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防范策略探究

2022-11-13王婉然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7期
关键词:所有制混合国有企业

王婉然 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国有企业是经济市场的关键主体,在强化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运营方面需要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控和监管。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也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经济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管理需求,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优势互补构建桥梁,同时为创造更大化经济效益奠定基础。但由于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运营方式不合理等情况,进而导致各种风险不断涌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国企在掌握常见风险的同时,加大风险防范力度,结合风险类型进行分析,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概述

(一)定义及内涵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集体资本、国有资本以及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交叉持股所形成的经济体系,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遵循“市场机制”基本原则基础上,以同益市场、维护产权、公平竞争、平等交易、有效监管等方面为导向,将外资、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引入国有企业,促进国企产权向多元化和制衡化趋势发展,从而优化和完善国企内部管理机制和发展运营机制,并不断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涉及“混”和“改”两个方面,前者重视国有资本层面的改革,即通过将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相融合,全面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使不同资本在流动中优势互补,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后者重视国有企业层面的改革,即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国企治理结构,以此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把握优势,从而实现稳定发展目标。

(二)特点

第一,股份公司是遵循“按份共有”基本原则由个人或组织构成,其既不属于私有制,也不属于公有制,而是一种特定的混合所有制形式。

第二,所有权与财产权相分离。法人自股份公司建成后就拥有了独立的财产权,所谓独立财产权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有独立于个人、企业、国家或其他组织以外的资产,法人可以自由支配该资产,并且不受任何主体干预。二是公司与股东财产相互分离,即股东并非财产所有者。

第三,股份制公司拥有资产全部产权。包括支配权、使用权、占有权等。并且资产使用所获取的收益也归股份制公司所有,同时相关责任由股份制公司承担。

第四,出资者及股份制公司责任有限。从出资者角度进行分析,国企宣告破产后,出资者只需履行各自投资额相关财产责任即可,不会受到国企牵连承担其他责任。从股份制公司角度进行分析,国企破产并清偿资产后,无须承担未清偿还的债务责任。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势

(一)加快资金筹集速度,为扩大国企规模奠定基础

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在联合不同投资主体的同时,筹集到大量资金,从而为国企发展新产业、扩大经营规模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促进国企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环境。现阶段,由于我国投资项目有限,所以出现大量资金闲置情况,而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又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支撑。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突破部门、行业以及地区的限制,有利于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在一起,从而解决国有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这也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二)突破不同所有制壁垒,实现不同所有者资产联合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不同企业能够通过改组、合并以及相互参股等方式构建股份制公司,一方面能够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为国企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从而为国企进军国际市场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国有企业开放私人参股渠道,能够提高私人资产利用率,有利于促进私人资本向产业结构优化趋势不断发展。

(三)利用不同所有制特点,达到优势互补目标

不同所有制优势和特点不尽相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将不同所有制融合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制约缺点的效果,可以为国企优化经营机制、提高运营活力奠定基础,从而确保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始终掌握竞争优势,在国际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四)所有权与财产权相分离,促进国企成为经济独立体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的财产权相互分离,股份制公司具备独立所有权,不同经营主体共同协商决策,已经不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制企业。众所周知,政府是出资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行使各项权利,不能对国企进行干预和支配。如此能够实现政企分离的目标,是国企成为经济独立主体,有利于实现国企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基本目标。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常见风险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经济效益提升影响不大

国企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股东及股权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虽然能够为公司治理奠定良好基础,但并非一定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结合国企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发展战略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只有确保国企制定与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相反,如果国企没有认识到自身发展短板,或者不合理配置资源,而是一味模仿或复制其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则容易阻碍企业健康发展。所以,国企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前,需要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掌握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优势和价值。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没有切实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有效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股权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同时发挥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和优势。但凡事有利有弊,正是由于投资主体不尽相同,加上投资金额存在差异,导致国企董事会形成多种治理格局。这也使得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因不同投资主体理念不同而产生权力斗争,不仅无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如果国有企业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那么则会削弱非国有投资方的话语权,不利于激发非国有投资方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即便国企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无法脱离传统决策模式和经营方法,无法充分发挥混改的作用和价值。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资产定价会对各方利益进行有效协调,这也是关系到国企混改成败的关键所在。另外,国有净资产价值确定是否科学,可以直接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以及国有股权计算比例。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各投资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强调资产定价体系必须做到公开、合理、规范。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始终存在跷跷板效应。具体来说,就是总投资方会在“能评多少”以及“想评多少”之间摇摆不定,各投资方由于动机不同、想法不同,也会对国企资产评估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如果资产定价不科学,则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损失。

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国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缺乏市场因素

当前,大部分国企都认识到了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经济规律进行,导致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不尽人意。众所周知,国企只有在市场导向下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够切实维护各方利益,从而调动不同经济体的活力和积极性。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政治任务,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急于求成,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匆忙行事,或者将差异较大的企业放在一起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种搞“拉郎配”的行为会导致国企与投资方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甚至一些地区将麻烦多、困难大的企业,与常见亏损企业一起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从而导致投资者在参与改革过程中望而却步,无法充分发挥改革作用和功能。

(二)股权设置不合理导致各种纷争不断

引发股改后公司经营纷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股权比例没有提前规划、公司没有认识到股权结构重要性等方面。甚至一些地区政府及领导人员没有认识到制度优化对股权结构优化和完善的作用和价值,导致国企治理水平停滞不前。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没有结合国有企业特点、行业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等要素,对股权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导致各投资方为了获取最大利益、掌握公司控制权而争夺经营权。尤其针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如果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股权比例相接近,则容易导致各方为了获取利益而争夺公司控制权,不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三)监督管理不当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我国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起步较晚,至今仍未形成健全、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评估定价体系。这也使得一些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国有资产被低估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国资部门等监督管理部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资源短缺问题,导致监管范围有限,加上监管机制不够灵活,导致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另外,当前一些地区的国有企业在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并未给予相应重视,导致机制僵化,此时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会使企业管理层产生不安全感。同时,国有企业存在所有权虚置问题,内部人控制现象屡见不鲜,使得部分管理层在个人利益驱使下,主动与投资方勾结压低国有资产价格,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防范策略

(一)结合市场经济规律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上文提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在遵循“市场机制”基本原则基础上,以同益市场、维护产权、公平竞争、平等交易、有效监管等方面为导向,将外资、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引入国有企业,并完成改革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坚持做到一企一策、因企施策、宜参则参,杜绝盲目混改,避免搞“拉郎配”,不设置时间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要明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投资者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资质条件、自身实力、经营状况等方面,只有基于市场经济规律了解非国有资本对国企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才能够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入、有序进行。

(二)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合理设计股权结构

国企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例如:针对缺乏国有资本控制力的行业,需要全面实施“一股领先”“高度分散”“激励股份”等模式,提高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控制能力,以此来强化国企发展活力,同时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针对贡献较大、人才资本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服务型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构建持股试点,鼓励员工切实参与到改革活动中,确保国有企业在持续发展和提高经营业绩的同时,能够感染广大员工,以此来激发经营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业务骨干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加强国有企业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监督管理力度

国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诸多环节。国企需要结合工作事项,对风险隐患进行预测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尤其针对自由裁量权较大的环节,需要明确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并构建利益者回避制度和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各交易主体在实际交易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监管,从根源上减少利益输送、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特别在遴选程序、引进评估机构等环节,更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做到合乎法规、公众透明。通过规范评估程序、选择资质过关的评估机构,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能够为国有资产定价提供充足保障,有利于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率。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加快筹资速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流程较多,所以存在的风险也较多,稍有不慎便会为企业造成损失。对此,本文从合理设计股权结构、加大国企监督管理力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切实维护不同主体切身利益,从而为带动社会经济稳定上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所有制混合国有企业
混合宅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混合运算大篷车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