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
2022-11-13卢吉昌
卢吉昌
(甘肃天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武威 733000)
根据混凝土施工方法,能够将钢筋混凝土工程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程。当前建筑施工有着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在实际施工中许多工程会使用整体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来说,将会在施工现场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来支模、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振捣成型,这类施工方法及工艺的优势为施工便捷,具有较高效率。该类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施工整体性,并且提高其抗震性能,在施工中不需要安装大型机械,可使施工成本降低,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施工中消耗许多模板,对于劳动强度有较高要求。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实际施工中会受到施工现场条件以及构件厂要求限制,通常是组装或者是拼接预制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应用这种方法来施工,具有较高机械化程度,可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提升施工效率,施工中会消耗较多的现浇耗钢材料,起重机的应用还需要一些机械产品作为基础。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是在正常环境下的民用和公用建筑施工中可应用钢筋混凝土工程,通常施工中会使用现浇混凝土方法,其可有效修复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不管是高层建筑还是水利工程,都需要钢筋混凝土的支持,这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优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该结构具有个性化优势,可将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以及整体性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一同构成的结构,与现阶段建筑发展节奏和趋势相同,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使钢筋和混凝土优势与性能互补。当前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不断提升,并且有着更加优化的荷载指标、抗压强度以及抗拉强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防爆、抗震,在特定施工工艺下,可构成具备特定构造的有机体,具备其他结构不具备的防爆性能和抗震性能,可使建筑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该结构造价较低,施工操作便捷,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能够广泛获取原材料,具备较高的经济性和较强施工便捷性。
2 钢筋混凝土具体施工工艺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环节,需要施工单位和设计部门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完善构建质量检查制度,确保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前应按照施工工序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计划,保证各施工环节有效衔接。钢筋混凝土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原材料,全面检验其质量,在施工现场合理配置施工机械与设备,不仅要留出堆放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的场地,还要明确钢筋加工的车间位置,最好在施工现场周边确定加工地点,以此来运送制作好的钢筋。因为施工中不同位置需要不同型号的钢筋,因此应根据类型和直径来分类堆放运输到施工现场的钢筋。为了避免钢筋出现污染和腐蚀等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加以保护,并结合技术规范来抽查检验钢筋质量。此外,在钢筋混凝土施工前,需要施工单位全面检查机械设备,根据有关规定落实维修与养护工作,确保能够顺利开展施工工作。
2.2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以及质量要求标准进行模板工程施工设计,确保设计合理性,需要明确设计的模板标高、尺寸、轴线、隔离刷涂、模板裂隙以及表面平整等内容。另外,也应重视模板和支架的材料,最佳选择是钢材,钢材需要与钢材标准要求相符。结合具体情况,也可以使用新型的材料或者是木材,该木材需要达到承重材料标准要求,根据地区具体情况来选择应用,但是木材的质量不应低于Ⅲ级材质。制作环节与安装环节需要确保工程的结构与构件形状、尺寸、位置的准确性,增强其稳定性、刚度和强度,以此来承载各种荷载与压力。构造需要具有简单、坚固和方便装拆等优势,为后续施工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模板应该严密,不应出现漏浆情况;在使用钢模前,需要涂抹隔离剂,使用之后需要妥善维修管理,避免出现变形和锈蚀等问题,确保后期应用;应掌握好轴线和水平标高,在安装模板前应该反复探测;许多工程需要控制整体垂直度与水平度,则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减小偏差度;应保证有正确的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墙柱等侧位下部需要预留清物孔,从而能够及时清理积水和垃圾杂物等。设计制作组合钢模板、滑升模板以及大型模板时,需要与相关专业标准要求相符。
2.3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2.3.1 钢筋加工
为保证加工处理后的钢筋没有质量问题,钢筋加工环节需要应该核算、分析钢筋的用料数量,做好钢筋质量检查工作。一些钢筋在表面存有漆渍、油渍、铁锈,加工前需要将其清理干净。应用调直机进行钢筋调直操作,其主要模式为冷拉作业,为提高钢筋平直度系数,需根据钢筋加工需求,合理设置冷拉力值,使其不会有弯曲、曲折等问题出现。遇到特殊钢筋时,为提升钢筋下料利用率,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处理,避免有浪费的情况出现。
2.3.2 钢筋绑扎
应该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开展钢筋绑扎工作,对钢筋布局、荷载,间距进行合理控制,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荷载要求,设置纵向荷载力与横向荷载力。配置钢筋时,需避免钢筋触碰到其他物体,如果发生大力摩擦的情况,极易损坏钢筋晶体,因此应使钢筋弯钩角度朝上。钢筋混凝土选用的结构类型是双层钢筋网时,绑扎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布置、有效控制交错点位置,绑扎技术工艺主要有交错式工艺、替换式工艺与八字扣工艺。在钢筋绑扎完成后,需要复合校验,保证绑扎效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有钢筋位移问题出现。
2.3.3 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在钢筋工程施工前,应该根据图纸要求的钢筋级别、直径、数量、尺寸以及形状,落实钢筋下料工作,应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选择保护层大小和接头位置,以此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图纸设计进行,避免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错误行为;在制作钢筋前,应该清理其表面的氧化皮和活垢;在面对缺乏符合图纸要求的钢材,难以将钢材及时运入施工现场等问题时,应选用其他规格的钢材来代替,这时应取得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的同意,在办理好变更手续后才可施工;应该根据钢筋下料单对各个部位的钢筋制作件进行加工,下料单或是下料卡的编制,需要明确钢筋的尺寸,编号,规格,形状,部位以及数量;在规定位置,按照类型放置已经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做好管理工作,避免出现锈蚀与污染等问题;按照规范要求以及搭接倍数来焊接钢筋接头,确保这一过程能够节省材料,同时保证质量;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对于梁板等构造钢筋以及弯起钢筋,需避免施工中出现踩踏变形情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工需要跟班作业,确保可及时调整与加固,这一过程中应注重原始试化及现场复试工作,需要将化验单作为依据,避免应用到不合格的产品;全面落实自检、抽检和互检等工作;对于已完成绑扎的钢筋,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来核对,不应存在超过允许误差;同时按照构建的相关要求对钢筋保护层加以控制,该工作的共同先决条件是利用混凝土来裹好钢筋。
2.4 混凝土施工工艺
2.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为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能与质量,需要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这能够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需求,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计算,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根据实际情况掺入高效的复合碱性水泥,科学掌控水灰比,以此保障混凝土的密实性。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落实技术检测和试件施压施工工作,获得检测数据后与行业规范对比,当没有达到相应标准时,需对其中原因加以分析,做出有效的改进工作。
2.4.2 入模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不影响混凝土表面,需要在开展入模施工工作前,选用平整、整洁的模板。施工现场的温度也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影响,需结合工程具体要求,利用特定技术对温度进行控制,同时进行搅拌混合,当情况较为特殊时,需使用电加热、搭建暖棚、覆盖、电伴热等方式,对入模施工进行处理控制。
2.4.3 浇筑前准备工作
在现阶段混凝土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需注重浇筑前技术步骤的控制。在后续施工中,应该将便捷性作为主导,严格审核校对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各项原材料,结合工程实际要求,明确混凝土的原材料配置比例。在钢筋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所使用的钢筋材料进行核查检验,主要是检验其硬度、强度、防腐性能以及抗压性能,当不够明确时,应该由专业检测机构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技术参数均需符合工程建设要求以及国家技术标准。一些钢筋材料未达到技术参数标准,不应该应用到工程施工中。
2.4.4 对于模板的要求和处理
当前建筑有着越来越明显的结构性以及体系性特征,钢筋混凝土施工对于模板成型要求不断提高,应增强对模板强度、尺寸、结构的要求,使模板间紧密、可靠的衔接,将模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处理模板时,应避免钢筋混凝土接触脏污,因此需要对其表面脏污进行清理。正式浇筑前,需要全面浸润模板,确保其更好的粘合钢筋混凝土。
2.4.5 具体施工要点
因为混凝土分散于工地进行搅拌,会受到设备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难以获得均匀的混凝土质量,而商品混凝土从原料到生产产品过程都有严格管控、准确计量和检验手段,可保证混凝土质量,从而商品混凝土成为施工中主要使用的混凝土类型。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做好检验工作,在混凝土出厂前,应做好以下检验项目:原材料检验、混凝土强度、配合比报告、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坍落度及其损失等。在交货检验中,应注重混凝土强度与坍落度的检验,其中坍落度取样,需在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的20min内完成,而混凝土强度为试件到货后40min内完成。
浇筑混凝土需要连续施工,如果存在间歇设置的施工缝,需要根据规范来预留位置。如果施工缝混凝土的强度超过12kg/cm时,就能够继续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前需要清洗水泥薄膜和石子,应保证覆捣的密实性,对混凝土下料厚度加以控制,覆实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40cm,覆动头移动不应超过30cm。混凝土施工质量会受到覆捣密实强度的影响,施工现场需要根据规范选择粒径不超过2cm的骨料来配置混凝土,确保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不断流、不卡壳,将混凝土密实度提高。需严格控制混凝土级配、振捣方式以及坍落度,根据规范要求来准备和操作,保证一次浇筑成功。
2.4.6 控制温度,避免浇筑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为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和共性质量缺陷,需要全面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初步完成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作后,需要对其表面以及内部温差加以控制,将温差最大限度缩小,以此同步收缩钢筋混凝土,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分析混凝土温度曲线可知,为了掌控钢筋混凝土的冷却节奏,可以采用减缓降温方法。实际应用中,建筑工程应该提前铺设冷却管,准确控制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4.7 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内容,该环节能够减少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气泡,防止混凝土出现麻面问题。为有效开展混凝土振捣施工工作,应选用规定强度的振捣参数,防止振捣力度过大,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也应防止振捣力度过小,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应根据逻辑性、次序性来开展混凝土振捣施工工作,对于层次不同的振捣,需设置不同的操作时间。如果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钢筋混凝土振捣施工,应凸显出上下振捣的优势,直到混凝土表面没有气泡。
2.4.8 施工养护技术
钢筋混凝土初期完工后,为防止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运用喷洒养护液以及覆盖薄膜的方式有效调节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有病害和裂缝问题出现,混凝土施工现场作为主要依据来调整,并有效优化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能够更加稳定的硬化成型,混凝土结构更密实。面对混凝土施工缺陷时,需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来处理。
3 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策略
3.1 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
实际开展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时,施工现场质量会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将质量控制水平全面提升,需要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对施工中出现的钢筋或者是混凝土材料问题,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施工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及规定支撑,以此约束使用人员的行为,将施工质量提升。除此之外,在开展施工工作时,有关人员需要注重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在施工中如果发现不利于提升施工质量的因素,需要及时处理,防止这些因素影响到施工工作的后续开展,有效促进控制施工工艺质量的工作开展。
3.2 合理配置混凝土比例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无论是哪种结构形式,都需要相应比例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建筑物和建筑结构存在差异,因此所采用的混凝土比例也会存在差异,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将具体施工情况作为依据,合理设计混凝土配比,确保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以及粘结力。实际配比时,需要根据相应的情况合理选择砂石,并计算选用的砂石是否与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相符,确保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在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时,应将现场检验砂石与石料的含水量结果为标准,结合建筑具体要求,决定是否将早强剂加入到混凝土中,以此降低混凝土施工发生质量问题的几率。
3.3 构建施工质量控制点
对于钢筋混凝土施工而言,为了将其质量控制水平以及效果提升,不仅要严格配置钢筋混凝土比例,对施工现场质量加以控制,还应构建施工质量控制点,以此将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一般情况下,施工质量控制点指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和管理施工项目、施工内容、工程重点等,保证顺利开展后续施工工作。在设立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点时,一般涉及较广的范围,包括施工操作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材料因素。
4 结语
现阶段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较多的钢筋与混凝土加工工艺与施工工艺,因此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和分析各个施工环节,遵循钢筋混凝土施工程序,全面落实相关施工工艺,以此提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