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号演奏的艺术魅力分析
2022-11-13黄锋
黄 锋
(佳木斯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
近代以来,我国蒙古族艺术家创作出多首富有抒情性、叙述性的经典长号乐曲,吸纳了来自西方的和声创作技巧,在演奏中使用了多种音乐表现技巧。包括口型技巧、运舌技巧、呼吸技巧以及音准技巧,强化了艺术表演效果,突出了长号的调性与音色,在演绎过程中将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精神,通过灵活的音域转变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蒙古族长号演奏的发展历程与艺术价值分析
长号又被成为“拉管”,在19 世纪被西方音乐家用于演奏管弦乐,是近代交响乐演奏艺术中常用的乐器,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是爵士乐队、交响乐队等乐器合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长号随着西方音乐艺术传入中国,与我国蒙古族传统音乐艺术进行深度融合,催生了带有浓厚民族风情的区域音乐艺术,蒙古族音乐爱好者与演奏家普遍使用低音长号与高音长号,调整了长号的演奏方式,在舞台上演奏出独特的音色,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与重视。随着乐器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与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长号的材质、制造工艺逐步走向完善,作曲家、演奏家开始使用多种带有民族特色、承载区域艺术传统的写作技巧与演奏技法,突破了长号这一古典乐器的性能局限,大胆革新长号演奏手法与乐曲创作思路,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我国艺术家结合蒙古族传统文化,选用史诗故事作为乐曲的创作蓝本,利用蒙古族传统音乐艺术中常见的滑音、连音等高层次演奏技法,展现了蒙古长调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对蒙古族光辉历史的向往与眷恋,呈现出浓厚的情感色彩。
例如艺术家马友道所创作的《嘎达梅林》这一经典长号独奏曲,这首作品洋溢着热情、机敏、温柔和狂想,体现出富有张力与思想深度的艺术情感。蒙古族艺术家将这一经典乐曲演奏得出神入化,整体旋律线条优美,音乐调性婉转动人,给人以宽广、豪迈、端庄、大气的精神享受。在乐曲进入高潮时,演奏出的音色在豪迈壮丽中不失激动、热情的感觉,作品的不同篇章、不同段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端正、严谨的形式美,长号的音色处理得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在演奏这一经典曲目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须使用左手握住长号的上半部分,并用右手操控伸缩管,以此控制不同演奏阶段中旋律的高低与音色的变化,演奏者可用嘴含住号口,通过压缩腹腔吐出空气来奏响长号,使之发出柔美动人的音乐旋律。
二、蒙古族长号演奏的基本要素内在属性研究
(一)口型
在演奏蒙古族长号艺术作品时,演奏者必须把握自身的口型变化规律,结合长号的基本结构、演奏方式,在演奏过程中精确操控吹奏口型,面向观众传递常见的声音要素。表演者应当把握重要的演奏环节,做出能够完成演奏的身体姿势,控制自身唇部、牙齿、腭骨的位置。例如在演奏《思乡曲》这一经典音乐作品时,表演者必须将号嘴抵住门齿,将其放置在嘴唇中部,控制号嘴的倾斜度与和唇部的接触面积。正确的演奏口型能够对演奏活动中音色、音准、耐力、力度等主要因素的调节活动起到正面作用,长号演奏中的口型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唇部肌肉调节为吹奏形态,而是在表演过程中有机调动自身的唇肌、牙齿、颚骨及下巴等部位,通过控制、协调好各个相关部位的细微动作,保证演奏活动能够起到改善舞台艺术效果、提升表演质量的效果。
(二)音乐意识与音乐情感
在蒙古族长号独奏表演中经常使用到低音长号与高音长号,此类乐器具备音量大、变换性强等基本特征,对演奏者的肺活量要求较高。在演奏雄壮、有力、高亢、富有爆发力、史诗般的旋律以及各种动感节奏音型时,必须体会作品的艺术情感,认识到音色的微妙变化,在领会艺术层面的美感的同时,体现个人演奏风格。长号没有类似小提琴或钢琴的控制高音或低音的按键,因此演奏者必须自行调节高低音变化,强化自身对音色、音调、旋律的敏感度。蒙古族长号演奏艺术对表演者个人的音色意识、旋律辨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演奏者应当长期保持自然心态,在演奏过程中基于表演需求,吹奏出主旋律的伴奏与低音,模仿特效声音,把握主旋律的走向,在体会音乐核心情感的前提下,在演奏中加入自己对乐曲情感价值的理解,自行调节心理状态。
(三)气息
蒙古族长号演奏的持续时间较长,艺术风格浓烈鲜活,将西方音乐文化与蒙古族民俗艺术融为一体,具备融合性、复合性等基本属性。因此演奏者必须控制自身气息,保证长调的连续性与持久性,调整自身吐气幅度,自行调节呼吸的强弱,使得长号演奏出的音色富有张力与结实感,发挥长号固有的乐器音色优势。因此,演奏者们首先要提高自身肺活量,在提高肺活量的前提下探寻演奏技巧。为保证长号演奏效果,凸显民族艺术特征,表演者在演奏蒙古族艺术题材的长号作品时,必须自然放松上半身,使身体的腰部、腹部、胸部肌肉全力向外扩张,延长呼吸幅度,缩短呼吸频率,让肺部和腹部的气息沿着正确方向缓慢流动,以便确保演奏效果,避免因气息不足、力度不够而降低观众的观感。当空气在演奏者有意识地压缩肺部、流入腹腔时,表演者腰腹部会感受到舒展放松的感觉,两臂与背部肌肉会处于松弛状态,表演者可顺利运用饱满、富有张力的气息奏响长号。
(四)长号质量
蒙古族长号演奏活动经常使用符合演奏者个人体质的乐器,表演者必须在明确把握音乐表演要求与乐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使用杯型号嘴,让气流在经过后被号嘴的底部结构所反射,以较为缓慢的速度通过号嘴并逐步进入哨口。表演者可在演奏旋律较为舒缓、节奏缓慢的乐曲时使用杯型号嘴,以此降低音色调节难度,提升演奏效果。部分蒙古族音乐家或长号爱好者习惯于使用黄铜喇叭口,此类安装于长号尾部的器材能够强化声音的振幅与强度,演奏出带有环绕感的立体化乐声。通过根据自身表演需求调整器材搭配方式,可突出表演者自身对乐器的操控能力,确保长号旋律与音色的鉴赏价值。
三、蒙古族长号演奏的常用演奏技法分析
(一)呼吸调节技巧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我国长号演奏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表演经验,总结出富有实用性的呼吸控制技巧与气息调节方法,在演奏凸显蒙古族民族特色的长号曲目时,表演者必须选择性地使用高层次的呼吸控制技巧,缓解呼吸过程中的紧张感,使用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进行演奏。蒙古族长号艺术家惯于使用腹式呼吸法,此类呼吸调节技巧吸气容易且速度快,整个过程轻松省力,不会带给演奏者紧张感,可支持连续不断的长号演奏。然而此类呼吸控制方法的吸气量较少,无法支持演奏呼气量较大、旋律波动幅度大的长号作品。因此,必须调整演奏技法,使用能够均衡分担呼吸压力、让胸腔自由扩张的胸腹式呼吸法。在使用这一呼吸方法时,表演者必须自行调整发力点,压缩自身腹腔中积累的空气,在呼吸过程中调整旋律的走向。在蒙古族长号演奏活动中,乐曲中经常带有节奏特殊、旋律悠长的乐句,例如在同一乐句中不断出现双连音、切分音等现象。为了正确演奏乐曲中包含的特殊节奏,演奏者必须在演奏每个装饰音后进行小幅度换气,避免连续不断的音调发生中断导致音乐本身的连贯度受到负面影响。为处理好这种凸显民俗艺术特征的旋律与节奏,表演者需在台下进行大量练习,以形成肢体技艺。可结合同一乐曲不同段落的声部旋律,调整呼吸节奏,用丹田的力量将气息通过“口封”传输出来,在尾声部分中,“气息”需要沉稳绵长。
(二)舌部控制技巧
在蒙古族长号演奏艺术中,演奏者必须根据旋律的递进速度调整运舌速度,例如,在演奏节奏偏快、乐句简短的乐曲时,演奏者可适当提升运舌速度,控制号管内部气流的变化,调整长号的音域,提升长号演奏的清晰度与音色的辨识度。例如,在部分长号作品中旋律的展开速度较快,演奏活动具备连续性,因此演奏者必须让自身双手快速拉伸号管,并选择适当的口型,在把握音色、音域的基础上,紧绷舌尖的肌肉,缩小口型,突出演奏活动中口型与舌部肌肉的协调性。
(三)音准控制技法
蒙古族长号演奏艺术是一种富有地方艺术魅力、具有个性特色的音乐艺术,在音色变化层面具备多样性特征,对演奏者的演奏能力、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演奏者必须不断深化自身的艺术理解,锻炼音准控制技法。在乐器混编合奏中,长号能够实现超强的表现力以及穿透力,根据乐队的音响的特点以及渐变的特点,能够实现良好的演奏效果,对于蒙古族音乐文化中常见的调性雄伟、旋律高亢的乐曲有极佳的表现效果。基于长号的结构特点,不会发生音准不清的状况。为展现长号演奏艺术的独特魅力,传承我国蒙古族音乐文化,演奏者必须发挥自身的音乐感受能力与辨别力,把握长号的低音阶、高音阶的音高与声调变化规律,演奏出带有动感的变音,
四、结束语
蒙古族长号演奏艺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富有艺术鉴赏价值。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必须领会这一民族特色音乐艺术的内涵,采用多种演奏技法,充分掌握呼吸调节技巧、舌部控制技巧以及音准控制技法,把握长号演奏的音乐风格与艺术特征,把长号的技能特点和技巧特色充分发挥出来,并使长号的性能同乐曲的内容形成匹配关系,做好艺术创作工作。