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业财融合的困境及实现途径研究

2022-11-13崔明子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融合

崔明子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指出了“财务与业务有机融合”,标志着业财融合的推行与实施迈入新的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局势日益险峻,企业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经营压力骤增,而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财务工作不能再局限于会计核算、记账报账等,而是需要从管理视角出发,转变财务职能,为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等提供服务,在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作战下,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

一、企业业财融合相关理论概述

(一)业财融合的起源与构建条件

“业财融合”概念源于分工,由于业务规模扩张,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隔阂越来越大,在故步自封的模式下工作效率逐渐低下,阻碍了企业的稳定运营与发展。这此背景下,业财融合应运而生,这既是一种时代需求,又是回归管理本源的融合性思想。业财融合的构建条件为:第一,信息管理保障,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第二,组织管理保障,层级划分明确,优化组织结构,执行标准化管控流程,注重各部门职能的合理分配,发挥部门间的协同效应;第三,数据管理保障,大量数据信息经提取、分类、整合之后形成数据存储仓库,便于相关人员根据工作需求随时调用,为决策方案、战略规划、经营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

(二)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财务职能转型

企业推行并实施业财融合,财务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完成会计核算、数据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之后,将工作重心转移至企业管理层面,不再困于繁重的计算工作,同时使财务思维发生转变,强化业务与财务的协调效力,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促进财务职能转型,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有利于为决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工作,更加突出服务与管理职能,从核算型财务转向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财务与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督促,由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管理、业务前端,挖掘财务相关信息,整合提炼业务数据信息,细致研究企业财务状况、经营发展情况等,使得管理者更加充分地掌握企业现状,实现财务信息高效、规范,满足研判业务发展与风险识别,支撑科学决策的需要。

3.有利于企业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为现代企业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新准则,了解新旧准则的变化内容,才能做好收入确认工作。企业大力推行业财融合,搭建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桥梁,可将业财融合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重要契机,在促进财务职能转变的同时,对财务人员夯实财务基础知识、了解业务相关内容等提出要求,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会计准则下的收入确认,区分财务报表与管理报表的不同,既体现出业财融合,又体现出业财差异,进一步助力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中贯彻执行。

二、企业业财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业财工作目标不一,缺少战略规划

通常情况下,业务部门将工作重心放在完成业绩指标上,工作目标为实现“开元增量”,对成本控制、资金使用等缺少合理的计划,常常会出现预算超支、成本支出浪费等情况。而财务部门是价值管理部门,工作重心集中于经济业务预算、成本、风险等,关注各运营环节的内控风险,工作目标为“开源节流”,还会针对业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但可能与业务需求相悖,因此业务人员的接受程度并不高。经由以上分析可知,业财工作目标不一致,矛盾问题频发,阻碍了业财融合进程。另外,业财融合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然而部分企业战略规划不足,多是侧重于业务,强调业绩、绩效等,尽管财务部门参与其中,但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仍旧定位为“账房先生”。

(二)组织架构待优化,缺少相应组织保障

部分企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业财融合的实施缺少相应组织保障,主要体现为:第一,组织结构层级多,链条长,业务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不能及时传达至财务部、管理层,难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审批流程过长,数据信息反馈延误,不利于财务对业务的跟踪、业务根据财务意见进行调整;第二,职能分布不合理,财务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不畅,且独立于外部,不能在组织架构上制衡,对业务的有效监督不足,一些岗位职务交叉现象严重,无法明确具体负责人,出现问题之后同样难以问责到人,导致相关人员责任心大大降低,疲于应付基础财务工作,更谈不上深入业务前端、参与决策制定以及服务业务、经营管理。

(三)业财融合环境不佳,财务职能未转变

相较而言,我国业财融合理论研究偏少,不够成熟。基于这一前提,部分企业并未对业财融合形成深刻的认知,缺少良好的业财融合环境,实际工作中经营理念守旧,对业财融合这一新理念的接受程度有待加强。还有部分企业财务与业务各自为政,即使建立了业财融合方面的规定与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际作用。此外,业财融合缺少人才力量支撑,虽然部分企业现有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却不能快速吸收并接受新理念,个人学习能力不足,而且企业教育培训不够,人才引进不到位,导致财务管理团队不能在推进业财融合中贡献更多力量,也会导致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无法更进一步。

(四)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不当,业财相脱节

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加深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联系,但是目前企业仍旧以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为主,对全面预算的把握不准确,未能实现全员参与以及全面覆盖,业务与财务相脱节。在预算编制阶段,编制方法单一,流程不规范,仅由财务人员完成编制工作,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度不高;在预算执行阶段,缺少全过程跟踪监控,财务监督作用不明显,财务人员不能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不利于及时发现偏差问题并予以调整;在预算绩效考核阶段,未能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指标体系不够全面,各项指标缺少针对性。

(五)信息化建设不足,无法加快业财融合进程

新时期,业财融合工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企业必须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但是在重视不够、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对于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建设不足,一般只是简单地引入财务软件,财务人员也只是应用软件来完成基础性工作,并未拓展软件或者系统功能,导致财务职能难以转变。而且业务与财务之间仍存在沟通壁垒,数据信息传递受阻,甚至需要消耗大量精力与成本获取、分析数据,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鲜少参与到业务活动中,不利于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路径

(一)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统一业财工作目标

在新形势下,企业以战略为导向,推进业财融合。一方面,研判宏观环境,分析行业与企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审视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盈利能力、竞争实力等,由财务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根据岗位划分,确定职责与权限,绘制战略地图,制定战略规划,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朝着同一目标前进;另一方面,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财务从业务角度出发,考虑不同业务的特性,以业务流程为线索,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主动寻找业财之间的平衡,将财务工作延伸至业务发生初始阶段,统一工作目标,以财务促进业务,业务积极配合财务管理。

(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夯实组织保障

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制定优化组织结构的方案,明确具体的实施步骤,有序推进业财融合工作,逐步夯实组织保障。不断延伸财务管理触角,通过创建科学的交流渠道、重塑管理架构等方式,加深业财联动,打造业财一体脉络。一要增设管理会计小组,组建业财融合工作团队,由专业人才承担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记账报账等基础工作由一般财务岗位负责,小组成员积极革新财务思维,运用专业思维进入业务前端,全面掌握业务开展情况,实现价值创造,为业务管理、业务决策提供服务,展开业财一体化管控,优化资源配置;二要结合业财融合的特性,即对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有更高要求,适当简化中间不必要的流程,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防止数据信息过于滞后,影响决策制定;三要调整职能分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自动收集、分析并计算,将资金支付集中,由财务人员负责,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化职能,由管理会计小组参与预算、经营分析等,明确划分职能,为业财融合的推进打牢组织基础。

(三)完善业财融合环境,促进财务管理转型

思想决定行动,企业必须先强化企业全员的业财融合理念,加大内部宣传与培训力度,加深全员对业财融合的深入理解与认知,并将其纳入文化建设当中,进一步完善业财融合环境。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保障等,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业财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此外,考虑将业财融合纳入绩效评价当中,将绩效评价与激励奖惩相对接,起到督促、约束等作用,促使相关人员主动学习、强化个人意识、提高个人素养,促进财务管理转型,并为企业业财融合的推进贡献力量。

(四)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企业业财融合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说是新时期促进业财融合的重要工具,其强调全面覆盖以及全员参与。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加深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着力于解决交流匮乏、分析不全面、数据信息难支撑等问题,不断加强业财融合。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以全面预算推进业财融合,建立协同联动的组织体系,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前期准备阶段,召开由各部门人员参与的座谈会,财务面向业务,听取业务在预算方面的合理建议予以考虑,由预算管理委员制定相关规定,提出预算编制流程,确定预算目标;第二,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结合管理层的建议,延伸全面预算管理至各部门,设计统一标准,财务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并讨论预算制定,业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上报至财务部门,汇总、审查、平衡预算,提出建议加以调整,再由企业领导层审批,通过之后在按部门分解指标,逐层下达,开始执行;第三,加强预算执行控制与监督,明确预算责任目标,对执行过程展开全方位的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预算偏差问题,以质询的方式进行干预,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增强预算的执行力、管控力、业务协同力和要素集成力;第四,完善预算绩效考核,考核对象为整个预算执行过程,充分考虑财务与业务层面,融入业务元素,将预算目标纳入考核体系,一方面体现业务对财务的反馈;另一方面体现财务对业务的监督,推动预算考核的全面化,融合财务、业务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预算执行情况,以绩效考核来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五)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业财一体化体系

新形势下,企业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业财融合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成本,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业财一体化体系。例如,某企业现阶段业财融合的实施依赖EPR系统,为了更加符合业财融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以业务流程为基础,重新梳理信息系统的管控流程,精简优化与多重管控并行,考虑流程与信息技术结合之后的延展性;二是对接各个信息系统与功能模块,数据信息统计口径统一,规范数据统计过程,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三是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高效传递与共享,拓展ERP系统的功能与覆盖范围,保障财务与业务数据语言一致,形成企业内部数据资源库,便于企业内部人员随时获取所需信息。

(六)建立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沟通顺畅

基于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强调双向沟通,消除会计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等现象。首先,由于沟通的主体为企业员工,故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公正的用人制度,为调动员工沟通积极性,可设置综合性指标,如财务是否参与经营决策制定、财务是否提供专业指导服务、业务是否及时递交业务数据、业务是否遵守财务内控制度等;其次,打破沟通壁垒,探寻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如不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共同组建QQ/微信群等,提供更多沟通机会,适当减少沟通层级,以确保沟通有效性;最后,建立反馈机制,实现数据信息的双向传递,在企业各部门内共享,避免出现信息提供与分析过于盲目、数据来源难以追溯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实施业财融合显然成为企业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必然举措。企业必须正确认知业财融合,从思想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并立足于实际,分析实施业财融合面临的困境,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推进流程再造,采取优化组织结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积极探寻可行的实现路径,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将数据转化为价值,提升财务的分析力、洞察力、预测力和判断力,打造可为企业战略、决策等服务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助力企业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融合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模式对建筑企业成本管控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刚柔并济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破次元
融椅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