善。事业单位要构建完善的议事决策机制,基于集体决策,适当引入技术咨询和专家论证,实现对决策风险的有效规避。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单位应组织领导班子集体开展深入研究和科学决策,对于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经济事项,尤其要做好技术咨询和专家论证。要对议事决策的具体过程进行文字记录,构建完备的会议纪要,对议事具体过程和成员主要意见进行真实准确地反映,为后期开展追踪问责提供便利。另外,事业单位应根据内控管理各项要求,契合自身实际,落实执行岗位责任制,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制定、明确各项考核要求和具体的奖惩措施,对于关键岗位,应签订相应的责任书,对岗位责任落实进行强化,防止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四)加强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针对内控管理流程搭建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系统,在信息化系统中固定嵌入经济业务的规范流程。单位应依托信息化系统,对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和高度共享。单位应在信息化系统中有效嵌入各项内控管理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内控执行实施实时监督和科学评价,在促进工作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实现对管理成本的有效节约。事业单位应对信息化软件进行充分利用,基于会计核算系统,针对内控管理业务层面涉及的预算、收集、资产、采购、合同管理等事项搭建信息化系统,避免人为因素影响业务流程的具体执行,实现对刚性约束的有效强化,增强内控管理效果。另外,事业单位要依托大数据分析,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单位应对大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构建,形成综合性信息,更好的满足单位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向上级报送相关信息,从数据层面上支撑单位做出更高决策,促进单位实施主动决策,并强化事前预判。

(五)完善内控方法并加强内部监管

首先,事业单位要契合自身实际,对内部控制方法进行完善。单位要通过科学的内部控制方法,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单位既要采取全面的内控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单位要契合实际需求,对工作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其次,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管。内控管理工作较为烦冗,其工作内容与岗位、员工存在紧密联系,涉及内部管理、日常业务、会计审计等各项内容。再次,单位不仅要加强会计控制,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管。单位要开展科学的风险评估,实现对重大风险的有效控制。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对重大风险实施动态监管和及时防控,契合重大风险具备的特点,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解决方案,实现有效的事前防控。最后,单位应对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完善,实施“年度体检”。单位要开展常态化的风险评估,针对重要事项和高风险业务实施专项评估,并形成准确翔实的报告。单位要针对重大风险构建系统完善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全程对重大风险实施动态监控,实现对重大风险的有效控制。单位在构建内控管理体系的实践过程中,要确保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风险防控作用,以此为导向,梳理相关流程,紧扣关键控制活动,实现对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执行。

(六)编制经济活动事项清单和内部防控手册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应清查单位预算、收支、建设、资产等业务,并对相应的清单进行编制,深入全面地了解各项工作内容,形成清晰明确的内控措施,实现对各环节的有效把握,保障各项工作的高效良好开展。要通过编制事项清单,夯实内控管理的基础,消除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的纰漏,避免单位出现资产损失。另外,单位要对内部防控手册进行科学编制,对内部控制各项工作进行详细记录,为开展高效良好的内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增强内控管理的规范性,实现对各类潜在风险的有效规避。

(七)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要契合自身状况,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夯实内控管理基础。单位对内控管理相关制度的构建,要良好适应法律法规。要对现行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现行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加以弥补。要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形成清晰明确的工作方向。要对内控管理制度加强条例细化建设,促进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事业单位要对内控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保障内控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单位要引导各类业务部门正确认识内控职能,督促其与内控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内控管理工作流程与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实现良好融合。单位要推行内控报告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规范汇报,对各类潜在风险加强及时预警和有效监控,实现最大化的成本效益。单位要构建先进的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并完善内控考评制度,科学制定内控考评标准和具体方法,对内控管理工作实施绩效考核,并追究相应责任。

(八)加强会计控制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会计控制占据着关键地位。对此,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加强会计控制。单位负责会计控制的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严格审核会计资料,并对之进行规范审批。单位要根据财务工作实况,对之加强外部监督。单位应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从财务层面不定期对经济事项实施公开监督,对各类违规行为和不良现象进行通报。另外,单位要对财务人员具备的专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并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其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对会计控制的有效加强。

(九)对先进的内控技术和方法进行创新应用

首先,事业单位要对先进的内控技术和方法进行创新应用,有效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增强内控效果。其次,事业单位要契合自身实际,对授权控制、信息技术控制、职责分工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审核批准控制、内部报告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进行精心筛选和灵活运用。再次,单位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和相关资源,紧扣各类业务风险,加强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线运行内控管理。最后,单位要对重大风险构建系统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并对重大风险实施动态预警,向决策层及时发布准确的预警信号,促进单位采取有效的预控对策。单位可契合自身实际,对蒙特卡洛模拟、杜邦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等管理工具进行灵活运用,实现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

(十)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

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形成对内部员工的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单位要对员工加强内控管理宣传教育,培育员工的职业道德,并加强警示教育,创设良好的内控管理文化氛围,将宣传教育与制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员工的约束激励,增强单位的内控管理文化软实力,为内控管理各项工作的规范良好开展提供文化助力。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建设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有效落实廉政建设,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并且有助于对单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此,事业单位要通过加深对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对内控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加强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内控方法并加强内部监管、编制经济活动事项清单和内部防控手册、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会计控制、对先进的内控技术和方法进行创新应用等路径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对之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单位
水利水电工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建筑企业中的EHS管理体系分析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