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2022-11-13夏宏平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23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

夏宏平 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内已经推行多年,但国内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充满复杂和不确定性,市场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因此企业即便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也很难收到成效,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所以,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与其他管理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打开局面。而管理会计便是一个很好的选项。管理会计,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会计分支,其工作的重点是向企业决策层提供企业内外部的重要信息,协助企业决策层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计划,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不确定性与频繁、剧烈的市场波动,从而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一、管理会计与全面预算管理的介绍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新型会计分支。主要工作是为企业高层搜集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信息,协助企业高层制定竞争战略,进行经营投资决策分析,评估企业竞争优势,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参与实施战略计划,实行战略成本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管理会计的应用,更是拓宽了传统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更加多样,为此必须在内部管理与控制方法上不断创新。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1925年,美国著名企业杜邦公司在标准成本基础上实行预算管理,获得了成功。通用汽车公司学习杜邦公司的做法,创造了“杜邦-通用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在80年代逐步发展成熟,成为发达国家企业标准的管理模式。1992年,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1994年,我国企业也开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通过编制预算的方式,对企业全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安排、控制,将它们配置到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各个环节中,从而有效组织、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局规划功能、高效的沟通协调功能、强大的控制功能。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管理会计的运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信息,用于管理部门作出决策,企业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作出重大决策,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单位生产成本以及销售收入的记录,可以实现对生产环节的分层,管理会计人员可以直接对公司的管理层决策实现参与。

其次,管理会计还可以对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事中监控,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各类的数据信息,通过管理会计方式的应用,管理者可以对其中出现的例如成本超过预算等现象,通过管理会计提供的数据及时关注,由此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通过采取相应策略进行经营方向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管理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这集中体现在企业开展预算的时候通过管理会计的介入,鼓励员工参与全员预算,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预算目标,并在实际生产当中积极地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成本的降低,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奖励或者表扬乃至升职加薪,因此可以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现阶段管理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开始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管理层对于全面预算的认知度不足、系统性建设较差、编制方法不合理、基础数据不全面、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笔者对于现阶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认知不足

这是很多企业管理层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预算管理的有效作用没有予以清醒地认识。对于预算是什么,如何安排实施衡量,很多管理者没有对本质和特征予以全面了解,往往为了预算而预算,虽然获取了短期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无法真正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经营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的认知不清,认为预算属于财务行为,从领导到员工认为财务行为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没有高度认识到将财务收支预算延伸到全面的业务经营中的重要性,使得财务部门无法发挥巨大作用,无法从财务角度对预算单位提出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二)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主观性强

企业经营者往往将全面预算管理匆忙上马,没有考虑到企业采用全面预算条件和应用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存在盲目性,缺乏对企业战略的客观缜密地分析,预算和战略脱离,责任预算目标设置不科学不细化。预算总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的支持,战略环境下的预算管理目标不清晰,只能实行静态的分析,而不能结合内外部形势对企业目标进行论证,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计划往往不能适应。

(三)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笔者认为,虽然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地将管理会计方法应用到其中,但是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开展对预算工作的监督,没有设立单独的监督部门,各项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预算监督的效果不明显。预算执行效力一直相对缓慢,内部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监督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此以往,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很容易出现漏洞,引发风险。还会引起预算的编制与设定目标不符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预算的职能,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

(四)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缺乏制度机制保障,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决策依据

很多企业只是在文字上和制度上进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设置,但是预算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业务计划衔接不紧密,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权限受到限制,预算组织不能包括财务以外的其他职能部门,缺少职能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不能进行机构的合理分工和权限安排,导致了预算工作很难推动,预算执行不力,缺乏有限监督,以及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造成企业的硬约束不足,主观操作和人为调整的情况,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真实性、严肃性。

(五)缺乏对预算执行差异的深入研究

编制方法的不科学也使得预算编制内容不全,无法对企业未来活动进行合理评估。预算基础数据不能全面掌握,如生产、销售、研发成本、毛利水平、外部数据(包括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等都不能经过很好的收集和整理,使得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受到影响。

(六)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当前依靠人工来进行统计已经较为落后,尤其是在差异分析、评价分析等方面,使得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受限。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的重点

第一点,在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并将管理会计应用到其中,使其完全与决策系统或信息系统有效对接,继而形成整体完善的预算体系,并且以指标评估作为主要引导。第二点,要特别挖掘预算的实质,实现企业资源管理和资源匹配的合理化结合,同时也可以试着运用模块分析法,促使预算能够遵循“一一对应”的原则,使得收支账目的每一笔资金趋向都有明确透明的流水或明细,以此建立起一整套精确完整的新型预算会计管理系统;并结合预算的结果提出数据分析以及管理依据的分析结果或是相关建议。第三点,预算控制中,必须要对能够明确市场导向的风险进行预防,原因是现如今的企业许多都发生了转型升级,因此要求不仅要深入把握好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定位,还要考虑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一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可控性或者是在企业应对风险时的可控制性。第四点,整个预算的过程必须结合数据及资源这两个比较关键的部分,其一可以由数据产生比较科学的预算控制方案,其二就是使预算控制方案的目标能够彻底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起来,实现预算手段和预算目的之间的无缝对接,保证整个企业预算系统的精准定位,提升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效率。

五、管理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过程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充分的应用管理会计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时必须结合实况来进行,有目的性地建立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对财会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在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要深化对于管理会计的本质性理解,强化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将管理会计的内容充分应用到全面预算管理中才能够真正地与企业规划发展目标一致,实质性推动企业的发展。待到管理会计体系建立完成,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规定开展会计活动,保证管理会计体系能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

(二)加强内部控制方法的多元化

在管理会计应用期间,除了遵守内部管理控制规章制度,还应建立多元化的内部控制方法,注重企业的统一管理。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往往需要做的就是要进行有效的权力限制,只有限制了权力,才能够真正地将企业的发展控制在合理的轨道上。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其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还是对于其内部员工的权力限制,而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整个管理会计权力限制中,往往不能够做得很好,其权力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释放。可见,对于现阶段的企业来说,其在进行管理会计落实的时候,还是需要进行自身管理会计人员权力限制,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效益。比如在内部管控方面,管理会计部门应落实自身责任,比如制定预算审查、预算执行监督、预算调整合理性评估、现金流审核的监督方案等。

(三)优化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

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确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优化内部的机构设置,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管理会计工作地位的落实,紧跟着就是将对应的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还要设置对应的专业化机构或岗位来审核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借此将风险导致的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并且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在一系列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形成之后,才可以全面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最后强调要建立起配套的激励制度,对表现突出、工作业绩优秀的员工予以奖励,以此来激励员工,鼓舞士气。

(四)提高预算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脱离于其内部的预算管理模式,致使管理会计没有办法推动企业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各大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样也在不断提高,对此就要求在指导会计管理工作时必须引进更为科学有效地计算分析方法,首先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数据信息分析的效率,如果条件允许,企业也可以自行开发一些会计软件,同时将管理学以及会计学中的有关理论融入其中,使数据信息分析工作顺利高效完成,同时还要对企业预算管理的潜在问题做进一步分析,为企业后续活动奠定条件依据。

(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会计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岗位能力要求,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管理会计知识,这样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而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其不仅仅需要财务人员核算清楚自身的收入成本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与企业的成本核算情况相互结合,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总之,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其需要系统化的学习管理会计的各种最新知识,然后,针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落实,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管理会计水平的提升,而且,这样也十分有利于企业在日后的成本核算中更好的发现自身的问题,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有助于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其管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应得到有效突显。管理会计可以对实际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和整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强化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此,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对管理会计有一个正确认知,将管理会计有效地应用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当中,促进预算管理的整体协调效果,在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同时,为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巡礼
管理漫画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