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2022-11-13潘前俞重庆楚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14期
关键词:财务成本施工

潘前俞 重庆楚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在建筑施工项目落实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项目成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成本管理措施。首先,要对项目投资决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项目设计方案,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等。其次,要将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项目环节中,从投标开始一直到竣工,各个环节都需要成本管控。做好全面预算编制并切实执行,有效管控资金流预测,提升资金利用率。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窝工、返工、二次搬运等情况。同时也要加强现场管控,包括人员、材料、设备等多个方面,严格把控采购、运输、检验等环节。最后,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财务共享模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共用,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多依据。

一、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是一种全新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集中化管理的全新应用。此模式有利于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现阶段建筑企业的利润率整体偏低,成本管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筑企业的财务服务应逐渐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财务共享模式类似于企业集中管理模式,将集中管理理念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实行统一评定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另外,为保证规范化的管理方法落到实处,财务工作者应结合企业的实情,制定出更具针对性服务,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总而言之,财务共享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更是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创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各个分项目设置专门的办事处,从而形成统一、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利用此平台能够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制定财务工作量,减少重复工作,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构成和管理目标

(一)成本构成

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首先要明确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合同履约成本和间接费用两部分。前者包括工程实体需要投入和消耗的各种费用,直接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间接费用包括差旅费、办公费等等。成本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决策、投标、施工和验收。其中,施工需要投入的成本占比最高,通常至少占总成本的90%。所以,要重点加强施工成本管理。如果根据成本发生时间划分,成本可以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三类。预算成本可以体现不同地区建筑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根据施工图纸和统一的基础定额、市场价格信息进行计算;计划成本就是对可能发生的实际成本作出的预先计算,如果计划成本详细全面,对实际成本具有控制效果;实际成本就是实际生产费用综合。成本管理就是精准的找出各阶段的实际成本,分析对比实际与计划存在差异,然后找出成本浪费的原因,实施有效的节约措施。

(二)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减少成本的浪费,使成本消耗控制在最理想的范围内,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企业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施工建设、成本管理等目标制定方案计划,明确工程需要消耗的各项费用,并且根据预算做出合理的指导与监督,严格分析和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不断改进工程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问题

在工程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为了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需要落实全面预算,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但在实际建设中,实际情况和预算并不相符,容易出现超预算的问题。在成本预算阶段,应该根据工程量分析,如果工程量估算不准确,成本预算也会出现偏差。建筑工程中涉及很多隐蔽工程,工程量估算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误差。此外,人工、材料、设备等成本也经常出现问题,主要是市场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如果市场调查不够详细全面,则预算也不够准确。例如,某工程要求铺设和厚度为1m的砂卵石垫层,根据勘察结果设计图纸并选择材料。预算根据图纸内容进行分析,但没有详细分析勘察报告,造成卵石厚度不足,结算因此受到影响。

(二)管理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成本,需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从立项到竣工、从预算到结算,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各项资料制定控制策略,避免成本增加。但从实际落实的情况看,施工环节往往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对施工前和施工后的成本控制较少,导致成本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竣工结算阶段,如果遗漏项目,则会对成本账目造成影响,造成账目不够真实准确,核算利润高于实际利润,导致税务支出增加。在施工环节,成本管理的细节把控不到位,遗漏、疏忽的环节比较多,造成成本管理效果受到影响。在造价管理方面,应该从决策、设计、招标等多个环节着手,如果前期控制不当,则后期很容易超预算。

(三)技术问题

现如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也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以此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目前的情况看,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十分广泛,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为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了信息依据和技术服务。从项目成本管理来看,虽然很多施工企业都十分重视成本管理,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还有待提升,财务共享模式在成本管理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际管理中,可以通过财务共享平台获取各项数据信息,也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数据,从而提升预算、核算的准确性。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够深入或者财务共享模式没有广泛推广,成本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影响成本管理的效果。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发挥该模式的优势作用,全面提升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在预算管理方面,要从投标阶段着手,制定详细的预算申报流程。在签订合同前,企业应该预测具体的项目成本,并且做好预算编制,为合同报价奠定基础。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可以将预算编制数据导入共享系统,然后生成预算单据,实现预算关联并且进行自动扣减,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预算申报环节中,施工项目预算分为两级,分别是集团公司和子公司,需要各自的负责人进行审批,同时各级经济管理人员、共享服务中心也要落实审批工作。在审批通过后,平台自动生成分部分项金额,提供直观、详细的成本预算信息;在合同审批阶段,应该做好合同细节审查与核实工作,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内容,应该退给制单人,修改后再次审核。经济管理部门要将需要审核拟签订合同的分包商备案并存入数据库,根据合同范本进行拟定,确定分包商是否符合资质标准,并且确保保证金及时缴纳。财务部门负责税务条款、资金支付条款的审核工作;法律部门负责公司信誉、法律风险的审核与分析。通过审批的合同应该在共享系统中与预算关联,根据审批后的金额将预算金额扣减。如果需要对总额调整,则项目经理、总工等成员都要参与决策,共同讨论金额的调整方案,并向上级申报,审批通过后才能落实调整工作。

(二)施工阶段流程

在施工阶段,要实现成本管理目标,需要对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把控。首先,要对材料使用进行严格管控。在施工阶段,直接材料成本是合同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了控制预算,采购和领用材料后,应该及时在财务中心扣减预算额度,实时掌握成本使用情况,避免出现超支问题。要对材料使用流程进行规范,确保工程部门施工进度与经济管理部门的材料使用情况保持同步,实现全面成本控制目标。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先提交采购申请,采购部门批准之后筛选优惠且高质量的材料供应商,同时检查供应商的信誉度,然后对合同进行审批,通过后审核票据,在预算中扣减金额,最后集中付款并将材料放入仓库存储管理。为了确保材料的合理应用,避免成本浪费,需要配备专业的材料管理和记录人员,详细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并且规范材料的领用行为。

在设备管理方面,企业主要对自有设备和租用设备进行管理,需要依据成本效益需求落实管理策略。不论采购还是租用设备,都要进行审核分析,确保该设备符合使用需求和预算要求。如果设备闲置、浪费、超负荷运作等情况出现,会造成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在项目合同成本中,机械使用费用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成本。项目管理部门要对机械使用需求进行分析审批,确认合理后,设备管理部门要确定设备的取得途径。如果采用自有设备,则需要通过内部调拨的方式提供,应该在共享系统中标注设备的使用项目、施工地点、使用时间等信息,并且在成本预算中扣减费用。如果租用设备,则在数据库中选择最佳供应商,审核后付款租用。租用会产生租赁费用,需要在系统中扣减预算。

此外,为了确保人工质量,需要设计合理的薪资激励措施,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成本。薪金激励也要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中心获取责任成本数据,人事部门负责计算责任绩效,项目部门确认之后,根据项目评估节点发放薪金。为了确保责任绩效符合要求,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根据项目经济效益、个人贡献确定薪资待遇,从生产安全、施工质量、信用评价等多项指标入手,全面分析个人贡献水平。应该与建筑市场接轨,坚持成果共享的原则,薪资激励核算与人事部门、项目技术、监察等部门有密切的关系,需要提供详细的绩效数据,为人事部计算绩效提供依据,提单扫描到服务中心,完成支付任务。激励奖惩薪酬核算需要由各个部门商定确认,设置量化计算公式,为薪资核算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指标。

在施工验收阶段,施工企业完成项目工程后,由工程负责人自行实施检查工作,然后向总工程部提交验收报告,经过复核之后,为共享中心提供材料、设备等使用数据,对数据进行核对,并且确认成本使用情况,然后业主委托工程验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验收环节,确保工程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最后确定工程施工的实际成本。

(三)加强技术应用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使成本管理更加全面有效。为了促进各个层级有效配合,应该加强技术的应用,同时完善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在技术方面,应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等,利用先进的技术优化财务共享信息系统,为财务信息共享提供更好的平台。例如,可以增加数据接口,将各项情报信息与财务数据智能关联,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实现精确追踪。可以利用成熟的OCR技术,报销人便捷、快速地实现单据数据化,并在共享报销系统中记录。通过报销系统与扫描程序的应用,确保单据金额与报销金额保持一致。可以与税务系统建立关联关系,辨别发票真伪,避免出现发票重复使用的情况。根据审核流程设置详细的审核规则,如果流程到达审核节点,则可以进行自动审核。财务人员应该保留原始凭证,确认其与报销金额是否一致。采用智能化的单据处理方式,将报销系统和管理系统联通,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流通与共享,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单据采取不同的处理程序。在审批节点之后,系统根据程序自动生成凭证。财务人员只要对程序平整复核即可,减少了会计制单工作,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此外,要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各环节的监管工作,确保成本预算顺利执行;加强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升人员的财务共享服务能力,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大型施工企业应该采用多样化的知识培训措施,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知识,确保该模式与会计政策执行保持一致,实现透明化的财务管理、标准化的会计业务处理、高效化的信息管理,全面控制企业经营与项目实施的成本,简化各个工作流程,为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奠定基础、提供依据。此外,要对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减少闲置和冗余人员,避免成本浪费。

结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要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预算的能力,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精准性,从立项到竣工,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尤其要强化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从材料、设备、人工等多个方面着手。最后优化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财务共享系统,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猜你喜欢

财务成本施工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CSM+TRD”地下连续墙技术施工应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哲理漫画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